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人生哲学方面有关开题报告范文 跟从西方哲学体系关于伦理学和人生哲学的内容中实现幸福生活方面论文范文例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人生哲学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3-20

《从西方哲学体系关于伦理学和人生哲学的内容中实现幸福生活》

本文是人生哲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与西方哲学体系和伦理学和人生哲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

【摘 要】本文从西方哲学不同发展阶段中对于其自身体系和体系中有关伦理学和人生哲学的联系入手,进一步探讨实现现代生活幸福途径的可能性方式以及对此种途径方式的思考和认识.

【关键词】道德生活 “善” 价值准则 精神实体 幸福生活

一、西方哲学不同发展阶段对于“善”知识的探究

从古希腊罗马哲学开始,对于道德问题的探讨就从来不曾中止,古希腊罗马时期着重对于客观世界的把握和研究,其中在对客观世界研究的过程中,也会渗透着对于“善”知识问题的看法,并且这也会引领后来的哲学家对于善知识问题研究的倾向;在古希腊罗马时期,这种对于世界本原问题探讨的早期自然哲学,本身来说也许很难看到有什么对于“善良”生活和人的问题的探讨,但就从深沉原因来看,这种对于世界本原问题的思考也是体现人们出于自身就其存在意义的思考的关怀形式,或者说成终极关怀形式也不为过,比如说爱利亚派不同于其他派别认为世界本原是“水”,是“火”或是“数”的观点,此派承认世界只有唯一的神主宰着一切,如果持有“一神论”的观点,那么世界必有唯一的神评判着世界的一切,特别是当这种神是“人格神”或是这种神带有人类观念性质,关于这种神到底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有人提出“宇宙生成论”,认为原料在先;当时还有人坚持“本体论”,认为逻辑在先;还有的人则认为两者并列在先,比如德莫克利特的“原子”和“虚空”.对于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又以何种形式最先存在,这种问题的探讨必将直接影响该时期后来形成发展的伦理学和人生哲学,而在此种论理学和人生哲学真正形成之前,古希腊的形而上学则成为一种强烈的推进剂,针对那一时期智者学派所提出的“一切可怀疑”的论调,苏格拉底则认为人要获得幸福生活,首先要认识你自己,所以,后来他的学生柏拉图在他老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灵魂理念”论,这一学说影响可谓十分深远,影响力很大,后来的很多关于“灵魂”学说都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灵魂理念”论,同时,柏拉图也区分了可感领域与可知领域来进一步支撑他的这一论调,由此他得出了他的人生哲学,即认为善是真理的源泉,或者换一种说法也可以理解,即一切真理最终指向于善.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则更加偏向于形而上学和实践科学方面,但他也依然在他的伦理学和人生哲学中强调人的最高目的是“善”,并承认理性灵魂认识事物本质;可以说这些思想正是后来伦理学和人生哲学发展阶段时期各学派思想的源泉,比如伊壁鸠鲁的“宁静之道”,他认为人的快乐应该是“淡泊宁静”,还有斯多亚派提出的“顺应自然,美德即幸福”,而新柏拉图主义和普罗提洛更为积进,他由此还提出禁欲主义,可以说这种观念正是后来伦理学和人生哲学探讨的主要问题之一,同时这种观念也是引源性问题,它可以由此引发对于众多问题的探究.

而到了中世纪基督教哲学时期,教父哲学和經院哲学的盛行一方面是对古希腊哲学的影响的反应,另一方面也顺应了当时人们对于伦理和人生哲学中问题解决的依赖性途径的选择,这种教父哲学和經院哲学的突出特点就是对于人的主观精神世界的探究,主要研究对象就是灵魂和上帝,比如查士丁尼的“三位一体”,“神一人性”,这无疑是承认了神的“人格性”存在,而奥古斯丁的上帝存在证明和创世说,则一方面让人们坚信信仰上帝,一方面则降低了神的“人格性”,提升了“理念”的作用;后来经院哲学的代表托马斯提出的理性与天启思想则成为了后世哲学家争论关于唯理论与先验论的最早导火索.可以说中世纪这种教父哲学和經院哲学比起古希腊更多偏向于自然哲学和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潮,则更加接近与伦理学和人生哲学,或者说可以更好地刺激后来伦理学和人生哲学的发展,比如中世纪后来经院哲学中的反托马斯主义者中,司各脱再次提出了自由意志的重要性,他强调上帝本质是自由意志,他反对托马斯的神学决定论.可以说这种反托马斯主义思想也是后来伦理学和人生哲学对于人自身发展问题的看法,而这种看法无论对于个体发展还是集体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在这里,体现的是人自身对于自我命运和人生的对待及把握.

在西方哲学整个发展阶段中,文艺复兴时期可谓说是最丰富的时期之一,或许可以说没有“之一”,该时期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在西方哲学发展阶段中,其它时期莫能与之相比;由此,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思想可谓是十分丰富的,当然其中所蕴含的伦理和人生哲学亦是十分丰厚的.文艺复兴时期着重强调人与自然的发现,肯定人的价值、尊严和高贵,所以在这一时期禁欲主义的人生观也必将不被大众所认可,他们要求人生享乐和个性解放,而人文主义者于是就避开上帝,把研究中心放到人物关系上,强调人与万物的区别,而这种思想的影响当然就涉及到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在宗教领域的延伸,使教会权威进一步受到质疑,个人权利与宗教教条分庭抗礼,这种现象使得人们更偏向于个人自身所信奉的东西,于是改革派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加尔文提出“宿命论”要求人们争做上帝选民,而这个时候我们也隐约看见了近代哲学的曙光,布鲁诺的“泛神论”,哥白尼的“日心说”,布萨德“对立面一致”,培根的“经验归纳法”都进一步激发了人文主义者的情怀,为了应对人文主义盛行泛滥的现象,一些保守派,如欧洲大陆的唯理论学派摆出了“天赋观念论”强调信仰上帝的重要性,以防止道德流失和滑坡,而另一些哲学家还是提出了没有人格神的主张,诸如象斯宾洛莎的“泛神论”和莱布尼茨的“单子论”.在斯宾洛莎的伦理学说中,他把人对于道德追求的唯一基础建立在个人利益和自我保存上,这无疑也是承认了人的自私性,而对于人性自私性问题的探讨也会左右后世哲学家最基础的哲学偏向,包括人生哲学、自然哲学多个方面.相比较而言,莱布尼茨并没有斯宾洛莎否认人格神的存在那么彻底,他还相信上帝有“善良意志”,他的理念中存在无数个可能世界,并承认现实世界是最好的那个世界,如果我们把人的自私性问题带进莱布尼茨德这个说法中,则“最好世界”的言说可能并不成立.从一些经验论哲学家的伦理和人生思想来看,他们或许要实在的多,比如霍布斯认为哲学的目的就是要利用已有的知识为人生谋福利,还有洛克的“三权分立”思想本身就是对人性的可能性发展方向的限制,休谟的“因果观”则直接否定了上帝决定论,一切物归于自然;而在法国的一些启蒙思想家中,虽象伏尔泰这种强烈批判宗教否认人格神的思想家虽会反对天赋观念论,但依然会承认自然神,信奉人类共同的道德准则,这一点,孟德斯鸠和卢梭亦是如此,只不过相比之下爱尔维修的功利道德思想更为积进罢了.总结而言,人类共同的道德基础是任何时期的哲学思想所要遵循的准则.

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康德的哲学体系对于伦理学和人生哲学的观点是十分重要的,虽然在他那个时期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经济状况都得到了极大发展,但康德哲学体系中依然不会否认上帝的存在,也依然会承认先天的认识形式,即来自人的“先验”的自我意识,他认为最高的认识会上升为灵魂、世界、上帝这三个观念,所以他也提出纯粹实践理性高于一般实践理性:真正道德原则必须摆脱一切感性爱好的考虑而从纯粹理性的单纯形式上来确定;而他的善良意志论则要人们摆脱感性的束缚,遵从先天道德律,这无疑是把人类道德归于天赋观念了,如果从康德对于上帝存在的确信,这一点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从另一点上,他则提出了具有对伦理学和人生哲学震撼性的观点,即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至善”,也不可能实现道德与幸福的统一,他认为道德与幸福这两个观念属于二律背反,但同时,人作为理性存在者,“至善”是人的最高目的.康德哲学体系中关于伦理学和人生哲学的看法对于伦理学和人生哲学这个领域内的探究是有着非常深的意义,这种观点甚至可以牵涉出宗教哲学思想或以往对于禁欲主义的是非问题认识,对现今的伦理学和人生哲学发展依然值得借鉴.而对于德国古典哲学其他哲学家的思想,则主要有费希特的知识学,强调人主体和实践经验,还有谢林的先验哲学中对于“绝对同一性”的意识第一性的表述,这两者主要在基础哲学观上立场的不同,而对于黑格尔这种极可能与谢林站在一起的,承认意识第一性的哲学家来说,必然又要被后来诸如费尔巴哈,马克思这类唯物主义思想者所批判.而对于上帝和人本身态度和看法是这两类思想家在人生哲学领域最根本的不同.

二、对于“善”知识的自我探寻和思考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在伦理学和人生哲学中对于“善”本身的认识是基于人类目前所依附的普遍道德而说的,而对于宗教观念十分浓厚的国家和非宗教国家,亦或是对于信教者人群和非信教人群这种在伦理学和人生哲学的不同则还是要归于这两类人群把自身的这种人类普遍共有的道德观念依附于人类自身还是其他精神实体上,而这偶然又必然的牵涉到对于人性自私性问题的探讨,偶然指的是研究者自身,必然则针对的是这个问题本身,因为探讨这种依附性关系必然要指明因为人性自私性而引发的对于这种依附关系的结果的不同,我们常常会发现把这种依附对象指向与精神实体的信教群众的这种道德观念会愈发深刻,对于人性本身的自私性问题的看法,则要看个体如何面对和认识自身以及人本身的精神世界对于社会公众和道德价值观念的反映,从另一层面来看,如果人类在伦理学和人生哲学中将这一领域的发展首先建立在对于人类自身缺陷性的肯定和对于信仰精神实体的不排斥,那么也许人类在伦理学和人生哲学中的精神世界会可能得到普遍提高.

在人生哲学中,人类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一直都不曾停止,而对于何种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不同主体之间会各不相同,但人类共同主体间也趋向于某些方面的同一性,比如健康、爱、尊重、价值感等等,在上述的多数哲学家思想中,追求“善”或美德成为他们一致认同的幸福生活的准则,而现实生活也告诉我们这的确如此,人类生活也正是建立在人类共有的道德准则的基础上的,而对于如何在以“善”为基础的人类生活中进一步地获得幸福的生活,成就安然快乐的心境,有些古人主张“宁静之道”,有些强调“顺应自然”,还有更为激进的思想家提倡“禁欲主义”,而这里说的禁欲主义对于人类生活是否应该的问题,如果以一个宗教人士,特别像佛教徒这类人士应该是会肯定的,而对于普通社会民众来说,他们会说这毫无用处,甚至会造成自身损害,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们会尽量坚持中道原则,即不会选择禁欲,也不会纵欲,而对于提倡禁欲的人来说,信仰的不同是造成他们选择方式的最大影响力.而康德对于道德与幸福观念二律背反的认识最后还是会滑向禁欲主义之中,因为像康德这类思想者,本身信仰精神实体的观念十分浓厚,但就宁静之道和顺应自然的思想来成就幸福生活则不会造成很大的争议,也许是值得提倡的,人本身的意志自由性也是这类思想存在的最大基础,也是这类思想发挥意义的所在.对于精神实体信仰者来说,无论这种意识信仰具不具备实体或人格性,他们都有机会从这种信仰中得到伦理学和人生哲学的启示和收益.

(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人生哲学论文参考资料:

哲学杂志

人生十六七杂志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哲学论文范文

世界哲学杂志

马克思哲学论文

此文总结,本文论述了关于经典人生哲学专业范文可作为西方哲学体系和伦理学和人生哲学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人生哲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