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历史发展相关论文怎么写 与商品生产的历史阶段不可逾越《资本论》第一卷商品的拜物教性质与其秘密一节的修改与其有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历史发展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4-01

《商品生产的历史阶段不可逾越《资本论》第一卷商品的拜物教性质与其秘密一节的修改与其》

该文是历史发展相关论文范文集与拜物教和拜物教性质和《资本论》类毕业论文怎么写。

摘 要:从德文第一版到德文第二版,再到法文版,马克思对《资本论》第一卷"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一节进行了两次重要的修改.通过修改,马克思强调了商品生产作为"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准确理解马克思的商品生产思想,有助于坚信商品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有助于坚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有助于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例证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关键词:商品生产;生产方式;《资本论》

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版,公布了马克思1843年以来政治经济学批判和政治经济学革命的伟大成果,为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1]34为了使这一著作在形式上和内容上更加完善,更容易被读者特别是工人阶级所理解,马克思、恩格斯不断地修改完善《资本论》第一卷,先后产生了由马克思修订的德文第二版(1872-1873年)、由约瑟夫·鲁瓦翻译并由马克思亲自修订的法文版(1872-1875年),以及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留下的指示编辑出版的德文第三版(1883年)和德文第四版(1890年)等四个重要的版本.由此产生的修改,据我们初步统计,仅德文版就有550多处,[2]法文版则更多.在这些修改中,马克思对《资本论》第一卷"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一节的修改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比较各版本"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一节的内容,梳理修改完善的过程和细节,对于我们准确理解《资本论》关于商品生产的论述,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地位,从而达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资本论》第一卷"商品的拜物教

性质及其秘密"一节的修改

对"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一节的修改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德文第一版到德文第二版.正如马克思在德文第二版的《跋》中向读者介绍修改情况时所说:"第一章最后一节《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大部分修改了."[1]14第二个阶段是从德文第二版到法文版.马克思亲自修订了由约瑟夫·鲁瓦根据德文第二版翻译的法文版,在修订过程中再次对这节内容作了许多重要的修改,而这些修改并没有收入到后来由恩格斯编辑出版的德文第三版和第四版中,因此具有"独立的科学价值".[1]27仔细比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相关卷次的内容,我们发现德文第二版、第三版、第四版在"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一节的内容上是没有差别的.也就是说,马克思对这节内容一共进行了两次重要的调整,按照出版时间的顺序经历了德文第一版、第二版和法文版三个版本.①对比这三个版本的相关内容,可以发现许多重要的修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结构的合理化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的相关内容在德文第一版中不是独立的一节,而是作为第一章《商品和货币》第三节《货币或商品流通》的结尾部分,因此有必要先划定比对的范围.依据德文第二版和法文版,我们把德文第一版中从"最初一看,商品好像是一种简单而平凡的东西"到"一个人长得漂亮是环境造成的,会写字念书才是天生的本领"之间的内容作为比对的范围.这部分内容正文共16段,4550多字;注释7个,2090多字,共6650余字.[3]56-65从德文第二版开始(包括法文版在内)"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独立成节,即第一章第四节.在德文第二版中,正文共23段,6940多字;注释12个,3460多字,共10410余字.[1]88-102在法文版中,正文共25段,6800多字,注释10个,2890多字,共9700余字.[4]64-77"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一节基本定型的德文第二版、法文版和德文第一版相比,篇幅均有很大增加.

从整体上看,这部分内容叙述结构的优化是独立成节,并在以后的各版本中继续沿用.这部分内容的独立成节,既是马克思听取恩格斯等战友的意见,对德文第一版篇章结构进行整体调整的一部分,[2]也是他本人希望通过单独设节引起读者重视的主观愿望的落实.马克思的这一修改使得"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的内容在《资本论》中的重要性得到了大大提升.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德文第一版未单独设节,在字数和段落、注释的数量上与德文第二版、法文版有较大的区别,但其内在的逻辑结构与后者是高度一致的,总体上都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马克思指出商品的神秘性质不是源自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规定性,也不是源自生产商品的劳动因为他人劳动而取得的社会的形式;第二部分,马克思指出商品"谜一般的性质"[1]89源自商品形式本身,劳动产品成为商品,从而使人类劳动的等同性表现为等同的价值对象性,劳动的持续时间表现为价值量,劳动中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第三部分,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关于商品生产的各种范畴是反映商品生产关系的"客观的思维形式",[1]93而在其他非商品的生产方式中,其神秘性则荡然无存;第四部分,马克思揭露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在阐释商品问题上的拜物教性质,批判其肤浅性和荒谬性.而且,在叙述表达上,马克思在新的版本中也大量保留了前一版本的文字表述,包括其中的引用、举例、修辞、注释等等.

从局部看,马克思在保持内在逻辑结构总体一致的同时,对段落的顺序和数量进行了调整.比如在德文第二版和法文版中,马克思把德文第一版中原属于第一部分的"鲁滨逊"的生产方式和"自由人联合体"的生产方式调整到第三部分,并在这两种生产方式之间增加了"欧洲中世纪"的生产方式和"农村家长制"的生产方式,承接上文中关于"商品生产"的生产方式的讨论,从而形成鲜明对比,使得行文更加流畅、结构更加合理.

(二)叙述的通俗化

使《资本论》更加通俗易懂,以便工人更好地掌握理论是马克思进行修改完善工作的重要动因,特别是面对法国读者时,他不满足于译者约瑟夫·鲁瓦过于死板的翻译,而对"法译文整段整段地加以改写,以便使法国读者读懂".[5]478具体到"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一节,马克思充分考虑了法国读者的实际情况,在叙述的通俗化特别是"法国化"上作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尝试.

1概念和语言的通俗表达

(1)关于"对象性"

马克思在《资本论》德文二版,特别是在第一章《商品》中多次使用了"对象性"(Gegenstndlichkeit)这一概念."对象性"不是马克思创造的,而可能是他从德国古典哲学中借用过来的.[6]32比如黑格尔就在其著作中使用过形容词"对象性的"(gegenstndlich)及其派生名词"对象性"(Gegenstndlichkeit).[7]这样一个专业术语对于不太熟悉德国古典哲学的读者来说不太容易理解,对于跨语言的法国读者来说更是如此.因此,马克思在法文版相应的地方都作了修改,"对象性"这个词一个都没有保留.在很多地方,马克思把"对象性"改为法语中的"现实性"(réalité).比如在德文第二版"现在我们来考察劳动产品剩下来的东西.它们剩下的只是同一的幽灵般的对象性,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即不管以哪种形式进行的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1]51这段话中,"幽灵般的对象性"在法文版中改为"幽灵般的现实性".[4]29

在"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一节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马克思对"对象性"概念进行通俗化的尝试.在德文第二版中,马克思在"对象性"(Gegenstndlichkeit)的基础上加前缀使用了"价值对象性"(Werthgegenstndlichkeit)和"使用对象性"(Gebrauchsgegenstndlichkeit)这两个概念.比如,"劳动产品只是在它们的交换中,才取得一种社会等同的价值对象性,这种对象性是与它们的感觉上各不相同的使用对象性相分离的."[1]90马克思在法文版中则将这段话改为:"劳动产品只是在它们的交换中,才作为价值取得等同的单一形式的社会存在,这种社会存在不同于它们的作为有用物的多种形式的物质存在."[4]67把德文第二版中商品的"价值对象性"(Werthgegenstndlichkeit)[8]104和"使用对象性"(Gebrauchsgegenstndlichkeit)[8]104在法文版解释为商品作为价值的"社会存在"(existencesociale)[9]54和作为有用物的"物质存在"(existencematérielle)[9]54.这实质上与上文提到的将"对象性"改为"现实性"是一致的,即说明价值并非是主观的想象,而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客观现实性.马克思对"对象性"的通俗化修改不仅便于法国读者理解,也为我们理解这一抽象概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关于"可感觉而又超感觉"

马克思在分析商品的神秘性质时,用桌子作为例子,说当桌子不作为商品而仅仅作为改变了形状的木头时,它"还是一个普通的可以感觉的物",[1]88但一旦作为商品出现时,"就转化为一个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1]88"可感觉"和"超感觉"究竟是什么意思?德文第二版中的这句对商品性质的描述性语言并不好理解.在法文版中,马克思将其修改为:"但是桌子一旦作为商品出现,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它同时既是可感觉的,又是不可感觉的."[4]65这就是说,商品作为使用价值是具体的,"可感觉的",而作为价值则是抽象的,"是不可感觉的".用"不可感觉的"代替"超感觉的",就更通俗地描述了商品价值的抽象性特征.

2删除关于"中国和桌子开始跳起舞来"的脚注

为了达到通俗化的目标,马克思甚至不惜删除了一些不好懂的精彩内容.比如在德文第二版中,马克思指出桌子一旦作为商品出现时就具有了神秘的性质,就"从它的木脑袋里生出比它自动跳舞还奇怪得多的狂想".[1]88马克思对这句话作了一个脚注:"我们想起了,当世界其他一切地方好像静止的时候,中国和桌子开始跳起舞来,以激励别人."[1]88在这个脚注中,"中国舞蹈"是指在死气沉沉的中国,1851年开始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桌子舞蹈"是指在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反革命到处取得胜利,在法、德出现了请神扶乩,上演"桌子舞蹈"这类"降神术"的把戏.这两件毫不相关的事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带有宗教的色彩.[10]11-12马克思在脚注中想借此说明桌子由产品变成商品从而产生的神秘性质和"中国舞蹈""桌子舞蹈"一样让人不可思议,难以理解.运用简单的语言和精彩的修辞表达如此丰富的内容,这个脚注体现了马克思在语言运用上的高超艺术,但同时也增加了理解上的困难.就拿《资本论》的中译本来说,由于对这句话内涵的理解不准确,郭大力和王亚南翻译的《资本论》根据字面意思将"中国"翻译为"瓷器",理解为"瓷器和桌子跳舞".[11]28这一问题直到吸收了孟氧先生等人的考证意见才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中得以纠正.[10]12对于法国读者来说,这种理解上的困难同样存在,对此马克思可能也考虑到了,所以忍痛割爱,在法文版中将整个脚注都删除了.

3计量单位和经济学家人名的"法国化"

马克思对因为地域差别而可能导致理解困难的地方也作了细心修改.比如在一个脚注中,马克思把德文第二版中的计量单位"摩尔根"[1]89(Morgens)[8]102改为法文版中的"英亩"[4]65(arpent)[9]53,因为"摩尔根"是古日耳曼人使用的计量单位,法国人不熟悉,改为"英亩"这个法国人比较熟悉的单位就好懂了.马克思还把这个脚注中适合德国读者的解释及其出处去掉,增加了适合法国读者的解释:"而且,在法国的某些地区今天还用´journal´作为土地的单位."[4]65

再比如,在德文第二版中,马克思在考察了孤岛上的鲁滨逊之后作了一个概括:"鲁滨逊和构成他自己创造的财富的物之间的全部关系在这里是如此简单明了,甚至连麦·维尔特先生用不着费什么脑筋也能了解."[1]94这里提到的麦·维尔特是德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和政论家,自由贸易派,以思想庸俗著称,但法国读者对其并不熟悉.因此,马克思在法文版中将其改为法国人"博德里亚尔".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博德里亚尔是法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和政论家,也是自由贸易派,也以思想庸俗著称,与麦·维尔特很像.[12]449-450这一修改不仅没有改变德文版的原意,还让法国人读起来更亲切.马克思修订法文版时的缜密和对当时欧洲经济学界的熟悉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三)表述的准确化

1关于"使用价值"

《资本论》中的商品二因素理论认为,商品不仅具有价值,而且必须是一个有用的物,具有使用价值,是二者的统一体.但德文第二版中"假如商品能说话,它们会说:我们的使用价值也许使人们感到兴趣.作为物,我们没有使用价值.作为物,我们具有的是我们的价值"[1]101这段话中说商品"没有使用价值",这似乎违背了马克思的商品二因素理论,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在法文版中,马克思把这段话改为:"假如商品能说话,它们会说:我们的使用价值也许使人们很感兴趣;对我们来说,我们作为物,对使用价值毫不计较.我们关心的是我们的价值."[4]76把"没有使用价值"改为"对使用价值毫不计较",说明商品并非没有使用价值的属性,而只是更加关心价值.

类似的修改还有一处.在德文第一版中马克思说:"作为单纯使用价值,商品是一种可以感觉的物."[3]56在德文第二版和法文版中马克思把这句话中的"作为单纯使用价值"改为"就商品是使用价值来说".[1]88因为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体,使用价值只是商品对立统一体的一个方面、一种属性,商品不能作为"单纯使用价值"的属性而存在,修改之后就消除了可能产生的误解.

2用"重商主义"代替"货币主义"

在德文第二版中有一段话说:"货币主义的幻觉是从哪里来的呢?是由于货币主义没有看出:金银作为货币代表一种社会生产关系,不过这种关系采取了一种具有奇特的社会属性的自然物的形式."[1]101马克思在法文版中将这段话修改为:"例如,重商主义体系的幻觉是从哪里来的呢?显然是从货币形式赋予贵金属的拜物教性质中来的."[4]76除了文字表述的差别外,最明显的修改是将"货币主义"改为"重商主义".

马克思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修改呢?两者有何区别?"重商主义"是流行于15世纪到18世纪欧洲很多国家的经济学说,也是在西欧封建制度瓦解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准备时期反映商业资本利益诉求的政策体系.重商主义认为,财富产生于流通领域而非生产领域,利润来源于对外贸易."货币主义"是对早期重商主义思想的概括,主张在贸易中尽量少买或不买,力求达到货币收支的顺差,因此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或重金主义.17世纪,货币主义让位于更灵活更进步的重商主义政策,因为后者的目的是保证商业收支的顺差,而非仅仅是货币收支的顺差.[12]405可见,实际上"重商主义"在其内涵中是包含"货币主义"思想的.因此,马克思在阐述这一学派的拜物教性质的表现时用"重商主义"代替"货币主义"更加合理和准确.

3明确了"自由人联合体"运行的细节

马克思为了说明商品拜物教是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所特有的历史范畴,设想了一个未来社会--"自由人联合体"与之作比较.在德文第二版中,马克思说在这个"自由人联合体"中,人们"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且自觉地把他们许多个人劳动力当做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在那里,鲁滨逊的劳动的一切规定又重演了,不过不是在个人身上,而是在社会范围内重演.鲁滨逊的一切产品只是他个人的产品,因而直接是他的使用物品.这个联合体的总产品是一个社会产品.这个产品的一部分重新用做生产资料.这一部分依旧是社会的.而另一部分则作为生活资料由联合体成员消费.因此,这一部分要在他们之间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式会随着社会生产有机体本身的特殊方式和随着生产者的相应的历史发展程度而改变.仅仅为了同商品生产进行对比,我们假定,每个生产者在生活资料中得到的份额是由他的劳动时间决定的".[1]96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这个"自由人联合体"的运行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生产资料是公共的;二是人们自觉把许多个人劳动力当做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三是按劳动时间分配生活资料.但许多个人劳动力是如何"自觉"地当作社会劳动力来使用的呢?是如何按照劳动时间分配生活资料的呢?马克思在这里都未作明确的解释.在法文版中,马克思则进一步丰富了这两个问题的细节:他把"自觉地"改为"按照预先商定的计划",[4]72这就明确了所谓的"自觉地"就是计划经济;把"每个生产者在生活资料中得到的份额是由他的劳动时间决定的"改为"每个劳动者得到的份额同他的劳动时间成正比",[4]72明确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所应遵循的原则是与劳动时间成正比,这就排除了按照反比进行分配的可能性.因此,根据法文版的修改,"自由人联合体"即我们理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可以明确为: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动时间正比例分配生活资料.

(四)内容的丰富化

1增加了对古典经济学家拜物教表现的论述

"商品拜物教"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是商品生产的产物,而且在反映商品生产不同发展阶段的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的不同学派那里也有不同的表现.但在德文第一版中马克思只是提及了这一思想,他说:"商品形式作为资产阶级生产的最一般的和最不发达的形式(因此它在早期的生产阶段上就出现了,虽然不是占统治地位的,从而是典型的形式),还比较容易看穿.但是比较具体的形式,例如资本怎样呢?古典经济学家的拜物教在这里是明显的."[3]63对于古典经济学家"明显的"拜物教的表现是什么?马克思没有详细论述.

对此,马克思在德文第二版中作了补充:"但是在比较具体的形式中,连这种简单性的外观也消失了.货币主义的幻觉是从哪里来的呢?是由于货币主义没有看出:金银作为货币代表一种社会生产关系,不过这种关系采取了一种具有奇特的社会属性的自然物的形式.而蔑视货币主义的现代经济学,当它考察资本时,它的拜物教不是也很明显吗?认为地租是由土地而不是由社会产生的重农主义幻觉,又破灭了多久呢?"[1]101在法文版中,马克思再次进行补充:"在我们的社会中,劳动产品所具有的最普遍、最简单的经济形式是商品形式,所有的人都很熟悉这种形式,谁也没有从中看出什么诡诈的地方.现在我们来看看其他比较复杂的经济形式.例如,重商主义体系的幻觉是从哪里来的呢?显然是从货币形式赋予贵金属的拜物教性质中来的.而大力夸耀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不倦地重复对重商主义拜物教的乏味的嘲笑的现代政治经济学,不也同样受到了假象的欺骗吗?它的头一个教条不就是:物(例如劳动工具)按其本性是资本,如果要想揭示它们的纯社会性质,那就是犯了违犯自然罪.最后,在许多方面非常卓越的重农学派,不也是认为地租不是从人那里取走的贡赋,相反,是自然本身给予所有者的礼物吗?"[4]76通过两次补充,马克思运用幽默讽刺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主要的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的拜物教性质及其具体表现,即重商主义用金银代替社会关系,现代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是物的本性,重农学派认为地租是自然的礼物,这些学派都没有揭示这些经济范畴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本质,陷入了"拜物教".

同时,我们注意到,在法文版的这段话中马克思还在一定程度上给予重农学派肯定的评价,认为他们"在许多方面非常卓越".我们知道,以魁奈等人为代表的法国重农学派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使法国经济思想得以闻名于世,因此马克思在法文版中强调重农学派的贡献是很有必要的.通过这种细节的修改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也反映了马克思作为作者的良苦用心.

2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

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马克思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和《资本论》写作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资本论》本身所蕴含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修改完善的过程中,不仅遵循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也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这也体现在对"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一节内容的修改中.

(1)关于宗教

在讨论商品拜物教时,马克思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宗教问题,他不仅论述了宗教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而且论述了宗教消失的条件.马克思在法文版中把相关的两处内容修改得更为科学,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

在第一处,马克思论述了宗教形式与社会的关系.在德文第二版中,马克思说:"在商品生产者的社会里,一般的社会生产关系是这样的:生产者把他们的产品当做商品,从而当做价值来对待,而且通过这种物的形式,把他们的私人劳动当做等同的人类劳动来互相发生关系.对于这种社会来说,崇拜抽象人的基督教,特别是资产阶级发展阶段的基督教,如新教、自然神教等等,是最适当的宗教形式."[1]97这就是说"崇拜抽象人的基督教"是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最适当的宗教形式".在法文版中马克思在段首增加了一句重要的话:"宗教世界只是现实世界的反映."[4]72这句定义性的话简洁深刻地指出了宗教与现实社会的关系,即现实世界决定宗教世界,神秘的宗教也是现实世界的反映,不过是虚幻的反映而已.毫无疑问,这一思想遵循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

在第二处,马克思论述了宗教消失的条件.在德文第二版中马克思说:"这种实际的狭隘性,观念地反映在古代的自然宗教和民间宗教中.只有当实际日常生活的关系,在人们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极明白而合理的关系的时候,现实世界的宗教反映才会消失.只有当社会生活过程即物质生产过程的形态,作为自由联合的人的产物,处于人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控制之下的时候,它才会把自己的神秘的纱幕揭掉."[1]97对于这段话,马克思在法文版中把"实际日常生活"改为"劳动条件和实际生活条件",[4]73强调了生产劳动在宗教变迁中的作用,说明只有生产方式改变了,日常生活才会随之改变;把"社会生活过程即物质生产过程"改为"物质生产和它所包含的关系是社会生活的基础",[4]73更科学地阐明了两者的关系,说明物质生产不是等同于社会生活,而是后者的基础;在"观念地反映在古代的自然宗教和民间宗教中"前增加"生产力的这一低级发展阶段",[4]73强调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宗教变迁的根本前提和决定因素.这些修改都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内涵.

(2)对"客观的思维形式"的理解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准确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关系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具有客观真实性,也具有推动社会发展的有效性,比如反映商品生产关系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各种范畴就是这样.正如马克思在德文第二版中所说:"这种种形式恰好形成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各种范畴.对于这个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即商品生产的生产关系来说,这些范畴是有社会效力的,因而是客观的思维形式."[1]93对于如何理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各种范畴是"客观的思维形式"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马克思在法文版中作了更为丰富的解释:"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各种范畴,是具有客观真实性的思维形式,因为它们反映着现实的社会关系,不过这些关系只属于商品生产成为社会生产方式的这个一定的历史时期."[4]69这段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作为观念上层建筑的经济学范畴,既肯定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各种范畴的具有反映现实社会关系的客观真实性,又指出了其作为历史范畴的本质.

3增补"著名的富兰克林"的评述

史论结合是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重要方法.在论述某一经济思想和理论时,马克思往往会对其进行经济学史的梳理和评述.比如,在德文第二版中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关于价值和价值量的分析作了一个脚注,提及了包括李嘉图、德斯杜特、萨伊等涉及这一问题的重要的经济学家,并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述评,指出他们没有把表现为价值的劳动同表现为产品使用价值的劳动区分开的根本性局限.[1]98在法文版中,马克思丰富了这个脚注的内容,对这个脚注作了一整段的补充,介绍"最早的经济学家之一、著名的富兰克林"[4]73对价值的分析,肯定了他"揭示了价值的真正内容",[4]73也指出了他未能发现抽象劳动的局限性.此外,马克思在论述过程中还提及了威廉·配第.对这个脚注的补充丰富了关于价值和价值量问题的经济学史的内容,体现了马克思史论结合的叙述方法,为读者更好地理解经济学家研究该问题的思想史以及马克思实现的理论超越的意义有很大帮助.

二、"商品生产"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

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一般与特殊的辩证法剖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既分析了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特殊性,也揭示了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在马克思对商品生产一般规律的论述中,"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一节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比较《资本论》第一卷各个版本的这节内容,可以发现,马克思在修改中强调了"商品生产"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三种生产方式"之一,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的历史地位,深化了对商品生产的特征及其一般规律的认识,发展了商品生产的思想.

(一)商品生产是"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在马克思的理论阐述中,生产方式概念的含义非常丰富,仅在《资本论》一、二、三卷中,就在30种情况下使用"生产方式"概念592次.[13]虽然不同语境下"生产方式"的含义不尽相同,但我们认为30种情况下使用的这一概念,可以进一步抽象为三个维度:一是在生产的技术组织维度上使用,指的是生产的技术组织形式;二是在生产的劳动交换维度上使用,指的是生产的劳动交换形式;三是在生产的社会性质(所有制)维度上使用,指的是生产的社会历史(性质)形式.在"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一节中,马克思在生产的劳动交换维度上使用"生产方式"概念,把商品生产看作是一种生产方式,并在修改中对这一思想进行了强调.

马克思在德文第一版中实际上就已经把商品生产看做是一种生产方式了,他说:"这种种形式恰好形成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各种范畴.对于这个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的生产关系来说,这些范畴是有社会效力的、因而是客观的思维形式."[3]60马克思还将商品生产与"孤岛上的鲁滨逊"的生产方式和"自由人联合体"的生产方式相比较,探讨其内在的规律特征.然而,在德文第一版中马克思还没有在语句上直接将"商品生产"和"生产方式"两者关联起来.这一工作是在德文第二版和法文版中完成的.

在德文第二版中,这段话修改为:"这种种形式恰好形成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各种范畴.对于这个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即商品生产的生产关系来说,这些范畴是有社会效力的,因而是客观的思维形式."[1]93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后加了"即商品生产",这就直接明确把"商品生产"和"生产方式"两者关联起来了.这并非是马克思不经意的改动,因为在法文版中这一修改得到了再次确认:"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各种范畴,是具有客观真实性的思维形式,因为它们反映着现实的社会关系,不过这些关系只属于商品生产成为社会生产方式的这个一定的历史时期."[4]69虽然具体表述有所不同,但"商品生产成为社会生产方式"的表述与德文第二版中的"社会生产方式即商品生产"的表述是高度一致的,也很明确地把商品生产看作是一种社会生产方式.在另一处,马克思在德文第二版中增加的一段论述中说:"彼此独立的私人劳动的独特的社会性质在于它们作为人类劳动而彼此相等,并且采取劳动产品的价值性质的形式--商品生产这种特殊生产形式才具有的这种特点."[1]91-92在法文版相应的地方说:"仅仅对于这种特殊的生产形式即商品生产来说,下述情况才是合理的:极其不同的劳动的社会性质就在于它们作为人类劳动而彼此相等."[4]68可以看到,两个版本都将"商品生产"视为"特殊的生产形式",而在这里,"生产形式"与"生产方式"概念是等同的,马克思在这段增加的论述中也直接把"商品生产"和"生产方式"两者关联起来.

类似的修改还体现在法文版对德文第二版的修改中.法文版把德文第二版中的"劳动产品一旦作为商品来生产,就带上拜物教性质,因此拜物教是同商品生产分不开的"[1]90这句话修改为"劳动产品一旦表现为商品,就带上拜物教的性质,拜物教是同这种生产方式分不开的",[4]66在原来"商品生产"的地方替换为"这种生产方式".如果我们将两个版本结合起来看就可以把马克思的这句话理解为: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与商品生产这种生产方式分不开的.显然,这也是明确把商品生产当做是一种生产方式.

(二)商品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三种生产方式"之一

前文已经指出,马克思通过德文第二版和法文版的修改,强调了商品生产是人类社会"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那么,商品生产作为一种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纵轴线上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呢?在"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一节中,马克思在法文版中对德文第二版的一处修改为我们回答这个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1法文版一处修改引发的争论

在德文第二版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古亚细亚的、古代的等等生产方式下,产品转化为商品,从而人作为商品生产者而存在的现象,处于从属地位,但是共同体越是走向没落阶段,这种现象就越是重要……这些古老的社会生产有机体比资产阶级的社会生产有机体简单明了得多,但它们或者以个人尚未成熟,尚未脱掉同其他人的自然血缘联系的脐带为基础,或者以直接的统治和服从的关系为基础."[1]97在法文版中,马克思将这段话改为:"在古亚细亚的,一般说来古代世界的生产方式下,产品转化为商品,只起从属的作用,但是随着共同体接近于解体,这种作用越来越重要……这些古老的社会机体在生产方面比资产阶级社会简单明了得多;但它们或者以个人--可以说历史尚未割断把他同原始部落的天然共同体联系在一起的脐带--尚未成熟为基础,或者以专制制度和奴隶制度的条件为基础."[4]73与德文第二版相比,法文版在"古代世界"前面加了"一般说来",后面取消了"等等".

学者们对这一修改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以苏联学者亚·马雷什为代表.他认为这一修改说明:第一,马克思把古亚细亚看成是整个古代世界的一部分;第二,马克思在"古代世界"后面取消"等等"这样猜测性的字眼,就是肯定了只有在古代,产品变成商品才作为例外现象存在.同时,他认为这一修改也说明马克思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把社会经济史划分为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四个阶段的观点.[12]403-404实际上,马雷什观点的核心思想是认为马克思的修改证明"古亚细亚"和"古代世界"的生产方式本质上都是"奴隶制",两者是一致的.与之相对立的观点以日本学者林直道为代表.他认为在"古代世界"后面取消"等等",这句话就变成了并列的两种生产方式:一种是以个人尚未成熟为基础的"古亚细亚"的原始共同体的生产方式;一种是以专制制度和奴隶制度的条件为基础的"古代世界"的生产方式.[6]46-47简而言之,林直道是把"古亚细亚"和"古代世界"的生产方式看作是两种并列的本质上不同的生产方式.

2基于文本对"古代"的生产方式的考察

马雷什和林直道的观点截然相反,究竟哪一种理解更符合马克思的原意呢?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注意一个事实:马克思在遗留下来的新版本中需要吸收法文版中修改的指示里没有涉及这一修改,而作为《资本论》忠实的编辑和最了解马克思思想的恩格斯在编辑出版德文第三版和第四版时也没有对这句话做任何修改.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在作者马克思和编者恩格斯看来,德文第二版和法文版中的相关论述只是表述不同,其内涵是基本一致的,不可能产生两者截然相反的理解.这是我们解析这一修改的基本前提.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回到德文、法文原文并联系上下文语境深入考察文本,以期更加接近马克思的原意,寻求问题的答案.

首先,"古亚细亚"和"古代"是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

如果我们仅根据中文译本,从中文词义理解的话,很容易得出类似于马雷什的结论.因为在现代汉语中"古代"一般指:"过去距离现代较远的时代.在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19世纪中叶以前."[14]464显然,"古代"是包含"古亚细亚"的.但照这一理解,在德文第二版中把"古亚细亚"和"古代"并列,并在"古代"后加"等等",就在语法上有明显的问题.因此,为了排除中文翻译造成的歧义和干扰,我们认为有必要回到德文原文去考察.

在德文第二版中,这句话的德文原文是:"Indenaltsiatischen,antikenuswProduktionsweisenspieltdieVerwandlungdesProduktsinWaare,unddaherdasDaseinderMenschenalsWaarenproducenten,eineuntergeordneteRolle,diejedochumsobedeutenderwird,jemehrdieGemeinwesenindasStadiumihresUntergangstreten"[8]109其中"antik"对应中文译本中的"古代的".①"antik"在《朗氏德汉双解大词典》中主要有三个中文翻译:1古希腊罗马的,古典的;2古旧的,古老的;3古风的,古雅的.而其名词"Antike"则只有一个中文翻译:古典时期,古希腊罗马文化时期.[15]115可见,这个词在德语中的主要意思是特指"古希腊罗马的",但也有接近于中文中"古代的"一词的"古旧的""古老的"意思,是个多义词.因此,"antik"既可以翻译为"古希腊罗马的",也可以翻译为"古代的",具体该采取哪一种翻译,应该根据具体的语境,符合马克思的使用习惯,表达马克思的原意.

〖FQ(4.46(39,0),DY-W〗〖CD#12〗〖HJ4mm〗①"antiken"的原型是"antik",是在德语中形容词词尾变化的结果.②"Welt"是"世界"的意思.

马克思在这句话中究竟是在哪一层意思上使用"antik"一词的呢?我们不妨先来看几个例子.比如马克思在本节的一个脚注中说:"Zunchstistesbefremdlich,daβJemandvorauszusetzenbeliebt,dieseweltbwkanntenRedensartenüberMittelalterundantikeWeltseienirgendJemandunbekanntgeblieben"[8]112("首先,居然有人以为这些关于中世纪和古代世界的人所共知的老生常谈还会有人不知道,这真是令人惊奇."[1]100)其中"Mittelalter"一词对应中文译本中的"中世纪","antikeWelt"对应中文译本中的"古代世界".②联系上文不难看出,马克思在这里说的"Mittelalter"是指"天主教占统治地位的中世纪"[1]100,而"antikeWelt"是指"政治占统治地位的雅典和罗马".

[1]100显然,马克思是在"古希腊罗马的"这层意思上使用"antik"一词的.再比如,马克思在讨论协作方式时有句话说:"DiesporadischeAnwendungderKooperationaufgroβemMaβstabinderantikenWelt,demMittelalterunddenmodernenKolonien,beruhtaufunmittelbarenHerrschafts-undKnechtschafts-Verhltnissen,zumeistaufderSklerei"[8]331("在古代世界、中世纪和现代的殖民地偶尔采用的大规模协作,以直接的统治关系和奴役关系为基础,大多数以奴隶制为基础."[1]388)其中"antikeWelt"对应"古代世界","Mittelalter"对应"中世纪","moderneKolonien"对应"现代的殖民地".在这里,马克思将这句话中"antikeWelt""Mittelalter""moderneKolonien"以及上下文的"印度公社"[1]388"资本主义"[1]388的协作方式相并列,这显然也是在"古希腊罗马的"的含义上使用"antik"一词.更重要的一处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一句经典表述中:"IngroβenUmrissenknnenasiatische,antike,feudaleundmodernbürgerlicheProduktionsweisenalsprogressiveEpochenderkonomischenGesellschaftormationbezeichnetwerden"[16]9("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希腊罗马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17]592)在这里,马克思把"antik"与"asiatisch"(亚细亚的)"feudal"(封建的)、"modernbürgerlich"(现代资产阶级的)相并列,显然也是用"antik"表达"古希腊罗马的"的意思.而且,在我们引用的中文译本中也是这样翻译的.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因篇幅有限我们不再一一列举.经过仔细考察,我们发现,马克思基本上都是在"古希腊罗马的"这层含义上使用"antik"一词的.而当马克思表达"古代"的意思时使用的是另外一个德语词"alt".比如紧接着这句话的:"EigentlicheHandelsvlkerexistirennurindenIntermundienderaltenWelt,wieEpikursGtter,oderwieJudenindenPorenderpolnischenGesellschaft"[8]109("真正的商业民族只存在于古代世界的空隙中,就像伊壁鸠鲁的神只存在于世界的空隙中,或者犹太人只存在于波兰社会的缝隙中一样."[1]97)这里的"alteWelt"就是泛指"古代",而不是特指"古希腊罗马".马克思使用的德语"alt"一词更接近现代汉语中"古代的"一词的一般含义.

回到德文版的这句话中,马克思将"altsiatischen"(古亚细亚的)与"antik"相并列,并在后面加"等等",显然也是在"古希腊罗马的"的含义上使用"antik"一词.据此,我们认为将"antik"一词翻译为"古希腊罗马的"更符合马克思的原意.其实,这也是旧版中文译本采用的翻译.[18]96所以"古亚细亚"和"古希腊罗马"的生产方式是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并非马雷什认为的都是奴隶制的生产方式.马克思也没有改变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把社会经济史划分为亚细亚、古希腊罗马、封建和资本主义四种生产方式的论断.

其次,"古亚细亚"和"古希腊罗马"虽是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但同属于"古代"的生产方式.

虽然"古亚细亚"和"古希腊罗马"是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但联系上下文考察可以发现,马克思并非想突出两种生产方式的区别,从而形成古亚细亚、古希腊罗马、商品生产、自由人联合体四种生产方式的划分,而是将两者都视为一种范围更广的生产方式的表现形式.马克思在讨论这种范围更广的生产方式时说:"真正的商业民族只存在于古代世界的空隙中",[1]97"这些古老的社会生产机体比资产阶级的社会生产机体简单明了得多",[1]97"这种实际的狭隘性,观念地反映在古代的自然宗教和民间宗教中"[1]97等等.这些论述中的"古代世界"(alteWelt)、"古老的社会生产机体"(altegesellschaftlichenProduktionsorganien)、[8]109"古代的自然宗教和民间宗教"(aIteNatur-undVolksreligionen)

[8]110都使用了德语词"alt",即"古代的".因此,我们认为可以将这种生产方式称作"古代"的生产方式.

马克思在法文版中的修改也印证了我们的观点.这句话在法文版中是:"DansleodesdeproductiondelieilleAsie,del´antiquitéengénéral,latranormationduproduitenmarchandisenejouequ´unrlesubalterne,quicependantacquiertplusd´importance&agre;mesurequelescommunautésapprochentdeleurdissolution"[9]59-60"antiquité"一词对应中文译本中的"古代世界".在《拉鲁斯法汉双解词典》中,"antiquité"有三种中文翻译:1古代(尤指中世纪前);2(词首字母大写)古代文化;古希腊古罗马文化;3古老.[19]94其中"尤指中世纪前的古代"是其主要含义.马克思在"antiquité"(古代世界)前加"一般说来",也就是对"antiquité"一词作了规定:不是特指中世纪前的古代,而是一般意义上的古代.这就使"antiquité"一词与德语中"alt"以及现代汉语中的"古代"具有了相同的含义.所以,我们认为马克思在法文版的这处修改使"古代的生产方式"这一概念得到更为直接的表述和强调.法文版中的"古代世界的生产方式"是包含了德文版中的"古亚细亚的"和"古希腊罗马的"生产方式的范围更广的一种生产方式,而非林直道认为的与"古亚细亚"的生产方式相并列的生产方式.马克思在"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一节中将这个包含古亚细亚、古希腊罗马、中世纪、现代殖民地的"古代"的生产方式作为整体,与"商品生产""自由人联合体"的生产方式一起,共同构成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三种生产方式".

3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三种生产方式"

马克思不仅实际上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划分为三种生产方式或者说三个阶段,还深刻阐述了这三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征:在"古代"的生产方式阶段,"劳动生产力处于低级发展阶段",[1]97人们之间的劳动关系是"很狭隘"[1]97的,表现为"个人尚未成熟,尚未脱掉同其他人的自然血缘联系"[1]97或"直接的统治和服从的关系";[1]97在"商品生产"的生产方式阶段,劳动生产力得到巨大释放,人们之间的劳动关系表现为"人们之间的物的关系和物之间的社会关系";[1]90在"自由人联合体"的生产方式阶段,劳动生产力经过"长期的、痛苦的发展史"[1]97得到极大发展,因为物质生产过程"处于人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控制之下",[1]97人们之间的劳动关系表现为"极明白而合理的关系".[1]97

其实,这并不是在马克思的著作中第一次出现三阶段划分的思想,早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指出:"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式,在这种形式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式,在这种形式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要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20]52在这里,马克思是根据人的发展状况将人类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三个阶段的.而在"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一节中,马克思从经济的运行形式的层面作出三个阶段的划分,显然是对手稿中相关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在这里,马克思并不是在"商品生产"与"非商品生产"这种简单抽象的对立维度中认识和把握"商品生产"这种生产方式,而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高度去理解和把握,把"商品生产"视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三种生产方式"之一.

(三)商品生产是人类社会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马克思不仅通过修改强调和确认了"商品生产"作为"三种生产方式"之一的历史地位,还通过增加段落和论述来进一步说明了"商品生产"之所以存在并得以发展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条件,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经历"商品生产"这一发展阶段的必然性.

在德文第一版的正文中,马克思虽然已经提出了"拜物教"和"商品拜物教"[4]76的概念,但对于什么是"拜物教"未作详细的说明.德文第二版则将原本位于附录的一段话插入到正文,对这一概念作了解释:"商品形式和它借以得到表现的劳动产品的价值关系,是同劳动产品的物理性质以及由此产生的物的关系完全无关的.这只是人们自己的一定的社会关系,但它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因此,要找一个比喻,我们就得逃到宗教世界的幻境中去.在那里,人脑的产物表现为赋有生命的、彼此发生关系并同人发生关系的独立存在的东西.在商品世界里,人手的产物也是这样.我把这叫做拜物教.劳动产品一旦作为商品来生产,就带上拜物教性质,因此拜物教是同商品生产分不开的."[1]89-90在这段话中,马克思用宗教作比喻,说明"拜物教"就是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的社会现象.同时,与德文第一版相比,在德文第二版和法文版中,马克思在追寻商品"谜一般的性质"即"商品的拜物教性质"产生的原因时也增加了许多论述.在这些论述中马克思不仅说明了商品拜物教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商品形式"本身:由于劳动产品采取了商品的形式,"人类劳动的等同性,取得了劳动产品的等同的价值对象性这种物的形式;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计量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取得了劳动产品的价值量的形式;最后,生产者的劳动的那些社会规定借以实现的生产者关系,取得了劳动产品的社会关系的形式".[1]89而且进一步揭示了其产生的社会根源,认为商品世界的拜物教性质"来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1]90指出:"使用物品成为商品,只是因为它们是彼此独立进行的私人劳动的产品.这种私人劳动的总和形成社会总劳动.因为生产者只有通过交换他们的劳动产品才发生社会接触,所以,他们的私人劳动的独特的社会性质也只有在这种交换中才表现出来.换句话说,私人劳动在事实上证实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交换使劳动产品之间、从而使生产者之间发生了关系.因此,在生产者面前,他们的私人劳动的社会关系就表现为现在这个样子,就是说,不是表现为人们在自己劳动中的直接的社会关系,而是表现为人们之间的物的关系和物之间的社会关系."[1]90这就是说,商品拜物教的社会根源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一方面,私人劳动作为有用的劳动满足社会的需要,才能为社会所承认,转化为社会劳动;另一方面,私人劳动只有转化为社会劳动,成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才能满足生产者自身的需求.而"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实现这种转化,解决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劳动产品采取"交换"的形式,也就是采取"商品"的形式.所以说"商品的拜物教"性质直接是由于"商品"形式本身,根源于劳动的社会性质,即私人劳动和社会总劳动之间的矛盾关系.

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社会根源的论述,同时也揭示了"商品生产"这种生产方式存在的历史条件."商品拜物教"作为"商品生产"的观念的上层建筑,两者存在的社会根源是一致的,都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因为按照马克思的分析,只要存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商品形式就是劳动产品必然要采取的转化形式.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关系根源于自然形成的社会分工.所以,只有消除自然形成的社会分工,从而消除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才能为取代商品生产创造历史条件.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深刻指出:"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最明显地表现于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任何新的生产力,只要它不是迄今已知的生产力单纯的量的扩大(例如,开垦土地),都会引起分工的进一步发展."[21]520这就是说,社会分工的发展水平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客观发展水平,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马克思认为从"商品生产"的生产方式向"自由人联合体"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只有"当社会生活过程即物质生产过程的形态,作为自由联合的人的产物,处于人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控制之下的时候"[1]97才有可能,而"这需要有一定的社会物质基础或一系列物质生存条件",[1]97"这些条件本身又是长期的、痛苦的发展史的自然产物".[1]97简而言之,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商品生产"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而且只有经过"长期的痛苦的发展史",具备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消灭了自然形成的社会分工,才能向"自由人联合体"的生产方式过渡.

三、几点启示

马克思对《资本论》第一卷"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一节的修改完善过程不仅体现了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科学精神,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其中蕴涵的商品生产思想更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启示.

(一)准确理解马克思的商品生产思想,坚信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仍处于商品生产这一历史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也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其中之一就是近年来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当前,我国在互联网经济领域已经成为全世界的"领头羊",被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的"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中就有三个与互联网经济直接相关.而作为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的大数据等技术,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些新技术不仅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经济制度及其发展趋势的思考.比如某位知名企业家在某次演讲中公开说:"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到底哪个好?我认为这个观念我们过去的一百多年来一直觉得市场经济非常之好,我个人看法未来三十年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计划经济将会越来越大.为什么?因为数据的获取,我们对一个国家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有可能被我们发现."也就是说,他认为随着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发展,在未来几十年内,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这是走在互联网经济最前沿,在我国乃至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和话语权的企业家的观点,极具代表性,因此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论.

其实,期望利用数字技术来实行计划经济的思路并非是当前互联网经济新业态下的新事物.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斯蒂芬·博丁顿就在《计算机与社会主义》一书中提出基于计算机的新计划经济概念.苏联也曾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的网络,将各种数据直接报到了国家计划委员会.当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更是实践过"计算机社会主义",尝试通过计划经济来模拟市场,根据市场供求来定价,以期达到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同的效果.然而,实践证明这一思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这是因为,一方面大数据的产生本身就是复杂的市场主体行为的产物,离开了市场大数据无从获取,而且大数据无法产生在市场竞争中产生的例如企业家精神、创新等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大数据仅仅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经济运行中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环节,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交易费用,但远未达到信息的完全充分,更不是实行计划经济的充分条件.

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将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划分为三种生产方式或者说三个阶段,即"古代"的生产方式、"商品生产"的生产方式和"自由人联合体"的生产方式.历史证明,不同于以所有制为基础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的"可跨越性","三种生产方式"的各个发展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必须依次更替.20世纪,包括苏联、东欧等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尝试用计划经济替代市场经济,均以失败告终.柬埔寨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取得政权后,推行取消商品生产、取消货币关系、取消私有财产的经济模式,不仅造成生产力的极大破坏,还最终丢失了政权,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之后,也试图跨越"商品生产"的发展阶段,效仿苏联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系,最终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遇挫折.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探索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表明,"商品生产"的发展阶段是不可逾越的.

马克思的商品生产思想指出,商品经济的社会根源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其根本原因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自然形成的社会分工,而消灭自然形成的社会分工需要经过"长期的痛苦的发展史."[1]97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同时也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也就是说,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相比,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相比,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简而言之,目前我国还远不具备消灭自然形成的社会分工,进而消除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实现由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过渡的生产力条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商品生产的发展阶段.在社会分工以及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没有消除之前,企图用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生产或市场经济只能是美好的愿景而不会成为现实.如果在不具备商品生产消失的条件下硬要消灭商品生产,只会在客观规律面前碰得头破血流.研究马克思对"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的修改中体现的商品生产思想,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就是,必须坚信在我国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商品生产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二)准确理解马克思的商品生产思想,坚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我国生产力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毋庸讳言,我们在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非常严重的问题.如,收入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权力进入市场,官员和公务人员贪污腐败现象严重;看病难、购房难、上学难等群众切身利益得不到有效解决;等等.如何看待这些问题,把问题归因到哪里?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什么样的对策?理论工作者和普通群众会有不同的认识,这很正常.但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必须统一认识,统一思想.对于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存在的问题,一些同志认为都是市场经济惹的祸,他们把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都归结到市场经济上来,甚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产生怀疑.要知道,在我国发展市场经济是一种客观的必然.市场经济就像火和水一样,是被人们利用的一种东西.火和水既能为人类造福,利用不好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水淹死人,我们不能怪水;火烧死人,我们不能怪火.不能因为火和水能淹死人烧死人而诅咒火和水.其实,目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非但不是市场经济带来的,反而是市场发展不充分带来的,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发挥不到位带来的,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带来的,是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缺位、越位、不到位造成的,是一些人利用和钻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的空子造成的.解决目前我国社会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能回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老路,不能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邪路,而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金光大道,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不断向前推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必须"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指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要求"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22]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明确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并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战略部署,为新时代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3]准确理解马克思的商品生产思想,在实践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三)准确理解马克思的商品生产思想,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例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经济科学的发展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必然根植于具体的丰富的经济实践.没有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在英、德、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发展,就没有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不断演进.正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运行过程中矛盾和问题的研究,提出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矛盾和问题的对策,维护资本主义经济的正常运行,才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学不断产生新的学说和流派.伟大的导师马克思也正是以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为研究对象,以当时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最发达的英国作为例证,经过毕生的持续研究,才写出伟大的《资本论》,为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可供参考的现成方案,经济建设领域尤为如此.改革开放前夕,十年浩劫使我国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25]208面对极度困难的经济形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从党的十二大报告明确"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26]26到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27]568从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8]18-19"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8]19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2]40年的改革开放,不仅推动了我国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而且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准备了丰富的思想材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发展规定了研究的社会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商品生产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生产的规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目的,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宗旨.中国在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丰富实践中已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发展提供了生动的案例,已经积累起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宏伟大厦的丰富的建材.我们已经探索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主体及现代企业制度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及宏观调控理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社会主义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理论、社会主义经济开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等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经济学只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典型例证,在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宏大背景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史和现实、成就和问题、经验和教训、前景和展望为思考的对象,在现有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形成科学概念,进而形成概念体系,通过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生产的概念体系的运动,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生产运动的规律.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当代中国伟大的社会变革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现实土壤,也呼唤着新的理论创新.在2016年7月8日主持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总结和提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只能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又要经受实践的检验,进而指导实践.要加强研究和探索,加强对规律性认识的总结,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推进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科建设."[29]我们应该学习马克思在修改《资本论》第一卷"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一节中体现的科学严谨的态度,发扬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兼收并蓄,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HJ2.3mm〗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毛一龙,赵学清《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4版对第1版的修改完善--为纪念《资本论》德文第1版出版150周年而作[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7(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6]冯文光,张钟朴法文版《资本论》的独立科学价值[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

[7]张义修"对象化"概念之于马克思经济学批判的哲学意义[J]哲学研究,2016(3)

[8]〖JP+2〗Marx/EngelsGesamtausgabe:zweiteAbteilungBand6[M]Berlin:DietzVerla,1987

[9]〖JP+2〗Marx/EngelsGesamtausgabe:zweiteAbteilungBand7[M]Berlin:DietzVerla,1989

[10]孟氧,著孟小灯,编《资本论》历史典据注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11][德]马克思资本论[M]郭大力,王亚南,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

[12]杨金海,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第8卷[M]北京:编译出版社,2014

[13]赵学清《资本论》中的"生产方式":用法、分类与含义[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5(5)

[1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15]叶本度,主编朗氏德汉双解大词典[K]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16]Marx/EngelsWerke:Band13[M]Berlin:DietzVerla,1961

[1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9]薛成建,等,编译拉鲁斯法汉双解词典[K]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2]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光明日报,2013-11-16

[23]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4]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25]文选:第2卷[N]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6]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7]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8]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9]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强调坚定信心增强定力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N]人民日报,2016-07-09[责任编辑郭彥英]

历史发展论文参考资料:

历史论文怎么写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中学历史教学期刊

历史杂志

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如何写历史论文

点评,上文是适合不知如何写拜物教和拜物教性质和《资本论》方面的历史发展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历史发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