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中小学方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和中小学学生厌学问题与应对新策略类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中小学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2-17

《中小学学生厌学问题与应对新策略》

本文是中小学学士学位论文范文跟厌学和新策略研究和中小学方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彭倩

【摘

要】文章结合《焦点访谈》送流浪孩子回校园的成果报道和权威资料,判定出学生厌学及辍学的严重性,在系统分析4方面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当前核心素养教育条件下化解厌学及防范辍学的对策.同时,提出借用事故冰山论估计辍学、厌学规模的观点,并提出以学习动力和能力为核心实施综合治理的观点,提出弃学临界状态、准流浪状态政策关怀和扶助及厌学率考核评价思想.

【关键词】流浪儿童;厌学规模;厌学综合治理;准流浪状态;厌学率

中图分类号:G5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5-0100-02

厌学,顾名思义就是指厌倦学习,它小则使厌学者处境更为不利,学习行为更为消极,大则影响其一生,更大的则影响国家民族的未来. 《焦点访谈》报道流浪儿童问题,把中小学学生厌学问题从幕后拉到了台前,对此,笔者尝试探讨当前核心素养条件下中小学学生厌学问题及应对的新策略.

一、厌学以及由此导致的辍学问题触目惊心

2016年7月11日,央视《焦点访谈》在“送流浪孩子回校园”专题成果报道中,列出两组数据:全国救助流浪未成年人从2013年的18.4万人次,下降到2016年第一季度的1.65万人次:3年来,全国共帮助64483名流浪未成年人返校复学.若把流浪孩子视同辍学的一种极端情况,把辍学视同厌学发展的结果,那么不难发现,流浪儿童背后存在一个看不见的辍学儿童群体和一个在校厌学者群体,这两个群体有多大规模呢?目前尚无公开数据.若借用事故冰山论来估计,辍学未流浪儿童将30倍、在校厌学者将300倍于流浪未成年人,这个估算结果是触目惊心的,让人简直难以置信!这个估算是信口开河吗?应该不是!且看教育部新闻办公室、教科所提供的如下权威资料:中国关工委对全国20个省市调研表明,我国有4成小学生有厌学倾向;新华网报道,北京中小学有3成学生厌学;《中国青年报》报道,近年来,农村初中生厌学人数呈增长趋势,显隐性辍学率平均超过30%,且由以往家贫辍学为主转向现在严重厌学辍学.以上权威部门抽样调查的结果都表明,中小学厌学比例之大,学生数量之多,确是触目惊心的!

问题确实比较严重,倘若难以置信,恐怕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和对待这个大问题.换一种说法,这个问题被有意无意遮掩了:或是数量小,没有样本分析价值,不易准确言说便不说;或是解决起来付出多,在人们心中的位置较低,故刻意回避不说;或是局部数量相对集中,却难解决,只能睁只眼闭只眼,没有好的作为导致不如沉默.总之,它虽然大,但由于高度分散,各局部都缺乏深度关注,对局部而言,它又是“小”的.

如此高比例的学生厌学、逃避学习甚至“逃离”学校,显然是不正常的.如何化解厌学以至辍学问题,关系着核心素养教育的成败.

二、厌学及辍学形成的原因分析

厌学情绪分为3个等级:轻度厌学表现为学生不喜欢或者不想学习,如思想开小差,偷工减料等:中度厌学表现为毫无兴趣,觉得学习很痛苦,常逃学、旷课;重度厌学则出现动机、品格、个性或身体上的问题.学生厌学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既与学生自身有关,同时更是学校、家庭、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的反映和结果.

1.学生自身的原因分析

绝大多数学生厌学是学习困难、学业成绩不佳导致的.在课堂上,听不大懂,还没来得及问,新内容就又压上来了,如此日复一日,知识质量越来越差,遇上关键性知识卡壳,造成知识漏洞,导致成绩下一台阶;再鼓劲再努力,可再战成绩还差,如此反差便形成巨大压力,使兴趣与积极性下降,最终导致“知识漏洞——成绩差——压力大——师生评价低——学习没兴趣——学习积极性低”的恶性循环.

(1)兴趣和自信心动摇导致动力不足.为了排解压力,学生往往会向外部转移压力,形成各式各样的厌恶情绪,它导致学生得过且过,不思进取.而兴趣下降、自信心下降、动力不足以后,一旦再次遭遇学习上的困难和压力,就更加缺乏勇气、毅力,更容易习惯性地逃避、退缩和放弃,直至放弃学习目标和价值追求,最终辍学.

(2)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导致核心能力不足和发展停滞.实践证明,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学习方法,没有养成思考的习惯,没有培养数量化、逻辑化、递归化、模型化的数学思维素养,就会导致核心能力低下.同时,缺乏生活化的体验,也会导致数学探究无法起步,进一步限制学生内在能力的提升.此外,学习环境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问题,学生的自我管理、学习习惯不良等问题,均会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2.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偏差是学生厌学的关键性影响因素

(1)办学指导思想有偏差,片面追求升学率,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和身心健康,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严重不足或耗竭,造成厌学.尽管国家三令五申要端正办学思想,坚持育人为本,推进核心素养教育,但在社会和家庭压力下,多数学校仍然奉行“分数第一”的信条,导致学生压力重重,精神高度紧张,最终丧失内在学习动力和高远的人生追求.

(2)教师教育观念改变不足,教学方法转变不足,爱心不足,也导致学生厌学.近年来,平等、的师生关系已经建立,但一些教师不公平地对待后进生问题和师道尊严思想并没有改变.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开始尝试师生互动,但在关键问题上,仍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致使学生难以提高探究与思维的能力.

3.家庭原因分析

一部分家庭的过高期望和过严要求造成厌学.这些过高的期望和过严的要求像蜗牛脊背上的重壳,常常压迫孩子,使他们变得疲倦不堪,挫伤热情,进而逃避学习;一部分家庭教育错位或缺失造成孩子厌学.在这些家庭中,父母整天忙于工作,对孩子情感上的需要、学习上的困难不知道、不了解,特别是8000万农民工被迫远离他们的孩子, “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情感上的关爱和学习上的教导、监护,一旦遭遇学业困难,就很容易发展成厌学、逃学.一部分家庭出现家庭破裂、家庭关系异常等现象,使孩子失去安全感和归宿感,创伤深重,导致其学业成绩大幅度滑坡,或自暴自弃.还有一部分家庭有不良家风或恶习,等等,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4.社会方面的不良环境原因分析

调查发现,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环境也助长了学生的厌学情绪,比如, “上学无用论”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都对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致使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滋生厌学情绪.

三、化解厌学及辍学问题的对策措施

根据唯物辩证法观点,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应是变化的条件,外应通过内应起作用.因此,化解厌学以及辍学问题,需要内外一起采取措施,综合施治:要让学生的内因发挥关键性作用,把恢复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探索思维能力作为双核心任务,在恢复学生学习兴趣、自信心的过程中,使之形成各学科的核心素养与能力,逐步实现学习动力与学科能力融合发展,并摆脱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双差双降的恶性循环状态,从而走上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之路.围绕双核心任务实施综合施治的对策措施如下:

1.分门别类、一类一策、一人一策解决厌学问题

学生的厌学原因非常复杂,且在相互结合后变化多端,因此,化解厌学和防范辍学要分门别类研究,做到一类一策、一人一策.要做好摸底调查,排查演化情况,判断厌学防控的约束因素,并扎实施治.特别要针对学生的厌学深度采取针对性策略,绝不能草草了事.比如,在《焦点访谈》“送流浪孩子回校园”的事件中, “小兄弟俩”的复学故事对厌学特别是重度厌学学生的转化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和启示作用.首先, “小兄弟俩”的经历和背景有代表性:农民工家庭、家暴、家庭破裂、打架被开除学籍,之后父亲病逝,流浪为生.其次,在集中矫治期他们的表现有典型性:兄弟俩没有学习的,戒备心理较强.再次,他们的转变经历有代表性:开始时拒绝沟通,后经引导认识了自身价值和能力,在接受心理干预后,开始与人接触,有了回归正常社会生活的动机,接着出现了回归校园的动机.第四,自信心的回归历程也有典型性:进入校园前后,兄弟俩先后留下两串纸鹤表示要孝敬奶奶和二伯、感恩校长……可以看到,孩子感知到他人的关心、爱护,心中开始有了可信赖的人和期望,同时,他的安全感、归属感已经初步建立,恐惧感在消退.第五,流浪儿童融入班集体的过程如冰雪消融般冷峻、严肃和缓慢:两兄弟开始并不适应学校,同学们怕他们,远离他们,直到渐渐融入班集体,他们才如释重负,内心世界才敞亮起来,并确定了人生目标.

2.学校和教师应做更多更基础性的工作

要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增强“育人为本”使命感,这是“治本”之策.片面追求升学率是创新型社会和全面发展的对立面,于学生未来、社会发展和国家民族强大都无益,因此,教师应跳出应试教育籓篱,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是对厌学学生,要树立并坚持“教育是慢的艺术”的观念,关心他们的身心发展,等待他们慢慢成长.

(1)避免机械灌输知识,要在做中学.通过在做中学,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为学习的主人,具有坚实的生活基础和实际应用能力,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实践表明,学生厌学的重要成因来源于不当的教育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他们乐学、愿学.

(2)以爱为源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减少师源性厌学.教师对厌学学生要付出更多的爱,花费更多的精力,特别要更注意公正、公平处理问题,避免因为刻板印象而伤害厌学学生.此外,还要理解、尊重和信赖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自然而然地把老师当成为朋友与知己,从而“信其道”.

3.创新流浪儿童、厌学儿童的教育思维和工作机制

流浪儿童返校激起了新思索,那就是:创新教育思维.在工作机制上,要以辍学流浪为防控目标,创造出有利于弃学临界状态学生稳控的新教育形态和机制.它包含着预先给予准流浪状态学生(中、重度厌学)以特别政策关怀和扶助,不要再走弃学离家流浪回家回校这个让人心悴、让社会焦虑的危急处置流程.同时,进一步发展教育评价机制和社会工作机制,把厌学率作为教育重点目标和考核指标,创新学校教育评价体系和支撑援助体系,积极引进社会爱心力量和特殊教育力量长期进驻校园,通过多部门紧密联动方式来支持解决厌学问题.

认识、预防厌学及防范辍学是学校在核心素养教育中有待加强的工作之一,对学校而言,这无疑是“负重而行”.此“重”,实乃核心素养之重,教育转型之重、教育的社会责任之重,此种“重”升华了教育的魂灵.

中小学论文参考资料:

中小学教学期刊

中国中小学美术期刊

中小学学校管理杂志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

中小学管理杂志

中小学音乐教育期刊

该文结论,该文是一篇关于厌学和新策略研究和中小学方面的中小学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中小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