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教学改革论文如何写 和基于UG的高职产品建模课程教学改革有关论文如何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教学改革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3-23

《基于UG的高职产品建模课程教学改革》

本文是关于教学改革论文如何写与教学改革和建模和高职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

[摘 要]以职业需求为中心,以胜任岗位要求作为课程设计理念,确立任务驱动的工作过程来设计、组织教学的课程改革方案.分析了以专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的目标、内容,采用与实际岗位相关的项目教学方式,探讨分组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推动校企教师合作交流,建立“双职双薪”“互聘双师”师资模式,以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建设方法,提升项目教学的岗位适应性.开发资源库让学生获得及时的课堂体验和学习效果.提出了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学生评价方法,有利于转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职业需求;课程改革;分组教学;项目教学;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10-0086-03

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对高职课程的教学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我国高职发展现状和教育模式,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课程教学应结合瞄准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通过相关行业和市场的分析,做好课程改革[1],其目的应以适应社会需求为根本,以技术应用为主线,以培养目标所对应的职业能力岗位为基础进行课程设置[2].因此在进行基于UG的高职产品建模课程改革时,宜采用任务驱动的项目式教学法,把应掌握的教学内容通过系列训练的形式有机地串联起来[3],使学生掌握任务分析、建模方法规划到完成整个建模的过程,利于学生进入企业后快速胜任岗位.

一、设计理念及思路

树立“以职业需求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目标,按照任务驱动的工作过程来设计教学活动和组织教学.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满足现代企业对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机械产品为项目的单元载体,模拟企业产品设计的工作过程,利用UGNX软件为产品建模的辅助工具,来设计教学活动及组织教学.课程按照任务驱动的工作过程设计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推行“教中学、学中练、练中做、做中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内容分析

基于UG的高职产品建模课程作为培养模具、数控、机制以及CAD/M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构建三维实体造型的能力,以及产品开发能力、自动编程和数控加工的应用能力[4].根据对企业的岗位调研,以模具制造专业为例,其对高职生的CAD能力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了解模具行业产品建模的特点,能进行UG软件的安装;(2)掌握空间曲线和草图曲线的绘制方法;(3)掌握一般回转体零件的建模方法;(4)掌握非回转体零件的建模方法;(5)壳体类零件在模具行业应用广泛,应熟练掌握壳体类零件的建模方法;(6)具有一定的模具设计、平面铣削和钣金设计能力;(7)熟练使用“TopDown”或“Bottom-Up”方法去建立装配结构;(8)掌握零件和产品的工程制图能力.

三、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改革设计

以任务为驱动的项目教学法,是以任务为导向进行任务分解,在此过程中完成解决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和技能.其基本特点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系列相关有递进层次的具体项目工程,设计出每个项目的教学方案,按任务驱动路径设计教学思路[5].项目教学以企业工程实际应用为导向,按解决的任务为教学内容,设计典型性和综合性教学项目,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所需的岗位技能和知识点.例如,当需要讲授三维建模内容时,可以大任务齿轮油泵为贯穿主线,进行任务的分解,根据齿轮油泵组成的典型零件,如差速器壳体、抽芯机构,从动轴、齿轮和齿轮组等组成分解成一系列建模项目,完成建模的过程,并在建模的基础上完成装配和工程制图,以一个大任务涵盖了课程的主要教学知识点,通过有区别设计若干大任务,可使学生获得课程教学的知识点,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下面以齿轮油泵从动轴为例,可构建如下的项目建模分析表:

齿轮油泵从动轴的项目建模分析表

通过以上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齿轮油泵的工作原理,图纸分析,了解轴类零件的常用建模方法,客观上起到了调用多门学科知识完成项目的过程,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四、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组织实施

课程的实施以任务为导向,其目的不仅是使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学习、思考和总结,全面提高综合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6].

根据不同专业对课程能力目标的不同要求,在组织教学时对课程教学进行整体设计与单元设计,再以空压机为例进行产品建模,此产品零件主要包括机座、空气过滤器、活塞、连杆、气缸、曲轴和端盖等的建模,以该产品为主线贯穿每个零件的建模,并以每个零件建模为任务驱动设计项目教学,完成建模后进行装配和工程出图,在装配时进行装配干涉检查,以检验建模过程中的正确性,通过出图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制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主线得到完整贯穿,使学生对该产品有深刻的印象,客观上提升了其职业技能.这种教学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应建立一大项目为载体,大项目分解成小项目的任务驱动型项目教学方法,既能体现知识的连贯性,也能解决企业的实际需求,体现了教学、实训、工作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同时也让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提高.

在进行单一的简单项目训练时,可采用多种方法,如案例教学法、为难赏识教学法、问题驱动法、互动交流法、示范讲解等方法进行教学.根据项目案例,教师可引导学生的思路,与学生互动,让学生独立获得可行的设计思路,最终得出最优的设计方案.并以此方案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展开学生间的竞赛,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来回巡视,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学生掌握不熟练的知识点,并集中讲解和示范操作,同时让学生归纳建模的经验技巧,尤其是快捷键的使用,以加快建模的效率.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真正把不懂的问题加以解决,并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使教、学融为一体,通过项目教学让学生不断积累经验、技巧,逐步形成职业工作能力.

对综合性的复杂项目训练,可在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法的基础上,适当采用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竞赛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分组,从企业对专业需求的岗位能力要求引入实际工程项目,分解项目,并设计融合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职业情境,通过组内学生讨论,优化项目流程,进行建模,各组学生可进行竞赛,竞赛结果以团队分的形式计入过程考核分,同时由组内学生互评得到个人贡献分一并记入过程考核分.通过分组竞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最后由老师点评各组学生方案的优劣,从而引导学生得到清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并在此过程中完成团队合作和知识的体系认知,在完成“任务”和“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师资和课程资源建设

在实施项目教学的过程中,项目的载体显得非常重要,好的项目载体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能得到知识体系的重构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加以积累.为了适应职业岗位能力,教师应与企业达成合作,不定期地下企业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并由此构建适应岗位能力的项目教程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同时,学院应积极聘用企业相关的工程师承担部分课程教学教学,企业充分利用企业工程师的实操技能帮助学生完成岗位技能的培训.推动学校和企业的教师、员工互动,通过“双职双薪”的长效机制构建一支稳定的“互聘双师”队伍,保证教学改革能得到长期稳步的提高,调动校企“共同育人”的积极性.

其次,应积极建立课程教学网络资源,课程教学网络资源不仅是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也是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体现,并按照课件制作的规范与要求制作课件,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充分考虑学习者在专业岗位上的需求和特点,注重教学设计,多种媒体素材优化组合.主讲教师根据教材提供配套教学任务的在线练习题,供学生在网上学习使用,同时网络上也提供每个任务的教师授课视频,供学生反复观摩,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录制辅导答疑课件,按照教学进度讲授各阶段的课程重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系统学习,提供课程指导书,内容包括课程学习方法指导、学习进度安排、学习课时分配,以及课程章节目标、章节学习重点与难点、章节考试大纲、章节练习题、考试模拟题,便于学生复习和准备考试,有条件的可提供在线测评系统,作为考试使用.为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可引入相关的UG考级证书,使学生能持证上岗,免培入职[7],大大减少了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六、评价方法改革

本课程的考核主要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组成,即总评成绩等于过程性考核分+终结性考核分(两者权重各占50%).其中过程性考核方式如下(以5人为一组进行分组教学为例):

1.个人贡献分,以团队总分25为上限,根据完成任务情况由学生自主分配.

2.团队分,根据完成任务的情况,按团队完成任务的速度和正确率,1~2名5分,3~4名4分,4~5名3分,6名以后2-1分.

3.个人表现分,由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抽查,学生按要求完成指定任务,根据表现情况,按5分优,4分良,3分中,2分及,1分或0分计算.

4.个人合计得分等于个人贡献分*70%+团队分*30%+个人表现分(此处个人表现分不折算,显示独立完成任务的重要性).

5.过程性考核分等于个人合计得分+平时分,其中平时分含到课率,上课提问回答和上交作业等情况由教师期末一次计分,按5分优,4分良,3分中,2分及,1分或0分计算.

6.过程性考核分最后以50分封顶,按最高分学生为50分计,其余学生相应按比例折算.

终结性考核为期末考试上机实际操作考核,依据学生对具体产品造型设计的建模、装配和工程制图的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按100分折算成50分计算.最后的总评成绩等于过程性考核分+终结性考核分.

以过程和终结性考核为主的评定方式,可以避免学生考前突击的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扎实掌握基础知识,从而达到熟练掌握本课程岗位技能的要求.

以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改革,使学生能系统地了解任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团队合作的精神,是一种理论实践一体化人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在整个班级中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间的相互学习激发了学生去探索新知识,不断提高职业能力[8],有助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高,培养其爱岗敬业的精神.

参考文献:

[1]王金山.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现状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5(7):11-12.

[2]张伟.论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定位及课程改革的策略[J].辽宁高职学报,2003(10):13-14.

[3]刘秀娟,姜俊侠,张磊明,等.模具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课程体系的探讨[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报,2010(6):32-34.

[4]蒋东敏.“UG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课程项目设计与开发研究[J].江苏教育,2013(36):57-58.

[5]郭新玲,董海东.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模具专业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模具工业,2012,38(4):69-72.

[6]戚春晓.基于工作过程的《机电产品UG-CAD技术》课程改革探讨[J].模具工业,2016,42(2):65-69.

[7]李霞,李芳.基于UG的《模具高级工取证实训》课程改革研究[J].模具制造,2016(4):88-92.

[8]梁永江.基于UG的注射模设计与制造课程改革研究[J].模具工业,2015,41(3):65-67.

教学改革论文参考资料:

教学改革论文

科学教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外语教学期刊

教学论文范文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结束语:此文为一篇关于经典教学改革专业范文可作为教学改革和建模和高职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