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自动化专业类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与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与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的比较和实践方面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自动化专业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2-12

《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与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的比较和实践》

本文是关于自动化专业类在职毕业论文范文与本科和机械设计和培养方案类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中国制造2025”对制造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建立“三支核心人才队伍”的要求:(1)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国际型、复合型、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2)职业素养好、市场意识强、熟悉国内外经济运行规则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3)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爱岗敬业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因此,为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和适应性,进一步推动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机械专业的发展,我们开展了全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的调查研究,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对策.

  一、国内培养方案调研情况

  (一)调查对象

  对全国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20所高校网上公开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调研.所调研的院校分布在全国的12省市,其中包括吉林、辽宁、北京、河北、山东、上海、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川等,调查样本分布较广,基本兼顾了东部、中部、西部,也考虑了不同区域发展的差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调研形式与内容

  本次调研采用网络文献检索调研,重点对各高等院校培养方案中学分设置、主干课程设置、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等进行了调研.

  (三)调研结果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和统计采用Excel.

  二、培养方案调研情况比较分析

  (一)培养目标

  通过梳理分析各高校的培养方案发现,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各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可以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985、211研究型的高校,其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卓越工程师,同时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分为学校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和企业培养目标、培养标准;第二类是普通高校,其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或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基于上述第一类培养目标进行的课程设置实行“工程教育不断线、创新实践不断线、企业合作不断线”的课程系统,改革传统的知识结构与体系,加大实践环节和企业学习的内容,注重工程系统的训练,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二类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强调了专业的方向性,开设了更多体现专业化要求的相应专业课程,学生可以凭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其中某一专业方向学习.

  (二)课程设置

  1.主干课程

  对所调研的20所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设的主干专业课程进行统计分析,排名前20的课程及开设比例见下图.

图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主干专业课程

  从上图可见,大多数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为工程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工程材料、工程控制原理、液压与气压传动、数控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

  2.实践教学环节

  在机械类专业这一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中,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机械科技人才的关键环节.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旨在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实践教学在机械专业的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所调研的高校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统计分析如下:

  表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  表2 各调研院校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

  同时统计了不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在总学分中所占的比例,并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其平均值:

  Tg等于■等于23.17%(1)

式中:

Tg表示实践教学环节的平均学分;

  n表示学校数;

  Tki表示每所学校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数;

  ki表示该学校总学分数;

  ■max表示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最大比例;

  ■min表示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最小比例;

  利用公式(1)计算所调研的20所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平均值为23.17%.

  (三)学分规则

  学分与课程数量及课程学时密切相关.对比发现,本专业不同院校之间的学分差别较大,最高的是编号为Q的高校,总学分为224,最低的是编号为A的高校,总学分为160.为了减少个别特殊院校的影响,采用如下公式,计算所调研院校的平均学分:

  S等于■等于186.3(2)

  式中:

S表示平均学分;

n表示学校样本数;

  ki表示为每所学校要求达到的学分数;

  kmax表示为调研院校中学分最高的学分数;

  kmin表示为调研院校中学分最低的学分数;

  利用公式(2)计算所得平均学分为186.3分.

  (四)比较分析结论

  1.基于培养目标的培养模式

  以卓越工程师为培养目标的985、211院校采用“3+1”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三年,第四年学生可以选择在生产企业、科研院所或设计公司完成相关的专业课程学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其他实践环节的学习内容.该类培养方案包括两种培养模式:国外米其林式订单式和国内校企合作模式.第二类培养目标仍采用传统的培养模式,四年学制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穿插于理论教学中.

  2.基于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

  (1)主干课程设计

  分析表1结果显示,各院校在主干专业课程设置时仍是注重机械传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课程,对一些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而设立的新课,如先进制造技术、CAD/CAM/CAE、机器人应用技术等新型课程,其在主干课程中的设置比例是相对较低的,体现了各院校在设置课程体系时依旧是先求稳、后求新的基本原则.

  (2)实践教学环节

  对统计结果表1、表2进行分析可得,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各个高校在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时,除了延续传统的教学环节外,逐渐增加了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工程训练、创新实践等环节,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而这些实践环节对接了全国大学生的各项竞赛,如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创新科技大赛、工程实践训练等.这些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供了桥梁和平台,同时各类大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推动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3.总学分分析

  根据调研数据分析,国内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总学分平均值为186.3学分.这一学分,对于985、211等研究型高校来说,培养厚基础的研究型工程技术人才是基本合理的;而对于普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这一学分所对应的课时较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学习负担,学习压力较大.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容易出现学时多但实践教学学时不足的矛盾.

  三、我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实践

  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提出我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改革的几点举措:

  (一)培养目标的确立

  在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培养目标以教育部基本规范为基础,结合“中国制造2025”和社会企业发展需要以及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生源素质的客观因素,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定位为:适应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的发展需求,培养可以在机械设计制造领域生产一线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构建与能力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1.理论课程体系的整合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成立由校内外教育、科研专家及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借鉴国内外本专业优秀的课程体系规划,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及学生特点,构建由通识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及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组成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各模块比例合适,衔接紧密,内容条理清晰,任务目标明确.(具体学时学分分配见表3)

表3 学时学分分配表

  同时根据本专业培养的目标要求,在理论方面以能力培养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会用为准绳对理论教学体系实行教学内容整合,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满足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要求,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同时兼顾学生文化素质的教育.在总课时减少、课堂教学信息量不变且增加新技术的要求下,教学内容不可重复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理论和实践教学均要求教学目标明确,且相互渗透融合,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重点教会学生掌握所必需的原理、方法及使用这些原理方法判断、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2.实践教学环节改革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本科教学的全过程,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校内外各级各类竞赛等环节.

  (1)在实验环节,大幅增加实验课时

如现代测量技术增加了8学时的实验;对有条件独立开设实验的课程则单独开设实验课,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除理论教学外,又增加了32学时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另外通过调整优化、压缩演示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

  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了数控编程实训课时,原来实训时间为2周,现增加为3周,数控实训与学生的数控中(高)级工考证相适应,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2)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利用各种渠道,强化学校与企业间的联系,建议一批校内外实习基地利用企业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和实际生产条件,联合搭建实践教学平台,聘请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实践教学教师,高校与企业合作,优势互补,形成企业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

  (3)建立严格的毕业设计监管体系

  针对当前毕业设计环节出现的问题,从管理制度入手,严格监控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分别对毕业生资格、指导教师资格、选题、中期检查、答辩准备、答辩过程、资料归档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

  (4)积极倡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相应层次的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及讲座,激发学生求知创新的精神,创建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和创新基地.通过课内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如通过开设创新实验班,宣传、选拔学生参加以项目为载体,由专业教师带领的以“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为主题的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项目有机器人应用、3D打印技术应用、物联网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应用、工程训练能力、电子技术应用和头脑奥林匹克项目等,促进教师和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和锻炼.

  (三)学分改革

  针对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特点,在保证通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够用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总学分,减轻课堂学业压力,给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加学校组织的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创新实践项目.同时,以此为基础,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各级各类创新设计大赛,这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总之,为制定切实合理、具有特色与竞争力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国内开设该专业的部分高校进行了培养方案调研.从培养目标、学分规划、主干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出发,分析比较了我校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与措施.建议调整专业任意选修课程,增加有关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的内容;同时改革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人才的培养能更好地满足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赖慧芬.独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索与研究[J].机电工程技术,2010,39(11).

  [2]李会强,胡燕平,康辉民,等.“两型社会”视野下地方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改革研究与实践[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2(4).

  [3]胡海燕,叶飞帆.大学设计系列课程的中外对比与改革[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1(2).

  [4]聂时君,岳舟.地方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范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14).

  [5]姚屏,王晓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查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8).

自动化专业论文参考资料:

自动化专业概论论文

自动化专业论文

电气工程与其自动化专业导论论文

自动化专业导论论文

机械设计制造与其自动化专业论文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

小结,该文是一篇关于自动化专业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本科和机械设计和培养方案相关自动化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