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国际化类有关论文如何写 和博士后培养国际化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相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国际化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4-09

《博士后培养国际化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该文是国际化类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跟博士后和现实困境和路径选择方面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李佩弦 南京理工大学人事处

基金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师资管理研究分会2017 年度课题“中外高校教师分类发展理念与路径比较研究”;江苏省2015 年研究生教改课题“基于中美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比较分析的创新型导师队伍建设研究”.

摘 要:博士后制度作为中国实施人才战略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组成部分,在人才产出和科研产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博士后培养国际化是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迫切需求,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题中之意,是促进产学研融合的内在要求.当前,博士后培养国际化面临着三方面困境:资助工作的精神缺失、评价体系的结构缺失、培养思维的创新缺失.为此,可从三方面寻求路径支持:搭平台,为博士后培养国际化汇聚人才支撑;强保障,为博士后培养国际化构建坚实基础;重创新,为博士后培养国际化谋求发展实效.

关键词:博士后培养国际化 现实困境 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博士后制度起源于美国霍普斯金大学,经由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的多次倡议,在同志的关怀下决策建立.这一制度对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促进学术交流、加强科学研究力量以及促进产学研结合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博士后培养国际化是博士后工作的重要环节.当前,判断博士后培养国际化水平的要素有:外籍博士后人数/博士后招收总人数、留学回国做博士后人数/博士后招收总人数、本国博士后出国合作研究的比例、博士后论文发表的国际化程度.历经30余年的改革与变迁,我国博士后培养国际化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暴露出若干问题,例如:外籍博士后人数较少、留学归国做博士后的人数不多、博士后论文发表的国际化程度薄弱等.为此,《国务院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15〕87号)指出:“创新符合青年人才成长规律及博士后研究人员特点的管理制度,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服务体系,提升国际化水平,推动博士后事业科学发展.”

一、博士后培养国际化的必要性

1.是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迫切需求

2015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指出,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这将实现不同类型高校和学科的差别化发展和多元化发展.“双一流建设”对高校人才智库的国际化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博士后作为国家拔尖人才培育的重要来源,正处于从知识积累到科研应用的过渡阶段,科学研究具有探索、开拓、创新等特点.在高校,要把握“人”这个关键要素,以优秀人才引进为抓手来实现“双一流建设”的宏伟目标.在加大海外高层次专家和团队引进力度的同时,更加重视博士后培养国际化工作的稳步推进.通过拓展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交流合作,完善创新人才国际化的管理体系,培养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全面提升高校和学科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推动重大科学创新和关键技术突破转变为先进生产力,为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而努力奋斗.

2.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题中之意

在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今天,创新型人才无疑是各国竞相争取的战略资源.无论实现经济发展,还是促进科技进步,抑或提升国际竞争力,都离不开创新型人才培养这项重要战略举措.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为此,要进一步优化社会成长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才资源配置,进一步加强协同培养模式.2016年,国家推出《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简称“博新计划”).该计划是国家将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至高端研究人才主体之上的巨大“信号”,有助于推进中外国际高层次人才的合作与交流.博士后培养国际化不仅包括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支持,更注重加强跟踪评估、建立公平竞争机制等内涵,立足国家重点科研基地,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有助于加强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培养工作.

3.是促进产学研融合的内在要求

所谓产学研融合,即科研、教育和生产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从创新链理论角度来看,创新链是从科学知识、技术知识到经过技术创新环节实现产业化的过程.因此,产学研融合不仅是时代给出的命题,也是创新协调发展的内在需求.博士后是高校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中承担着重要任务,是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实践者和创新推动者,唯有共同研究技术难题,联合进行技术攻关,才能整合资源、共同发展.2015年12月,李克强总理在向博士后提出的三点希望中指出,要争做世界创新潮流的弄潮者,树立世界眼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敢于在国际上参与竞争,在开放发展中提升自身能力.博士后培养国际化,有利于促进博士后在各学科门类和经济社会主要领域发光发热,在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科学研究、产业升级一线作出重要贡献.

二、博士后培养国际化的现实困境

1.资助工作的精神缺失

我国博士后培养国际化在资助方面,提供了经济支撑和政策支持,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资助学科不平衡、申请人条件有限制等.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当前的国际化培养资助更倾向于“物质资助”,缺失“人文资助”情怀.博士后作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后备力量,其科研功底和道德品质将接受党和人民严格的考验.以“高额物质补贴”作为招聘条件,聘任初期在一定程度上会发挥作用;如果从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部分“受薪金诱惑”开展学术研究的博士后们,在日后面对境外组织的“高额条件”有可能出现“倒戈现象”.不适宜的商业化奖励无疑会打破学术研究的纯粹性,使得博士后的研究沦为一种为自己、为他人、为某种机构而盈利的工具.当高素质人才逐渐沦为“物质”的努力,在“物役化”之路上越走越远,那么,必要的合理的“商业化奖励”势在必行.此外,需要在物质奖励的基础上,将构建伟大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纳入博士后持续培养工作的一部分,更加注重精神引领.

2.评价体系的结构缺失

质量管理与质量评价息息相关,评价所起到的鉴定、诊断、监督、调节、导向与激励功能必将给管理带来科学的依据.博士后培养工作充满了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博士后目标不同、模式不同、发展路径不同,与此同时,不同设站单位和评价主体的出发点不同、手段不同,也会影响博士后群体评价工作的客观性、科学性.首先,国内博士后国际化培养更看重SCI等高水平论文的数量,将之作为聘任依据、奖励依据和出站依据,忽略了论文和课题自身的质量和水平.其次,对国际化作出片面解读,例如国际化就是和国外机构合作、就是公派出国、就是发几篇国际期刊论文等,忽略了国际化的本真内涵和丰富内涵.再次,评价程序不够规范,虽然由于科研层次和学科的差异性,(试图设立一套完备的)考核评价指标略显僵化,但各设站单位仍可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本单位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予以完善.事实上,部分单位不仅未予完善,更没有严格执行,导致制度成为一纸空文,没有发挥出监督作用.

3.培养思维的创新缺失

博士后制度是我国培养青年学者的重要举措,将博士后制度与师资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实行师资博士后制度,对高校构建结构合理、稳定的师资队伍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博士后培养方面,国内越来越重视国际化视野、实践能力等要素,但是对于博士后本身应该具有的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培养,却略显薄弱.一方面,国内高校越发提倡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是在培养过程中,很少有人能从源头开始,从定理和公式的角度创新,更多的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做一些细枝末节的更改.另一方面,国内人才培养更多的在于学习和模仿,利用公式和已有的成果进行研究,进行扩展,缺少了对原初材料的质疑和批判.在这种模式下,博士后虽能申请课题,对接企业,完成科研任务,发表国际论文,但是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仍距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要求相距甚远.

三、博士后培养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1.搭平台,为博士后培养国际化汇聚人才支撑

为有效促进国内博士后与国外先进思想和技术的对接,推动博士后信息共享,需要搭建博士后国际交流平台.以澳大利亚为例,其博士后培养以政府为主体,研究理事会和国家健康与医疗委员会为两翼,其他相关协会为辅助.在中国,博士后培养国际化也要健全体制机制,加强政府领导的同时,重视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简称博管会)以及其他机构的协同育人力量.选派外语水平好、科研能力强、专业基础好的博士后赴国外交流、深造、学习、培训,从国家公派出国、校级合作资源、企业合作资源等方面着手,拓宽国外合作交流的渠道.例如,将博士后访学机制常态化制度化,鼓励和帮助博士后“走出去”,持续跟踪国外学术前沿,引进国外先进科研信息.此外,还要注重博士后在国际舞台“发声”,借助国际会议、国际研讨等机会,在学习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也要大胆将本国研究成果予以宣传,让世界聆听中国声音.平台的搭建,还体现在吸引留学博士归国做博士后、吸引外籍博士来华做博士后、引进国外专家智库等方面.

2.强保障,为博士后培养国际化构建坚实基础

博士后从事科研创新的前提条件之一,便是充足的研究经费和完备的后勤保障.为此,国家和设站单位应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为博士后国际化培养保驾护航.一是机会均等的保障.在德国,各州政府十分注重保护保证男女性别之间的机会公平.女性从事博士后研究,州政府会提供专门辅导、考试和服务项目,还保证提供修产假和养育孩子的时间,并且通过特殊的个人奖学金项目帮助暂时离岗的科研人员重返工作岗位.二是完善体系的保障.在澳大利亚,有一项为重大研究课题和人才引进提供经费支持的“国家竞争资助计划”,其中包括“发现计划”“联合计划”“研究中心”“特别研究行动”四个子项目,涵盖了博士后研究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推进阶段和重点突破阶段.这有助于发现适合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博士毕业生,培养更适合科学研究、更适合推动产学研合作的“种子选手”,将优秀的人才放置到合适的位子上去,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3.重创新,为博士后培养国际化谋求发展实效

高校创新团队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强大动力.博士后队伍作为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有机组成部分,要进一步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下功夫.一方面,促进产学研合作,以工作坊、研讨会等方式来实施博士后培养,将人才培养、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有机结合,进而加快科研成果产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打通博士后问题研究的各个环节,例如帮助在站博士后找到新研究问题和已有研究基础之间的契合点,建立合作导师、在站博士后和博士后管理部门三方之间的长效沟通机制.引导博士后培养从导师指导向自我探索过渡,从而实现博士后培养国际化的创新与深化.此外,注重博士后研究报告的文献价值与开发利用,实现博士后研究报告数据库的标准化建设与资源共建共享,也有助于博士后培养国际化工作的纵深发展,进而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际化论文参考资料:

此文汇总,此文为一篇关于经典国际化专业范文可作为博士后和现实困境和路径选择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国际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