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新媒体艺术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和网络新媒体艺术的平民视角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新媒体艺术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3-29

《网络新媒体艺术的平民视角》

该文是新媒体艺术方面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和新媒体和平民视角和艺术方面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范美俊

(四川大学 锦城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

摘 要:时下基于数字移动网络的新媒体艺术集群正在快速蔓延,夹杂着各种诉求有一定艺术影子但尚未定型的新艺术形式,如搞怪段子、趣味图片、动态图像、互动游戏等,成为介入普通民众生活、反映平民视角并为大家所喜闻乐见的主要艺术娱乐内容.而这些平民视角的新媒体艺术,有着内容很接地气、形式生动有趣、反馈及时精准、媒介亲民易得等特点.在拉近与民众距离的同时,也拉低了传统艺术高高在上的身份,不但改变了人们的艺术消费方式,也可能会对未来艺术的创作、传播、欣赏、收藏、反馈等发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艺术;平民;视觉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 1003-9481(2016)01-0026-03

2012 年7 月,拙著《新媒体文艺》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历时三年对新媒体艺术爬梳剔抉的一个结果.诚然,由于研究对象属于渐已成型但尚未定型的“实验艺术”,难免挂一漏万.这是一个内容庞杂、形式多样堪称混乱的艺术集群,至今其门类已不再是开初的录像艺术、数码影像、观念摄影那样简单,还有激光艺术、录像装置、网络音乐、网络日志、恶搞艺术、网络贴图、基因艺术、交互艺术、遥在艺术、互动艺术、Flash 动画、多媒体光盘、数据库艺术……而且,还在不断生发和蔓延.它们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观察世界的新窗口,带给人们全新的视野和思维经验,未来的艺术似乎也变得不可预见.

当然,笔者会关注各种高大上的艺术形式,如数字绘画、数字音乐、数码涂鸦、遗传艺术、超文本小说、可穿戴电子设备等基于与网络化、数字化的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精英式艺术探索.而我更在乎那些能够引发普通民众狂欢的低技术、低成本作品,如手机电影、网络跟帖、图片接龙、微博文学、手机短信、微信图文等等.

有的说不上是作品,更谈不上经典,甚至还显粗鄙,如 “全国人民喜迎油价上涨”的PS 恶搞;再如歪歌公社出品的反映国庆长假期间景区人山人海的《万里长城被挤倒》恶搞MTV.我认为,时下的艺术消费甚至娱乐,已与传统高雅的走进展厅、剧院、音乐会、电影院、博物馆等形式有了相当大的变化.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手机、计算机,已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人体新“器官”,看电影、玩游戏、听音乐、刷微信、逛淘宝,甚至吃饭买单都离不开.网络化的终端媒体,必然会夹杂着易被接受的各种诉求而且有一定艺术影子的东西,如搞怪段子、趣味图片、动态图像、互动游戏等等.这些介入普通民众生活、反映平民视角且为大家喜闻乐见的作品,有何特点呢?限于篇幅,这里仅述其四个方面.

一、内容很接地气

2005 年底,胡戈创作的一部时长20 分钟的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图1)火爆网络.其内容剪辑了电影《无极》和央视《中国法治报道》的内容,经重新编排配音,其无厘头的故事逻辑桥段加上另类广告,营造出一种颠覆性的爆笑效果,引发了民众网络狂欢,将所谓的一些“大片”拉下马来.尽管胡戈因此吃了官司,但也因此成为中国的网络恶搞名人.

该作品也很难说有什么艺术性,混杂着娱乐性与说不清楚的艺术社会学诉求.但从受追捧的客观现实来看,反映出普通民众由被迫接受文艺作品到某种程度的觉醒与反叛,普通民众也可以用并不高的技术更不高资金投入的视频,来对抗商业体制或是其他功利诉求的作品.该作品一如白南准1965 年用便携摄像机拍下了罗马教皇访问纽约的“游击录像”作品《光影教皇》,表现了与大众传媒完全不同的影像模式,有着个人化的视觉体验与艺术态度.可以说,胡戈的不少作品,都是对一些恶俗现实的讽刺与调侃,大量采用后现代的挪用、解构、反讽等手法.从其受欢迎的程度来看,应该有着强大的民心向背,这也是新媒体影像对传统文艺功用“兴观群怨”的承传.如今,不少火爆的网络艺术,内容无不是接地气的.如视频《楼市春晚》《我爸是李刚》、互动软件《工资调整方案》《人品计算器》等.

二、形式生动有趣

新媒体艺术之所以“新”,除了媒体外还必须要有新的审美体验.这里,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机器人学教授肯· 戈德堡(KenGoldberg) 的遥在装置艺术作品《远程花园》(Telegarden,1995 年至今)为例,说明其如何“好玩”.这件著名的遥在艺术作品,在互联网尚未普及时有着较重要的学术价值.

1995 年, 肯· 戈德堡( 图2)创作的《远程花园》(图3)设在奥地利,让全球互联网用户通过向该作品网站所控制的机器人手臂发布命令来照管花园,在千里之遥实现播种、浇水、监测等行为.在第一年里,就有超过9000 多个会员参与,几个用户可以同时在线照料花园.尽管培育者没有种子的物理感觉,种植和管理也非亲自动手,但那样遥远的种植活动仍然激发着栽种者的保护、养育等美好情感与期望,他们甚至能够感觉到生命的生长与颤动,并能够产生一种类似中国禅宗境界的艺术体验.该作品是科技、艺术与哲学的结合,既是虚拟的也是现实的,既是现实的也是艺术的.准确地讲,这是一种让网友查看并与一个种满活生生植物的远程花园进行互动的遥在艺术装置,一如后来很受玩家欢迎的开心农场、动物乐园、电子宠物等游戏.

三、反馈及时精准

2009 年圣诞夜,我收到一封电邮,这是一个压缩文件包.下载解压后,是一个名叫“礼物”(图4)的文件夹,后面还有N 级子文件夹,名称是“请闭上眼睛打开它吧,呵呵!”等温馨的网络化语言.终于,最后一个文件夹打开了,是一个小程序.因是朋友刘武发过来的,我不会怀疑该后缀名为“exe”的程序是木马,毫不犹豫地双击鼠标左键.此时,屏幕一闪,之后就暗了下来.我心里一紧,难道……这时,电脑界面上飘下了朵朵雪花,一首圣诞轻音乐开始响起.我觉得这个集声光电为一体的电子贺卡很新奇很爽,当即找了一个类似的作品回复.如今,凤凰卫视每周有一个资讯榜节目,有网络人气榜、潮爆榜等版块,追踪潮流资讯,不少就是普通网民创作的一些充满奇思妙想的新媒体艺术作品.

可以看到,无论是奥运会各国增加“优势项目”的传言,或是上朝鲜队“挖煤”传闻等偶然事件,或是网上出现“鸟叔”的《江南style》、“筷子兄弟”的《小苹果》等神曲,很快就有一波网友心领神会,自发创作出一些娱乐性或山寨性的“作品”来,有的甚至堪称经典并引发网络狂欢.2014 年,范冰冰版的电视剧《武媚娘传奇》挺火,火的原因之一是播到第17 集时突遭停播,后又奇迹般复播.但复播后的内容已全面整改成“大头”画面,近景仅见脖子以上部位.由此又引发一波视频调侃在微信等媒介上传播,无数网友看后大都会无奈而会心地一笑.这些作品,很可能是仅领三五天而已,在资讯日新月异与言论相对自由的时代,总还是留下了片段的时代记忆.

四、媒介亲民易得

以国际互联网、手机网络等为代表聚合媒介,集文字、图形、静像、动像、声音、语言等多种形态,可以即时互动,而且亲民易得,与传统单向度传播的大众媒介的报纸、广播、电视渐行渐远.媒介的发展,不但改变了原有艺术样式,也可能会改变原有艺术生态.今之如网络游戏等多媒介、多感官享受的艺术形式一枝独秀,而传统单一感官享受的艺术门类如文学、音乐、绘画等门类吸引力渐弱.一些传统艺术报刊的网络版、微信版也相继上线,尽可能地在媒体网络化、移动化的大潮中占得先机.

如果说现代艺术还有排他性、精英性的艺术追求的话,那么后现代艺术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艺术开始大众化、生活化,艺术家也从不声称他们的艺术智慧和艺术水平比普通人高.西方国家在20 世纪50年代以后的反政治、反商业的前卫艺术诸实验中,从激浪艺术到贫穷艺术、从波普艺术到观念艺术、从实验音乐到行为艺术,艺术家一直在实验创作的各种材料媒介,试图发掘一些新的艺术经验,以拯救人们沉重的肉身.今天的移动终端——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等,可以实现绝大部分的艺术及娱乐功能,无论是在线浏览网页,还是独立APP 游戏,再或是友朋间传送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如临屏创作的小诗、书法,一幅由字符构成来的趣味图像,一些经“美图秀秀”软件简单处理的照片,一张GIF 格式的动态图片,一段汤姆猫(图5)学唱《小苹果》的微视频……用指尖一划,就轻易地群发朋友圈或是点对点推送了,也就放进了可以无限传递与想象的网络世界中去了,给普通百姓平添不少快乐.

五、结语

一些平民视角的新媒体艺术形式,拉近了与民众的距离,同时也拉低了传统艺术高高在上的身份,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艺术家与受众的鸿沟.既有媒体便捷的原因,也有艺术内容接地气、形式有趣、反馈及时、互动性强等原因.未来提供艺术的精神食粮者未必是艺术家,很可能是普通民众;物理地点也未必是美术馆、博物馆,而可能是网友的联网电器.无论什么地方,只要是能上网,世界或许就不再有中心与边缘之分,地球就真的如托马斯·弗里德曼所描述的那样,继变圆、变小之后开始变平,地球由此升级为3.0 版本.今天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介,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可能也会改变了艺术的存在方式,如创作、传播、欣赏、收藏、反馈等等.

当然,当下世界逐渐被“网罗”的时代,艺术的传播未免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最突出的就是在线化视觉消费的快餐化、娱乐化,一些吸引人眼球的重口味艺术让人应接不暇,拉低了传统经典艺术的底线.对新媒体艺术而言,“艺术来源于生活”依然有效,还需要更为深刻的生活编码与解码.纯粹性的技术狂热可能导致人们漠视了深远的人文传统的传承.比如,中国台湾有好事者基于时下年轻人离不开IPAD 的习惯,开发了练习书法用的APP,直接用手指代替毛笔在屏幕上练习,实乃缘木求鱼.或许,这也是新媒体艺术各种好处伴生的短板与弊端.

作者简介:

范美俊(1972-),男,四川隆昌人,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艺术理论、新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论文参考资料: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论文

新媒体营销论文

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农村新技术杂志

艺术教育杂志

艺术期刊

该文点评,此文是适合不知如何写新媒体和平民视角和艺术方面的新媒体艺术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新媒体艺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