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中国文化相关论文范本 与中国文化的符号笛子背后的文化情感相关论文范本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中国文化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3-03

《中国文化的符号笛子背后的文化情感》

该文是关于中国文化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跟符号和符号笛子和文化情感相关论文范本。

内容提要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中,作为早期出现的乐器之一,笛子是中华文化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源远流长,存在于诗词、歌赋、小说、戏剧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具有代表性的符号之一.在不同的时代,它可风雅,可侠义,可悲悯,它所代表的文化情感在被不停的丰富着. 在历史的长河中,各种文化不停的被筛选,不停的被更新.作为一种文化象征的笛子本身所赋予的意义也在被不停打磨,不断地被赋予新的文化含义.风雅正直,感伤抒怀,侠骨柔情,不同的作品不同的时代,被赋予不同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

笛 诗词 符号

一、风雅之首必推笛

笛,在中国古代文字的记录中,被古人寄予了各种各样的含义,最常见的莫过于“风雅”二字.因为在古时候,人们讲究琴棋书画,而作为较早出现的乐器之一,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笛子或许被寄予了更多意义的愿望.在《乐记》①中,表达了一种音乐思想,“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即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是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抒发,所以说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境下,演奏出的音乐也是不同的,而且带给人们的感受也必将不同,故风雅之士对于笛子的演奏从笛声中就可流露,其表达的情感必定也是风雅的.

《乐记》中,认为音乐是社会教育的工具,强调“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②.或许在古代,笛子已经超出乐器本身的形态,并成为一种文化或是一种文化符号存在.因此,笛子在宫廷雅乐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所以笛子可以说是风雅的代表符号之一.在影视剧《琅琊榜》中有“遍识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美誉的江左盟宗主,在琅琊榜的开篇就乘风而来,手持长笛,伴随着徐徐的笛声,出现在江面,鲜活的风雅之士形象跃然纸上.这种画面感,可能是最符合大多数当代人们对古代风雅之士的印象.总之,作为文化情感的一种象征,笛子给人的最初的印象就是风雅.

二、江湖之士必佩笛③

一剑一笛往往是古时行走于江湖人士的随身物品.著名小说家古龙笔下的西门吹雪,除了剑艺非凡之外,他还喜欢吹笛.作为一个侠义之士,西门吹雪以剑法超绝立足江湖,生性冷僻,嗜剑如命,但是虽是一位舞剑之人,却甚懂得人生乐趣,平时喜爱笛子和古琴之乐.高处不胜寒,人在高处,内心孤独所以以笛为友,长与音乐相伴,以抚慰高寒之处的孤寂之感.金庸笔下的江湖之人也大都是嗜乐的,书中除了琴瑟和鸣的情况,也有琴箫和鸣的时候.最经典是《笑傲江湖》中刘正风与曲洋在衡山城外大山之中合奏《笑傲江湖曲》的那一段.“忽听得远处传来铮铮几声,似乎有人弹琴.七弦琴的琴音和平中正,夹着清幽的洞箫,只听琴音渐渐高亢,箫声却慢慢低沉下去,但箫声低而不断,有如游丝随风飘荡,却连绵不绝,更增回肠荡气之意”.两个人物虽然出现的很少,但是二人琴箫合奏的笑傲江湖曲却是“更无来者.哪堪红尘浊世,一曲无憾事.曲尽,灰飞,烟灭,却余袅袅清音”.可见行走于江湖之上的人,往往是孤独的,能够依靠笛子来排遣心中的孤寂之感,觅得音律知音,是一件难得的事.一剑傍身是为了行侠仗义,驰骋江湖,而一笛傍身却是为了能够在孤寂的时候抚慰心灵,觅得知音,一曲《笑傲江湖》吹奏出江湖善恶,人世炎凉.来于尘土,归于尘土,觅得音律知音,有一曲绝奏,有一次和谐.《射雕英雄传》中的桃花岛主黄药师,他是武器与乐器合一,将箫作为武器,“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就是他一生武功的写照.可是他却同样是用箫来排遣心中的孤寂,缅怀故去的夫人.夫人故去过早,每当伤怀的时候,总会拿出箫来吹奏一曲.于这些作家笔下的小说中,行走于江湖的人,一剑一笛大多数时候是标配,他们由于走江湖往往孤身一人,只有笛子常伴左右来赶走内心的孤寂.

三、思乡哀怨必吹笛

笛声哀婉动人,悠远清扬.历史上闻笛感怀的不在少数.楚汉战争讲和后,项羽被刘邦手下的韩信设下十面埋伏.面对项羽赤胆忠心英勇善战的八千子弟兵,韩信部下张良提出他要用吹萧伴奏楚歌的办法,打垮项羽.每天都在夜深人静之时,手下吹着箫大唱楚歌.楚歌凄凄凉凉,箫声更加哀婉悲伤.“八月十五秋风凉,丈夫征战奔异乡.佳人夜夜守空帏,红罗帐里泪汪汪”.熟悉的楚地民间小调,勾起了楚军士兵思想之情.歌声笛声如利剑,字字句句穿透楚军子弟兵的心,军心动摇,士兵逃跑溃散.项羽的八千子弟兵就这样被瓦解了.在汉代,也有用笛声退兵的故事.西汉将领李陵率军抗击匈奴,被困已到了绝境.因为寡不敌众,无法突围.夜深时,李陵差吹笛手郭超吹起笛子,那笛声非常悲惨,就连敌人首领单于听后也禁不住流泪,之后撤兵离去.

在古代的诗词歌赋中,笛子也常伴随着万般愁绪.李益①,作为唐代以边塞诗著称的诗人之一,其笔下的《从军北征》更是通过对笛声回望以夸张手法的描写烘托出一个特定的场景和境界,充分渲染出远征行军将士的哀怨疾苦,其所表达的思乡之情也格外悲壮动人,高度艺术性的再现了这支远在天山脚下的行军队伍的壮观,达到最大的艺术效果.“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② 诗中第二句的“行路难”一语三关,既是笛子演奏的古曲《行路难》的标题,也指从军将士们征途艰难、环境恶劣,更是此诗作者李益的前辈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代表作.所以,三者的字义、比拟、引用都将此声情哀怨的笛声遍布天山,离别的思乡之苦暗含其中.“横笛遍吹”的“遍”在诗中读音为pian, 流传下来的版本也有用‘横笛偏吹’的写法.近似于通假的双字,其中的复合含义表明了悲壮的笛声不单单是某个人的心境,这种看似孤单的吹奏,引起了所有从军将士们的共鸣.路途遥远艰难,正在思乡心切之时,偏偏传来笛曲《行路难》的哀怨声调,加倍照应了首句恶劣的环境描写,以及哀怨悲伤的情怀.以此来引出结尾两句“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②

闻笛而感伤,困苦愁怨的三十万将士们在听到笛声后回首望向家乡方向的明月,

诗人将由笛声引发出来的乡思离愁通过“横笛遍吹”与“一时回首”的声音与动作二者的巧妙结合,描写了由笛声引发的将士们的心理变化,实际营造出悲壮凄苦气氛的同时深入刻画人物的内心感受.

崔道融③的《梅花》被人们所熟知大概是因为当代影视剧《甄嬛传》中出现的“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但是他的整首诗中“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中却是抒情意味最浓厚的.音乐会使人产生联想,而幽怨的笛声,恰恰能容易引起人的愁思之情.在病中,诗人闻听笛声混着寒香,动了恻隐之心,如果风能理解我,请不要摧残梅花,让花开的更久一些时间吧.

祖观④的《金山杂诗》“笛咽离亭断客魂,峭帆东望海天昏”,江边离亭中传来呜咽的笛声,使来客哀愁而欲断魂.无垢⑤《秋柳》中“楼头指冷谁吹笛,塞上身单欲寄绵” 将吹笛寄绵,相思怀远的哀怨情绪宣泄得淋漓尽致,可以见得笛声是诗人们的情感寄托,每当悠远的笛声飘过,心中总是有无限的愁思被勾起,总是有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怀念.可谓“玉笛横吹,离情万种”.飘泊颠踬的游子闻笛伤怀,归心似箭;戍守边关的将士闻笛兴感,思家念亲.笛声一响,总归是离愁别绪.

笛声能引起人的丰富联想.或许悠远的笛声飘来,你会想起江上泛舟的江左梅郎,你会想起叱咤武林的西门吹雪,你会想起行军途中流泪的边防将士.笛声,有悲凉凄切、有清远悠扬,如潺潺流水、如秋风落叶.历史的演进中,笛声带着丰富的文化意蕴会一直飘荡下去.

参考文献:

[1] 戴圣. 礼记[M]. 京联合出版社,2015

[2]《乐记》与中国文论精神[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 笑傲江湖[M]. 广州出版社,2013

[4] 高步瀛. 唐宋诗举要, 唐宋文举要[M].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5] 百度百科

(责任编辑 李浩)

中国文化论文参考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000

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

中国文化论文

上文结束语: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符号和符号笛子和文化情感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中国文化本科毕业论文中国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