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人才培养方面论文范文资料 和应用型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方面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人才培养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1-18

《应用型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本文是人才培养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跟文化产业和人才培养和高校相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摘 要]文化产业作为未来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及创新动力,被看作是21世纪最有潜力的产业,社会对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的需求随之增加.国内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专业归属杂乱、培养目标模糊、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作者在广泛调研及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力图探析各类院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改革出路,切实提高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顺利完成向应用型专业转型.

[关键词]文化产业管理;应用型;转型;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2-0021-03

文化产业是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内容,以满足公众文化需要为目标,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活动的行业总称.文化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潜力的产业,社会对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但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市场发育度低,没有健全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流动和激励机制.目前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懂文化的不懂技术,学技术的轻视人文.全社会需要大批熟悉市场经济规律、懂技术、善营销、会管理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专门人才,大部分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在向应用型转变,探索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该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总体设置状况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是为适应国家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需求快速发展而设立的,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扎实的文化知识基础和一定的文化企业组织管理能力,掌握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和规律,了解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及趋势,具备现代经营理念和法律知识,为文化企事业单位、政府管理部门培养能够从事文化产业运营、文化市场运作、文化项目策划、文化产品经纪、文化贸易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目前全国有200余所高校开设有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这些高校都结合自己的学科优势、师资力量,通过不同途径和模式主动探索、大胆革新.不同高校的学科结构不一样,在对这个专业的理解上不尽相同,因而所开设的课程也有所不同.不同学校有不同的办学侧重点和特色,这与社会对人才多样化、差异化的需求相吻合.

二、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学科体系划分混乱,专业归属不清

2012年之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曾划归公共管理类专业,是与其他15个管理学专业并列的专业,教育部2012年新版学科专业方案又将其划为工商管理类下的二级学科.由于文化产业的复杂性,完全划归管理学无法体现社会文化属性,也无法充分体现文化产业的丰富内涵,因而国内各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其归属院系各有差异,有在历史学院的,有在经管学院的,有在文学院的,还有的在新闻学院.这就造成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不统一,专业定位混乱,从而导致用人单位和学校对专业建设定位认识不一,师生对该专业发展目标和方向不明确.

(二)学生知识背景参差不齐,专业学习困难较多

2004年开始设置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时,各院校主要针对艺术类招生,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较薄弱,他们学习现代经济学、管理学课程的困难较大.后来大多数改为普通文科招生后有部分学生缺乏文化艺术基础,对艺术类课程的学习热情不高,进而陷入两难境地.由于高校学科专业分类过细,现有院系与专业之间缺少有效协作与资源共享,因而难以真正培养出既有人文视野又有现代经营理念的复合型人才.

(三)专业教师欠缺,教学硬件设施匮乏

从现有教师队伍看,大多数教师是从文学、历史、艺术、经济等专业转型而来,其学术背景和教学经历主要是过去的文、史、哲等方面,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核心属于管理学科,因此现有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难以适应该专业发展的要求.加上多数教师缺少社会实践经验,而那些主讲管理学科的教师,往往文学艺术素养不够,不懂得艺术创作的规律,这种师资状况严重制约了该专业建设的发展.大部分院校的实验实践教学设施严重缺乏,不清楚到底应建立哪种类型的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学生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

(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够

目前国内高校在产业管理专业建设中其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各有不同,但总体上都是采用传统的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主要依赖课堂和教材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大多数地方院校缺乏相应的实验和实训场所或条件,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另外,部分院校未能紧跟现代新技术、新媒体发展方向,在学生培养中缺乏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高新科技做支撑,难以适应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向应用型转型的必要性

(一)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急需众多的高素质人才

文化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其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更需要大批具有文化创意和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因此,必须加强各层次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推进区域文化产业稳健、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特别是各地已出台了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发展规划和产业扶持政策,大批资本投入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急需大批懂市场、善经营、会管理的文化产业人才.

(二)这是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文化产业政策体系日益完善,准确区分非经营性和经营性的文化资产,深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繁荣,当前对于扩大就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培养大批文化产业管理人才,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凝聚力和软实力.促进我国文化的大繁荣,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升综合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我国实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战略,缩小贸易逆差,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蚀,保障国家文化安全.

(三)这是现代信息技术进步的内在要求

文化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是信息技术进步,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提升了文化创新能力,催生了文化新业态和新模式,近几年以网络化、数字化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将取代传统文化产业占主导地位.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文化需求,激活了人们的创新热情,拓展了文化的发展空间,提高了文化的创造力和传播力,逐步形成平台化、数据化、融合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因此,各高校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要紧跟信息技术和新媒体发展的步伐,让学生多学习新科技,熟悉新技术的使用,使学生真正成为思维活跃、技术先进、善于创新的应用型人才.

四、地方院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应用型转型路径与措施

(一)明确培养目标定位

目前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一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是将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因此,我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侧重点应定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加倍重视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旨在培养文化产业急需的创意、策划、经营、管理人才.就文化产业的创意、策划、经营、管理而言,各类文化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具有一致性:有宽广的文化视野和丰富的文化素养,有开拓创新的文化理念,有现代产业意识和经营思路,同时掌握先进的技术技能.全社会急需大批符合上述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也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所要达到的素质标准.

其二,注重区域优势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要能够适应文化产业各个领域的经营管理需要.文化产业涉及面广、行业多、种类复杂多样,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建立一个文化产业学科群,从文学、艺术学、传播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进行探索和凝练,确定专业定位.各高校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产业优势以及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融合方向.

其三,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文化产品是利用文化资源中的信息和符号,用想象力、创造力和新技术手段形成的一种内容或形式的创新,因而创意是文化产品成功的核心要素,内容与形式能否创新是文化产业成败的关键.现代科技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使很多文化企业由过去单纯的硬件制造,向文化内容和服务提供者一体化方向转变,集文化、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为一体,打造文化与科技相结合的新产品.因此,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大赛和其他实践活动,加深对本专业的认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锻炼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创新教学模式

其一,倡导跨学科跨院系协作培养模式.在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建设中,可将文化产业学科作为一个学科群来建设,其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发挥多学科优势,采取协作培养策略,充分利用各高校学科现有资源,依托现有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实行跨学科、跨院系的培养方式.例如可以利用高校人文学院、艺术学院、文传学院的师资力量和实验实训条件,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思想、艺术素养和文化鉴赏能力,使学生熟悉掌握最新文化传播技术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技能,培养出具有“文化素养、市场观念、经营意识、创新思维”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其二,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在新修订的培养方案中设置“实践学分”,改革传统课堂教学为主的方式,探索推广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把理论课堂延伸到文化产业的实践中去,实现专业教学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缩短学生与人才市场需求有效衔接的适应周期.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开放度,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积极探索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办学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适应能力.

(三)逐步明晰和完善课程体系

根据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其课程体系总体设置可以分为三方面:一是文化基础与文化素养类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文化品德,使其形成宽广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素养.二是管理类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管理学方面特别是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从事文化产业的市场营销、品牌运营、经营管理等工作培养综合能力.三是经济类课程,主要是使学生认识文化产业的经济学属性,掌握基本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熟悉文化产业运作的过程及规律.另外还要注意课程的纵横交叉和渗透,加强知识的相互衔接和融合,形成有机的课程体系.该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充分利用现有办学资源彰显专业特色.

(四)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既具有比较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现代高等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目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教师大都是从相近的专业或学科转过来的,本专业理论水平不高,专业知识也不够系统,因此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已是当务之急.一要重点建设本专业教师队伍.树立“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通理论又得懂管理;既要掌握文化产业管理学科领域问题的研究方法和专业发展前沿,同时也能把科研成果融入实际教学中.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有计划地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对其进行在职培训,让教师深入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锻炼;积极引进一批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提高专业教学科研水平.二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校内外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各相关院系的学科专业优势,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主动与校外的专家、教授联系,邀请他们到校,参与专业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活动.

(五)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专业竞争力

实践性、应用性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最鲜明的特点,因此,该专业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成才成长为中心,合理安排理论和实践教学活动.要全面了解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不断加强实践教学.文化产业实践教学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既有校内外实践基地集中实训方式,也有学生自选分散参与的途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就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熟悉文化市场与管理的一般规律,具备相应组织管理及营销策划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培养出思维活跃、素质过硬、竞争力强的文化产业人才.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要在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探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尚处在探索之中,需要不断积累和总结,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实践中求提升.唯有如此,才能为社会输送大批具有文化素养、市场观念、经营意识、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并顺利完成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型转型.

[ 参 考 文 献 ]

[1] 王芳.应用型本科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文化产业研究,2015(2):34-40.

[2] 何萍,马立军,王明成.国内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5):253-254.

[3] 彭桂芳,唐培.当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发展的困境、原因及出路[J].才智,2014(25):338-339.

[4] 黄娟.试论高校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本科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构建[J].读书文摘,2014(22):31.

[5] 贺莹.高校文化产业学科建设的路径探析[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1):184-186.

[责任编辑:庞丹丹]

人才培养论文参考资料:

大学生如何培养职业能力论文

企业人才管理论文

上文评论:本文论述了适合不知如何写文化产业和人才培养和高校方面的人才培养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人才培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