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秘书学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和本科秘书学课程分类和定位类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秘书学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1-12

《本科秘书学课程分类和定位》

本文是关于秘书学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跟本科和秘书学和定位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秘书教育较早在高职高专院校开设,自2011年教育部新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后,“秘书学”才正式成为“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类”中的七个专业之一,自此高等院校的秘书学专业才真正具备了发展的平台与空间.但是,本科层次的秘书教育需要合理的学科定位,传统的本科教育擅长理论讲授,大部分课程以讲授为主,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应用型文科的性质,决定了秘书学教育重在强化实务能力的训练,因此在教学模式上需要与汉语言文学等传统文科相区别.但是,本科教育并不能照搬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模式,秘书教育在偏重于实践模块的同时依然不能忽视理论教学,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秘书学在课程设置中应该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

为了明确教学方向,进一步提升教学有效性,我们可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对秘书学的专业课程进行切割,将其划分成专业理论型、专业实践型和专业拓展型三大类别.专业理论型课程注重课程的理论性、思想性,秘书学概论、中国秘书史、中国官制史、企业法规与秘书职业道德、公文选读、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语言学概论等基础课程可归入此类.专业实践型课程注重实务能力训练,如秘书实务、应用写作、秘书文档管理、办公自动化、会务与会展、文献整理与应用、社会调查与统计、秘书速录等课程就属于这一类别.专业拓展型课程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领导科学、行政管理学、新闻写作、社会科学概论、商务秘书英语、实用逻辑学等课程应当属于此类.课程类别不同,教学理念不同,教学模式也应随课程性质作相应调整.

一、拓宽基础,深化理论型课程的思想性

专业理论型课程是本科秘书教育的根基,也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方面,这类课程需要花大力气去建设.在本科教育中,这类理论型课程的讲授困境连连,授课形式枯燥单一,书本内容对学生缺少启发,学生采取考前突击的学习模式,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专业理论型课程的薄弱使学生无法产生专业认同感,对后续的专业学习会造成不良影响.“理论”并不是填鸭、灌输以及照本宣科的代名词,理论型课程的深度不在于理论本身的呈现,而应该体现在课程的思想性上.

秘书学专业理论型课程很大一部分侧重于古代,这其实也是现代秘书学理论化的一个必然途径.秘书学并不是一门纯粹的技能性课程,也并非由外来理论嫁接而成,它的发展源远流长,需要我们从古代文史中汲取养分,寻找古今理论之间的联系.在理论讲授中,古代秘书机构、秘书人物、文书写作方面的内容都是极其珍贵的素材.例如,古代官制中对各类秘书机构的职能定位及发展变迁的解析,可以让我们看到秘书机构在政务运转中的作用及利弊,对当今机构的设置与运转有宏观指导价值.秘书机构的性质古今如一,这种视野的拓展可以帮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秘书岗位的特质,探索秘书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深化秘书学理论研究,从而完成对自身角色的认知.再如,秘书的基本素养是个必讲课题,但是一些重要的品质在现代理论的观照下往往被简单定论,识记尚且不易又何来学法一说.实际上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并不缺少光彩熠熠的秘书人物,从管仲、魏征、司马光、虞世南到田家英、陈布雷,甚至我们熟知的一些文学名家、政治名家均有过重要的秘书工作经历,他们身上的一些品质值得我们挖掘,并在工作中有意识地进行训练.这些真实、典型、生动、鲜活的案例,有助于增加学生对秘书职业的认识,增强精神激励,从而坚定职业信心,树立职业理想,强化职业素质.再论文书写作,古代文书大都章法精深,大部分现代文书都可以从中找到影子,即便是党政机关公文的写作也存在相似的理论指导,如古代对繁文的打压、对公文格式的规范、对质朴用语的提倡等等,均适用于当下的公文写作实际,古人推崇的“燕许大手笔”与应用写作崇雅黜浮、讲究实用更有一脉相承之处.在古今公文的对比研究中,也能发现文书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机关文书的写作导向,这些均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秘书写作的基本方法,而不是局限于一文一体.本科秘书教育不能舍本逐末,除了掌握基本的理论概念外,更应该从前代汲取养分,去寻找秘书工作的根与源.这部分内容的讲授,不在于“灌输”而重于“启发”,教师首先要有一定的研究功底,以史鉴今、深入浅出,这样学生才能在理论课程的学习中掌握古今秘书工作的一般规律.

二、用活模块,强化实践型课程的针对性

高校一直倡导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更是对这一块投入了较大精力,然而本科秘书教育中的实践训练效果并不明显,学生的实践能力似乎并不比高职高专学生有优势,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认可度不高,大部分秘书岗位都需要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者.这实际上对本科院校秘书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进一步提升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缩短角色转换时间,展现秘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才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行业竞争力.如何进一步强化实务训练,是当下高校秘书学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

在本科秘书教育中,一些实践型课程往往采用课堂讲授与集中实训相结合的方式,即在正常讲授课程之外再设置16或32课时的实训时间,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实务能力,同时也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技能竞赛,以此来促进专业技能的提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看似合理,却推进得并不到位,比如集中实训脱离实际或浮于表面,大多为了完成相应课时;而社会实践、技能竞赛等又缺少专业人员的指导,效果并不理想.实践型课程设置的初衷在于促进理论知识向实务能力转化,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因此高校更需要加强过程管理,注重结果导向,积极拓宽思维,采取多样化形式开展实践训练.

1.结合实际,注重课堂讲授的灵活性.实践型课程较之理论型课程更注重内容的操作性,很多书本知识均可以用动态方式呈现,从教学形式上看,案例教学法、参与教学法大家比较认可.教师广泛撷取生活中的案例,以案例讲授的方式导入知识点,同时鼓励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学会思考与应变.同时,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当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现在常提的“翻转课堂”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授课中来,通过强化参与来提升课堂活力.当然,这种互动性较强的课程在内容设置上应结合实际,只有案例与时俱进、情境符合现实,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互动的效用.

2.变换形式,寻求实训方法的多样化.有些重要的实践型课程还配套设置了一定课时的实训课,且大多由同一名教师兼任,授课地点一般为教室或者专门的秘书实训室.但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内容与实际的秘书工作存在一定脱节,实训的岗位针对性不强,出现所学过浅、所学无用的困境.实训课程的设置应注重效果而非拘泥于形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加强师资建设,改善训练场地.涉及档案文献的整理归档,可以利用校图书馆或者当地档案局的师资,对应的实训地点也可直接改为图书馆、档案馆.这种方式同样适用于办公自动化、信息检索与运用等课程.若条件允许,还可开放校内部分办公室,安排学生直接参与办公室的实际工作,实践期满予以考核认定.利用高校现有的办公平台,提供现成的工作环境,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机关、事业单位的秘书工作,并掌握文、沟通协调等基本职能.校内提供实训环境可以保证对整体课程的有效控制,一定程度上还能缓解各级办公室人员短缺的压力.我们应充分利用高校的平台,打通校内资源,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寻找更为灵活有效的实践方式.

3.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契合度.秘书学专业的毕业生,由于严格的选拔机制,能进入机关单位从事秘书工作者为数寥寥,大部分学生毕业后进入了企业.但是,在课程设置上并未向企业倾斜,这也是企业对应届秘书学毕业生认可度不高的原因之一.倘若在实践型课程教学中注意这个问题,也许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如可以适当地让企业参与到专业培养方案的设置中,使人才培养与企业诉求相匹配.在校企合作的大环境下,还可以将这种合作深化,采用类似于“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可以针对有一定秘书岗位需求量的企业建立企业名单库,整合企业对秘书人员的职能诉求,并体现在相关课程设置中,也可针对某一素质进行强化训练.同时企业提供实训场地与师资,秘书学专业学生参与轮岗实习,高校提供一定的平台,在就业双向选择过程中保证企业和学生都有一定优先选择权.这就可以较大程度提高实践型课程的灵活度,在宽基础的前提下,使秘书学的课程设置向模块化综合化方向发展.人才培养不能闭门造车,只有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掌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点,才能培育出高素质、高契合度的秘书人员.

三、紧扣学科,扩大拓展型课程的有效性

秘书学专业中的拓展型课程与其他专业的交叉度较大,实际上设置这些课程的初衷就是提升“综合”素质.何为“综合”,即广纳他家有用之学,为秘书工作的开展创造更多可能性.秘书工作对个人素质要求很高,如果说秘书三大职能中的“办文”“办会”还有一定的流程性,那“办事”这块就要复杂许多,如何才能把领导交办的事情办得到位、办得有艺术是一门技术,恐怕需要长时间的工作积累.大学教育正是通过配备一定的师资,以经验传播的方式帮助学生缩短盲目摸索的时间,如果说实训型课程重在培养秘书的“事务辅助”能力,那么拓展型课程就应该培养“智力辅助”能力,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这些学科往往因为属于考查课程或选修课程而被边缘化,师资力量也比较薄弱.这是课程多样性导致的必然结果,行政管理学、商务英语、逻辑学属于截然不同的学科,相关知识却又是秘书在管理工作中需要的,课程方向过多自然难以有专攻.这类课程大多需要通过外聘师资或邀请其他学院的专任教师授课.但是,在这期间容易忽视一个细节问题:课程的讲授往往与秘书工作的背景相脱离.例如商务英语应该是秘书商务英语,也即重点偏向于未来秘书工作中的一些英语使用技巧;行政管理学等课程的讲授也应紧紧结合秘书工作实际,通过行政管理案例来阐述知识点,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避免满堂灌,不分专业背景,千篇一律地讲授.

当然,所有这些措施或设想均要依托强有力的师资队伍,而这恰恰又是困扰高校秘书学专业发展的一个难题.合理的师资队伍应该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受过科班教育的理论型师资,这类师资需要经过长期的学术训练,目前缺口较大;二是有着丰富执教经验的实训型师资,鉴于本科秘书学专业起步较晚,这类师资大多需要从高职高专院校中引进;三是正在转型中的原有师资,不少高校秘书学专业从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分化而来,因此早期师资都面临着转型的问题.这三部分的师资属于秘书学固定师资,另外还有部分来自于校内外资源的整合,属于灵活师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这样一支多层次的师资队伍的培育、整合与完善都需要时间,本科秘书教育的发展更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持续不断地调整、更新,只有贴合社会需求、结合学生实际,才能真正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较高认可度的综合型学科.

参考文献:

[1]方国雄.秘书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杨剑宇.秘书学专业本科教育中的秘书实务课程教学[J].秘书,2012(5).

[3]朱欣文.对《秘书学》教学工作的研究与探索[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教育学刊,2008,23(7).

[4]郭效丞.云南师大高职本科秘书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实证研究[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17.

[5]谷显明.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进高校秘书学课程改革[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 ,31(8).

(作者单位:常熟理工学院)

秘书学论文参考资料:

秘书学论文

秘书学论文题目

秘书学毕业论文

生物信息学论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新课程导学期刊

上文汇总,本文是关于本科和秘书学和定位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秘书学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秘书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