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生态经济方面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和德宏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经济探究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类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生态经济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4-04

《德宏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经济探究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

本文是生态经济方面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和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经济和探究学习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推动生态环保与发展生态经济,是德宏州顺应时代潮流、探索发展新路、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绿色生态经济,就是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新型经济为中心,以和谐文化建设为灵魂,以社会建设为基础,以政治建设为保障,把德宏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转化为具有充分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生产要素与发展资本,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和最合理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推动德宏在青山绿树、蓝天碧水中异军突起跨越发展的具有德宏特色的生态环保与生态经济崛起的科学发展模式.

[关键词]德宏 生态环保 生态经济 科学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青山绿水是德宏最大的财富、最大的潜力,生态优势是德宏的最大优势.建设生态文明,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要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推进生态现代化,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全力建设永续发展的重要生态屏障.

一、加强自然生态建设,为建设“生态德宏”奠定良好的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积极实施“生态立州”发展战略,建设“生态德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施“生态立州”发展战略,建设“生态德宏”,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与生态乡镇建设,对于优化德宏生态和投资环境,构建“美丽德宏”“和谐德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社会更加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必须大力发展德宏生态林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森林是生态的主体,必须坚持“造、封、管”并举的方针,着力抓好江河流域,荒山洼地,绿色通道和城镇周围的造林绿化,不断提高建设“生态德宏”“美丽德宏”大行动的质量和效益.

(二)大力发展德宏生态工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坚持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三不”原则,鼓励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的产业.当前特别要强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抓好结构性污染防治,把建材、化工、冶炼行业作为重点,依靠科技发展环保产业.

(三)大力发展德宏生态农业

以市场为导向,突出“龙头企业、加工增值、市场流通、综合经营”四个重点,坚持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为中心,充分发挥德宏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以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创汇农业为方向,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同时,发挥德宏农业的区位和品牌优势,大力发展咖啡、澳洲坚果、柠檬、辣木、竹子、油茶、核桃、番麻、优质稻、茶叶、南药和畜牧等优势特色产业,使农林牧渔各业协调发展,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四)大力发展德宏生态旅游产业

做好“十四五”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到2020年力争在城市形象、旅游品牌、产业规模,发展水平,整体环境和竞争力方面,达到云南省的中等水平,把旅游资源、客源优势和生态环境有机结合,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特别要突出抓好生态绿色旅游和民族特色风情游,强化精品意识,打造全国知名旅游品牌.

(五)加快发展德宏生态城镇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创建适宜创业和居住的城镇环境,高标准搞好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特别是规划要规模适度,品位高雅,体现科学性、超前性、连续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强化现代监督制约机制,保护规划依法实施.加快生态型村庄,生态型住宅小区建设,整治脏乱差,提高城乡绿化净化美化亮化水平,建成或巩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六)不断加强德宏生态文明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要在全州范围内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的时代理念,增强生态意识、环保意识,让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使全社会形成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以发展德宏农村经济为主线,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循环经济是当今国际社会大力推崇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它摒弃了传统经济模式中“自然资源 产品 废物排放”这种单向流动的线性模式,追求“自然资源 产品 再生资源”闭环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从根本上消除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一)以工业化的经营方式,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将先进的工业经营如规模经济、标准化生产、市场导向、品牌营销等用于指导发展高产、高效、创汇农业,积极实施农业“三化”(即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战略,不断增强农业竞争力,有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着眼农村现实,发展农村沼气,催生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展农村沼气,在解决群众生活用能的同时,还可以带动生态养殖业和高效种植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改烧柴烧炭为烧沼气,不仅能较好地解决农村用能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确保生态环境建设成果稳得住、不反弹,永葆山川秀美;同时也为工业的发展腾出了能源空间,大有可为.

(三)全力打造民族特色区域品牌,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发展层次

要通过把产品做精做优,企业做大做强,培养一批名牌产品.政府要有建设品牌经济的战略意识,有规划地分阶段“培育名牌、发展名牌、宣传名牌,保护名牌”.政府要倾情扶助品牌经济.

(四)激活和带动德宏区域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提升德宏城乡综合竞争力

从世界范围的经济发展规律看,区域经济的发展往往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城乡一体化的有机协调发展,使得区域经济资源有效整合,优势互补,分工协作,产业链延长,通过建立紧密型城乡一体化的合作机制,进行产业链的合理设计与布置,可降低发展成本,实现区域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而大幅度提升城乡综合竞争力.

(五)以德宏人文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旅游业,实现经济结构调整

旅游业不仅能够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对相关行业又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旅游业要进一步扩大产业面,延长产业链,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旅游发展合力,构筑大旅游、大市场的发展格局,开发利用好旅游资源,培育好旅游这个大市场,发展好旅游这个大产业.

三、扎实推进德宏新农村建设,实施“六大工程”,打造宜居生态家园

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要求,突出“宜居带动宜业,宜业提升宜居”,坚定不移走生态绿色崛起发展之路.作为后发展边疆地区的德宏,有着良好的生态资源,要充分释放潜能,带动德宏各县(市)域经济发展,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宜居宜业城乡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要以各乡镇“改造提升”工程、示范村“规划完善”工程和“洁净家园、基础设施建设、富民强基、民生纾困”工程等六大工程为抓手,通过“点、线、面”有机结合,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努力打造宜居家园.

(一)抓好“点”的建设,实施乡镇驻地“改造提升”工程,培育一批生态重镇、旅游名镇、农贸集镇,打造绿色德宏生态家园

乡镇的面貌,是一个乡镇的窗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在乡镇,重心在乡镇驻地.实行乡镇驻地“改造提升”工程,是推进精准扶贫和建设新农村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对于德宏来说,就是要在进一步完善农村水利、道路、饮水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加快乡镇驻地改造提升步伐,以现代城市和新型城市化理念建设、发展和管理城镇,积极实施“三个一”建设,即:建设一条样板路、一项公共设施、一项景观工程,不断提高乡镇驻地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城镇功能.要培育一批生态重镇、旅游名镇、农贸集镇.同时,以“村在林中,路在树中,人在景中,老百姓在受益中”为目标,加大对村庄周围、房前屋后、路旁、河旁等空闲地块的绿化美化,打造德宏绿色生态家园.

(二)抓好“线”的推广,实施“规划完善”工程,基本实现德宏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五化”目标

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涵盖面广,内容丰富,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应推动示范建设,通过典型带动,逐步推广,从而为县(市)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积累丰富经验.近年来,德宏各县(市)扎实推进国、省道生态旅游线、工业经济线两旁民房的“穿衣戴帽”工程,形成了精准扶贫与新农村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今后,要重点继续完善、规划德宏州内县(市)辖区的国、省道生态旅游线和工业经济沿线精准扶贫与新农村结合的示范点建设,“三线”两旁民房全面实施“穿衣戴帽”工程,示范村中主要道路和城镇街道基本实现“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五化目标.

(三)抓好“面”的覆盖,实施德宏“洁净家园、基础设施建设、富民强基和民生纾困”等四大工程

—是要实施洁净家园工程.以“整洁、干净、绿化”为主题,以城镇、国省道、河道两旁和农村居民密集区为重点.二是要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大力推动德宏州和各县(市)各行政村主干道、次干道、支道和机耕道等道路全部实现硬底化;全面完成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区建设任务.三是要实施富民强基工程.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以农业产业园为龙头,进一步培育壮大咖啡、澳洲坚果、柠檬、辣木、竹子、油茶、核桃、番麻、优质稻、南药和畜牧等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积极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扩大养殖业规模,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四是要实施民生纾困工程.

四、全力推进融自然与生态保护为一体的德宏宜居城乡路网绿道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绿道是一条建设宜居城乡的希望之路,建设绿道网,可以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亲近自然的需求,推动生态保护生活休闲一体化及统筹城乡建设.德宏的绿道建设要从五个方面着手.

(一)要尊重自然、尊重科学、因地制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德宏辖区的绿道建设要充分利用村道、堤围和果园,沿路、沿江、沿村而委婉穿行,遇树绕路、遇水搭桥,切实保护好原生态、原产权、原居民、原民俗,不搞大征大迁、大拆大建.要使绿道建设与沿线村庄的改造升级齐头并进,引导农动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美”工程中去.

(二)要不损害农民利益,不增加农民负担

坚持在自行车道、休息驿站、游务中心建设的过程中,基本做到不新增建设用地,不向农民征地,少向农民租地,由德宏各县市政府负责补贴基本建设费用,由农村集体提供闲置、废弃土地或闲置房屋,建成后交由农村集体经营或者共同委托市场主体经营.

(三)配套服务设施要齐全

绿道的配套服务设施包括德宏辖区各景区景点的服务接待中心、沿途休息驿站、指示牌和标识.服务接待中心和休息驿站结合现有的公园和自驾游休息驿站进行建设,配套必要的小卖部、公厕、垃圾桶等,为游客提供舒适的环境.

(四)要形式多样、各具特色

德宏辖区的绿道建设应充分发掘地方民族特色和人文内涵,尤其要把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傈傈族和德昂族五种世居民族特色元素融入其中,积极采用本地树种和本地材料,串联具有地方历史文化的景点,让绿道展现地方少数民族风情.

五、强化德宏农村的垃圾管理体系,探索运行模式,确保村容村貌整洁与靓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近几年来,德宏农村随着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垃圾产生量逐年加大.探索一条与经济承载实力相适应,与城乡统筹发展相一致的科学处理模式.其原则是坚持合法性、系统性、经济性、差异性和可行性.

(一)明确政府在农村垃圾处理中的职责

政府在农村垃圾处理中既是引导者又是管理者.引导者的角色就是引导政府有限资金投入到资源再利用产业,引导并鼓励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逐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

(二)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村民的环境意识

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涉及的面大、量广,只有发动群众共同参与才是根本所在.一是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农民转变观念;二是要号召村民尽量减少日常生活垃圾,或是回收利用;三是要严格治理乱倒、乱排、乱堆垃圾现象.

(三)创新投资机制,加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水平的关键,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具备支撑农村垃圾处理的能力.州和各县市政府既要明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实行开放式的市场准入,又要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实施“谁污染、谁治理”的措施,逐步在各地实行生活、生产垃圾收费制度,在使农村垃圾得到有效减量的同时,弥补财政投入的不足.

(四)因地制宜建立垃圾收运处理系统

在交通便利的坝区,可实行“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市)处理”的模式;在地域面积大、交通相对不便的偏远山区,可实行“集中收集、就地分拣、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的模式.实现这两种运行模式的关键是合理规划和设置垃圾箱、垃圾堆放房、垃圾池、垃圾中转站等环卫设施的位置和数量.

(五)将垃圾处理与再生能源结合起来,实现垃圾处理资源化

利用沼气池将易分解垃圾和人畜禽粪结合进行厌氧消化,以单个农户或集体为生产单元,将沼气池、禽畜舍、厕所、蔬菜温室进行有机组合,形成一个封闭状态下的能源生态系统,即“三位一体”或“四位一体”的农业生态模式.

六、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与生态乡镇建设,培育生态农业,让德宏大地增绿农民增收

德宏要实现“生态立州”蓝图,必须更加注重发展现代农业,让大地增绿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又要按照德宏州委、州政府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一)推进结构调整,着力发展“一乡一品”的优质高效特色产业

德宏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全面规划,重点推进,打响优质品牌,形成规模生产.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突出做好农产品的“名、优、特、新”这“四篇文章”,主攻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高原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农产品基地建设.

(二)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农产品深加工为突破口,加快农产品加工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进程,重点开发咖啡、澳洲坚果、柠檬、辣木、竹子、油茶、核桃、番麻、优质稻、茶叶、南药和畜牧等优势特色等产业化体系.

(三)加强新型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生产技术

针对德宏农民素质偏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普及率偏低的现状,要以提高农民的素质为基础,以增强农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不断推动科技进步,使农业发展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逐步从保证农产品供给向保障农产品质量转变,从增加产量向增加收入转变,从单项技术向综合配套技术转变,加快研发与现阶段农业相适应的技术和生产模式.

(四)拓宽流通渠道,切实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

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名特优新”农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方面的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德宏州各县市要通过成立“水果协会”“果蔬合作社”等农产品流通组织或流通协会,培育和组织大批具有经济实力和推销经验的经纪人及运销大户直接参与农产品销售,搞活农产品流通.

(五)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良好条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德宏要结合州情制订和实施有关优惠政策措施,特别是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龙头企业,以及农产品专业市场等农业基础建设项目;采取各种形式在财政、信贷、税收等资金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健全农业服务体系,积极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切实抓好农产品安全生产

增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产品安全生产意识,建立健全农产品检测检验机构,严格实施农产品质量标准,加强对农产品的检验和检疫工作,注重农产品安全生产管理,引导现代农业企业进行有机认证,确保农产品能够顺利进入国内外市场.

(七)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在加大财政对农业支持力度的同时,应通过争取项目投入、招商引资和群众集资等形式筹措资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必要条件,减少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降低成本支出,提高农业效益和经济收入.

七、扮靓家园彰显特色,彰显个性,建设令人向往的具德宏民族特色的宜居乡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德宏要实现绿色生态崛起、推动科学发展已成了各方的共识,具体路径如何,这几年全州上下一直在积极地探索着.“十三五”以来,德宏州委、州政府作出了建设文化旅游特色区的战略决策,这是基于对德宏州情的深刻认识,基于对德宏未来长远发展的科学判断,符合省委、省政府加快转型升级、建设“美丽云南”的战略部署,对德宏的“生态立州”和建设民族文化旅游特色州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认清形势,扬长避短

德宏的优势在哪里?由于经济欠发达及各种客观原因,德宏的城市化率低,城市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形不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开展德宏城乡环境大整治,正是让德宏乡村这块蒙尘的璞玉散发出光辉,产生吸引力;正是让“美丽德宏”乡村找回自信,焕发生机和活力.经过整治的德宏民族特色乡村,孔雀之乡——德宏必将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地方,广阔的德宏民族乡村必将成为德宏经济发展的新源泉!

(二)彰显文化,展现个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德宏要建设有特色、有个性、让人记得住的城市.特色、个性来自哪里?最主要的是来自文化.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乡村同样如此.在城乡环境大整治中,要把挖掘、彰显这古老的民族特色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把民族特色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三)制订定律,引导建设

德宏五种世居少数民族先民留给了我们宝贵的遗产,在青山绿水之间建起了一个个各具特色的村落,赋予了乡村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我们一些乡村的山水、格局、生态、风貌,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公园.从现在起,要把德宏的乡村建设管理起来、规范起来,把一个个傣、景颇、阿昌、傈傈和德昂“五种世居民族”村落打造成“美丽德宏”模式的生态公园,让生活在其中的各民族村民感到舒适、方便,让国内外游客来到孔雀之乡——德宏,感受到赏心悦目,这些游客就会自然而然地放慢脚步、放松心情、放飞梦想.

(四)做好规划,管好农村建房

最基本的要求是“十要”,即“村庄要规划、建房要审批、选址要科学、用地要节约、房屋要美观、环境要整洁、设施要配套、河路要退缩、管线要齐整、安全要保障”.

(五)明确任务,协力整治

德宏农村自然的原生态的环境,本身就是现代人休闲放松的好地方,并不需要更多的人为的造就建设.但是,由于一些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旧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在德宏边疆少数民疾地区的农村仍较为普遍存在.所以全面整治乡村环境,擦亮这块珠宝,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务.

作者简介:马莉(1970-),女,回族,云南永平人,德宏职业学院高级讲师,研究领域: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赖韦达(1957-),男,汉族,广东梅州人,芒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调研员,研究领域:区域经济与规划、城市建设与社会文化.

生态经济论文参考资料:

生态经济杂志社

生态经济杂志

生态经济投稿

生态经济期刊

生态经济论文

金融经济杂志社

该文结束语,此文为关于生态经济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经济和探究学习相关生态经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