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生态经济类有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与沿黄地区打造特色生态经济带的战略价值分析相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生态经济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2-20

《沿黄地区打造特色生态经济带的战略价值分析》

该文是关于生态经济硕士学位论文范文和生态经济和战略价值分析和特色方面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王利红

摘 要:文章分析论述了发展濮阳沿黄地区的总体思路和发展原则,指出发展沿黄地区生态经济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就濮阳沿黄地区发展生态经济带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沿黄地区 生态经济 绿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8)01-271-02

生态经济是指建立在自然资源环境承受范围之内,彰显自然资源本质属性,顺应自然规律的经济形态,也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高度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在沿黄地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是践行黄河治理新理念、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本质要求和必然选择.国家和省级层面相继推出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的重大战略,为沿黄地区弯道超车、跨越发展提供了条件.站在新的起点上,以新理念新要求新视角审视濮阳沿黄地区,黄河河势独特、生态资源富集,蕴含着巨大发展潜力.

沿黄地区是濮阳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也是新形势下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打造沿黄生态经济带,是开发绿色资源的战略举措,是实现滩区科学发展的现实路径.

一、沿黄地区打造生态经济带的战略构想

1.总体思路.按照河南省政府提出的“打造集生态涵养、水资源综合利用、文化旅游、土地开发于一体的复合功能带”的要求,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滩区发展,在确保黄河安澜基础上,由防洪抗灾为主向经济发展为主转变、由输血帮扶为主向开发利用为主转变、由低水平徘徊向绿色高效发展转变,倾力打造沿黄生态经济带,构建生态廊道、经济廊道、旅游廊道和文化廊道,探索一条贫困地区创新体制机制、实现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为沿黄地区发展生态经济树立典范.

2.发展战略.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生态资源保护利用开发为抓手,以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特色功能区等建设为载体,突出区域特色、实现绿色化发展;突出规划引领、形成区域化格局;突出业态融合、打造产业化优势.着力建设绿色高效农业示范带、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轴、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以下简称“一带一轴一地”);着力品牌塑造、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着力改革创新、构建支撑体系,开创沿黄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新局面.

二、沿黄地区打造生态经济带的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先行.遵循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和发展产业化“四化”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科学编制沿黄地区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把握生态经济发展规律和产业发展内在要求,打破行政区划、地域界限,统筹区域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搞好顶层设计,实现“多规合一”,构筑生态高效农业大发展、生态旅游大开发的新格局.

2.坚持生态统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突出生态资源开发利用,加快生态产业发展,培育绿色种植、养殖、加工等产业基地,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快生态村镇建设,开展庭院、村庄清洁行动,实施绿化美化工程、生态保护工程、生态文化塑造工程,打造“五彩黄河”景观.

3.坚持市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需求、消费需求为导向,调优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水稻、优质花生、优质瓜菜、优质饲草、优质林果“六优”农业,加快建设一批“六优”农业基地,打造品牌,全面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将沿黄地区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4.坚持融合发展.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目标,促进沿黄地区一二三次产业的复合,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促进绿色农业、村镇建设、生态文化与观光旅游的复合,形成多业互动、有机融合的发展格局;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重构农业的生产链、供应链、销售链,凸显竞争新优势.

5.坚持创新驱动.创新沿黄地区管理体制,成立专门机构,统一谋划实施沿黄地区生态经济带建设.创新沿黄地区产业经营机制,统一运作区域品牌、农业产供销、生态旅游开发经营.设立沿黄地区生态经济带公共研发平台,建立政府有关部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科技创新联盟,为生态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三、沿黄地区打造生态经济带的战略内容

以建设绿色高效农业示范带、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轴、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为重点,站位河南省沿黄地区生态经济带建设全局,优化区域布局,构建产业链条,选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扎实推进.

(一)推进绿色高效农业示范带建设

1.打造优质粮食生产基地.结合粮食千百万工程,在沿黄地区,选择土壤条件好、发展基础好、土地肥沃地区,以有机肥和生物防病治虫技术为主,不求产量,但求品质,打响“绿色”品牌,建设强筋小麦生产基地.在背河洼地,发挥砂土、砂壤土、壤土、土壤耕作层深厚、土地肥力好、含有多种有机质的优势,建设有机水稻生产基地.

2.打造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坚持优化供给为导向,突出发展“特色、精致、高效”农业,打造具有沿黄地区特色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从园区向基地、从低端向高端、从单一业态向多业态融合迈进,建设绿色果蔬生产基地、优质林业生产基地、名优中药材生产基地.

3.打造绿色养殖基地.充分利用沿黄地区沙荒地和水资源,建设优质畜禽产品生产基地、生态渔业发展基地.一是发展以牛、羊、驴为主的食草类养殖业.沿黄地区沟渠两侧、荒垦地、围堤与护堤林下和积水沼泽拥有大量的野生牧草资源,种类繁多,生长茂盛,加之区内无工业项目,生态环境良好,非常适宜发展绿色养殖.要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向重点乡镇、重点村、重点区域集中布局,形成规模.二是发展禽类养殖业.依托沿黄地区林纸一体化种植速生杨基地和牧草种植基地,加快发展以白鹅、鸡、鸭为主的禽类养殖业,形成林草禽协调发展的格局.尤其是黄河白鹅系列产品国内外市场前景看好,以食草为主,属节粮型禽类,能与鱼、果、草、林业共生共长,生态效益较好,应重点发展.在黄河滩区湿地发展鸵鸟、孔雀等珍稀品种的养殖,在美化湿地自然景观的同时,增加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4.大力发展水产类养殖业.利用好沿黄地区废旧坑塘和丰富的水资源,集中养殖鱼、虾、蟹、泥鳅等水产品.推广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重点打造沿黄地区稻鳅共养、稻蟹共养、莲鳅共养、稻鸭共育等,促进种养融合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双赢.

5.构建循环农业新模式.切实维护沿黄地区良好的生态系统,大力发展资源开发集约化、生产经营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等循环农业,重点推广“畜—沼—果”“畜—沼—菜”“畜—沼—农”等立体循环种养模式,形成农业生态循环链,提高资源产出率,严控废物排放,务求综合效益最大化.

(二)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轴

1.依托沿黄地区的种植养殖基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加工业.在背河沿线乡镇所在地,布局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形成沿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轴.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为支撑,大力发展乡镇经济,建设城镇化发展带,促进产业、人口向小城镇聚集,为黄河滩区迁建打好基础.形成以生态经济为基础,以特色加工业、新型城镇化两轮驱动的发展格局,从根本上扭转沿黄地区落后面貌.

2.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沿黄地区种植业基地、养殖业基地、林地为依托,构建加工业产业链.重点建设“优质粮食种植—面粉加工—食品加工及销售”“养殖—分割—加工—冷链物流”“林地—板材—家具—会展”和“林—浆—纸及制品”产业链.注重品牌培育和塑造,对接高端需求,提升产业层次和竞争力.

3.打造产业集群.引导加工企业向乡镇所在地产业园区集中集聚.通过战略合作、招商引资、技改扩能,培育一批基地型、旗舰型等龙头企业,打造优质农产品加工业集群.积极推进传统农产品加工产业工业化、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优质食品、方便食品、休闲食品、速冻食品、保健食品等产品,推广“生产基地+厨房+餐饮门店+商超电商”等产销模式;做大做强板材家居、羽绒及制品、汽车配件等特色产业,推广“生产基地+加工企业+会展+物流配送”等经营模式,形成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

4.搞好小城镇建设.在沿黄地区有产业支撑的重点乡镇,科学规划布局小城镇,重构产业、生活、生态系统,聚集产业和人口,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为沿黄地区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创造条件,形成“造血”功能,提供发展支撑.

(三)打造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树立沿黄滩区“全域旅游”理念,用好生态元素、文化元素、黄河元素、农业元素,推进农业、林业、湿地与旅游、教育、文化等多业态深度融合,结合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建设,打造精品景点,联点成线,形成风格独特的景观带.

1.打造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区.以黄河、湿地、森林和各类特色农业园区为基础,建设集黄河风光、田园景色、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生态长廊,形成长线观光、短线休闲的开放式旅游经济带.

2.打造历史文化旅游区.以将军渡、百忍堂、郑板桥纪念馆、古村落等文化元素为基础,诸点精心打造,挖掘文化内涵,形成有史可考、有景可观、有典可陈的人文景观.

3.打造黄河水文风景区.以渠村大闸、控导工程、沉沙池、引黄输水等水利工程为基础,建设水利工程风景区、水文科普教育基地.建议建设黄河文化博物馆,集中展示黄河变迁史、抗洪救灾史、沿黄文明发展史等黄河文化,集中展示青铜峡、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等大型黄河水利工程,集中展示黄河沿线风光、民俗文化等,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普基地.

在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中,把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区、历史文化旅游区、黄河水文风景区进行科学合理整合,丰富旅游项目,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推出悬河、生态、田园、体验等特色产品,为广大网友、摄友、骑友、钓友和书画爱好者提供观赏、游玩、休闲、度假、采风优美环境和优质服务,叫响五彩黄河品牌,使之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四)强化“一带一轴一地”的发展载体建设

建设“一带一轴一地”生态经济带,应以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特色功能区为载体,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支撑沿黄地区快速发展.

1.打造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是今年一号文件提出的农业发展的新理念,它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等产业为一体的综合农村田园建设项目,通过“三生”(生产、生活、生态)、“三产”(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的有机结合与关联共生,实现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田园居住等复合功能.我们要按照新理念谋划沿黄地区建设发展,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将沿黄地区的自然生态、特色产业、休闲旅游、乡村建设等进行系统集成,将农事体验、创意农业、科普教育、循环农业等元素有机融合,提升综合效益.

2.打造特色小镇.以特色产业、绿色发展为基础,科学规划,重点布局,建设一批各具风格的新型小镇.以特色种植业为依托,建设优质粮食、果蔬、花卉等小镇;以特色养殖业为依托,建设水产、畜牧、家禽等小镇;以特色旅游业为依托,建设休闲、观光、体验、生态、文化等小镇;以特色加工业为依托,建设汽配、木材加工、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等小镇,集聚各类要素,融合各类产业,协同走出一条特色小镇发展的新路子.

3.打造特色功能区.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实施连片规模开发,规划布局跨区域的大型特色农业片区、高效养殖功能区、黄河湿地保护区、特色村落展示区等,形成规模化、集群化、集约化的发展新格局.

四、沿黄地区打造生态经济带的战略目标

到2020年,“一带一轴一地”发展框架基本形成,建成一批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和发展产业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形成一批精品旅游景点,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绿色有机农业、生态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生态文化旅游业取得明显成效,沿黄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业效益、农民收入显著提高,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

到2025年,“一带一轴一地”全面建成,形成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和发展产业化的全新格局,有机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业居于主导地位,生态文化旅游、物流配送等服务业成为重要支撑;内生动力、发展活力、创新能力日益增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信息网络更加健全;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和群众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步入科学发展、良性循环的新阶段.

参考文献:

[1] 张磊,张雅娟,杨晓莉.一份调研报告催生一项战略举措.人民政协报,2017-10-13

[2] 姜晨菡.面向生态农业旅游的协作服务设计研究.江南大学硕士论文,2015

[3] 李文君.观光农业的规划设计理论发展探析——以无锡阳山田园东方为例.中国园艺文摘,2016(7)

(作者单位:濮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发展改革规划局 河南濮阳 457000)

(责编:纪毅)

生态经济论文参考资料:

生态经济杂志社

生态经济杂志

生态经济投稿

生态经济期刊

生态经济论文

金融经济杂志社

小结,上文是关于生态经济和战略价值分析和特色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生态经济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生态经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