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工作类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与没有一份工作是不委屈的类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工作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4-09

《没有一份工作是不委屈的》

该文是工作类论文范文素材和委屈和工作和没有有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文 莫笑君 图 子夜黑猫

这是一颗星星最固执也最浪漫的坚持.我会让这个看起来微弱、遥远的梦挂在人生的星空.远一点,不要紧,只要它在,抬头的时候,双眼就能映出光亮.

白炽灯照亮了案头的文件和材料,打印机持续嗡鸣,让人忍不住产生眩晕.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时常在案前神思恍惚,呼吸跟着发紧.杭州的秋天有点动荡,发疯似的回温,又迎来阵雨,醒过来,已经要长袖着身.9月,我搬进新租的房子,图方便,经常往柜子里胡塞一通,出门前要找一件平整的衬衫都变得困难.这是我刚来杭州时的感受.这一年,我告别校园,来到新的城市,开始实践自己的“人生”.

梦想是什么?那天,站在繁忙的景昙路路口,给刚刚离开的滴滴司机按完一个五星,突然意识到,一切,不同了.遥望中学岁月,挥别大学时光,结束近7个月轰轰烈烈的求职,最终落定杭州城的我,千言万语,也难免涌上心头,哽在喉头.

最开始是没有梦想的,有,也停留在“不上课、不考试、不要写作文”之类的幻想上.

小学时,我最怕的就是往作文格子里填字.写什么好?怎么写好?是年幼的我最艰难的人生课题.老师布置课余要摘录好词好句,我会翻出一盒子水彩笔,把大部分时间用在美化笔记本上,真正留给摘抄的地方,只剩了弯弯曲曲的一溜.

时间久了,妈妈开始意识到作文不好的严重性.她开始逼我每周额外写一篇作文给她看.那段日子,实在痛苦.当时,妈妈还在小区里经营着一家超市,我们坐在里屋,她守在旁边盯着我写.有顾客来了,她就起身,我则像好不容易探出头的溺水者,赶紧回一回魂儿.顾客里,买小件儿的最快,付完钱就走,不给我多少时间;最喜欢来买鸡蛋的,得轻拿轻放,然后搁在秤盘上称量,再按着计算器算钱,能耗费不少时间.这空隙,我假装上厕所,或者偷看几眼漫画杂志,有很强烈的“得逞感”.妈妈进来,看到毫无长进的字数,又会立刻戳破:“又不写了啊!一定要我督牢了才行吗!”

有一回元宵节,妈妈提议上街猜灯谜,回来好写篇作文.我狂叫起来: “我才不要猜!我写不出来!”我在店里大声嚷嚷着,还急出了眼泪,让闲聊的邻居们都看了笑话.

这样暗无天日地坚持了一年,升入五年级.一次作文写“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我想起妈妈布置的作文,让我写过学笛子的经历.有现成的,当然要拿来用,就写吹笛子吧,吹笛子是最有意义的事!没想到,这一写,脑袋好像被一只手“啪”地打醒了.那是我写得最顺手的一篇作文,没有照搬原有的,而是很顺畅地写出了全新的内容——我仍记得结尾时的激动,吹奏不同的曲子,就是领略了不同的风景.《牧民新歌》让我领略了草原牧羊的壮阔,《水乡船歌》则叫我沉醉于江南小船的温柔……

奇怪,当初,怎么写不出这样的话来?

不出所料,我的作文被当作范文,我对着全班同学朗读了一遍.坐回位子,身体都有些发抖.也就是那天起,我不再害怕写作文了.

这个转折是如此神奇,后来的岁月里我始终念念不忘.暗自猜测,真是妈妈的强迫,让我在潜移默化中开了窍.

上中学后,还算不错的作文水平很快被老师注意到.被派去参加校赛、市赛,成为得奖的常客.中考结束回校拿毕业照时,对我格外恩宠的语文老师跟我说,不要放弃这个优势,高中里还要好好写,如果以后愿意往这方面发展,也是可以考虑的.我点点头,心里盈着温暖与感动.还未明确地意识到,那一刻起,梦想其实就已有了雏形,就是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努力写下去.

升入高中,开始在网络上发布文章.那时,一个叫“中华少年文学网”的网站吸引了我的视线,通过它,我结识了人生中第一批写作上的网友.我很感激这个如今早已销声匿迹的网站,记得网站曾把我的好几篇胡诌之作统统推到了榜首.后来,还把我作为文学新星放到专栏推荐——这对一个初出茅庐、探头探脑的少年人是多么珍贵的肯定啊.

一个周末,妈妈告诉我,初中语文老师来电话了.我惊疑着接听,马老师告诉我,发在“中华少年文学网”上的文章被山西一家杂志看中,意欲选登.而我在发布作文时,署名留下的还是初中校址,于是他们辗转着找到学校,再来联系我.

“我就说你没问题的,你一定要继续坚持!”

那天是几月几号我不记得了,但永远记得这一通电话.这通电话,带我迈出了在纸刊发表文章的第一步.

文章发表了,稿费收到了,遥不可及的梦就这样实现了,我终于承认,梦想有了确定的轮廓:我想写作,我想写更多更好的文章!

也是这时开始,我跟很多“文艺青年”一样,开始迷信一项写作大赛,深深向往起冬天复赛的上海.囤杂志,剪报名表,工整粘贴,投稿,经历漫长的等待,最终失望.周而复始.

高中阶段,我渴望用写作换一次一劳永逸的优惠录取资格,去厦门或南开大学读中文系.于是业余奋笔疾书,打手电在被窝里写小说.可惜,努力三年,最终失败.

犹记得高三那年,临近出复赛名单的日子,我每天都过得忐忑不安,隐隐觉得自己今年该入围了,该打一次翻身仗了,不然真的没机会了.那几天晚自习,我经常跑到好说话的物理老师那儿,用他的笔记本上查名单.连去了三天,都无功而返.第四天,终于出来了,我睁圆了眼睛,把名单拉到“浙江省”那一列,终于,还是不得不接受我没能入围的事实.

物理老师善解人意地说: “没关系,都是小事!”

而我深深觉得,在他面前,自己这几天的表现,简直丢脸到家了.

高考的压力越来越大,有种自暴自弃的无力.那段日子,除了语文老师对我偏爱有加,不少老师在我去办公室问问题时,会无心地提一句: “刚开始的时候,怎么不选文科呀?”对我,算得上沉痛的打击.

经历比赛的失落、成绩的平庸,我第一次清醒起来:在考场这个用分数说话的地方,除非能及时地凭一技之长突围,不然,在统一的评分标准下,仅凭某一方面的优势很难为你赢得胜利.如果有一技之长,有所谓的梦想,那么在它为你争得声名前,一定要紧抓学习,咬牙也得把不感兴趣的科目学好.

高考结束,到南京求学,被调剂到一个并不喜欢的专业.

经历了暑假里各个同学的升学宴,在别人憧憬着去著名高校报到的谈笑声中,相形见绌的苦涩更加浓郁了.到南京时,也就没有多么欢呼雀跃,而是要重新开战般,投入了十二分的热隋去学习,只为实现转专业的理想.

因为在写作大赛上的挫折,我多少认识到,写作这条路,没有那么轻易,不如就作为纯粹的业余爱好,去学个方便就业的专业吧.

大一这年因此变得特别纯粹,我没花多少时间写作,而是发狠地学专业课,再自学经济类课程.

转专业成功了.要换校区,忙着和老师同学道别,把社团组织退掉.有伤感,更多的是阶段性理想实现后的欢欣.

高中好友在上问我,一直以为你会抓住机会转中文系,怎么还是随大流选经济管理?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问得尖锐而戳心,但我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局限:并不是自己所爱,就一定要成为专业,成了专业,我也不一定能做到最好.所以,汲取高中阶段的教训,算是多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吧.至于我为什么选经济,一来确实是热门大类,二来我也跟很多人一样,羡慕经济金融人才挥斥方遒、把握时局的光鲜与强势.

事实证明,学习经济学,确实没有别人想象的那么让我不适.转专业时,因为极专注的学习状态,反而让我比许多商学院里得过且过的同学,打下了更为扎实的基础.经济学又是涉及数理知识、需要逻辑分析的文理交叉性学科,对写作时缺乏逻辑层次的感性思维也能起到一定的修正.

当然,学习深入之后,会发现,上述这些“政治正确”的理解,没有偏误,但也确实掩盖了很多关键性问题.本科学习期间,许多宏、微观的经济理论停留在文字理解,解题时能用文字理顺就足够了.读研之后,经济学的本质就暴露为微积分,课程也升级为中、高级宏(微)观经济学,这种升级,并不是理论本身的升级,而是数理要求的拔高.

比如“商品的需求弹性”,通俗讲,就是一样商品,一旦涨价,销量会立刻减少很多,那就是需求弹性大;涨价后,销量变化不大,就是需求弹性小.弹性大的,往往是奢侈品;弹性小的,往往是必需品.好比大米涨价,也得花钱买啊,毕竟人是铁饭是钢,弹性就小;但珠宝、奢侈品,涨价多了,普通人家就不一定会买了.

到了中高级经济学范畴,就不能停留在上述感性认识了,得把这个弹性公式,用微积分从头到尾推一遍,推至“趋向无穷小”时,就能衍生出“点弹性”概念.经济学理论的升级,其实就是用越来越严格的数学手段,带领经济现象“认祖归宗”,看穿规律背后的真正成因.

所以,在聆听感兴趣的国内经济形势、国际金融海啸之外,也难免有许多无聊、艰涩的数学推导.我的研究生专业方向是宏观经济,数据多是来自各种统计年鉴的省市、区域数据,光是原始数据的搜集就可以耗掉半条命.比如,统计部门在某年变换了统计口径,不再统计“居住人口数”,而改为“户籍人口数”,那么我想要的10年连续数据就拿不到了.只好将就着,把二者混为一谈,但对严谨的数理论证来说,已经有失一致性.但这种倒还算好,更可怕的是数据缺失.比如,统计部门从某年开始,相关指标就不再统计了,或者就算统计,某几个省份是没有的.那时候,看着满满当当的Excel表格,因为那几列、那几格的空白导致分析无法继续,真的会抓狂……

再用软件一分析,各种中间变量、异常因子,分分钟就把人逼疯了.经常要推倒重来、不断检验,和实验室里等待一个化学实验结果倒有些类似了,非常考验耐性.所以,若对数学不擅长,经济金融类专业可能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所有想象中的光鲜亮丽,在深入其中后,都将目睹艰辛与不易.我之前对经济类专业的幻想,也终于剥去了粉红的夕卜衣,接上了地气.

枯燥无味的日子,又会想起写作.在确保专业课不落后的前提下,我又开始写稿.生活被两股力量平衡着,一边是专业,一边是爱好.就这样,在研究生毕业前,我沉浸在学校安逸的氛围中,度过了最后一段美好的大学时光.考试成绩出来,样刊陆续寄来,我对自己也慢慢重拾了信心:专业课排名进了5%,有不错的写作履历,社团任职在简历上也算惹眼,找一份好工作,应当不在话下吧.

我这么想着,安静等待朝天空扔出硕士帽和学校说再见的那天.

然后,毕业季来了,轰轰烈烈的秋季校园招聘开始了.想当然的我,又一次被现实打了耳光.

当我挤入人潮汹涌的招聘现场,或来到企业大楼,走人一个安静的房间,隔着—张桌子面对招聘官时,我才知道,缺乏实习经历,是多么愚蠢而又难以挽回的失误.

当惯了乖乖听话的学生——也许是高中里没能成就心仪大学的遗憾一直影响着我,我总是想当然地觉得,只要做好本分,在学校里好好学着、听老师的话,那么,理想的东西一定会顺理成章到来的.

事实证明,这套逻辑,在唯分数论的考试中也许适用,但在需要拿实践能力说话的职场,并不是万金油.

我可怜兮兮的实习经验,是在临近毕业时,象征性地去了两个单位分别实习了一个多月,走马观花到自己都羞于出口.其中一个光环尚佳,是知名券商国泰君安的江苏分公司.但最大的用处,也就只是为简历增添了几行文字,深究起股票、投资类业务知识,完全是浮光掠影.

毕业前,我为自己设定过两种发展路径,一是进入顶尖投资机构,做一个可以出具专业投资报告的行家里手——想想看,我有着经济学专业背景,又能写一手文章,不正适合去做写投资分析报告的活儿吗?二是去领先的商业、财经类媒体,做一个像吴晓波、叶檀那样的知名财经评论人或财经记者.这些,都是我能想到的,可以把专业背景与个人特长比较好地结合起来的职业.

结果呢,简单经历几次笔面试,我就意识到,这些看来还蛮有道理的想法,在实际中,逻辑并不成立.

我深刻记得秋招尾声阶段,接到了南京一家知名券商总部的面试电话.去的那天,为迎合他们的招聘需求,特地亮出了在国泰君安的实习经验.结果,面试官听完,就一针见血地指出: “虽然你有过这样一段实习,但时间太短,并没有学到什么,或者说,你对这个行业其实也不算了解.”这是求职过程中,我听到的最直白犀利的点评.

不再有师长的宽容理解,什么是社会残酷,那时候才算有了一点切肤之感.

再去别的金融机构面试核心业务类岗位,无一不是这样的硬伤.金融本身的专业性门槛很高,而我在学校里,虽然考试成绩不错,但这些与现实脱节的、高高在上的理论,更适合去读博、写论文.拿来做投资分析,可能都比不上小区里天天炒股的大爷大妈经验丰富吧.

那时,我也开始深刻反思,所谓的专业与特长相结合,都是我的自以为是罢了.我的专业学习、业余写作,从一开始就是割裂的,上课是上课,写文是写文—在校,我做着与工作并不相关的理论研究;业余,我并未涉足任何投资分析、财经观察类稿件写作,仅仅停留在自娱自乐的青春文学、小说创作里——除非我去应聘杂志社、出版社,不然,这样的履历哪是金融机构需要的呢?

是我太想当然了.

秋招的后半段,我于是又垂头丧气起来.但因为有了这份还算清醒的认识,我也变得不那么眼高手低.

在明晰了自身筹码的情况下,我选择了杭州的一所金融机构,性质属银行总部.没有过硬的专业实力被业务部门选中,只好凭借一身文字本事,来到行政文宣岗位.但就平台而言,这已是我能争取到的最好选择.

我接受了这个现实,甚至常听别人表示,能时不时见到主要领导,对晋升大有裨益.但,这肯定不是我最想要的.毕竟,走金融这条路,我不过打了个擦边球,根本不在与行业关联最紧密的岗位上;而走文字这条路,去媒体、广告公司从事新闻、文案类工作,才能更恰切地发挥之前积累的写作优势.在银行系统,写作的消耗其实是大过成长的.

比如我刚进来的那天,被布置写一个汇报材料,开头写“这几年仰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立刻被领导笑着驳回: “我们从来没有‘仰仗’一说的.公文套路都是统一的,必须写: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

那时我明白,既定的话语体系下,我的很多惯性表达都需要重塑.相当于,我还是得从零开始.

工作一年多,我不断应付着各种监管部门的汇报材料、领导的会议讲话、单位的总结报告……我们必须不断靠近领导的语言风格,不断包装单位的业绩功勋,反复删改,不容许任何个人意志或情绪性语言的出现,只为在向上级部门汇报时万无一失,向下级传达指令时全面深刻.

这当然没有问题,是工作需要,也是应用性文体的必然要求.只是,我在写这些材料的时候,总免不了有一种抽离感.虽然,公文写作也能锻炼我对这种高难度文体的把握,但毕竟,我更愿意看到,文字带给人喜怒哀乐,而非仅仅作为死板的工具性载体.

公文之外,我也要应付各种内部行政流转的杂事.档案管理、办公系统维护、会务安排……忙起来,好几个会议纪要或临时通知,都得又快又好地完成.稍怠于整理,案头的材料就会越堆越高.一旦有上级领导、外部单位来视察,彻夜加班更是无法避免……

记得刘若英说过,没有一份工作是不委屈的.我便常常劝自己,这世上有多少人是做着完全合心合意的工作呢?

所以,苦闷归苦闷,我仍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这也是一个职场人最基本的道德.工作再不顺意,它至少让我养活了自己,冲这一点,我都该保持上进之心.再者,每天读那么多文件,对经济大势、行业走向总会有越来越清晰的认知,多知道一些,总没有坏处的.

当然,初心不忘.业余我仍提笔,努力平衡时间,写下心里翻腾的故事,让自己在创作中找回存在感,弥补那些不甘和寂寞.写自己所写的时刻,才觉得,是一种快乐的活.

那么,到这一刻,我是不是可以说,我过去到未来的梦想,就是写作了.

不是那种需要拼了命去呵护,由它占满时空的无畏大梦想.而是在生活被填满时,仍有一方空隙供它默默生长,终至花开叶散、暗香袭人的人生小梦想.

小小的,就可以了.像一颗小小的、远远的星.

《夜空中最亮的星》唱哭了多少人.我却觉得,最亮虽好,最远的,才更令人感动.

星星越远,光就要穿过越长的距离,落到地球,落到我们的眼睛里.

这是一颗星星最固执也最浪漫的坚持.我会让这个看起来微弱、遥远的梦挂在人生的星空.远一点,不要紧,只要它在,抬头的时候,双眼就能映出光亮.

编辑/梁宇清

工作论文参考资料:

工作综述

小学班主任工作论文

论文工作记录

思想政治工作杂志

工作论文

德育工作论文

简而言之,上述文章是适合不知如何写委屈和工作和没有方面的工作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工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