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浅析相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和张湛《列子注》中的入世思想类论文范文检索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浅析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1-22

《张湛《列子注》中的入世思想》

本文是关于浅析方面专科开题报告范文与张湛和《列子注》和入世思想有关论文范文检索。

摘 要:《列子注》是张湛玄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张湛在注文中表达了他对于理想社会的构思、治国政策的建议和个人修身的理念.他认为在治国和为人方面不能仅仅有道家无为思想,儒家的名教和礼制也是不可或缺的,表现出了其思想中入世的一面.张湛思想的特质既是特定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的产物,也是玄学发展脉络中的合理环节.

关键词:张湛 《列子注》 玄学 入世

中图分类号:B23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12-0268-01

张湛,字处度,东晋人,是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所撰《列子注》影响颇大.张湛在《列子注》中不仅对原文字句做了考究和解释,而且借助原文系统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虽然继承了玄学崇尚无为的特质,但是张湛在《列子注》中也表现出了其思想入世的一面.本文通过梳理《列子注》,揭示张湛思想的入世性,并尝试分析造成这一思想特点的原因.

一、政治构想和理想社会

张湛《列子注》中入世思想首先体现在他对于理想社会的构建.先秦时期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在著作中体现了各自的理想社会.作为黄老学说代表的《列子》中也有“圣人”、“至人”治世的设想.张湛借原文之意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社会的认识和希望,《黄帝》篇开头就写黄帝神游华胥氏之国,“其国无帅长”,“其民无嗜欲”,张湛指出这是“至顺者无物能逆也”,可见他所认为的理想社会要做到顺理而行,从而自根本消除纷争.《周穆王》篇中注“日用而百姓不知,圣人之道也”,“取济世安物而已,故其功潜著而人莫知焉”,圣人之“化”能使百姓不知而天下大治,借文中幻术师之口表达这是“化”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也是治国的最高境界.这样的例子在《列子注》中有多处体现.

总之,张湛理想中的社会状态和列子相似,都以自然顺物为本.这种社会中没有战争和勾心斗角,也没有不同政治集团间的相互倾轧,反映出分裂乱世中人们的渴望.同时,君主顺应万物、与民休息的结果是天下安定、统治稳固,所以可知顺理和养民的最终目的还是实现对社会的统治.作为玄学家,张湛虽然着眼于道家典籍,但是心中仍然不忘天下,表现出了对社会的关心.

二、实现理想社会的方式和途径

提出理想的社会状态之后,就要有实现方法.列子提出了治国的理念,即道家的“无为而治”.《天瑞》篇注“圣人顺物所宜则通”,“皆有素分不可逆”,表明顺应万物自然本性的重要性.张湛比较看重本性,强调君王要任万物的自然之性,“惟任而不养,纵而不治,则性命自全,天下自安也”.《黄帝》篇中有梁鸯驯养禽兽之事,张湛注“圣人所以陶运群生,使各得其性”,要顺应本性,那么社会中的人也会像梁鸯所养的禽兽一样安居乐业,从而使整个社会局势由混乱到趋于稳定,最终统治基础得到稳固,社会经济由此发展.

在治国方面,《列子》更强调无为而治的重要性,而张湛则在这一部分不完全依照原文作注.《仲尼》篇中注“天下欲治,而尧治之”,在原文未明确交代的情况下提出“天下欲治”,由此推断出张湛主张君主应依据社会发展趋势制定政策以适应社会要求,巩固统治.

对于儒家名教和道家无为在治国中的关系问题,当时普遍崇尚虚无和自然.而张湛并不赞同,认为儒道并用才是治国的最佳方法.例如,“治世之术实须仁义,礼乐故不可弃”体现了主张儒家仁义发挥作用,反对专任自然的观点.“若欲损其诗书,易治术者,岂救世之道”更加明确地表达了张湛主张用儒家礼乐名教来教化社会.总的来说,张湛认为儒家名教更偏向于救乱世,道家无为则用来实现长久统治.“夫守一而不变,无权智以应物,则所适必阂矣”,他认为无为和权智二者缺一不可.

三、个人在社会中的努力

在张湛思想中,不仅君主在统治中要儒道并用,个人也要通过积极努力才能取得成绩.《仲尼》篇注中论“若庖丁之投刃,匠石之运斤,是偏达于一事,不待圣贤而后能为之也”,以庖丁为例证明非圣贤者也可以在经过努力后在某一领域达到“道”的境界,以此鼓励士人通过个人努力得到成绩.《仲尼》篇中注“夫圣人智周万物道济天下,若安一身救一国,非所以为圣也”,激励士人在乱世中不要只顾保全自身而隐逸山林,应在救天下中施展抱负,可以看出张湛的社会责任感,在出世思想盛行的时出了入世的号召.“辩而不能讷,必亏忠信之实;勇而不能怯,必伤仁恕之道;庄而不能同,有违和光之义”,既持有忠信仁爱的儒家色彩,又有和光同尘的道家主张,可见不仅是君主治国要兼采儒道,个人处世也应二者并重.

对于当时流行的“崇无”观点,《周穆王》篇中注“是非之理,未可全定,皆众寡相倾以成辩争也”,对于东晋士人来讲,就是不像大部分人那样趋炎附势或崇尚虚无,而是坚持自我,保持内心入世救国的志向.

同时,张湛对于人生的看法也不完全和《列子》原文相同.《杨朱》篇注“不谋于前,不虑其后,不恋当今者,德之至也”,与原文中及时享乐的人生观念不同,认为圣人不执著于当今得失,斤斤计较于个人享乐.这些都体现出张湛对社会风气的反对和对玄学专任自然、崇尚出世和虚无的反思.

四、张湛入世思想的成因

东晋是典型的门阀政治,世家大族“贵仕素资,皆由门庆,平流进取,坐至公卿”.张湛在《列子注》序言中叙其家族与山阳王氏联姻.又《世说新语· 任诞》注引《张氏谱》说:“湛祖嶷,正员郎.父旷,镇军司马.湛仕至中书郎.”从婚姻与仕宦来看,张湛虽然不属于当时一流高门,但也是士族阶层的一员.然而,他经历了门阀政治由鼎盛走向衰败的过程,目睹了士族自身的腐化.在他看来,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士族不能再一味崇尚虚无,而是应该通过努力取得成就,并且君王也要用儒家礼治教化社会.那么,张湛的思想中有积极入世,名教治国的色彩就不难解释了.

同时,早期玄学的有无之争也有所调和,“名教”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不再尖锐,但是崇尚虚无的风气依然存在.张湛认为治国和为人处世过程中儒家名教的重要性不亚于道家无为,二者各有用武之地,不可抛弃任何一方.这种兼采儒道的主张实际上是玄学发展脉络中的合理环节.

浅析论文参考资料:

概括总结:这篇文章为一篇大学硕士与浅析本科浅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张湛和《列子注》和入世思想方面论文范文。

相关免费毕业论文范文

热门有关优秀论文题目选题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