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竞争力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和竞争力提升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竞争力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2-02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和竞争力提升》

本文是关于竞争力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跟竞争力提升和建设和专科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目的总结北京市某大型综合医院建设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思路和举措,为打造医院核心竞争力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评分标准进行分析,梳理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前后主要指标变化.结果评估指标的核心是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医院建设重点专科后,相关指标显著提升.结论医院采取系列举措,为重点专科的发展建设提供了充足动力.

【关键词】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医疗服务能力;竞争力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Key Clinical Specialty and Promotion of Competitive Power/MA Lichun,LIU Peng,YING Jiaoqian,et al.//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2017,24(1):19-22

Abstract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ideas and measures of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key clinical specialty in a large general hospital in Beijing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improvement.MethodsThe evaluation index composition ratio of the national key clinical specialty was analyzed, and the change of main indicators before and after the construction in a hospital were analyzed.ResultsEvaluation index emphasized on the medical service capacity and level. After construction of the key clinical specialty in a tertiary A-level hospital, the relevant indicators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ConclusionThe tertiary A-level hospital took a series of initiatives to provide sufficient power in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key clinical specialty.

Key wordsNational Key Clinical Specialty; Medical Service Capacity; Competitive Power

Firstauthor´s address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Beijing, 100029, China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初步建成了辐射全国、覆盖城乡、专科齐全的医疗服务体系,部分专业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技术水平已经接近或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但在专科医疗服务能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特别是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医疗服务体系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尚不能满足医疗需求;医疗资源结构和配置不合理,医疗服务整体能力效率不高等.《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等宏观政策提出要增加政府投入,加强公立医院建设,这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带来了发展机遇.2010年4月,原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0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通知》,正式启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对于大型综合医院而言,建设与发展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有利于形成专科优势,进而带动医院其它学科建设,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同时有利于发挥大医院的辐射作用,带动区域医疗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增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实力.

本研究针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评分标准,并对2011年-2015年底北京市某三甲医院1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创建前后主要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大型公立医院通过科学筹划,实现自身发展与区域辐射提供借鉴.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评分标准(通用部分)和该院呼吸内科、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胸外科、疼痛科、急诊科、老年病科、中医风湿病科、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中医肺病科、肛肠科、临床护理等1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相关指标为研究对象.基线值为各专科建设前一年指标数据,现状值为2015年底数据结果.

1.2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为该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成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评分标准的专科能力构成比(见图1、图2).

1.3统计分析

采用描述性分析和比较研究方法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数值资料用(X&plun;SD)表示,组间数据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通用评分标准指标构成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考核指标为千分制,包括有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27个、评价要素、评价标准等内容.各个专科评估指标体系略有不同,所占比重稍有差异.其中一级指标包括基础条件(100分,约占10%)、医疗技术队伍(200分,约20%)、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400分,约占40%)、医疗质量状况(200分,约占20%)、科研与教学(100分,约占10%)等5个要素,每项一级指标包含有4~8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项下的具体评价标准明细80多项,二级指标中诊治能力(13.00%)、病区质量(9.00%)、创新能力(8.00%)、质量概况(7.00%)、学科骨干(6.00%)、技术特色(6.00%)、亚专科建设(5.00%)涵盖了评分标准54%的权重,属于关键性指标.“科研与教学”虽然只占临床重点专科评估系统总分量的10%,但实际上“科研教学”决定着“医疗技术队伍”“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和“医疗质量状况”.硬件指标在标准中所占的比例小(5.00%),不构成落选的决定项.提高医疗质量和诊治能力,突出技术特色,加强危急重症和疑难病种处置力度是突破口,这与该院的发展目标、价值取向相一致.

2.2建设实践和推进成效

2.2.1及时关注政策,积极参与国家重点专科创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评估工作是一项战略任务,是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和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之后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引导公立医院积极投身医药改革的有力抓手[1].

自2010年起,按照原卫生部《关于做好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做好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中医)申报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院领导高度重视,医务处牵头认真研究、分析评分标准,组织院内自评,把握了专科的优势和不足,明确了发展方向.最终,该院12个专业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2.2.2理清建设思路,提供相应保障首先是制度保障.为推动重点专科建设,该院成立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管理办法》《关于促进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发展的指导意见》,对重点专科的管理、建设与评估及项目专项经费等均作了明确规定,全面指导临床重点专科的建设.

其次是机制保障.有针对性地开展建设工作.调整必要机制提供软、硬件保障;调整医疗布局及流程,增设专病门诊,调整专病门诊绩效;鼓励特疗和多学科联合门诊;建立医师个人技术档案,鼓励科室培养医生危急重症处置能力;完善“分部制”模式,增设外科重症、肾内重症及呼吸与危重症四部科室设置,增加危急重症、疑难病种患者比例;探索实施主诊医师负责制,加强亚专科建设.

2.2.3以问题为导向,推动重点专科建设首先,基础条件方面.从空间、设备、人才、实验室建设、信息化建设、院内制剂研发、专项经费等多角度、全方位提供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保障.专科规模上,11个重点专科床位总数增加了61%.

其次,医疗技术队伍方面.高度重视人才战略,通过引进与培养,目前医院拥有院士、长江学者、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医大师等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各重点专科不仅拥有荣获多项国际国内殊荣的学科带头人,同时通过亚专科建设,形成良性竞争机制,培养扶持技术骨干.加强多学科协作模式,吸引优秀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

第三,医疗服务能力水平方面.5年间,尽管受区域竞争、分级诊疗及该院西区、北区开业等因素影响,1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出院人数仍由建设重点专科前的1 219.00&plun;836.07,增长为1991.18&plun;1346.25,增长显著t等于-3.37,P等于0.01.住院外埠患者比例由35.12&plun;17.23,增长为42.34&plun;18.58,增长显著(t等于-3.80, P等于0.01).平均住院日由14.66&plun;6.80,降低为10.29&plun;2.85,减幅显著(t等于2.66, P等于0.02).其中肛肠科的出院人数增幅(169.15%)同比高于北京市综合医院的增幅(135.72%).11个重点专科的发展带动了临床护理重点专科的全面提升.2015年病情危重患者达到5 224例,特级护理病人数达到1 634人,患者满意度达到92%.

5年间该院利用自身在医疗技术、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方面的综合优势,通过举办系列国际国内研讨会及接收基层医师进修、对口支援等途径,将新技术、特色技术辐射至基层医院,远程会诊达10 413例次.目前,单社区慢病糖尿病管理平台一项,已纳入周边社区患者2 200余名.在提高区域医疗卫生水平,方便病人就诊,体现大型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同时,也扩大了专科影响,为重点专科的发展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第四,医疗质量状况方面.努力为疑难、危急重症患者保驾护航.积极疏理解决急诊复苏室的设置、急诊出口问题;优化孕产妇诊治流程、多发(复合)伤诊治流程.2015年全年共组织院内多学科联合会诊161次,抢救危重孕产妇46例,成功为终末肺病患者实施肺移植手术3例,医疗纠纷同比下降45.5%.

第五,科研与教学方面.该院目前拥有多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建设项目等.初步形成了以重点专科为龙头、省部级重点学科为骨干,以一般学科为支撑的科学合理的学科体系.

专科建设匹配经费用于支持研究者赴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机构深造,鼓励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支持研究者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研究能力[2].5年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增长了72%, SCI论文数量增长了297%.以该院内分泌科为例,5年来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专项经费的支持下,学术成就创历史新高:共获得科研基金25项,包括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该科室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达30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近60篇,影响因子达到 182.9分.

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过程中,该院十分重视资源的整合,打破条块格局,大力发展多科共建共享的以生物样本库、实验研究平台、项目与数据管理平台、实验动物平台为主的临床研究公共服务平台.

该院承担着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院校的教学任务,被评为“北京市十佳住院医师规培基地”,是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唯一一家能承担中/西医考核任务的住培结业考核中心.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较2010年增加147%,博士研究生增加85%,招生规模居全市第二.

2.2.4保持专科声誉,引领医学事业重大变革 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公布的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上,该院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连续3年专科声誉名列前十,呼吸病科、胸外科、肾脏病科3个专科也多次进入前十或获提名.该院提出了大学科建设的思路.即通过横向联通、纵向深入来整合学科资源,在大学科建设的平台之上,通过亚学科的深入发展来促进整个医院科研实力、运行效率、发展潜力、品牌影响力的系统提升[3].该院呼吸中心成立于2015年,是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的核心单位和主任单位,科技部呼吸与肺循环研究创新团队带头人与主要成员所在单位,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胸外科、中医肺病科均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6年呼吸中心被指定为世界卫生组织(WHO)戒烟与呼吸疾病预防合作中心.2016年8月,该院与各地医疗机构联合成立“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中日医院呼吸专科医联体”.其将发挥该院的学科优势,围绕呼吸疾病的预防、诊疗、人才培养及临床研究,广泛开展业务合作.随后全国疼痛专科、肿瘤专科医联体应运而生,不同于区域性医联体,这种“提高型”专科医联体由居国内领先地位的医院牵头,促进专科疾病分级诊疗,推动学科发展,对于解决我国现阶段医疗资源不足与严重的碎片化、不均衡和非同质并存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3讨论与建议

3.1制定专科建设长期规划

加强学科建设是打造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的支点,需要及早部署和规划.医院运用SWOT分析制定各学科规划[4].确保专科建设目标明确,专科发展后继有人、梯队合理、亚专业方向清晰.

3.2实现重点专科与其它专科良性发展

专科建设任重道远,在集中力量将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向领衔学科发展的同时,辐射其它优势学科、特色学科,乃至一般学科,提升医院专科整体实力,为医疗技术创新提供了保障.通过加强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跨学科协作攻关,带动院内立体学科群发展.

该院对所有学科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评审,年度一次的医疗奖评审秉承“重专科,不唯专科”的原则,通过对学科间横向、纵向的比较,鼓励公平竞争,实现了学科发展的“培养—贮备—发展”良性循环,为学科建设的持续发展奠度基础[5].

3.3建立双向价值驱动机制

医院管理者如何做到科学的管理以推动医院适应社会变革并向前发展至关重要[6].在医院实施专科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资源、能力、组织结构、收益、成本与价值主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适时调整重点专科与医院的建设期望,使之保持一致,可以建立介于医院愿景与学科建设目标之间的双向价值驱动机制[7],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的效果,为医院持续带来价值,保持竞争优势.

4小结

临床专科是医院的基础,重点专科的数量和水平代表了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是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8].当前,学科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优势学科兴替瞬息万变.哪家医院能抢占先机,其学科就能够卓然于众.合理规划和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有利于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有利于医院内部医疗资源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有利于全面提升服务质量.该院发挥了“国家队”的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培育了领衔于国内外的先进学科,以为医学界造就精英人才为己任,有效把握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品牌价值.其内在的价值创造机制反映了该院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专科自身价值、医院的价值主张以及社会价值的充分融合.

参考文献

[1]李则,王深明. 人才乃重点学科发展之本[J].中国医院院长,2012(24):69.

[2]耿劲松,陈英耀,刘文彬,等.发展我国卫生技术评估的构想:基于评估能力视角[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5,22(1):65-67.

[3]陈学文,张玉莲,焦亚敏.大型综合医院管理创新与实践[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6,23(4):105-108.

[4]余中光,常宗平,陈校云.项目管理在医院学科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5,22(6):82-84.

[5]孙金海.新时期医院学科发展趋势与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医院,2012,16(7):51-53.

[6]王吉善,陈晓红,梁铭会.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5,22(3):2-3.

[7]潘杰,张东航,王海峰,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绩效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6):59-60.

[8]安艳芳.我国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与管理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2,27(9):148-150.

HIMSS评级助力医院管理实践创新

2016年12月16日-18日,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社受HIMSS大中华区的邀请,派记者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第三届中美医疗信息化发展高峰论坛暨2016 HIMSS大中华区年会.

在主会议开幕之前和之后,主办方均安排了不同主题的分论坛,分别介绍了互联互通与人群健康的关系,以患者为中心的互联网医疗与云计算应用,通过HIMSS EMRAM六级医院和七级医院的经验专题分享,在大数据时代如何运用电子病历开展临床科研工作,还有以质量、安全、效益为导向的信息化流程再造,以及信息化助力分级诊疗与慢病管理.各个分论坛都为参会人员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化感知体验,尤其是在HIMSS评级方面提供了很多可供参考的经验.

应该说,互联网+医疗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包含移动医疗、远程医疗、精准医疗、大数据管理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它既给我们医疗服务行为带来了最先进的技术实现手段,为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效率和安全以及患者的就医体验提供了支撑,同时也给我们的医院管理、信息安全和技术创新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在这个大背景下,JCI、HIMSS等众多国外优秀的质量管理评审标准为国内医院的医疗服务安全提供了更多的选项.

据悉,共有来自全国1 300多位医院管理专家和信息管理负责人参加了此次年会.同时,记者也了解到,截至今日,大中华区共有4家七级医院、24家六级医院通过HIMSS EMRAM评审.

竞争力论文参考资料:

该文总结:本文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竞争力提升和建设和专科方面的竞争力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竞争力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