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教育专业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和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的就业竞争力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教育专业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3-02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的就业竞争力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

本文是教育专业方面论文范文文献和本科和质性研究和小学教育专业类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曹 艳 彬,杨 启 光

(江南大学 田家炳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摘 要:面对师范生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如何提高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日益成为社会与高等院校教师教育专业重点建设的问题.基于质性研究的扎根理论,全面、系统分析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基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的框架内容与表现特征,进一步优化与提升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重点突出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取向,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全科型素养和拓展能力.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就业竞争力;大学生就业;教师教育;扎根理论

中图分类号:G65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129(2016)01-0117-08

收稿日期:2015-10-13

作者简介:曹艳彬,江南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杨启光,教育学博士,江南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重点项目“中国家庭变迁背景下学校整体变革与家庭参与问题研究”(B-a/2013/01/029),项目负责人:杨启光;2013年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重点项目“中国家庭变迁及其教育政策意义”(JUSRP51331B),项目负责人:杨启光.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校毕业生作为国家重要的人才资源,其就业问题引起了国家与社会的高度重视.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高校毕业生达到749万人,创下了历史新高[1].高校扩招政策实施后,高校毕业生与社会市场需求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更加突出.由于教师职业的稳定性和体面性的特点,近年来报考师范专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加之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改革政策实施,一些非师范专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也加入师范生就业队伍,师范生就业市场原有的就业平衡状态不断被打破,师范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小学教育专业作为师范类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提高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成为社会与高等院校教师教育专业日益关注的问题.

就业竞争力译自英文“employability”,也有人译为就业能力、受雇佣能力等,英国学者在20世纪50年代率先提出这个概念,主要指个人受雇佣的潜能,旨在鼓励残疾人参与劳动就业[2].国际劳工组织(ILO)对它的表述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3].国内就业竞争力的概念主要产生于1978年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高校毕业生就业分配制度实行改革,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竞争力的概念由此应运而生.关于就业竞争力的构成,一种代表性观点认为就业竞争力可以分为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4];另一种观点认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是个体各方面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实力、智力、精力、体力的大较量,也是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的大较量[5].研究发现,有关就业竞争力的构成,研究者们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大多数研究都是从广义的大学生角度进行研究,很少具体到某一专业某一方面的具体能力研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有限.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指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通过接受四年的大学教育以及自身努力,在知识技能、专业素养、人际沟通等方面取得进步,综合能力获得提升,借助国家政策以及学校和家庭提供的条件,在就业市场中战胜其他就业竞争对手,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并能在岗位上保持工作和继续发展的能力.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表现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相对明显的竞争优势,既具有与其他师范专业就业竞争力相同的特点,也具有小学教育专业特殊的性质.

研究者认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既具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普遍性,又具有小学教育专业的独特性.基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划分为基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三个维度的观点[5],结合小学教育专业的特性,本研究以江南大学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质性研究方法的扎根理论,重点探讨、分析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基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三个维度所包含的具体子指标,尝试构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现实框架,为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出相关建议.

二、基于扎根理论的就业竞争力质性建构

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是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的比较、演绎和归纳,向上建构抽象理论,同时向下把这些抽象理论和数据联系起来的质性研究方法[6].依据本研究的核心问题,拟采取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实物收集法收集数据,采用凯西·卡麦兹(Kathy Charmaz)的扎根理论方法进行资料的分析和归纳,通过数据收集、初始编码、聚焦编码和理论编码等步骤,提炼出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各结构要素.此外,还需要使用文献研究方法与案例研究的方法.

(一)被试的选择

本研究采用的是分层目的型抽样方法,围绕小学教育专业就业竞争力这个主题,把与江南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有关的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确立的被试对象如表1所示.

(二)访谈内容的设计

在理论研究基础之上,思考和提炼支撑访谈问题的相关理论或核心问题,然后针对被试的不同身份,设计他们所了解的与本研究相关的问题,确立访谈项目(见表1),编制访谈提纲.

(三)研究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本研究的资料来源主要有两类:第一类为访谈,在访谈结束后,将访谈录制的音频转录成文字,作为扎根理论的原始数据;第二类为资料,包括江南大学教育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统计表、2014届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表、小学教育专业简介、江南大学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会议资料、教育学院师范生的教学实践研讨会的会议记录等.这些资料对于了解小学教育专业的相关情况更具科学性、准确性,与访谈资料形成了良好的互补.

1.初始编码(initial coding)

初始编码时,研究者要对资料所表明的内容保持开放态度,紧贴数据,使代码简短生动、可分析[6].也就是说,要对资料所表明的内容保持开放,尽量使用与原始数据相契合、相关的代码(见表2).

2.聚焦编码(focused coding)

聚焦编码时,要把使用最重要的、最频繁的初始代码进行分类、综合和组织,以新的方式重新排列它们[6].也就是重新排列在初始编码中分裂了的数据,自下而上地归为亚类属、类属,使得类属的属性和维度具体化,形成理论雏形(见表3).

3.理论编码(theory coding)

理论编码是在聚焦编码过程后的更为复杂的编码,这一过程的主要目的是将聚焦编码中形成的类属之间可能的关系具体化[6].研究表明,影响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通过编码过程中的归纳和演绎,分析出了基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三个维度包含的具体子指标,构建了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现实框架,并了解了每个子指标的具体表现特征.

三、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构成内容分析

(一)基础竞争力

1.教师的专业人格品质

教师的专业人格品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责任两个方面.(1)思想道德素质.所谓“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小学生年纪较小,还未形成良好的认知和判断能力,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他们而言具有榜样示范作用,所以每一位小学教师都应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2)专业责任.在教师的修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责任心,正如叶圣陶所说“教学技术,无论如何精当,若是教师不负责任,不肯干,也是枉然……教师得先肯负责任,才能循循善诱,师生合作”[7].E校长表示,“对于我们学校自己来讲,我们在选择老师时当然首先要看这个老师的工作责任心,这是第一位的.毕竟老师是一个很辛苦的职业,所以责任心是第一位的.”学校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丰富,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学生年纪又小、又不懂事,要保证工作正常完成,教师的责任心非常重要.

2.教师的专业伦理

教师的专业伦理,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这一专业工作时应该遵守的基本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较之传统师德,教师专业伦理更为全面、具体和规范[8].“综合素养,最重要的是师德,然后是专业方面的能力……”“现在师德是第一要求,对于老师来讲,你首先要师德过关,其次专业过硬.”在访谈过程中,几位校长都把师德作为学校对于教师最基本的要求.特别是最近几年各地发生了几起校园“教师性侵案”后,人们对于师德给予了更多关注和思考,社会视点的聚焦使中小学在录取新教师时对于专业伦理的考核更加重视.

3.教师的基础能力

教师的基础能力是从事教师职业所需要的一般的、最基本的智力和能力,是成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

(1)沟通表达能力

F校长把沟通表达能力作为小学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并作了很好的解释:“作为一个老师,如果在课堂上你要清楚地、顺利地把你的教学(任务)执行下去的话,你的表达能力一定是要有的.另外,作为一个老师,你要和学生、家长沟通,要和身边很多人沟通,所以这个沟通能力在表达、人际交往方面,我就把它概括为‘说’的能力.”

(2)团队合作能力

G校长认为“现在的孩子都有点娇气,那么怎样与同事相处?怎样向老教师、向旁边的伙伴学习?其实对任何一个小学老师来讲,对任何一份工作来讲,我觉得团队精神都是必需的”.团队合作能力作为一种基本素养,是教师与同事和谐相处、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

4.教师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基于个人的实践经验积累,表现为教师对待和处理教育问题时的个人特征和教学智慧.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要保证培养的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大学课堂上“会学”,走到小学课堂上“会教”.也就是说,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要具备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研究表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实践能力方面是十分欠缺的,特别是与中师、专科院校师范生相比,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表现得不尽如人意.

5.身心素质和就业心态

良好的身心素质和就业心态是求职者应对挫折、适应和改变环境的重要条件,主要表现在良好的身体素质、积极向上的心态、自信心、进取心等.如A和D两位老师毕业第一年考取编制失败,代课一年后成功获取校长的青睐就是很好的例证.

(二)核心竞争力

1.全科型小学教师的素质能力

全科型小学教师,指具备由相应资质教师教育机构专门培养的、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能承担小学阶段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教学工作、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的教师[9].在江南大学师范生的教学实践研讨会上,几位无锡市小学校长都提出了对全科型小学教师的迫切需要.一方面,全科型小学教师符合小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并且能够从多学科角度系统讲授知识,发掘学生的潜能,做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H校长指出:“我们学校很多女教师同时休产假,导致我一个年级只剩下两位数学老师,还得再调动其他年级的老师,甚至在外面找代课老师,弄得很麻烦,若是有全科型教师,这个问题就好解决了.”全科型小学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决学校师资紧缺问题,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但是从目前高校的师范生分科培养方式、教师资格证分科考试、分科认证,以及各地在教师招聘时采取分科招聘方式等方面来看,符合全科型要求的师范生少之又少.

2.教师的职业能力

研究认为,小学教师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两个方面.

(1)丰富的知识储备.小学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学专业知识外,还需储备一些非专业知识,如其他学科知识和工具性学科知识等.一方面,可以满足工作需要;另一方面,可以适应小学课程综合化的特点,正常完成教学任务.这一点同时也符合全科型卓越小学教师的要求.

(2)专业技能.在求职过程中,专业技能是本科生相对于专科生最为薄弱的环节,这一点主要与学校的培养侧重点有关,专科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本科学校更加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

3.教师的拓展能力

拓展能力是指教师改变原有状态、扩大和开辟新途径的能力,其本质是教师不断创新、自我更新,是教师持续发展的不懈动力[10].研究认为小学教师的拓展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学习和反思能力.本研究访谈的几位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均认为本科期间学习收获较少,因此在参加教师编制考试时教育学专业知识和学科知识都是短板,无竞争优势.而已经毕业多年的在职教师也表示,虽然工作忙碌,但是仍需要不断地通过学习和反思来充实自己.

(2)研究能力.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听故事”,还应该“讲故事”,通过讲自己的故事,用以指导教育实践.而要能够讲自己的故事,讲好自己的故事,则需要提高教育的研究力[11].在教育科研环境的大背景下,小学教师仅靠扎实的专业基础已无法满足需要,学校更需要拥有个性化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的教师.如H校长讲到:“在大学,老师可能更注重培养你们的科研能力,如果你在小学工作后,能够带着你大学所学习的科研眼光走进课堂,把科研和实际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那你就是佼佼者.”

4.教师的特殊才能

特殊才能是指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外,教师自身所具备的独特的才能.由于应聘教师岗位的人数越来越多,个人的兴趣与爱好逐步成为小学教师招聘考核的重要参考.F校长这样解释:“因为如果大家毕业之后都是这样只具备专业知识的话,好像不够‘出众’,如果你有某方面的才能能带某一个社团,带出成绩来,就更容易展示自己的才能,更容易在同一届的学生当中‘跳出’来.”N同学也讲到:“如果你会唱歌跳舞,那你就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由于各种特色社团活动在小学逐渐兴起,每个社团需要有相应特长的教师指导,因而目前小学亟需社团的带队教师,“多才多艺”已成为小学录取新教师的一条标准.在同等基础上,应聘者如果具有个人特长或兴趣爱好,则更具竞争优势.

(三)环境竞争力

1.学校条件

学校为学生的专业成长提供了软硬件支持.软件支持包括学校的知名度,是否是“211”或“985”高校,学校的师资水平,专业发展水平等;硬件支持主要指学校的硬件设施,完备的硬件设施是学生完成学习和各项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

2.家庭条件

家庭条件一方面指家庭为毕业生求职提供的经济支持,另一方面家庭成员的社会资本也是影响毕业生找到满意度较高的工作的重要因素.

3.社会条件

一方面是政策支持问题,从各地的教师招聘公告中可以看出,对于本地生源的应聘要求是低于非本地生源的;另一方面是性别差异问题,性别比例失衡是现今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教师招聘过程中,男性应聘者比女性应聘者更有优势.

四、提升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路径

(一)突出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取向

实践能力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基础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尤其是本科综合院校,其人才培养更多是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研究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与中师、专科院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而小学教育专业等师范类专业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因此高校在制定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通过大量的重复操作学习内化,然而实践能力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持久性,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积累经验形成的.高校在设置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不应该满足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习得,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首先,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实习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在地方政府的协调下,联系合适的实习学校,并且与实习学校达成培养的共识,使学生在实习学校能够得到指导教师的充分支持和配合,同时,让一线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小学教师走进大学课堂,开展一些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指导.其次,延长实习时间,丰富实习内容.一方面,让学生在实习期间经历不同年级的教学过程,体会与了解各年级学生的特点,锻炼学生的跨年级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除了教学岗和班主任工作岗的实习,学生还要参与行政岗和研习活动的实习[12].通过实习经历,培养学生跨年级教学能力和跨岗位工作能力,不断地积累个人实践知识.最后,积极开展课外非正式学习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例如,开展教学基本功大赛、“十佳园丁”评比以及支教、家教等活动,通过参加这些具有教学情境的专业实践活动,努力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二)提升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全科型素养

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指出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重点是探索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模式,培养热爱小学教育,综合素质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学的“一专多能型”高素质小学教师[12].从小学生成长发展角度讲,小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整体化和生活化的,好奇心强,这恰恰是发展小学生综合素养的一个良好契机.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必须掌握各学科知识,能够融合多学科知识进行综合性教学.从学校教师岗位调动和安排角度讲,全科型小学教师解决了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地区教师资源紧缺问题,有利于学校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由此可见,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全科型小学教师在我国小学教育系统中属于稀有人才,在各种原因导致的师资紧缺的现实背景下,小学对于全科型人才呈现出迫切的需求.树立全科型素养的培养目标,有利于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在日趋激烈的师范生就业市场中增加自己的就业选择灵活性,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全科型素养,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首先,设置全科型或综合型的人才培养方案.如南京晓庄学院设置了“卓越班”,采取“小综合”(语文、数学、英语)的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多学科教学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其次,利用高校学科综合的优势,跨学科建立院系合作伙伴关系,构建跨学科的课程体系.以江南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为例,目前该专业学生需主修小学语文和小学数学两门学科的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全科型素养.小学教育专业可以与文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等院系建立合作关系,开设相应的课程,建立小学教育专业多元课程体系.最后,制定全科型的考核办法.从学科综合、理论与实践并重、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角度实行考核与评价,一方面监督高校切实落实全科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另一方面也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的意识.

(三)加强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拓展能力

拓展能力是职前教师必备的一种能力,是职前教师改变原有认知,开拓和创新的能力.本研究认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拓展能力主要体现在学习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两个方面.高校在教师职前教育过程中要重视拓展能力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未来教师才有可能为我们一线教育舞台带来新的声音,否则我们的课堂将会变成年轻教师因袭旧传统的教学场所.学习反思能力是在日常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沉淀出来的,包括对教学实践活动、个人经验、教学关系和教育理论的反思,所以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历是提升学习反思能力的前提.而研究能力是反思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对自己的反思内容加以研究,构建自己的个人教育理论.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拓展能力,本研究认为主要有以下有效途径.一是改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改善目前大多数小学教育专业只交期中、期末两次作业的评价方式,在平时上课过程中增加考核,让学生在课后积极查阅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分享与交流,师生思维进行碰撞.二是修订培养方案,理论学习与实践经历紧密结合.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发现问题,不断反思,理论与实践相互指导,相互促进.如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初等教育专业,采取“临床实习”的方式,整个大学期间,学生每周都要有两天时间在小学或早教中心见习或实习[14].在实习或见习后,可以要求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根据相关反思撰写小论文,导师适当地给予点拨,指导学生使用恰当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若研究有价值可以让学生继续做毕业论文,以此强化专业人才发展的后劲.

五、结语

面对师范生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提升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成为高校师范专业发展的重要选择,就业竞争力也逐渐成为衡量专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标准.除了对实践能力、全科型素养和拓展能力的培养外,专业伦理、特殊才能的培养也将成为未来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江南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行了研究和评价.未来研究可以采用量化研究方法,进一步分析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情况,为我国师范专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建设性意见.

参考文献:

[1]李克强.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2015.

[2]王麒凯.大学生就业规划意识、就业准备与就业竞争力及其关系的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张进.提升就业能力: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07(12):37-41.

[4]楼锡锦,周树红,吴丽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7):49-52.

[5]李娜,刘艳玲,吴代舫.以人为本打造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20):47-48.

[6]凯西·卡麦兹.建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实践指南[M].边国英,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229,64,73,80.

[7]叶圣陶.叶圣陶集:第13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42.

[8]徐廷福.论我国教师专业伦理的建构[J].教育研究,2006(7):48-51.

[9]周德义,李纪武,邓士煌,等.关于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9):55-59.

[10]冯建军.当代教育原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34.

[11]郭法奇.教育研究力:教师发展的高级能力[J].教师教育研究,2014(3):1-6.

[12]邓秀梅,王守纪.台湾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课程、实习制度对大陆教师教育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1(6):147-149.

[13]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EB/OL].(2014-12-28)[2015-11-06].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11/201408/174307.html.

[14]The master of teaching(primary) schools[EB/OL].(2015-11-06)[2015-11-06]. http://education.unimelb.edu.au/study_with_us/become_a_teacher.

教育专业论文参考资料: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

小学教育专业论文选题

小学教育专业论文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小学教育专业论文题目

上文结束语:该文是关于本科和质性研究和小学教育专业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