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体系相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和关于高校同向同行课程体系建设和有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体系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4-04

《关于高校同向同行课程体系建设和》

该文是关于体系方面专升本论文范文与课程体系和几点思考和同行方面学术论文怎么写。

【摘

要】协同推进高校思政课与其他各类课程同向同行的建设与创新,是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质量提升工程.激扬高校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和育人功能,筑牢高校思政工作阵地,提升思政教学质量,事关高校思政工作全局,需要凝心聚智、共同发力,也离不开对全体师资队伍的主体引领和各科育人课堂的载体创设.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其他各类课程;同向同行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项目“立德树人视阈下的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编号:15ZD057)的课题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9-0004-03

2016年年底,基于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以及社会对科技知识和卓越人才的强烈渴求,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治国理政、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服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在党和人民的殷切企盼中成功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总书记作了主旨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讲话,深入阐明了党领导高校工作的重要性,着重对高校的办学方向、核心工作以及当前情势下高校如何深入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系统论述.其中,对如何充分发挥课程教学的思政功能和育人作用作了论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此句虽言辞不多,但重心突出,直指高校思政教学工作,通过“主渠道”“责任田”等形象关键词,述以“同向同行”,将思政课与其他各类课程的协同发展关系进行了铺叙,为高校各课程在思政育人方面指明了方向.

一、加强高校同向同行课程体系建设与创新的必要性

首先,思政教学工作合力的提升,需要充分发挥各类课程力量的育人功能.长期以来,缘于特定历史时期生成的现行教育体制,滋生了天然的学科(专业、课程)界限与壁垒,衍生出应用型学科和理论性学科两大学科门类.伴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这两大学科门类互异性显著增强,学科发展过程中各扬其章、各宏其道,各课程基调、学科前沿随着学级的提升愈显精深和专一,而所有学科原本固有的立德树人价值信条(诸如知识服务人类、知识改造社会等)也变得更加模糊,此种情况令人担忧.加之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里,人们“崇尚”实用、追逐效率,应用型学科人才供不应求,学科发展境况备受社会关注和高校重视,而那些诠释人本终极关怀、练就思想道德涵养的学科(诸如文史政之类的学科)却遭受“冷置”.助力受教育者树立科学的世界认知、人生真谛、价值追求、道德伦理、法制观念,本应是包括思政学科教学工作者在内的一切学科执教者应有的从业理念和职业追求,然而受制于学科壁垒,直接造成了高校中只有思政及其相关少量学科开展思政教育教学的状况,难以形成思政教学工作合力的学科课程体系.从现实来看,高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或者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不可能狭义地将思政课作为专业必修课列入其中,即所谓的专业学科思政化,这难成现实,也枉为现实,不是一个利用学科课程力量增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之举.与此同时,如果在学科体系中单靠思政课程“独唱山歌”“曲谱千篇一律”,而不挖掘其他学科的思政元素,高校思政工作的课堂教学效率何以提高,状貌何以改观?学科虽有别,育人且无类.事实告诉我们,终其世事如何更演,学科如何发展谁也消退和改变不了各学科门类、各教学课程固有的育人本性.所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工作,提升思政教学工作合力,思政课程应首当其冲,各类教学课程亦不能“缺位”,其育人功能应予以充分挖掘和使用.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政工作,深刻彰显高校的党性特质,主题鲜明、任务明确、作用各方、意义深远,事关整个高等教育的顶层设计与发展大局,同时也受制和依赖于各种高等教育力量因子.协调推进高校思政课与其他各类课程同向同行,需要充分发挥好教学课程这一基本力量的功效与作用,形成课程体系并肩作战之势,筑牢思政教学工作大格局.

其次,思政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需要充分发挥各类课程阵地的捍卫职责.各学科课程教学阵地建设,深系思政教学工作质量.以“立德树人”为内核的高校思政教学工作是一场反复久远、变化无常的持久性“战役”,其质量效果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而要在细节突破上久久为功,需要筑牢“磐石”般的教学、工作阵地.一方面,当今世界飞速巨变,世事日新月异,物质日显丰富,思想日趋多元,文化日臻多样,诱惑日益见多,矛盾纷繁复杂,这给正处在社会重要改革转型期的社会主义中国带来了十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面对国内外敌对势力和利益集团通过各种手段诱惑、“演变”高校青年大学生的现实企图,面对各种媒体尤其是别有用心的网络媒体的沉渣泛起,不良文化不断流向高校校园,腐蚀师生心灵,腐化师生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现代核心价值的传播,这给高校思政教学工作、意识形态斗争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加速推进思政课和其他各类课程的教学阵地建设已是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少数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迫于生存和发展危机,盲目追求学校学科专业(主要是应用性学科专业)的“站位排名”和“提档升级”,出于迎合社会“节拍”和用人需求,“功利性”地采取政策倾斜、经费倾移等方式,大规模、超速度地发展实用性较强、技术性较高的理工科专业(课程),应用型人才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升;而诸如思政课等理论性较强、教化育人的课程游离于学校核心教学区域之外,重视程度跟不上、师资力量配不齐、课时任务完不成,其课程建设和改革困境重重、步履维艰,阵地建设跟进乏力,育人功能的发挥和确保更是难以提上议程.从现实来看,思政课虽说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毕竟其触及有界、伸展有度、力量有限,政治引领、核心导向、辐射带动等自身功能作用要想得到充分发挥,还离不开其他学科、课程阵地(主要指教学课堂、研学媒介等一些宣传语表载体)的合力帮扶.协同推进高校思政课和其他各类课程同向同行,着实需要各课程筑牢和坚守好同向同行的课程阵地,共同提高思政教学工作质量.

二、加强高校同向同行课程体系建设与创新的可行性

首先,高校思政课与其他各类课程在课程价值追求上具有高度一致性,都是共同着眼和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党和国家的人才培养与发展战略.人才培养作为高等教育基本职能之一,事系高等教育的性质、目标、任务,并非单行教书之务、简传“授渔”之技,其核心要务直指“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战略定位十分精准,对象目标十分明确,也是近几次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的核心关注点.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方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清晰地勾画出了人才的培养方向.高等教育学府作为我国高级人才的培养重地,司职教育业务,处在把脉人才培养的重要关口和实施人才战略的战略位置,既是人才市场的“造血源”,也是国家发展的“核力量”,还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关键责任人”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摇篮守卫者”.包括思政课在内的高校各类课程的基本目标定位和终级价值追求,并不在于深探学科专业的根基动脉,也不在于厚研学科专业的前沿发展,而应追随于党的教育方针,履行立德树人的核心要务,培养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材.当前,基于世情、国情、党情、校情、学情、生情等变化,协同推进高校思政课与其他各类课程同向同行,这就要求高校各学科课程力量把握导向、立足课程、借力课堂、倚附教学、蓄力而发、合力而行,共同服务高校优质人才的培养,服务于社会主义坚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

其次,高校思政课与其他各类课程在课程育人方式功能上具有高度的互补性,有利于共同提升高校思政教学工作质量.高校思政教学工作格局的构建和思政教学工作根基的固牢,离不开高等教育各学科力量的支撑与帮扶,尤其是离不开各课程思政元素的发掘与育人功能的发挥.近些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集合各家之长、汇聚众人之力、顺应时势之变,高校思政课建设与改革不断推进、成果显著.但是,我们也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思政课建设系统庞大、纷繁复杂、革新艰难,而课程教学内容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课堂教学易生枯燥,学生常感乏味,“低头族”“手机控”现象较为严重,同时又碍于队伍建设的不足和制度管理的疏漏,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与课程价值期盼仍存在较大差距,课程功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虽说思政课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政教学工作的“主渠道”,但其他各类课程的课堂教学也是“责任田”.高校其他各类课程教师,兼有贯彻与执行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基本任务,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具备广授知识、多变教法、充盈互动的鲜明特点,置身一线的课堂教学可以掌握学生较多的思想动态、成长需求和现实期盼,进而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充分施展课程育人功能.实践告诉我们,融入人文哲理育人要素的自然学科课堂教学,总会将教师精湛的业务素养和厚实的涵养修为诠释得淋漓尽致,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助力学生成人成才,深受广大学生欢迎和喜爱.万夫摇桨船速疾,众人拾柴火焰高,对于这场高校思政工作攻坚战而言,思政课和其他课程则同属一帜、同处一壑,肩扛“渠道”职责,应该并肩作战、优势互补,共同提升思政教学工作质量.

三、协同推进高校同向同行课程体系建设与创新

首先,加强主体建设,做好师资引领,确保思政教学在指导思想和源头把关上同向同行.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全体教师承载着传道之职、育人之务,使命艰巨且光荣.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明确表示,“高校是大学生思政工作的主体”,任何教职人员不能只教书、不育人,还应做好立德树人工作,这是实现思政课与其他各门课程协同效应的前提和基础.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思政课教师虽说有专司“主渠”之职,但其他课程教师不能缺位于立德树人之要务,也有“护田守田”之责,唯有“渠田”相通,才能同向同行.协同推进高校同向同行课程体系建设与创新,主体建设十分重要,师资引领首当其冲,做好各科课程授课教师的思想信念感化工作、政治信仰教化工作、价值理念导化工作和方法技术优化工作等亦是当务之急,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升各学科思政教学“同向同行”的内涵.一方面,在职责认知层面,各学科课程授课教师惟有先成为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思想文化的信仰者和推进者、中国坚定的支持者,提升全员认知,明确职责使命,才能承担新时期大学生健康成长、科学成才的指引者的时代重任.正如习总书记指出,“高校各门课程教师都要增强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身份意识,坚决纠正过去那种‘思政教育是思政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的责任’的想法和做法,多方面挖掘课程教学的思政教育资源,主动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自觉将‘教书’和‘育人’统一起来,增强课程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在方法引领层面,各科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育人工作,方法手段尤为必要,离不开科学育人理念的引领和务实工作方法的引导,需要加强对全体教师育人方法技术的培训.习总书记对教师开展思政工作做出明确指示,强调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诚然,闻道不同,术业有异.护守“段渠”的其他课程教师与专司“主渠”的思政课教师,由于各自专业背景、研究领域存在差异,其常用的教学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应着眼于课程教学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运用,加强学习,不断提升逻辑论证、语言表达、方法运用等相关育人能力.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师资管理机构也可专门组织各类课程教师进行思政教法和育人技巧方面的培训,并作结业考核,以此弥补课堂教学技术层面上的不足.

其次,加强载体建设,创新课堂设置与监管,确保思政教学在情境创置和氛围引领上同向同行.协同推进高校同向同行课程体系建设与创新,教师是主体,课堂是载体,二者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设计课堂教学,是作为一名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事关教学程序和教学效果,不容忽视.一方面,在课堂导向上,思政课和其他各类课程的课堂教学理应把握主流社会发展思潮和政治动向,旗帜鲜明地捍卫社会主旋律,正确引导课堂教学.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和网络媒介高速运转,青年大学生在思想上变得异常活跃,在感悟和好奇众多新鲜事物的同时,也表现出对复杂世事的困惑和迷茫,思想嬗变、立场不定、精神缺“钙”,这给高校思政教学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习总书记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明确了现阶段高校思政工作的重点内容,部署了思政工作新任务,强调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弥足大学生欠缺的“精神之钙”,这也为协同推进高校思政课与其他各类课程的同向同行建设,尤其是为课堂基本导向的定位和设置埋下了伏笔、定下了基调.另一方面,在课堂监管上,协同推进高校思政课与其他各类课程同向同行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创新,纪律要求和监管制度必不可少,还应挺在前面.每一个课程教学课堂都代表一个思政教学阵地的存在,都兼具课程教学应有的涵养要求和纪律约束,这就要求对高校思政课和其他各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有严格、健全的监管机制,而且相关监管制度不能浮于文字,不能远于课堂,要有执纪机构、执行效力,在各科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有出现背离和挑衅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辞和煽动之举,应当依规依制遏于摇篮、严肃对待、果断处理.另外,在教学设计上,实施育人教学应紧紧围绕习总书记在全国思政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高校思政工作新重点,尊重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青年成长规律,优化教学设计,甄选典型案例,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大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课堂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和针对性.最后,在丰富和创新课堂教学平台上,思政课和其他各类课程要充分开发和发挥网络课堂的育人功能,又要做好网络思政教育的阵地牢守工作,还要善于应用新技术、新手段,挖掘网络思政教学资源,在发挥思政教学资源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有机结合,增强育人教学工作的信息化和时代感.

参考文献:

[1]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编辑:秦俊嫄)

体系论文参考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

上文结束语,此文为关于对写作课程体系和几点思考和同行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体系本科毕业论文体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