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清代柞水旧志中的八景诗相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和清代柞水旧志中的八景诗与其地域性探析方面论文范文例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清代柞水旧志中的八景诗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4-02

《清代柞水旧志中的八景诗与其地域性探析》

该文是关于清代柞水旧志中的八景诗相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跟地域性和地域性探析和柞水旧志有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商洛学院语言文化传播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摘 要:《艺文志》是古代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诗文形式对地域文化进行社会传播与历史传承.这一在古代社会占主体地位的表述形式,能够使方志的地方性得到广泛地传播与流传,八景诗就是其最典型的代表.清代柞水旧志《孝义厅志》依照地方志体例共十二卷,其《艺文志》部分有十八首与当地文化景观紧密相关的八景诗,这些诗主要记录了厅境中的自然风貌与人文环境,景观内容广泛,区域特色鲜明.这些诗中无论是从地理地貌的描述、还是风俗习性和政治经济的展现上,都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因而,《孝义厅志》中的八 景诗无论是从内容的多样性上、还是所具有的地域性上,都为全面研究地方历史与文化提供了重要材料.

关键词:清代;孝义厅志;八景诗;地域性

中图分类号:K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033 (2017)01-0018-05

An Analysis of Eight Landscape Poetry and Its Regionality in Zhashui Chorography of Qing Dynasty

REN Meng-chi

(College of Language and Cultural Communitions, Shangluo University, Shanglu0 726000,Shaanxi)Abstract:Yi;Ven, Zhi,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local chronicles in ancient societies, inherits and speadscultures in the form of poetry. As the main form of expression in the ancient society, it made a widecirculation of local chronicles, of which Eight Landscape Poetry is typical. According to it´s styles, ZhashuiChorography of Qin,g Dyn,asty can be devided into twelve volumes. There are 18 Eight Landscape poems inYi Wen Zhi, 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ocal cultural landscape. These poems mainly recorded thenatural landscapes and cultural heritages in Zhashui, which contains landscape and unique localcharacteristics. These poems, through describing geographical landscape, local customs, people´s habits,politics or economy, show distinc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refore, the various content and richregionality of the Eight Landscape Poetry provide important materials for the study of local history andculture.Key words:Qing Dynasty; Xiao Yi Chronicles; Eight Landscape Poetry; egionality

八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贯穿古今,遍及华夏,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八景文化,大到郡县州府,小到乡里村巷,甚至一些大户人家后院,也有八景之说,因此对于八景文化及八景诗歌的研究,已成为“地域文化研究”热的一部分,出现了一些相关论文:从八景文化现象研究的:如谢柳青的《闲话“八景”》[1],戴林利的《“八景”现象研究综述》[2],再如赵夏的《我国的“八景”传统及其文化意义》[3],徐赣丽等的《八景文化空间和八景诗画的文化遗产价值》[4];从地域角度研究八景文化的,如李森的《赣州“八景”》[5],刘金柱、赵丽君的《保定周边“八景”现象考论》[6],张嘉盈的《宋代至今羊城八景演变的特点和规律》[7],刘向斌的《论陕北八景文化兴起的主体因素》[8],范志永的《榆林八景对当代山水城市的启示》[9];有从地方文献中研究八景的,如张廷银的三篇文章:《地方志中“八景”的文化意义及历史价值》[10]、《西北方志中的八景诗述论》[11]、《方志辑存诗文的文学价值例说》[12],王德庆的《论传统地方志中“八景”的史料价值———以山西地方志为例》[13],亢熊的《旅游地理学视域下陕北方志中的八景诗》[14].这些研究都从综合性和专题性来论述八景文化及八景诗,更注重的是八景诗的史料价值和文化意义,对八景诗的文学价值论及较少.同时,相比较其他地域而言,陕西地方志中的八景诗人们关注不多,而陕西各地方志中,就“有54 个州府郡县的72种方志中出现过八景”[8],虽然有几篇文章研究陕北地区的八景,但是关中和陕南则无人论及.

凡事有发展便有根源, 要想了解八景文化,必须了解八景文化的起源.学者们普遍认为八景起源于北宋宋迪的“潇湘八景图”,《辞海》上是如此定义:“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亦有记载:度之员外郎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落雁、远浦归岚、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落照,谓之八景,好事者多传之.”[15]

到明朝万历年间,八景正式成为文化,才引起各地人才俊秀争相附和,区域八景文化一时如雨后春笋,不分良莠,纷纷破土而出.围绕“八景”而吟咏的诗称八景诗,沈约的《八咏诗》是最早出现的八景诗,被认为是八景诗的雏形.米芾的《潇湘八景诗》则是标杆之作,他为潇湘八景题诗后,以潇湘八景为题材的画亦急剧增多.而到了明清两代, 八景诗已遍及全国,“十室之邑、三里之城、五亩之园,以及琳宫梵宇,靡不有八景十景诗.”[16]八景诗的体裁是七律,内容多为模山范水,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完美统一.八景诗的命名规则“采用了类似我国成语的结构类型” [17],关于这点,张延银认为具体是由场所、地点加上时间或自然现象,如潇湘夜雨、天池秋月,前两字都为地名,后两字为具体自然景观.大多数八景定名都是这样的规则,但也有些不符合,如太白神井、见龙古潭,排列顺序便稍有不同.

一、《孝义厅志》中的八景诗

孝义厅,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分咸宁、镇安、蓝田等县设立,嘉庆二年厅城被大水冲毁,七年迁到旧县关,即今柞水县城,民国四年改设柞水县.《孝义厅志》即清代柞水县志, 约成书于光绪十年,共十二卷.《孝义厅志》第十一卷《艺文志》记载了孝义厅城内八景,诗共十八首,其诗作者多为孝义厅当地人:城内八景诗前八首为庠生张锦云、白绍庚二人所作,其中《太白神井》《见龙古潭》《五华仙峰》《东山悬月》为张锦云所作,《城南晚渡》《廻水旋花》《桃园春暖》《山寺晓钟》为白绍庚所作;另有四首《天平衙案》《北河金井》《东岳红崖》《仙池古寨》为嘉庆年间进士石长甲所作;《香炉胜景》《海螺神峰》《佛洞龙泉》这三首的作者是光绪年间候选训导余高詠;再有《药王灵迹》为厅内秀才余笃宽所作,《湘子神钟》为李开甲所作,《天池秋月》为黄鹤松所作.

十八首诗风景各异,其中既有充满神话色彩景观的描写,对历史遗迹的吟咏,也有对自然景观的极力渲染,这些诗正体现了孝义厅的钟灵毓秀和人杰地灵.

二、《孝义厅志》中八景诗的分类

《孝义厅志》中的八景诗从内容上主要有:赏玩当地的水光山色,流传久远又富有浪漫色彩的神话传说,清幽空明的佛寺道观,追寻古代圣贤的踪迹,拜谒历史遗迹等,而描写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仅一首.其中游览观赏诗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约占总数目的三分之二.

(一)山水清晖

这类诗最大的特点是以模山范水为主旨,既无怀古,又无伤感时政情愫,纯粹体现审美功能,表现出对名山胜水的追逐和热爱.如《城南晚渡》[18]:

舟横野渡日沉嵁,欸乃喧哗兴信甘.

细雨人争江上棹,斜阳客系柳边骖.

风光不减鹿门地,月色常悬虎口岚.

岂但长安留胜迹,悠然晚景在城南.

孝义厅地处秦岭,河沟众多,这就导致厅城内渡口也多,白绍庚这首诗所描写的渡口风光别致,独具特色.诗的主题是“晚渡”,即傍晚时候渡河.这个时候,行人最是焦急匆忙,再加上细雨霏霏,渡河之人更是争渡争渡,不甘人后.仿佛只有诗人一人悠闲不已,难得一份欣赏兴致,以清淡的笔墨,描绘出一幅暮雨斜阳,舟横野渡,争渡之人喧哗不绝,渔歌欸乃的场景.诗歌创作笔墨简约,意境含蓄,韵味恬淡,感情纯粹,极具审美.

再如《天平衙案》[18]:

天平山面正当衙,天列屏风不厌奢.

朝露浑涵巫峡雨,夕阳蔚起赤城霞.

席开荀令横苍色,书拥邺侯挹翠华.

试上危岩凭眺望,遥知身作画图夸.

石长甲的这首诗描绘的是厅城治案山的盛景,诗首联即点明此“屏风”乃天列,奢华无比,是上天赐给厅城县衙的天然屏风,颔联“朝露浑涵巫峡雨,夕阳蔚起赤城霞”写厅城为山所包,城内景色变化气象万千,颈联“席开荀令横苍色,书拥邺侯挹翠华”运用“荀令”“邺侯”两个典故,点出孝义厅的人杰地灵,荀令,即荀令留香,语出“荀令君至人家,坐席三日香.”[19]邺侯,语出“邺侯插架三万卷” [20],这两人前者代指美男,后者有万卷藏书,都是人中龙凤,以此入诗,自然为厅城增色不少.最后尾联感慨,眺望之下,美景可以入画.

其他如《廻水旋花》《桃园春暖》《五华仙峰》《东山悬月》《北河金井》《天池秋月》《东岳红崖》等九首都属于这类.

同时,还有写到奇山异峰的.厅城内有一山,形若香炉,左右有二尖峰,宛如蜡烛布列,云雾生即雨开即晴.诗首联即点明盛景之非常,颔联“云横瑞霭排仙仗,日出绕汉章”充满仙道气息,尾联“御炉”二字亦不同凡响,同时语出议论,旨在借“御炉”燃香,驱除天下腐浊污秽之气,因而《香炉胜境》中对此进行穷尽描绘.《海螺神峰》是指一峰独秀形同海螺,中空外实,可容人出入,人由螺口盘旋而上,朝观日出,夕览绮霞,风响凌霄,翠锁厅城.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借浪漫灵秀之山景,祝愿所有登高者鲤鱼跃龙门,扶摇而上.

(二)咏史怀古

八景诗中还有两首吟咏古迹之作,即张锦云的《见龙古潭》和石长甲的《仙池古寨》.以《仙池古寨》为例进行分析:

危途垂缕入苍茫,峭壁连云几度霜.

寨压南山盘地轴,池缘北斗酌天浆.悬门无棚常烟锁,绝涧飞桥尽石梁.

万里长城袤直漠,至今未有塞叶黄.

《孝义厅志》中记载“仙池古寨高插云汉,平坦若池,三面壁立千寻中,有平地顷余,同治年间民多栖此避贼,获免于难.”[18]诗首联写古寨高耸入云,用“危途垂缕入苍茫,峭壁连云几度霜”,颔联写古寨平坦若池,用“池缘北斗酌天浆”,颈联写周围地势之天险,用“悬门无棚常烟锁,绝涧飞桥尽石梁” .尾联抒发感想,“万里长城袤直漠,至今未见塞叶黄” ,意在说明,曾经再宏伟的建筑,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荒凉.这首诗从总体感觉来说,气势磅礴,上天入地,大开大合,从意境来看,卓绝孤高,苍凉缥缈.实在是一首艺术水准高超的律诗.

“见龙古潭”在厅城南,其地见龙至今,岩头尚有“见龙”二字.诗首联“胜地从来灵气重,潭深数丈水云封” [18],点明深潭之钟灵毓秀,灵气勃勃,颔联“当年涧底伏潜龙” [18]印证此地有潜龙避世于此,颈联“破浪曾经风万里” [18]则化用前人诗句,壮怀而慷慨,尾联“抚景漫增今古感,墨痕隐约认岩峰” [18]触动诗人内心,怀古抒情,隐隐伤怀.

(三)寺佛道观

据《孝义厅志》中可知,厅境虽然边远,但是人们佛教和道教的宗教信仰却很浓厚,因此厅境中佛寺、道观较多.

佛寺的特点是清幽,以其为素材的诗大多别具“幽境”,《山寺晓钟》便体现了这一点,诗云[18]:

玉兔将沉曙色浓,山门不锁任云封.

烟深古寺迷残月,露冷禅房报晓钟.

愧我登临时已晚,怜他嘹亮日初逢.

晨鸡唤醒僧楼梦,警遍层峦十二峰.

诗中古寺创自明嘉靖年间, 至今烟火不绝,每值日出则鸣钟焉.全诗首联点名登山时间,正是月隐拂晓,营造出一种浓雾迷离的氛围,纵使山门不曾落锁, 也被堆积起来的云气层层叠住.颔联重点刻画古寺坏境,寺庙烟雾迷梦,就像被残月微光所轻胧,诗人视线受阻,只有在冷露凝结时分,听到禅房传出来的阵阵报晓钟声,颈联尾联叹息自己登临时辰略晚, 已有雄鸡高鸣,迎着晓光唤醒寺中僧侣,将钟声传遍附近每一座山头,将佛寺禅境的幽、静刻画得入木三分.

十八首诗中涉及到道教神话传说的有《太白神井》《香炉胜境》《海螺神峰》《佛洞龙泉》《湘子神钟》五首.以张锦云的《太白神井》为例[18]:

生成泉水济尘寰,太古芳型仰此山.

仙井有时神露降,灵祠不锁暮云環.

三农祈祷和甘应,千载澄清岁月间.读罢碑词聊静对,高峰渺渺令人攀.

“太白井”坐落在半山腰,水色常清,前任官员在此建祠,勒其石曰“甘露醴泉”,每逢岁旱,厅人祈祷无不应验.张锦云诗中亦云“三农祈祷和甘应,千载澄清岁月间”,再加上“济尘寰”“太古芳型”“仙井”“神露”“灵祠”等词汇、意象的运用,使全诗充满仙道的浪漫气息.《湘子神钟》中以韩湘子道观之钟为引子, 通过对传说的加工,尾联“终南虽远声遥震,唤醒痴氓淡俗缘” [18]一句表达了对盛世平安的向往.诗中饱含神话色彩,神奇而浪漫.

(四)田园生活

描写田园生活的诗其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多用白描手法.《孝义厅志》八景诗中的《药王灵迹》便是首典型,药王灵迹在厅城北药王堂佛爷山,一石平明如镜,壁立山腰,上有五色云霞,经雨露风霜精灵不蔽,相传为“药王形身,右有龙井三,一口九孔,大如瓮,圆如瓶”[18].这首诗,诗人将写景和议论相结合,在描绘药王遗迹周围动植物的同时,也抒发了“山河不改活人心” [18]的真理.诗前两联写景,首联“闻道此塘旧杏林,缓和遗迹在危岑” [18]点出杏林所在之地,颔联“雀衔艾叶神方异,鹿食豆苗井露深.”[18]描写山间田园风光,雀衔艾叶,鹿食豆苗,既有画面感,又有立体感,诗中虽以药王遗迹对象,但是首、颌联中却把田园生活既闲适幽静又富于生机的特点描写得十分生动.

三、《孝义厅志》中八景诗的地域性特征

地方志在史料价值上具有征实性,其重要方面就是记载某一地域的地理风貌和人文风貌.以《孝义厅志》中的八景为例,这些景观虽然没有被众多人所关注,但却是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的体现,“八景就与志书中地理沿革、人口物产等内容一样,具有了很高的稽古存旧的史料价值” [10],其中的艺文志部分更是从文学的角度对当地的地域文化进行艺术的展现.艺文志中八景诗是当地文人们对地域风貌进行穷形尽相的描写,这样运用文学的手段来推广地域特点,就更能深入人心.

(一)地理风貌的体现

《孝义厅志》中的八景诗多为孝义厅当地文人所作, 十八首诗对十八处胜境的描写虽有夸张,但诗前小引却准确提供了胜境所在之地.如太白神井“在厅城北,距城二里许,山腰中有一井……”城南晚渡“在厅城南相距二里许古有义渡,旁有老虎沟,其沟古时人常见虎……”五华仙峰“在厅城东, 相距十五里许……” 天平衙案“在厅城衙署对面,西来一山,平坦如屏风对列衙前……”[18] 这对后世地理研究有很重要的影响.

已故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曾说“方志中的《艺文》一类,辑录了许多前人的诗文,这些文字一般没有经过修志者的改动,反映了各个时代各个方面的情况, 是最珍贵的第一手材料.”[21]另外,随着时间变化,沧海能成桑田,林木也可夷为平地,所以不能说所有胜境的描写都出自诗人想象,也有很大的可能是真实存在过,是在特定时间段特定角度才能欣赏到的美景,如《廻水旋花》和《桃园春暖》,随着时间发展,诗中所描写的自然景观早已发生变化,所以就算按照所指方位沿途查访,也不会再现当时的美景,这时,描述当年风貌的八景诗意义就更加重大了,“历史学家和方志学家都很强调方志的这种纪实效果,通过收载相关的诗文, 其实同样也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 [12]

(二)人文性的展现

“《八景诗》的功能性,是指士人对出生地或寄居地心理认同基础上的宣传和推介,有浓郁的乡土意识.”[22]八景诗一方面体现了当地文人的创作水平, 另一方面体现了地方的风俗人情,因此成为传递当地人文性的媒介.

八景诗类属艺文志卷,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光绪朝前后孝义厅内文学创作的高水平.但因为部分地区方志不受重视的缘故,使得方志中的优秀文学作品成为沧海遗珠,无人问津,甚至湮没散佚在历史长河中.关于这点,章学诚主张在志书中专设诗文徵, 集中收录历代典籍文章, 他说:“典籍文章,为学术源流之所自出,治功事绪之所流传.不于州县志书为之部次条别,治其要删,其何以使一方文献无所阙失耶? ”[23《] 孝义厅志》八景诗中《仙池古寨》《药王灵迹》《天池秋月》等诗艺术水准较高,如《天池秋月》,全诗几乎没有一个字关乎诗人个人情感,但是全诗通读起来,却发现每一个意象都充满了美感, 有极强的审美情趣,尤其是颈联所描绘的,“山色遥涵螺髻耸,水光高接蚌珠圆.” [18]更让人觉得心旷神怡,不由生出“坐对清风一弄弦”的感觉,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语言的准确运用,借古叹今的寓意,无不体现较高的艺术水准.而像《廻水旋花》和《桃园春暖》等作品,更是描绘出了非同凡响的意境美.

从《孝义厅志》的内八景和外八景可以看出,八景作为自然环境和人文性代表,体现出地方的风俗文化.其中《太白神井》《山寺晓钟》《五华仙峰》《药王灵迹》《湘子神钟》《佛洞龙泉》等诗就可以看到孝义厅当地人宗教信仰之兴盛.以《五华仙峰》为例,诗人远望古殿层层飘渺,耳闻踈钟隐隐透过林泉,于山水自然中,蓦地多出一抹人文之美,使得尾联所感慨的“不到蓬莱亦是仙” [18]恰如其分,不显得夸张,由此可见宗教中的隐逸恬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再如《城南晚渡》《廻水旋花》《北河金井》《天池秋月》等诗中主要注重对水的描写,孝义厅多水,“厅境大河三:东为金井河,西为洵河,中为乾祐河,潆洄曲折环抱城城” [18],厅内无论是地名、古迹还是物产也多与水有关,水的灵动性,正造就了当地人钟毓灵秀.

(三)地方政治经济的反映

清代,尤其从康熙即位后,平定三藩,平息新疆葛尔丹叛乱,收复台湾,进兵西藏,使得大清帝国疆域版图空前辽阔.政治的繁荣,保障了王朝统治的稳定性.康熙到嘉庆这一阶段,被统治的诗人已经不像明末清初的诗人那样心系故朝,只想着反清复明.孝义厅的诗人受大环境影响,这一时期,他们的作品很少关系政治寄托,更多的是对山水自然的审美, 和对自身生活的总结体验,即便偶有政治寄托,也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如余高詠《香炉胜境》的尾联,“御炉天作缘何事,为奠乾坤郅治香” [18],便歌颂了清朝统治者的治世功绩.

乾隆年间编修的《直隶商州志》载:“龙驹一镇康衢数里,巨屋千家.鸡鸣多未寝之人,午夜有可求之市.是以百艇联樯,千蹄接踵,熙熙攘攘,商税所由渐增,税额所由日益也”[24],足见商州当时经济之兴胜.孝义厅始设于乾隆年间,嘉庆年间因厅城被毁迁移,光绪年间开始编修县志.这一时期,康乾盛世的余晖还未散尽,经济繁荣,交通发达,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蓬勃发展的经济,为诗人行旅游览创造了物质条件,不必担心出行安全和出行工具.若是经济凋敝,诗人糊口果腹尚且不易,又哪里有心情行旅游览,欣赏江山美景,即便是沿途所遇,偶有所得,字里行间也是对自身的一种伤怜,对统治者的指摘,对未来的堪忧.所以,只有经济繁荣,交通发达,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诗人才有机会外出游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将形形色色、鬼斧神工的自然之景纳入胸中,写出各具风格以审美为主的山水诗文.如白绍庚的《城南晚渡》,颈联“细雨人争江上棹,斜阳客系柳边骖.”有细雨,有斜阳,却全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伤感,有的只是“岂但长安留胜迹,悠然晚景在城南”的恬淡悠然,有的只是美的享受.倘若生在食不果腹,土地不毛的乱世,诗人肯定不会有这种纯粹审美的情怀.

所以,从以上无不可以看出,八景诗在地域文化的展现上,更具艺术性和文学性,较为完美的体现出了孝义厅的地域风貌特点.

四、结语

《孝义厅志》中八景文化的研究,不仅是对地方志、艺文志资料的挖掘,更是对方志编撰人员呕心沥血的尊重.当然,地方志八景诗自身的文学、史料价值也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所以,八景诗不但具有历史价值,能较为真实地描绘地方景观,同时,又能体现地方文学的整体水平,八景诗是地方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地方风貌的文学性体现.

参考文献:

[1] 谢柳青.闲话“八景” [J].文史杂志,1989(2):16-17.

[2] 戴林利“. 八景”现象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2008(11):323.

[3] 赵夏.我国的八景传统及其文化意义[J].杂想随谈,2006(12):89-91.

[4] 徐赣丽,朱佳国.八景文化空间与八景诗画的文化遗产价值[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5):74-80.

[5] 李森.赣州“八景” [J].中国地名,2000(3):48.[6] 刘金柱,赵丽君.保定周边“八景”现象考论[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1):70-72.

[7] 张嘉盈.宋代至今羊城八景演变的特点及其规律[J].广州大学学报,2003(11):42-44.

[8] 刘向斌.论陕北八景文化兴起的主体因素[J].榆林学院学报,2012(3):11-15.

[9] 范志永.榆林八景对当代山水城市的启示[J].山西建筑,2007(34):342-343.

[10] 张廷银.地方志中“八景”的文化意义及史料价值[J].文献,2003(4):36-47.

[11] 张廷银.西北方志中的八景诗述论[J].宁夏社会科学,2005(5):146-150.

[12] 张廷银.方志辑存诗文的文学价值例说[J].福建论坛,2005(9):60-63.

[13] 王德庆.论传统地方志中“八景”资料的史料价值———以山西地方志为例[J].中国地方志,2007(10):47-52.

[14] 亢熊.旅游地理学视域下陕北方志中的八景诗[J].延安学院学报,2012(2):97-100.

[15] 辞海编纂委员会.辞海第一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99.

[16] 赵吉士.寄园寄所寄[M].上海:上海大达图书供应社,1935:121.

[17] 卢传裔“. 八景”“十景”话名胜[J].百科知识,1997(8):53-54.

[18] 常毓坤.孝义厅志[M].清光绪甲申年刻本,1844.[19] 习凿齿.襄阳耆旧记校 注[M].舒樊,张林川,校注.武汉:荆楚书社,1986:56.

[20] 周密.齐东野语校注[M].朱菊如,段飏,潘雨亭,等,校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238.

[21] 中国地方史志协会.地方史志不可偏废,旧志资料不可轻信[M]∥中国地方史志论丛.北京:中华书局,1984:10.

[22] 刘金柱,田小军.士人的乡土意识与“八景”文化———兼及河北柏乡“八景”现象[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4(2):23-25.

[23] 章学诚.文史通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5:655.[24] 王培峰.明清商洛地方志丛书·商州分册[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6:69.

(责任编辑:彭治民)

清代柞水旧志中的八景诗论文参考资料:

旧杂志回收

高会军论文灌水

工业水处理期刊

水处理技术期刊

关于水的论文

旧杂志怎么处理

该文总结:这是一篇适合地域性和地域性探析和柞水旧志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清代柞水旧志中的八景诗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清代柞水旧志中的八景诗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