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核心价值观类毕业论文范文 和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有关论文如何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核心价值观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4-16

《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

该文是核心价值观类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跟生涯规划和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有关本科论文范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不断生成和演化的历史范畴[1],我国人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完善社会主义理论、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也历尽艰辛.2014年5月4日,总书记在北京大学的讲话中要求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强调了青年应当身体力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广到全社会.2016年10月21日,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继续前进的道路上要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年一愤图强、奋发有为,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可见,国家、民族、社会对于广大青年均寄予了殷切的希望.我国大学生在广大青年中更具专业的知识、先进的思想、开阔的视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建设者队伍的中坚力量,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青年可塑性非常强,他们的普遍特点是学习能力强、创新能力佳、思维活跃度高、精力旺盛,但同时也存在稳定性弱、易受干扰、容易激动等弱点,加之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加速期,各种思潮此起彼伏,各种观念交相杂陈,不同价值取向同时并存,这就使得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2].通过对中外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相关调查研究的对比,以及对目前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研究成果的整理,可知对广大青年学生而言,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特殊阶段,容易受到“物本”、“器本”、“神本”等价值观的冲击而产生偏差和扭曲[3].因此,通过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对学生实施生涯规划教育,将贯穿教育始终的生涯规划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是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第一颗纽扣”的有效抓手.本文力图寻找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具有紧密关联性的培育和践行途径,建立适合大学生特点的培育和践行机制,因此将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这条主线引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全过程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具象化、生活化、日常化、阶段化、系统化,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的目标实现具有关键作用.

一、生涯规划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契合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贯穿大学时期始终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它涉及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有效转化,主要由课堂教育来帮助大学生形成认识,并经过课下实践来进行提升;而对大学生个人生涯规划的指导作为目标层面和实现过程的教育模式,也贯穿了整个大学时期的实践教育阶段.

(一)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层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理论层面

大学生个人生涯规划的目标层面包括总体目标、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理论层面的要求.大学生的个人生涯规划的制定首先要确定自身的目标,即总体目标、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近期目标主要涉及目前所需要着手完成的计划、想要学习的技能、期望磨炼出的品质等等;长期目标主要包括大学毕业后的毕业去向、有什么样的职业理想、有什么样的深造方案等等;总体目标更多的是指在个人成就、职业能力、思想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期望自身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贡献大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层面在十八大报告中尘埃落定,它主要涉及三个层次:一是国家层面的富强、、文明、和谐;二是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三是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大学生个人生涯规划目标层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层面的契合点具体体现为:首先,个人生涯规划的总体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存在一致性,即为了实现富强、、文明、和谐的伟大局面,作为国家主人的大学生群体在规划自身的总体目标时应该把眼光放长远,心怀国家、民族,将自我的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共同梦想紧密结合.其次,个人生涯规划的长期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存在关联性,即为了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氛围,作为社会一分子的大学生在规划自身的长期目标时应该把自我发展同社会需求相融合.最后,个人生涯规划的近期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存在融合性,即为了塑造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品质,大学生自身在构建自我的每一段近期目标的实现过程中都应该立足于全面发展,将专业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相契合.

(二)生涯规划教育的实现过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认识过程

大学生进行个人生涯规划的过程就是在不断的认识自我、重塑自我和实现自我,这个过程是长期的、持续的、可以进行调整和修正的,以及螺旋往复上升的.大体可以将大学生个人生涯规划教育的全过程分解为自我剖析阶段、自我塑造阶段和自我实现阶段.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过程实际上是从外显的感性认识到内化的理性认识的转化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的实施环节主要是帮助他们进行“知识灌输而产生的认知认同、日常经历而引发的情感认同和社会实践而形成的行为认同”.大学生个人生涯规划教育过程的自我剖析阶段是对自己、对所处环境的分析,思考自己是否具备条件和能力来完成自己制定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在认知层面有相应的方法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明确要求帮助大学生结合时代、环境、政治纲领来认识自身的差距和可以提高的空间,因此在自我剖析阶段产生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大学生个人生涯规划的自我塑造阶段是在不断进行自我剖析的认识基础上,来缩小自己同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差距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真正按照计划实施来完成近期目标、长期目标乃至总体目标,执行计划的过程是在探索、实践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产生情感认同的过程;大学生个人生涯规划的自我实现阶段是在达成阶段性目标后反思自身之前的思考方式、实施方法的过程,总结出好的经验,便于在实现下一个阶段性目标时采用,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可以产生行为上的认同.

二、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机制创新

一是创新教育形式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基本理论知识的灌输主要在课堂教学环节,目前的理论课程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等,这些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与大学生的生涯规划相联系,帮助大学生在树立人生理想方面和指导大学生在制定实施计划方面做出理论性指导.在理论课程灌输的同时,还可引入适合大学生个性特征和心理发展的教育形式,比如叙事性强的生动故事、身边的道德榜样、新媒体的网络宣传等辨识度高、记忆度深的方式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将课堂的原理性知识点转化为具体的事例来进行阐述和解释,便于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理解,方便之后的应用.

二是创新制度保障机制.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需要有一套能够促进教育效果实现的制度措施加以保障和一套可以观测教育实施效果的方案给予反馈.因此,以大学生个人生涯规划教育为主线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需要制定并完善大学生行为规范和奖惩考核制度.首先利用行为规范的制定,从约束的角度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打好养成教育的基础;其次利用奖励和惩罚的措施,来激励善行的传播、抑制恶行的发展,将感性的认知进行理性的转化;最后,利用严谨的考核方案,对学生在履行个人规划的过程和节点进行监督和评价,督促学生及时完成自身的生涯规划目标.

三是创新文化熏陶机制.大学生在实现生涯规划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有良好的环境氛围来时刻感染他们,让他们始终保持住不断实现阶段性目标的动力,而文化氛围的形成需要通过平台活动来实现,具有系统性、科学性、体系性的活动平台的建设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反馈和探索,应该涉及文艺比赛、球类竞技、科技创新、学术论坛等多种形式,在之后的活动总结和评价阶段将师生反响良好的活动进行不断的改善和提升保存下来,进一步打造为文化品牌.经过沉淀下来的品牌活动将有助于创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有利于树立长期的文化培育观念,从而形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共识.

四是创新实践养成机制.实践养成是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认同基础上体现出来的行为自觉,是继学习了基础理论知识而产生的认知认同和在实施个人生涯规划的各项计划过程中形成的情感认同后,总结在阶段性目标实现后形成的经验,从而为更进一步的自我剖析过程和自我重塑过程积蓄实力,这一机制在个人生涯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始终在运行,并且在实施效果的终端得到展现.

运用教育形式的创新机制来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剖析,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运用制度保障的创新机制和文化熏陶的创新机制来协助大学生进行自我塑造,在政策和环境上保证他们近期目标、长期目标等阶段性目标的实现,促进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运用实践养成的创新机制来辅助大学生进行自我实现和新一轮的自我剖析,不断反思、总结、修正自己的行为,促进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

三、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路径

第一,在大学生个人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的自我剖析阶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与适应性教育相结合,引导目标创建,助力认知认同.这一阶段主要依托故事叙事、榜样导航、网络阵地,通过教育形式的创新机制来运行.通常在整个大学时期,刚刚入学的阶段是开展大学生个人生涯规划的初期,大学新生容易由于教学方法、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等的变化而产生不适应感,会经历一段迷茫期.这时需要在理论课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知识的同时,根据这一学生群体的普遍特点,开展多样形式的教育活动,主要从学习适应性、生活适应性、人际交往适应性等方面来辅助他们加强对理论文化知识的理解,帮助他们形成各项目标,从而促进他们在制定自己的生涯规划时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认知认同.当然,这个适应性教育不只涉及新生阶段,在整个大学阶段均需要根据大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所处环境来进行适应性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从被动学习、被动管理、被动教育状态过渡到以独立的人格为基础来接触、认知并反馈于社会的成熟状态.

第二,在大学生个人生涯规划教育过程的自我塑造阶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与启发性教育相结合,搭建育人平台,助力情感认同.这一阶段主要依托制度建设、活动品牌、氛围培养,通过制度保障和文化熏陶的创新机制来运行.经历了从迷茫到清晰的转变,大学生通过认识自我不断的调整自己的阶段性目标以便能够完成自己的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这个过程是自我重塑的过程,在这一阶段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考虑与启发性教育相结合,给予学生们成长和选择的空间,通过活动平台的搭建、制度建设的保障、文化氛围的培育来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从而促进他们在实施自己的生涯规划计划过程中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情感认同.

第三,在大学生个人生涯规划教育过程的自我实现阶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与社会性教育相结合,开展社会实践,助力行为认同.这一阶段主要依托志愿服务、创业感召、职业道德,通过实践养成的创新机制来运行.大学生个人生涯规划的出口在于大学生职业理想的实现或者学业层次的追求,要达到这两个长期目标需要一个个阶段性目标的不断实现、调整并叠加,在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都逐渐掌握娴熟的基础上,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将自己的理论认识转化为实际产出,这一阶段的教育更倾向于社会性教育,在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中将国家与民族的期待融入进来,把好的实践经验继续保持下去,把好的方法技巧继续挖掘下去,促进他们在实现自己的生涯规划目标后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行为认同.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引入生涯规划教育这条主线,是在考虑了大学生的普遍心理特点、理想信念教育现状、规划实施及教育过程的持续时间等因素后提出的.本文在分析生涯规划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的契合点方面,对生涯规划教育的三个目标层面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的三个理论层面、生涯规划教育的三段实现过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的三段认同过程之间的契合性做出了阐述,指出了将生涯规划教育运用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过程的可行性.在具体的教育实践环节,需要创新教育形式机制、制度保障机制、文化熏陶机制以及实践养成机制,促进教育路径的实现.即在生涯规划教育的自我剖析阶段,依托创新教育形式机制,运用适应性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的认知认同;在生涯规划教育的自我塑造阶段,依托创新制度保障机制和创新文化熏陶机制,运用启发性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的情感认同;在生涯规划教育的自我实现阶段,依托创新实践养成机制,运用社会性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的行为认同,从而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由外在感知到内在消化,再到行为显现的知行合一的目的,最终通过大学生这一社会中坚力量来推动整个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传播和发扬.参考文献:[1]王晓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

杂志,2012,(23).[2]刘蕴莲.论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

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5).[3]王永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目标指向和实现路

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3,(3).

核心价值观论文参考资料:

人生价值观论文

人生观价值观论文

大学生价值观论文

价值观论文

简而言之:此文是一篇关于生涯规划和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核心价值观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核心价值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