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教师教育类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和回归生命:教师教育本体价值刍论有关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教师教育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3-02

《回归生命:教师教育本体价值刍论》

本文是教师教育类在职毕业论文范文与教师教育和本体和价值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李铭磊 韩延伦

[摘 要]教师教育关乎国之根本,其本体价值承载于作为育人的教师所具有的“师范性”之上.教师教育的“源”以师范性作为其安身立命的根本,培养“使人成为人”的育人者;教师教育的“流”是指其价值功能的时代流变性,即依据时代需要在其功能上的新的意义赋予和价值承载,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和价值理念的育人者;教师教育要从时代流变的工具理性价值中回归生命本体,并以直面生命、关怀生命、追求生命健康幸福的成长对教师教育进行合目的性的价值建构.

[关键词]回归生命;教师教育;本体价值;师范性

[作者简介]李铭磊,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专业2017级研究生(烟台264025);韩延伦,高等教育学博士,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务处副处长(烟台264025)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1]但无论怎样认识和界定教师教育,都绕不开“教师教育的本体价值到底是什么”的问题.教师教育本体价值问题,关乎到教师教育安身立命的根本.教师教育所培养的“育人”的未来教师应明确教育始终要会回归到人、回归到尊重生命本身的终极关怀,应明确教师教育所蕴含的“师范性”、审美艺术和不可替代性,更应明确教师身份本身内涵的教育爱、责任与使命.

一、教师教育本体价值解析

探究教师教育的本体价值,首先要在观念上清晰“本体”这一概念.在传统形而上的本体论中,古代先哲们把本体看做是一种超验的、不变的存在或精神实体,如巴门尼德的“存在”、柏拉图的“理念”和亚里士多德的“实体”等.随着实证主义、分析哲学等西方哲学流派的出现,传统形而上学的本体论受到了批判,胡塞尔、萨特、哈特曼以及卢卡奇等人分别从现象学本体论、存在本体论、自然本体论以及社会存在本体论等方面尝试对本体作出多元化解释.不同于传统形而上的“超验”本体思维,近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的本体思维转向对“人”的关注,认为本体的探究是一种为人类生存活动提供“安身立命”之所的价值性建构.可以说,在近现代哲学本体论的视野里,本体的设定为人类探究自身发展问题提供了一种深层次的思维方式、一种理想的目的性价值赋予或承载、一种值得追求的精神愿望和一种可以归属的终极关怀.

关于价值,人们已习惯于从主客二分的思维解释价值的内涵以及价值关系的建立,认为价值是客体属性对主体需求的满足.所以,客体是否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就成为客体是否具有价值的关键,否则难以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构成主客间的价值关系.那么,事物的哪些客体属性能够满足人的主体需求?或者如何判断事物的客体属性能够满足人的主体需求?这是这一“主客二元”价值观没有明确解释的关键问题.但从认识论的层面来看,是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实践过程中,以其合目的性来认识客观世界进而与其建立价值关系.人的这种合目的性在其本质上是主体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意义赋予,即人是按照自身的目的或自身存在的需要,主动地、有选择地与世界建构有意义的价值关系,是人的合目的性建构了客观世界的价值存在.客体属性能否满足主体需要,关键是客体属性是否被人赋予意义或目的性.因此说,价值是人的合目的性的意义赋予.当然,主客二分的价值观有其内在的积极意义,能够使人们在与客观事物建立价值关系时,以客观属性制约人的合目的性,避免人的主观需要的膨胀,但也不能否认,这种“主客二元”的价值观,实质上体现的是一种机械的、实证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思维线路,导致人们对价值本体在认识论上的模糊.基于此,关于价值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不应简单地将主客二分,而是应该强调人是价值的创造者和评价者,是一切价值存在的基础和最终的依据.所以,价值应该被理解为一种意义赋予,一种人的合目的性的主动建构.人对客体进行合目的性的意义建构就是价值.循此而论,本体价值就是人对事物所应具有的本体属性作出的合目的性设定,是一种“应是之为应是”,是一种价值承诺、价值理想和具有终极关怀性质的目的性价值.[2]

教师教育关乎国之根本,其本体价值承载于作为育人的教师所具有的“师范性”上.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作为育人的“师”,其师范性一方面体现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方面体现在“师者,人之模范也.”所以,育人之师的师范性,指向道德的、学问上的学习榜样.在西方文化中,“师范”一词源自拉丁文normale,虽其原意为木工的矩规、标尺、模型等.[3]但“师范”一词所表达的师范性,并不是仅把教学的规则教给未来的教师,其核心在于对“育人”的未来教师进行合目的性的价值建构.所以,作为教师的师范性,指向学问智慧、教学技艺和生命关怀层面.柏拉图以“洞穴隐喻”,内在地揭示了师范性的三个层面的价值建构.一是教师须是“洞穴”中的“智者”,对知识敏感而热情,具有“学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是学问上的学习榜样.二是在功能上,教师是现实世界到灵魂世界的“引领者”,在引领人们追求真理、认知世界、建构意义的过程中实现人的“灵魂转向”.教师掌握着教育技艺与教学规则,有自身应有的理性认知、卓越见识和“专业性”.三是教师是灵魂世界到现实世界的“回归者”,这是师范性最核心的生命层面的关怀.回归者蕴含着关怀生命的价值追求和价值承载,承载着品性塑造、升华灵魂、关怀生命幸福成长的责任与使命,内含师范性的教育情怀和师德品性,内在地要求作为育人的教师所应具有的“自我检视”的能力、哲学关怀的能力和生命关怀的能力,彰显出师范性所具有的一种精神上的超越.由“洞穴隐喻”可知,师范性是教师教育应承载的本体价值,尤其是在关怀生命层面,彰显着师范性的不可替代性.客观地讲,对孩子而言,孩子的自然亲人是父母,而“后天”亲人则是教师,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非血缘的亲情关系,这种“非血缘”的亲情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内在机理;对国家和民族而言,关怀生命的师范性的精神、信仰和追求关乎国家的振兴、民族的传承.关怀生命是对师范性最好的诠释,它的回归关乎全人类的幸福,体现了人性向善的追求.

概言之,教师教育的本体价值应是关怀生命本身,回归生命的幸福成长.师范性应贯穿教师教育发展的始终,是教师教育应有的合目的性的价值承诺、价值理想和价值承载.教师教育养成的教师要以学高的教学技艺与能力为基础,更要以师范性的生命关怀为核心.既要明确师范性蕴含的育人情怀与师德修养,也要明确其中蕴含的审美能力与身份认同,更要明确其中蕴含的不可替代性.“教师教育应为教师教育”合目的性的意义赋予在于关怀、陪伴、助推生命的幸福成长,实现人对善的追寻和灵魂转向的追求.

二、教师教育的“源”与“流”

教师教育的“流”是指其价值功能的时代流变性,即依据时代需要在其功能上的新的意义赋予和价值承载,培养的是具有时代精神和价值理念的未来教师.教师教育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价值追求和价值承载.在教师教育制度化之前,尚未有形成以制度的形态对“育人”的教师实施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专门性培养,对教师的要求多体现在学问和道德的层面.而在教师教育制度化之后,国家和社会对教师教育实施的是合目的性的价值建构,即教师教育承载着国家意志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可以说,服务国家、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是教师教育的使命承担.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教师教育,有着差异化的价值追求和价值承担,内含着对教师教育价值追求和价值承载的合理性判断.以美国为例,二战后,美国颁布了《国防教育法》,重视科学技术的教育和尖端人才的培养,教师教育追求学者型教师的养成,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美国出现教师教育大学化,教师教育的价值追求转变为专业性和学术性教师的培养.到二十一世纪初,美国颁布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旨在让每一个孩子接受好的教育.教师教育的价值追求开始向个体的生命关怀过渡.对教师教育大学化最好的反思是“第三条道路”师资培养模式的诞生,这种教师培养模式包括未来教师的录取与筛选、培养、分配工作、入职指导以及教师领导力形成等过程,录取具有本科学位的人员进行培养,属研究生层次的教育,整个过程尤其是培养环节主要在学区所辖的中小学校完成.[4]这种模式培养的教师在实践中建构知识、塑造理念,有强烈的身份归属感和清晰的生命关怀意识.由此可见,教师教育价值功能的流变性,彰显出教师教育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规律性,满足了自身和人的发展的客观需要.国家和社会对教师教育的合目的性建构都有其时代合理性,但这种合理性最初只关注个人的工具价值,而忽视了教师教育本体价值的安身立命所在,即师范性所内含的对个体生命的关怀.

教师教育的“源”以师范性作为教师教育安身立命的根本,它是教师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不被其他事物替代的根本所在,它培养的是“使人成为人”的未来教师.师范性以生命关怀为核心,它关注的是个体的生命价值.从本体意义上讲,所有的流变性的价值必须根植于师范性的本体价值,流变的合理性决不能取代教师教育的根本.时代要求的顺应、外化功能的满足必须以师范性本体价值的坚守为前提,唯此才能确保教师教育自身安身立命之本,否则,教师教育就缺失了不可替代性的本体规定.近年来,美国更是颁布了《让每个孩子成功》法案以替代《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把具体责任落实到各个州和社区,让教师对每个孩子都有师范性的生命关怀.以关怀生命为核心的师范性既内含着教师的情怀与师德,也内含着教师身份价值自觉.一个有崇高教育情怀与师德品格的教师不仅能安分守己、不损害他人利益,还能在守住底线的前提下,给他人带来道德上的进步,是无私奉献、毫不利己的,是甘于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教师教育培养的未来教师能认识到师范性的不可替代性,有强烈的教师身份价值自觉,能明确教师身份的制度化意义及其道德规范要求,能明确“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教师”以及“怎样成为这样的教师”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明确作为教师这一身份的价值承担及教书育人的职责使命.[5]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应该是被尊重出来的,出发点是尊重未来教师的生命价值,重视教师教育师范性的源头,回归对个体生命的关怀.教师教育要回归师范性的核心,即回归生命、关怀生命.唯此才能养成新时代的“四有”教师,才能养成关怀国家和民族的新人,才能实现对个体生命的尊重,才能在教师教育的养成过程以生命唤醒生命.

在现代,教师教育服从的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工具理性价值,教师教育的本体价值被遮蔽.我们正经历着舍勒《价值的颠覆》中指出的“价值序列最为深刻的转化是生命价值隶属于有用价值”的现实.[6]教师教育所量产的“教师”缺少了一份静待花开的心境、一份体验生成的理念和一种为中国崛起而教的情怀.目前,我们整个社会都追求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工具主义,注重教师教育的有用性,教师教育的本体价值迷失于“价值丛林”中,沦为了工具价值的附庸.正如所说:“技术是理性主义的一种物质化身,因为它源于科学;官僚政治是理性主义的另一种化身,因为它旨在对社会生活进行理性的控制和安排;而这两者——技术和官僚政治一直在越来越有力地支配我们的生活.”[7]这种支配使教师教育培养的是机器量产式的、以职业谋生为中心的教师,奉行的是“泰罗主义”的“人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因而是可控制的;效率即科学;科学管理即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而对人及其工作进行有效控制.”[8]客观来说,当代教师教育的本体价值突出为它的生产力属性,我们不否定这种生产属性,这是教师教育存在的意义.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布鲁贝克所述“高等教育是以满足各自所属历史时期的不同需要来获得合法地位的.中世纪的大学把它们的合法性建立在满足当时社会的专业期望上;文艺复兴后的大学又把其合法性建立在人文主义的抱负上;德国的大学在研究中获得其合法地位;美国大学的合法地位依赖于它们把人力、物力用于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服务.”[9]教师教育适应了时代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其自身合理性的自证,但这不能以师范性的本体价值为代价,不能因为其功能的发挥而遮蔽其本体价值.以关怀生命为核心的师范性是教师教育“应是之为应是”的内在规定性.以工具价值为本会使人成为单向度的人,成为工具性的人,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从而失去对生命最本质的追求.因此,教师教育不能只关注“技术转向”,还应关注以生命关怀为核心的师范性.概言之,教师教育不能单向度的追求工具价值,还应追寻其师范性的本体价值,以尊重生命为初心对教师教育进行合目的性的价值建构,发现每个育人的未来教师的美,关注生命的“灵魂转向”,回归生命的幸福成长.

三、回归生命:教师教育的本体“应是”之意

教师教育的本体“应是”之意就是要“回归生命”,回归到“育人者”本身,坚守以生命关怀为核心的师范性.育人者是承载着教育情怀与师德品格,具有“主见”意识、审美能力和教学技艺的“新人”,是“使人成为人”的人.他关怀学生健康、智慧、幸福的成长,指向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以及自身生命的价值等.[10]教师教育培养的育人者是有立场、有文化、有教养、有品格、有生命高度的人,这是生命价值的品格内涵,是人之为人的生命向度,是育人者生命所应具有的品性和形态,也是育人者的生命高度和灵魂深度.所谓回归生命是指:在教师教育培养的过程中,要关怀、引领、陪伴、助推育人者从可见世界转向可知世界,养成育人者的生命关怀能力和哲学关怀能力,以情怀与师德唤醒育人者对生命的希冀与热爱,养成育人者的主见意识、审美能力和教学技艺,让其明确本体意义上师范性的不可替代性,帮助育人者认知世界、构建意义、塑造品格、升华灵魂,陪伴、助推、促成育人者的幸福成长,实现灵魂转向的生命关怀.

首先,教师教育应养成育人者的教育情怀与师德品性.教育不仅仅是一个谋生的职业,更体现出一种教育情怀与师德修养,教师教育应通过“以灵魂唤醒灵魂”来实现对生命的关怀.教师教育所培养的育人者必须有道德、有理想、有意志,有独立的人格、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有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美好生命的希冀,要以教师的教育情怀唤醒育人者的教育情怀.对育人者的培养要进行一种渗透式的影响,这种影响必须要有师德、有理念、有大爱,要有一种对生命成长的关怀,就像卢梭在《爱弥儿》中所说的“在我看来,最为根本的品质就是,他绝不是一个可以被雇佣的人.有些职业是如此的高尚,以至于一个人如果是为了金钱而从事这些职业的话,那么就表明他们不配从事这些职业.教师就是这样的职业.”[11]对育人者的培养要有“身正为范”的操守模范,因为“学生哪怕只一次发现教师在向他们撒谎,就会毁坏教师的全部教育成果.”[12]育人者教育情怀与师德的养成需要全社会的文化支持,需要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文化认同,使得“尊师重教”的文化理念与时代内涵相结合,让“尊师重教”的认同心理深入人心.

其次,教师教育应养成育人者的主见意识,使其认识到教师教育的师范性是不可替代的.育人者接受教师教育的过程应像雅斯贝尔斯所说的“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大学生要具有自我负责的观念,并带着批判精神从事学习,因而拥有学习的自由;而大学教师则是以传播科学真理为己任,因此他们有教学的自由”.[13]育人者不是“依附人”,我们培养的育人者背负着传承中华文明的使命,除了学习必要的教学知识与技能,还应有自己的主见意识,维护教师教育的师范性.教师教育不应抹杀育人者的自由和个性,而是要“创建一种能以全部的力量来维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产的结合形式,使每一个在这种结合形式下与全体相联合的人所服从的只不过是他本人,而且同以往一样的自由”.[14]在养成育人者的过程中,要回归生命本身,重视教师教育的本体价值,给予育人者应有的尊重,这种培育过程中的“以人为本”的精神,会渗透到育人者的生命之中,并深深影响着育人者以后的教育生涯,从而对育人者产生不可估量的成长助力.

再次,教师教育应养成育人者的审美能力.育人者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必须具有欣赏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能发现每个学生的“美”,把握学生成长成人的规律性,守望着每个学生的幸福成长.育人者审美能力的养成体现出教师教育师范性的要求,也体现出育人者对学生的大爱,更体现出育人者对学生生命的关怀.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重新构建教师教育的价值体系,回归到育人者审美能力的养成,让育人者在教师教育的过程中体验生命的律动和生命美学,这种审美能力的养成会使育人者发现教育的美,进而转化为一种爱、一种信仰和一种责任,达到“始于学生,终于学生”的境界.在一个满目功利的社会中,育人者审美能力的养成,会使其在育人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感、自豪感和幸福感,会保存教师教育善的火种,为教师教育本体价值回归生命提供一种可能.

最后,育人者应养成良好的教学技艺,是“使人成为人”的人.育人者不仅要通过课堂学习习得教学知识与能力,更要在实践实习中生成教学技艺,使其在未来教学生涯中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每一个学生都有人文性的生命关怀.我们培养的育人者只有掌握了教学技艺,才能具有“新人”的人格特质,才会有适应现代教育的全面和谐的教师职业人格.在教师教育的过程中,育人者教学技艺的养成应注重教师与育人者之间“教”与“学”的相长,他们之间是一种平等的生命成长关系,注重的是育人者生命的体验,教师教育就是要使育人者在体验中凝练教学技艺.教学技艺的核心之处是育人者创新能力的生成,能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形做出不同的教学应对,机械式的只知“教书”的育人者必然会被人工智能与教育相结合的时代浪潮所击败.

总而言之,教师教育关乎国之振兴,应以“教师教育的理想”来实现“理想的教师教育”.师范性是教师教育安身立命的根本,我们不仅要培养育人者专业性的教学知识与能力,更要回归教师教育师范性的本体价值,回归育人者生命本身.我们培养什么样的育人者,就有什么样的命运.教师教育回归育人者生命本身,是尊重,是情怀,也是理想,是学生的幸福成长,更是教师教育永远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8-3/28/content_5278034.htm,2018-3-28.

[2]喻文德.论本体价值的建构[J].求索,2007(6):160-161.

[3]李克军.战后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11.

[4]周钧.美国教师教育的第三条道路:教师培养的驻校模式[J].全球教育展望,2010(9):75-76.

[5][10]韩延伦刘若谷.教育情怀:教师德性自觉与职业坚守[J].教育研究,2018(5):87-88.

[6](德)马克斯·舍勒.罗悌伦译:价值的颠覆[M].三联书店,1997.141.

[7](美)威廉·著,段德智译.非理性的人:存在主义哲学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289-290.

[8]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

[9]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3-4.

[11][12](法)让·雅克·卢梭著,彭正梅译.爱弥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3,110.

[13]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39.

[14](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1:18-19.

教师教育论文参考资料:

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

教师教育期刊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教师教育论文

教师教育杂志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此文点评:此文为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教师教育和本体和价值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教师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教师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