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民族复兴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和中华民族复兴百年回响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民族复兴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1-24

《中华民族复兴百年回响》

本文是民族复兴有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与中华民族和回响和复兴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中华民族复兴”这一个如今响彻云霄的口号,到底起自何时,又是何人首倡?在之后的百年历史中又经历了怎样的完善和变化?“中华国家之再造”   早在百年以前,李大钊这位日后成为中国创始人的先驱者,就是“中华民族复兴”理念最早自觉的导引人之一.他在1917年年初发表的《新中华民族主义》等文章中,已经提出“中华国家之再造、中华民族之复活”的思想命题,并主张“凡籍隶于中华民国之人,皆为新中华民族”.

但独木不成林,那时的“中华民族复兴”论还只是个体思想的表达,尚不具备形成思潮的条件.况且1917年前后,未届而立之年的李大钊也还谈不上有共产主义信仰,只不过是一个深受进步党人“民族国家”思想影响的留日学生和爱国青年而已.

“中华民族复兴”的理念和话语,若溯其源头,在李大钊之前,还得从清末孙中山的“振兴中华”论和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谈起.辛亥革命爆发及中华民国的正式成立,“五族共和”论,以及随之兴起的五族合一“中华民族”观念的流播,则显然为自觉形态的“中华民族复兴”论得以最终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政治和文化条件.

“五四”以后,梁启超虽没有直接使用过“中华民族复兴”之类的明确表述,但对“中华民族”史和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研究,对于引发“中华民族复兴”观念,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这民族究竟真能复活吗?”

在“中华民族复兴”思潮的形成过程中,1924年似乎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一年的1月至3月,孙中山发表“民族主义”演说,对其以往思想予以重新解释,不仅大赞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而且提出要“恢复民族地位”“发扬民族精神”,甚至还使用了“民族复兴”的提法.由于孙中山国民党领袖的特殊身份,加之他1919年以来又公开主张融合各少数民族成为一大“中华民族”,两种思想倾向结合起来,遂产生了特别有利于形成“中华民族复兴”论的导向作用.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年的3月,留学德国的少年中国学会主持人王光祈,写成《少年中国运动》一书,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王光祈不满学会内部和青年党的争斗,又受到国共合作之政党运动的刺激,坚信与其忙于从“国家”和“政治”方面努力,不如赶快从“民族”和“社会”方面入手.在为该书所写的长序中,他将“少年中国运动”的宗旨和性质,径直解释为“中华民族复兴运动”,态度坚决,旗帜鲜明,堪称此一思潮的揭旗之举.

凡此种种,大体可表明,“中华民族复兴”作为一种时代思潮,此时已然初步形成.它与国共合作的实现,与两党联合发动的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为主旨的国民革命几乎同时,实在绝非巧合.因为国民革命奏响的,正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序曲,而中国的知识分子也由此激发出一种强烈的民族复兴热望.“复兴”旗号,政治算盘

“中华民族复兴”论真正成为一种流行全国的强势话语,是在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尤其是在日本人入侵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之后.它与民族危机的空前扩大和深化,与国民党利用国家舆论工具进行强力宣传密切相关.

不过1931年以前,它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仍然有限.对于国民党来说,它主要是人士进行“分共”和政权配合“剿共”、建立自身政权与统治合法性的动员手段和精神武器,也就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的工具.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华民族复兴”论所具有的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实现民族自救的政治意图和文化功能,才逐渐增强,至全面抗战爆发而更加凸显与强化,并真正成为时代思潮的主流.这是它在抗战时期得以广泛流行的根本原因.

1927年后,国民政府很自觉地利用“中华民族复兴”论,将他自己塑造成民族复兴运动唯一可靠的推动者、实践者和领导者.“中华民族复兴”论,也因此迅速成为国民党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霸权话语.1928年,国民党执行委员会制定18条国庆纪念口号,其中第二条即为“庆祝中华民族复兴的光荣”,把扫除北洋军阀统治视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这一时期国民党所主导的“中华民族复兴”论里,充斥着一些反共言辞,而蒋本人的“民族复兴”话语中,咒骂的话更是随处可见,不足为怪.一直到西安事变之前,国民党都是以“中华民族复兴”论作为动员令,对等国内主要政治对手实施镇压活动的.“民族复兴”还是“民族解放”?

那么,这一时期中国与“中华民族复兴”论又是何种关系呢?概而言之,对于该论,经历过一个从讽刺批判到有限谈论的前后转换过程.

在思想史上,真正以“中华民族复兴”为题做过专门讨论的,除早期的李大钊外,实在很难一见,即便是抗战期间,也是如此.由于国民党在“中华民族复兴”的旗号下长期反共的政治原因,更喜欢谈“中华民族解放”“抗战建国”和中华民族“新政治、新经济和新文化”.但出于反侵略斗争的民族大义及与国民党合作的现实需要,也不讳言“中华民族复兴”这样的说法.

不过,全面抗战爆发前后,随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展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提法,最终还是表示了接受和认可.、张闻天、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乃至的文件中,都开始陆续正面地使用这一话语.

的这种话语转换,虽是策略改变的结果,也与在亡国灭种的巨大民族危机刺激下,及时实现对传统文化态度的深刻反省和认知改变,有着直接的关系.延安时期,不仅对文化问题日益重视,而且逐渐纠正了建党以来一直过度偏重文化的时代性与阶级性,严重轻视乃至忽视文化民族性的错误认识.这一时期,所掀起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动”“学术中国化运动”等,可谓以上认知转换的集中体现.而将“民族性”列为“新主义文化”首要特性一说,更具有标志性的意义.笔者将这个重要转变,称为“文化民族性意识的觉醒”.此一觉醒,不仅构成为那段时期愿意接受和使用“中华民族复兴”话语的文化心理基础,也增强了文化创造的主体自觉性.“在苦难中复兴!”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复兴”理念成为激扬士气、焕发军人民族血性、勉励官兵焦土抗战的精神支柱之一.在巨大的民族危机面前,军人本身民族自觉的主观意识勃发,加上国民政府以“中华民族复兴”理念在军队中进行的抗战思想动员,收到一定成效,使得国军中也涌现出了众多具备民族气节、勇于慷慨赴义的军官和士兵.

与此相呼应的是,一种传统的“多难兴邦”论在知识分子和广大民众中自觉复活,并切实发挥着社会效力.这在全面抗战爆发不久后流行的一首歌曲《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由当时著名海派作家曾今可所作的歌词写道:

中华民族在苦难中复兴 / 中华民族在苦难中前进 / 哪一个富强的国家没有遭受过苦难 / 哪一个伟大的民族没有经过战争!

苦难使我们的国家进步 / 战争使我们的民族年青 / 在我们的心中充满着希望 / 在我们的眼前充满着光明.

谁说这国家到了危亡的时候 / 谁说这民族到了衰老的年龄?!/ 看吧,伟大的中华民族已经在苦难中复兴! 

 (摘自《中国经营报》黄兴涛)

民族复兴论文参考资料:

民族团结论文

民族艺术期刊

民族文学杂志社

世界民族杂志

民族文学杂志

民族论文发表

该文总结,本文论述了大学硕士与民族复兴本科民族复兴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中华民族和回响和复兴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