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有关意义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与新解《氓》中称谓变化的意义方面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意义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2-23

《新解《氓》中称谓变化的意义》

该文是有关意义硕士毕业论文范文与新解《氓》和称谓和变化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杨彦虎

杨彦虎,重庆南开中学教师.

称谓语是语言交际中广泛而频繁使用的词语,反映着交际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和亲疏程度等,而交际双方的称谓变化往往意味着双方亲疏关系的变化.近几年,有同仁从称谓变化的角度解读《诗经·卫风·氓》,从而开辟了对该诗解读的全新领域,但其中对称谓的许多解读略有偏差.笔者以为,要准确理解诗中女子对男子称谓的变化所蕴含的意义,需要明确一个前提:诗歌的叙述时态是什么?换言之,诗歌中的故事是女主人公什么时候讲的?

很明显,诗歌内容不是女主人公的日记拼盘,而是回忆录.不可能故事边发生女主人公边讲述,诗中所有的内容都是女子选择离婚后,甚至可以从“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几句判定是女子回到娘家后的回忆、追思.因此,诗中女子对男子的称谓都是女子回忆、反思时“此时此刻”的称谓,而并非亲历事件时“那年那时”的称谓.

明确了这一前提,对诗中称谓变化的解读便具有了全新的意义.诗中女子曾经对男子爱得深,爱得痴.敢为爱赴汤蹈火,在所不惜;愿为爱清贫如洗,任劳任怨.然而忘我的付出换来的是男子的背叛甚至是暴力.任凭是谁,如此遭遇都难以承受.幸好,女主人公有刚烈的生命底色,有理性的长远考量,于是她主动选择在走向婚姻坟墓的路途中华丽地转身.但是女主人公走出“围城”的理性、勇气依然掩盖不了内心的恨、痛、悔.一想到男子当年“蚩蚩”的憨相与后来的“罔极”、暴力形象的强烈反差,可以恨得咬牙切齿;一想到多年勤俭持家换来的婚变残局,想到娘家亲兄弟的不解与嘲笑,可以痛得浸入骨髓;一想到自己懵懂无知便死心塌地陷入情网,无法尽早认清对方真面目以致身心疲倦,可以悔得抱恨终天.有这样的境遇和心理做铺垫,追忆、反思过往时,她对男子的许多带有过绪的称谓便都在情理之中了.

一、氓

《说文解字注·民部》释“氓”:“自他归往之民则谓之氓,故从民亡.”后人释“氓”为流民、野民多据于此.杨宽从史学角度对“氓”的身份、地位作了客观地说明:周把王畿分为“国”和“野”两大地区.属于“野”的地区内,分设“六遂”.“六遂”居民就叫“氓”(或作“甿”“萌”) 或“野民”,他们没有政治权利,是当时被压迫、被奴役的阶级.虽然也有“三年大比”而“兴甿”的规定,但不能被选拔出来担任“出使长之”“人使治之”的官职.而国都近郊“乡”中之居民,即“国人”,属于当时国家的自由公民性质,他们有参与政治、教育、选拔的权利,有服兵役的义务.

由此再看《氓》的起句,直言男子为“氓”,这就不是女子当初“对一个尚未熟悉的陌生人的称谓”[1],而是女主人公回忆之初一腔怒火的喷涌而出:直揭对方卑贱的身份,把男子无力摆脱、无法更改的出身残酷地、地摆在众人面前.这不单是主观蔑称,更是客观揭示,但这种冷冰冰的揭示最是狠毒(“你不就是个氓嘛”),表达了女主人公强烈的怨愤之情.男子“蚩蚩”的憨厚貌与后来的暴怒无常对比,更让重提往事的女子觉得恶心,从而丑化了男子前恭后倨的形象,女子也借此反思了自己当年的单纯幼稚(竟被“氓”“蚩蚩”的样子欺骗了),悔恨之意溢于言表.

二、尔

尔,即你.文中两处提到:一处是婚娶时,一处是女子冷静重设生命轨迹时.

婚娶,是每个女孩子终生难忘的记忆,其间有太多的焦虑和甜蜜.可以想见,当年婚娶之日,当男子郑重占卜时,女子心头定然有对卦象吉凶的担忧,有溢于言表的甜蜜,有对婚姻生活的美好祈盼,有与君白头偕老的幸福感.此处用“尔”来称呼男子,可以理解为女子回忆时一种不自觉的思想“抛锚”,真实再现了热恋中的女子翘首以盼、痴迷、沉陷于男子的热烈感情.也可以理解为,虽然女子是带着仇恨回忆的,但忆及婚娶时刻,想到彼时的美好情境,依然无法恨入骨髓,更像是在想象中与男子面对面理流、共忆往事的状态,这里有回忆的甜蜜,更有现实的疼痛.美好的开端与如今凄凉的结局相映衬,怎不让人唏嘘感慨.

诗歌第六章女主人公冷静假设了婚姻的另一种可能——“及尔偕老,老使我怨.”与我们经常用以表达对爱情庄严承诺的“与子偕老”相比,“及尔偕老”少了对对方的尊重,少了对未来甜蜜的憧憬,多了一份冷静与理智.女主人公想到当年男子“信誓旦旦”的诺言,不禁不寒而栗,“如果我和你的婚姻就这样妥协下去,那会是怎样的悲哀.”可以说,女子能对婚姻做出这样的假设,是她由天真、幼稚趋于成熟的表现.

总之,称谓语“尔”都出现在女主人公无意识进入与男子对话的想象情景中.情景一中,她与男子共同追忆人生的至美时刻;情景二中,她对男子设想维系婚姻的可怕后果.两者都带有一点点甜蜜的冷静.

三、士

从三、四两章长歌当哭般的呼号看,女主人公显然是将“士”与“女”对照起来称呼的,由此判断,诗中的“士”泛指男人们.当然,“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几句中,“士”应该不指所有男人(不是男人都这样的),而专指诗中的男主人公.这几句可译为:“我又没有什么错,是那男人太无情!那个男人没定准,前后不一坏德行.”

在四、五两章中,女主人公回忆了婚后自己艰辛的劳作付出和男子的始乱终弃,这是让女主人公最难以接受、最不堪回忆、最感痛苦愤怒的事实.于是,女主人公便使用了带有极具疏离感的词语,称男子为“那个男人”,批判、憎恶之意毕现.同时,因为女主人公对男子的憎恶痛恨之情已经强烈得无以复加,于是她对天下男子都有了一种戒备,她警告女孩子们“无与士耽”,俨然有一种“天下没几个好男人”的意思.

若从“士”的本意解,似乎还有另一重含义.《说文解字》:“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段玉裁注:“凡能事其事者称士.”[2]许慎认为“士”由“一”“十”会意而成,“一”为万物之始,“十”为万物之终.因而“士”即那些从古至今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人,即知识分子.诗中用“士”来指代负心的男子,可能就有以这样的“贵”意来反讽“那个男人”始乱终弃的行为的意思.

四、其

第六章中女主人公使用了第三人称代词“其”来交代男子婚后的违誓变心,虽有责备,但已不是批判.与第二人称代词“尔”相比,第三人称代词“其”不仅更冷静,也更具有一种陌生感与疏离感.这是女主人公痛定思痛之后的正常反应,“他已经与我无关.”在一番跌宕起伏地回忆行将结束时,女子发现了某种生命的真实,坚定了生命的选择.至此,诗歌充分表现出女主人公与普通女子不同的,不忍耐、不将就,参悟男女关系中的不平等并有所抉择的,勇敢而又坚强独立的可贵品性,让人怜,更让人赞!

五、子

这是诗中最匪夷所思的一个称谓.“子”是个敬称,可以译作“您”.往事不堪回首,一想起男子,便是铺天盖地的怨恨,怎么又会称其为“子”?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我们注意到,“子”是女子回忆热恋时对男方的称谓.此处的“子”当然不应是当初的“有好感,很尊重他”[3],也不是当初的“亲切、亲昵”[4].会不会是回忆热恋时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甜蜜”?如果沿着文脉考查,应该也不是.诗歌一开始就是一腔怒火喷薄而出,怎么会一下子转换到甜蜜?

笔者以为,此处的“子”具有反讽的意味.这几句可译为:“当年您多有魅力,我一直送您渡过淇水到了顿丘;当年您多猴急,非要我早点嫁您,哪里是我要拖延时间,是您连个媒人都没请;当年您多威风,热恋中就火气冲天,我还劝您冷静,私自将婚期定在秋天.”

热恋总是美好的,但作为婚姻受害方的女子在回忆这段时光时,却怎么也美好不起来.时光让过去的一切真相大白.当年,男子的追求虽然热切,却十分廉价,竟然没有聘请媒妁的念头,热切的背后是诚意的缺乏,并且早已暴露了暴烈的秉性.于是,认清了男子真面目的女主人公想起当年男子种种让人作呕的表现,只剩下无尽的嘲讽和强烈的悔恨.

“我最深爱的人伤我却是最深.”通过对这些称谓语意义的揭示,我们似乎看到,先秦一位爱得遍体鳞伤的女子,寄寓娘家,备受兄弟不解与嘲讽,用回忆、用痛恨、用无数复杂的心绪充塞头脑;用冷静、用理智、用常人不易具备的定力舔舐伤口,自我疗愈.从此,中国文学中,不断走出灵魂觉醒、人格独立的伟大女性,为文学、为生活增添了异常靓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陈士同《从称谓的变化看爱情的凋零》[J],载《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1.

[2]汉·许慎传,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3]陈晓萍《称谓、语境、情感——〈氓〉教学札记》[J],载《语文月刊》,2016.3.

[4]陈士同《从称谓的变化看爱情的凋零》[J],载《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1.

意义论文参考资料:

综上而言,本文是适合不知如何写新解《氓》和称谓和变化方面的意义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意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相关免费毕业论文范文

热门有关优秀论文题目选题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