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人才培养有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与普通师范院校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人才培养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3-12-21

《普通师范院校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本文是人才培养参考文献格式范文跟网络工程和人才培养和师范院校相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中国当代的改革开放,掀起了教育发展的新热潮,高等教育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进入了国际上公认的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因此,现阶段高等教育主要功能在于向广大公民传授社会知识与培养职业能力,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基本思路、主要任务、配套政策和推进机制,为高校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长期以来师范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几乎都是以理论课程体系为主,理论和实际脱节,学用脱节,是全国本科师范院校的共性.我校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等国家计划内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在实践教学体系方面各专业均有其特殊之处.本文通过对我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明确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目标,并对改革方向进行探究,拟构建更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更有效地培养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

一、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根据《关于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紧密结合我校转型发展实施方案和本专业的实际,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依托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积极探讨校企协同育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推进校企共建教学团队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应用型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教学、考试模式改革,着力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经过四年建设,形成校企协同育人、校企合作“3+1”的模块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达到毕业即就业,与企业所需人才无缝对接.

(二)具体目标

1.探讨“3+1”的模块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撑理论,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校企协同育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顺利进行,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机制.

2.通过协同育人平台及校企合作单位,共建教学团队,成立相关机构,引入知名企业入驻,组建校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团队,成立研究所或实验室.

3.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通过校企合作单位挂职等方式,制订相应的实施计划,全面提升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

4.制订一套“3+1”的模块化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与其相应的应用型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建设取得突破.

5.加强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达到同时容纳300人的规模,积极申报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争取申报国家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二、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思路

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目标,结合网络工程专业的特点,积极探索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校企协同育人办学思路,坚持以服务珠三角经济社会需求为宗旨.依托学校的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和国内外著名高校、企业深入合作,共同组建由校内外专家、专业学科骨干和企业行业专家组成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委员会.

校内外专家、学科骨干参与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采用校企共同管理,通过校企联合管理模式,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考试并重;真实平台化教学,运用实践化教学、资源共享化教学等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考试侧重学生的实践操熟练作程度考核,与企业共同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顶岗实习基地、岗前培养基地.坚持以市场需求、职业需求为核心,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主线,以实践体系为主体,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提高“高层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三、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施内容

(一)师资队伍建设

1.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和行业相关资格论证结合的方式,提高专任教师的“双师”能力,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双师型”教师,选送专业教师到IT企业进行三个月以上的脱产挂职锻炼,同时优选企业骨干或高级工程师担任该专业的教师,通过校内外教师的相互交流学习,整体提升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同时,鼓励教师参加行业相关的资格认证考试,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

2.诚邀企业高级人才共同组建校级协同育人联合实验室、服务外包实验室、移动互联实验室等,引领专业建设发展,打造校企协同育人教学科研队伍.为了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资源优势,诚邀企业高级人才、教学管理专家与本专业教师共同建设网络工程专业联合实验室,申报教学团队,培养一支与市场接轨、研发能力强、校企协同育人的教学科研队伍,不断提升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水平.

(二)完善校企协同育人办学模式

根据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的要求,推进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重点环节.

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与校企合作单位共建研究所、实验室、校内外实训基地,对外开展产品的研发与创新,对内进行学生真实项目教学与培训、见习等,形成以“以校、企、学生三方共赢”为原则的合作办学模式,做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秀教学资料的管理等,深化校企协同育人.

(三)加快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依托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和行业、企业深入合作,共同组建由校内教育管理专家、专业骨干和行业专家组成网络工程专业建设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要坚持课程体系与行业产业对接、课程模块与岗位对接、专业教学与职业能力形成对接的专业建设理念,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应用型课程体系、共建教学科研队伍、共建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及教学资源,对专业建设的全过程进行指导,确保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协同育人切入点,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校企双线培养“3+1”人才培养模式.基于计算机行业的岗位要求,构建校企协同育人、双线培养“3+1”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对接地方产业,服务地方经济,校企深度合作,校企协同育人、融合、模块化培养”的专业特色.

3.制订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深入企业调研,了解行业产业对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突出学生能力培养,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四)应用型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

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转型发展的能力转化的关建,在深入企业调查的基础上,按照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理论教育与职业技能训练并重原则,研究确定人才所从事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探索建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职业课程”三个模块学时、学分科学分布,并通过企业参与课程建设,构建“平台+模块+方向”的应用型课程体系,采用真实项目化的教学内容,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职业行为为依据,模块化开发应用型课程.

1.构建培养职业能力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确定培养“基础理论”、“科学素养”、“职业发展与创新能力”三大能力,课程体系将三大能力设置三个教学模块(通识模块、专业课程、职业课程)的课程与其对接,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

2.应用型课程开发.根据“通识课程实用、学科基础课能用、专业课程管用、实践课程好用”的原则,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职业行为为依据,采用建设校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网络同步课堂、在线教学课程、在线课程考核平台、编写相应教材等方式,成体系开发应用型课程.

3.教学内容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是课程体系建设的重中之中,是能力转化的核心.岗位能力所需要技术更新快,决定课程内容更新快,教学大纲同步更新快,就需要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内容建设机制,编写相应的教学大纲、应用型课程教材、讲义、实践教学指导书,并在可行条件下,进行公开发表.

(五)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能力要求主要集中在实践能力上,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能力转化的核心.

1.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主要由实验课、课程设计(实训)、集中实践环节、第二课堂等实践模块组成.坚持理论学习、实践教学交替实施,边学边实践,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实践能力转化的制度保障.另外,要加大实践教学比重,适当增加了各类社团活动、科技文化创新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第二课堂类课程在学时学分中的比重,完善校内外实践(实习)管理与考核体系,提升能力转化效果.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建设好坏关系到学生工程能力转化,是提升岗位能力的关键;它是学生走上真实岗位的磨刀石,为学生提供专业认识实习和顶岗、轮岗实习的机会,为教师提供下企业实践的场所,实现了校企资源互补、三方利益互赢的格局.

(六)教学改革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协同育人发展中心、校企合作联盟为平台,探索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网络工程专业的岗位要求,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校企双线培养“3+1”培养模式,即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大纲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学生实践能力评估、课程设计、课程实训、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让人才培养目标更贴近市场需求,教学安排3年校内学习、1年企业实习,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毕业即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创新教学与考试改革.采用校企双线教学模式,改革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灵活处理考试模式,强化真实项目化教学、模块化教学、网络资源化教学等教学方法;打破单一的以考卷定成绩的模式,允许“以赛代考”、“拿证免考”、“项目成果免考”等方式认定学生课程成绩,与此同时,逐渐采用教学管理平台进行课程教学管理及考核与评价,实现无纸化、过程化教学管理.

3.创新实验室管理.加强实验教学资源、信息平台、网络建设.在原有实验教材的基础上,根据网络工程专业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实践的需要适时更新实验项目和实验教学内容,淘汰过时的项目和内容,将当前最新的技术和方法纳入进实验教学中来,并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完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不断挖掘人员和资源潜力,使实验室开放内容和开放领域不断扩大,为学生、教师和社会提供更多优质服务.

四、结束语

本文就本校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思路,并对人才培养改革实施方案和内容进行了阐述,为地方普通师范院校向用型人才培养转型提供了借鉴.

人才培养论文参考资料:

大学生如何培养职业能力论文

企业人才管理论文

本文总结:这篇文章为关于网络工程和人才培养和师范院校方面的人才培养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人才培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