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佛教建筑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和中国的佛教建筑(下)类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佛教建筑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1-12

《中国的佛教建筑(下)》

本文是关于佛教建筑相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和佛教建筑和中国和佛教有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现在我们设想越过了沙漠到了敦煌,从那里开始,我们很快地把中国两千年来的一些主要的佛教史迹游览一下.

敦煌千佛崖的石窟寺,是中国现存最古的佛教文物,现存的大约五百个石窟是从公元366年开始到公元十三世纪将近一千年的长时间中陆续开凿出来的.其中现存的最古的几个石窟是属于第五世纪的.这些石窟是以印度阿旃陀、加利等石窟为兰本而模仿建造的.首先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敦煌千佛崖没有像印度一些石窟那样坚实的石崖,而是比较松软的沙卵石冲积层,不可能进行细致的雕刻.因此在建筑方面,在开凿出来的石窟里面和外面,必须加上必要的木结构以及墙壁上的粉刷,墙壁上不能进行浮雕,只能在抹灰的窟壁上画壁画或作少量的泥塑浮雕.因此,敦煌千佛崖的佛像也无例外地是用泥塑的,或者是在开凿出来的粗糙的胎模上加工塑造的.在这些壁画里,古代的画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当时佛教寺塔的形象.也留下了当时人民宗教生活和世俗生活的画谱.

其次,在今天山西省大同城外的云岗堡,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内地最古的石窟群.在长约一公里的石崖上,北魏的雕刻家们在短短的五十年间(大约从公元450-500年)开凿了大约两打大小不同的石窟和为数甚多的小壁龛.其中最大的一座佛像由于它的巨大的尺寸就不得不在外面建造木结构的窟廊.但是,大多数的石窟却采用了在崖内凿出一间间窟室的形式,其中有些分为内外两室,前室的外面,就利用山崖的石头刻成窟廊的形式.内室的中部一般多有一个可以绕着行道的塔柱或雕刻着佛像的中心柱.从云岗的石窟看来,我们可以看到印度石窟这一概念到了中国以后,在形式上已经起了很大的变化.例如印度的支提窟平面都是马蹄形的,内部周围有列柱.但在中国,它的平面都是正方或长方形的,而用丰富的浮雕代替了印度所用的列柱.印度所用的圆形的窣堵波也被方形的中国式的塔所代表.此外,在浮雕上还刻出了许多当时的中国建筑形象,例如当时各种形式的塔、殿、堂,等等.浮雕里所表现的建筑,例如太子出游四门的城门就完全是中国式的城门了.乃至于佛像、菩萨像的衣饰,尽管雕刻家努力使它符合佛经的以及当时印度佛像雕刻的样式,但是不可避免地有许多细节是按当时中国的服装来处理的.值得注意的是,在石窟建筑的处理上,和浮雕描绘的建筑上,我们看到了许多从西方传来的装饰母题.例如佛像下的须弥座、卷草、哥林多式的柱头,伊奥尼斯的柱头,和希腊的雉尾和箭头极其相似的莲瓣装饰,以及那些连环璎珞等等,都是中国原有的艺术里面未曾看见过的.这许多装饰母题经过一千多年的吸收改变丰富发展,今天已经完全变成中国的雕饰题材了.

在公元500年前后,北方鲜卑族的拓跋氏统治着半个中国,取得了比较巩固的政治局面,就从山西的大同迁都到河南的洛阳,建立他们的新首都.同时也在洛阳城南的十二公里的伊水边上选择了一片石质坚硬的石灰石山崖,开凿了著名的龙门石窟.我们推测在大同的五十年间,云岗石窟已经成了北魏首都郊外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政治上宗教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洛阳,同样的一个石窟,就必须尽快地开凿出来.洛阳石窟不像云岗石窟那样采用了大量的建筑形式,而着重在佛像雕刻上.尽管如此,龙门石窟的内部还是有不少的建筑艺术处理的.在这里,我们不能不以愤怒的心情提到,在著名的宾阳洞里两幅精美绝伦的叫做“帝后礼佛图”的浮雕,在过去反动统治时期已经被近代的万达尔(VANDALS)——美国的文化强盗敲成碎块,运到纽约的都市博物馆里去了.

在河北省磁县的响堂山,也有一组第六世纪的石窟组群.这一组群表现了独特的风格.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印度建筑形式和中国建筑形式的非常和谐的,但有些也不很和谐的结合.印度的火焰式的门头装饰在这里大量地使用.印度式的束莲柱也是这里所常看见的.在山西太原附近的天龙山也属于第六世纪,在石窟的建筑处理上就完全采用了中国木结构的形式.从这些实例看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石窟这一概念是从印度来的,可是到了中国以后,逐渐地它就采取了中国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传统形式;但同时也吸收了印度和西方的许多母题和艺术处理手法.佛教的石窟遍布全中国,我们不能在这里细述了.

在上面所提到的这些石窟中,我们往往可以看到令人十分愤慨的一些现象,在云岗、龙门,除了像宾阳洞的“帝后礼佛图”那样整片的浮雕或整座的雕像被盗窃之外,像在天龙山现在就没有一座佛像存在.这些东西都被帝国主义的文化强盗勾结着中国的反动军阀、官僚、奸商,用各种盗窃欺骗的手段运到他们的富丽堂皇的所谓博物馆里去了.斯坦因、伯希和在敦煌盗窃了大量的经卷,云岗、龙门无数的佛头,都被陈列在帝国主义的许多博物馆里,帝国主义文化强盗这种掠夺盗窃行为是必须制止的,是不可饶恕的,是我们每一个有丰富文化遗产的民族国家所必须警惕提防的.

前面已经说到,中国的佛寺建筑是由若干个殿堂廊庑楼阁等等联合起来组成的,因此每一所佛寺就是一个建筑组群,在这种组群里除了举行各种宗教仪式的部分以外,往往还附有僧侣居住和讲经修道的部份.这种完整的组群中,现存的都是比较后期的,一般都是十三、十四世纪以后的.因此,在这以前的木构佛寺,我们只能看到一些不完整的,或是经过历代改建的组群.

在中国木结构的佛教建筑中,现在最古的是山西五台山的南禅寺,它是公元782年建成的.虽然规模不大,它是中国现存最古的一座木构建筑.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是离南禅寺不远的佛光寺大殿.它是857年建造的,是一座七间的佛殿,一千一百年来还完整地保存着.佛光寺位置在五台山的西面山坡上,因此这个佛寺的朝向不是用中国传统的面朝南的方向,而是向西的.沿着山势,从山门起,一进一进地建筑就着山坡地形逐渐建到山坡上去.大殿就在组群最后也是最高的地点.据历史记载,在第九世纪初期在它的地点上,曾经建造了一座三层七间的弥勒大阁,高九十五尺.里边有佛菩萨天王像七十二尊.但是在公元845年,由于佛教和道教在宫庭里斗争的结果,道教获胜,当时的皇帝下诏毁坏全国所有的佛教寺院,并且强迫数以几十万计的僧尼还俗.这座弥勒大阁在建成后仅仅三十多年,就在这样一次宗教政治斗争中被毁坏了.这个皇帝死了以后,他的皇叔,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登位了,立即下诏废除禁止佛教的命令,许多被毁的佛教寺院,又重新建立起来.

现存的佛光寺大殿,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重建的.但是它已经不是一座三层的大阁,而仅仅是一层的佛殿了.这个殿是在当时在长安的一个妇人为了纪念在三十年前被杀掉的一个太监而建造的.这个妇女和太监的名字都写在大殿大梁的下面和大殿面前的一座经幢上.这些历史事实再一次说明宗教建筑也是和当时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分不开的.在这一座建筑中,我们看到了从古展下来已经到了艺术上技术上高度成熟的一座木建筑.在这座建筑中,大量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斗拱结构,充分发挥了这个结构部分的高度装饰性而取得了结构与装饰的统一.在内部,所有的大梁都是微微拱起的,中国所称做月梁的形式.这样微微拱起的梁既符合力学荷载的要求,再加上些少的艺术加工,就呈现了极其优美柔和而有力的形式.在这座殿里,同时还保存下来第九世纪中叶的三十几尊佛像、同时期的墨迹以及一小幅的壁画,再加上佛殿建筑的本身,唐朝的四种艺术,就集中在这一座佛寺中保存下来.应该说,它是中国建筑遗产中最可珍贵的无价之宝.

中国建筑是一种土生土长的构筑系统,它在中国文明萌生时期即已出现,其后不断得到发展.它的特征性形式是立在砖石基座上的木骨架即木框架,上面有带挑檐的坡屋顶.木框架的梁与柱之间,可以筑幕墙,幕墙的唯一功能是划分内部空间及区别内外.中国建筑的墙与欧洲传统房屋中的墙不同,它不承受屋顶或上面楼层的重量,因而可随需要而设或不设.建筑设计者通过调节开敞与封闭的比例,控制光线和空气的流入量,一切全看需要及气候而定.高度的适应性使中国建筑随着中国文明的传播而扩散.

当中国的构筑系统演进和成熟后,像欧洲古典建筑柱式那样的规则产生出来,它们控制建筑物各部分的比例.在纪念性的建筑上,建筑规范由于采用斗拱而得到丰富.斗拱由一系列置于柱顶的托木组成,在内边它承托木梁,在外部它支撑屋檐.一攒斗拱中包括几层横向伸出的臂,叫“拱”,梯形的垫木叫“斗”.斗拱本是结构中有功能作用的部件,它承托木梁又使屋檐伸出得远一些.在演进过程中,斗拱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和比例.早期的斗拱形式简单,在房屋尺寸中占的比例较大;后来斗拱变得小而复杂.因此,斗拱可作为房屋建造时代的方便的指示物.

由于框架结构使内墙变为隔断,所以中国建筑的平面布置不在于单幢房屋之内部划分,而在于多座不同房屋的布局安排,中国的住宅是由这些房屋组成的.房屋通常围绕院子安排.一所住宅可以包含数量不定的多个院子.主房大都朝南,冬季可射入最多的太阳光,在夏天阳光为挑檐所阻挡.除了因地形导致的变体,这个原则适用于所有的住宅、官府和宗教建筑物.

中国最古的建筑遗存是一些汉代的坟墓.墓室及墓前的门墩——阙,虽是石造的,形式却是仿木结构,高起的石雕显现着同样高超的木匠技艺.斗拱在如此早期的建筑中已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国至今没有发现存在公元8世纪中叶以前漫长时期里所造的木构建筑.但从一些石窟寺的构造细部和它们墙上的壁画我们可以大略知晓8世纪中期以前木构建筑的外貌.山西大同附近的云冈石窟建于公元452 - 494年;河南河北交界处的响堂山石窟和山西太原的天龙山石窟建于公元550 - 618年,它们是在石崖上凿成的佛国净土,外观和内部都当做建筑物来处理,模仿当时的木构建筑.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西门门楣石刻(公元701 -704年)准确地显示出一座佛寺大殿.甘肃敦煌公元6世纪到11世纪的洞窟的壁画中画的佛国净土,建筑背景极其精致.这些遗迹是未留下实物的时代的建筑状况的图像记录.在这样的图像中,我们也看到斗拱的重要,并且可以从中追踪到斗拱的演变轨迹.

这些中国早期建筑特点的间接证据可从日本现存的建筑群得到支持.它们造于推古(注:公元593 - 626年)、飞鸟[注:飞鸟文化指6世纪中叶(公元552年)佛教传入日本至大化改新(公元645年)一百年间的文化]、白风[注:白风文化指大化改新(公元645年)至迁都奈良(公元7 1 0年)时间的文化]、天平[注:狭义指圣武天皇统治的天平时期(公元724 - 748年),广义指整个奈良时代(公元710 -794年)]和弘仁(注:公元810 -833年)、贞观(注:公元875 -893年)时期,相当于中国的隋唐.事实上到19世纪中期,日本的建筑像镜子一样映射着中国大陆建筑不断变化着的风格.早先的日本建筑可以正确地称之为中国殖民式建筑,而且那里有一些建筑物还真是出于大陆匠人之手.最早的是奈良附近的法隆寺建筑群,由朝鲜工匠建造,公元607年建成.奈良东大寺金堂是中国鉴真和尚(公元763年去世)于公元759年建造的.(原文KondooftheTodaiji,Nara,j:旨奈良东大寺.鉴真所建为roshodai-ji,唐招提寺.疑梁先生笔误.——吴焕加注)

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是山西省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它单层七间,斗拱雄大,比例和设计无比的雄健庄严.大殿建于公元857年,在公元845年全国性灭法后数年.佛光寺大殿是唯一留存下来的唐代建筑,而唐代是中国艺术史上的黄金时代.寺内的雕塑、壁画饰带和书法都是当时的作品.这些唐代艺术品聚集在一起,使这座建筑物成为中国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

唐朝以后的木构建筑保留的数量逐渐增多.一些很杰出的建筑物可以作为宋代和同时期的辽代与金代的代表.

河北省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建于公元984年.这是一座两层建筑,当中立着一座有十一个头的观音像.两个楼层之间又有一个暗层,实际是三层.在观音阁上,斗拱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太原附近晋祠的建筑群建于1025年,两座主要建筑物都是单层.但主殿为重檐.大同华严寺大殿是一座巨大的单层单檐建筑,建于1090年,是中国最大的佛教建筑物之一.许多年后的1 2 60年,河北曲阳的北岳庙建成,它的屋顶上部构件经过大量改建,但其下部及外观整体基本未变.

对上述这些建筑物的比较研究表明,斗拱与建筑物整体的比例越来越小.另一共同特点是越往建筑物的两边柱子越高.这一细致的处理使檐口呈现为轻缓的曲线(华严寺大殿是个例外),屋脊也如此,于是建筑物外观变得柔和了.

到了明朝,精巧的处理消失.这个趋势在皇家的纪念性建筑中尤其明显.北平以北40公里的河北省昌平县明朝永乐皇帝陵墓的大殿是突出的例子.它的斗拱退缩到无足轻重的地步,非近观不能看见.虽然明、清两代的个体建筑退步,但北平故宫是宏伟的大尺度布局的佳例,显示了中国人构想和实现大范围规划的才能.紫禁城用大墙包围,面积为3350英尺×2490英尺(1020米×760米),其中有数百座殿堂和居住房屋.它们主要是明、清两代的建筑.紫禁城是一个整体.一条中轴线贯穿紫禁城和围绕它的都城.殿堂、亭、轩和门围着数不清的院子布置,并用廊子连接起来.建筑物立在数层白色大理石台基上.柱子和墙面一般是刷成红色的.斗拱用蓝、绿和金色的复杂图案装饰起来,由此形成冷色的圈带,使檐下更为幽暗,显得檐部挑出益加深远.整个房屋覆在或绿色的琉璃瓦顶之下.中国人对房屋整体所作的颜色处理,其精致与独创性举世无双.

多层木构建筑.因为材料的限制,高层木构建筑很少.北京天坛祈年殿是著名的高大木构建筑.这是一座圆形建筑,立在三层白色大理石基座上,上部为三层蓝色琉璃瓦顶,最高层束成圆锥形.顶尖高于地面108英尺(33米).

最好的一个多层木构建筑是山西应县木塔,但不那么有名.它建于公元1056年,有五个明层和四个暗层,平面为八角形.木塔的每一层,不论明暗,都有完整的木构架.因此全塔由九个构架累积而成.其中每一构架都起支撑作用,没有多余之物.塔顶屋面为八角锥体,最上为铁铸塔刹.最高点距地面21 5英尺(65米).虽然早期大多数塔为木塔,但应县木塔是该类型的塔的唯一留存者.

砖石塔.早期木塔大都消失了,留存下来的多是砖塔,也有少数石塔,它们经受了人为的和自然的损害.与一般人的看法相反.中国塔的设计并不是从印度传入的,它们是中国与印度两种文明交会的产物.塔身完全是中国的,印度因素只在塔刹部分可以见到,它来自率堵坡(stupa),但已大大改变.许多的砖塔或石塔演绎着木塔原型,木塔才是中国传统建筑观念的体现.

中国砖石塔有五大类型:

单层塔.印度的率堵坡是佛屠遗骸埋葬地的标志,而死去的僧人坟墓率堵坡就叫“巴高大”(pagoda)(今以“塔”对应“巴高大”.——陈志华注)6世纪到12世纪的坟墓率堵坡大都做成单层小亭子似的建筑,上面有单檐或重檐.山东济南附近的四门塔建于公元544年,是最早的单层塔的例子(它不是坟墓).更典型的例子是山东长清灵岩寺的慧崇禅师塔墓.

多层塔.多层塔保持中国土生土长多层建筑的许多特点.日本尚有多层木塔屹立至今,中国只保存了此种类型的砖塔.西安附近的香积寺塔,建于公元681年,是最早和最好的例子.那是十三层的方塔,其中十一层保存完好.楼层用叠涩砖檐分划,各层外墙上用浅浮雕显示门洞、窗子之外,尚有简单而精细的浮雕壁柱和额枋,上承大斗.

宋代多八角形塔.墙上的壁柱常被省去.砖檐常由许多斗拱支撑.有些例子,如河北涿县的双塔(约1090年),是在砖塔上忠实地复制出木塔的外貌.

密檐塔.密檐塔似乎是单层塔而上面有多重檐口所形成的变体.外观上看,它有一个很高的主层,其上为密密的多重檐口.公元520年建的河南佛教圣地嵩山嵩岳寺塔,十二边形,十五层,是最早的实例.在唐代,这种塔全采用四方形.最杰出的一例是法王寺塔(约公元750年),也在河南嵩山.

9世纪中有了八角塔,到11世纪以后,这已经成了塔的标准形式.从10世纪到12世纪,在中国北方建造了大量的这种塔,檐下用斗拱装饰.最出名的一个例子是北平的天宁寺塔,建于11世纪,经过多次重修.

塔(窣堵坡).通过印度僧人,中国早就知道印度率堵坡的原貌,但长期未移植于中国.后来,由于教的传播,终于经过西藏来到中国建造,经过很大的变形.西藏塔一般做成壶形,立在高高的基座上面.1260年由忽必烈下令建造的北平妙应寺率堵坡是最好一例.后来它的壶状身躯变得细巧了,塔的颈部尤其如此.这个颈部原先像截了一段的锥形.后来渐渐像烟囱.这种后出的西藏式窣堵坡的一个典型例子是北平北海公园里的白塔,建于1651年.

金刚宝座塔(Diamond-BasedPagodas).在一个基座上耸立数个塔,称金刚宝座塔.早在8世纪建造的河北省房山县云居寺塔是这种塔形的先兆.云居寺塔有一个宽阔的低台,上面立着一座大塔和四座小塔.到明代此种形制始臻于成熟.1473年建的北平西郊的五塔寺是一个绝好的作品.它使人以多种方式联想起爪哇的婆罗浮屠(Borobudur).

牌楼.在中国大多数城镇和不少乡村道路上,都可见到称为牌楼的纪念性的大门.虽然牌楼纯粹是中国的建筑,但可以看到与印度桑契的率堵坡围栏上的门有某种相似之处.中国南方多石牌楼,北方城镇的街道常有华丽的木牌楼.

桥梁.造桥在中国是一种古老的技艺.早期的例子是简单的木桥或是浮桥.直到4世纪中期以后开始用拱券跨过水流.中国桥梁建造最有名的一个例子是河北赵县的大石桥.它是一座敞肩拱桥(在主拱两头桥面以下的三角形部位,又开着小拱洞).赵州桥的主拱跨度为1 23英尺(37米).赵州桥建于中国隋代,是使现代工程师感到惊讶的工程奇迹.

最常见的一种拱桥可以北平马可波罗桥(即卢沟桥.——陈志华注)为例有许多桥墩.中国西南部的山区常用悬索桥.福建有许多用长长的石梁和石礅造的桥,有的总长度可达70英尺(20米).

摘自公众号“光明佛坛”2017-05

佛教建筑论文参考资料:

建筑技术杂志

关于建筑的杂志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设计

建筑论文范文

建筑赏析论文

建筑模型论文

该文汇总,此文是关于佛教建筑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佛教建筑和中国和佛教相关佛教建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