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科技农业有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跟魏灵玲:搞科技农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相关论文如何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科技农业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3-20

《魏灵玲:搞科技农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本文是科技农业相关论文范文跟魏灵玲和有意思和科技农业方面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魏灵玲,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中环易达设施园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她成功地打造了一个现代化零污染蔬菜王国,因之有了一个雅号:蔬菜女王.

在她看来,从事现代农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因为它不仅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奔跑在绿色工业种植前沿魏灵玲衣着时尚,举止优雅,完全颠覆了人们对农人“尘满面、泥满身”的传统印象.就连她办公室也布置得颇有情调,桌子、茶几、地板、墙壁,到处都是精心搭配的各色绿植,十分赏心悦目.只是她很少在此流连陶醉,大多时候都在外面奔波.

“一直在奔跑.”魏灵玲这样形容自己目前的状态.在设施农业领域,她的名气越来越响,事业也越做越大.与她一起走进公众视野的,还有她的植物工厂.植物也可以工业化生产吗?面对这个问题,魏灵玲笑着说:“这其实是现代农业的一种模式.”她告诉记者,在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化果蔬种植已经相当普及.与大田种植不同,工业化种植是将农作物置于环境可控的室内,通过精准的营养液供给来实现果蔬的高效集约栽培.相对密闭的操作空间可以减少病虫害及农药污染,且产量是传统种植的几倍到几十倍.

除了优质高产,植物工厂带给人们的还有全新的生活理念.

2010年,魏灵玲率团队将一款小巧精致的“家庭植物工厂”搬进厨房,亮相上海世博会,立刻引来众多参观者围观,“它既能满足家庭对绿色蔬菜的安全卫生需求,还能通过植物的光和作用营造天然家庭氧吧.”参观者感叹:原来我们的厨房可以变成这样!

植物工厂的蓝图虽好,落地才是硬道理,只有零距离接近消费者,“好”才能被真正认可.魏灵玲瞄准商机,决定在中关村当代商城开一家创新餐厅.她想,中关村被称为“中国硅谷”,白领扎堆,观念前卫,更加认同绿色消费.餐厅蔬菜从采买到上餐桌仅需4个小时,符合都市人新鲜快捷的消费理念,且独特的经营模式也能为商场吸引客流.

餐厅如期开业,果然门庭若市,“全国首家都市农场餐厅”一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央视科教频道为此还制作了一期专题片,介绍这种可吃可赏的“活体蔬菜”.但也有顾客觉得没那么神,买了蔬菜到国家检测机构悄悄检测,检测结果一出来,顾了!魏灵玲说:“现在我们的菜也卖到全聚德了,很多食客用我们的奶油生菜代替过去的面饼来卷烤鸭,荤素搭配,营养更合理,口感也更好!”一边做企业,一边做研究.2017年,魏灵玲主导研发的“植物LED光系统研制及光环境调控”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这项成果使包括地下室在内的任意一个角落都可以成为植物的“主场”,是植物工业种植的一项创新.

农业也可以美美的

时下农业科技领域炙手可热,魏灵玲忙得脚不沾地.但公司成立之初却没这么红火.

2002年,一位美藉华人找到中国农科院,合作成立了一家工厂化农业公司.刚刚研究生毕业的魏灵玲成为总经理助理,那时候,公司做什么、怎么做,她心里完全没谱.没等她完全进入角色,2003年“非典”突袭,美籍华人不辞而别,魏灵玲只好赶鸭子上架,硬着头皮做了公司的掌门人.

“非典”期间,农科院温室的植物少有人打理,魏灵玲放心不下,时常过去照看,结果发现了一件趣事:一株黄瓜疯狂生长,爬满了整个温室,植物也是有潜能的,她想看看这株黄瓜到底能长多大,索性由着它分杈、开花、结瓜.最后一数,竟然结了几百条瓜.这件事被当做“奇闻”登上了《北京晚报》,没想到机会也随之而来.

一天,山东省寿光县一行人拿着报纸找到农科院,到处打听能让黄瓜长成树的人.原来寿光县每年都会举办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展示农业新技术,听说农科院培育出一种“疯狂黄瓜”,于是登门求教.看到魏灵玲,他们有点不相信:发明者就是她,一个小姑娘?

当时魏灵玲二十多岁,第一次参加商业谈判还背着双肩包,穿运动鞋,完全是个学生妹.没经验,也不懂谈判套路.对方想买她的“黄瓜变树”技术,问转让费多少.她心里没底,又不好让人看出自己是“商界小白”,于是反问:“你说呢?”对方试探着报价:“20万?”魏灵玲暗喜:原来技术这么值钱!就这样她意外获得了创业第一桶金.

不久魏灵玲又找到另一突破口.她发现受农业补贴政策影响,很多投资者把资金投向温室建设,却因为不懂规划与管理,最后基本都陷入瘫痪或亏损状态,而温室管理正是她的“拿手好戏”.魏灵玲把北京郊区一片占地2万平米的玻璃温室作为团队的改造项目,将原本单一的蔬菜温室变成了一个集种植、休闲、餐饮、教育为一体的“温室公园”,“公园”里有“森林”、花园、菜园,对外开放后立刻引起轰动.项目大获成功,公司第一次有了逾百万元的业务收入.

从此魏灵玲确定了公司的发展方向:农业科技服务与农业园区规划.在这之后,公司渐入佳境,不断有人慕名而来,他们都知道“农科院有个小姑娘,特别懂技术转化这些事儿”.

最让她得意的“大手笔”是2 0 15 年搭建的“中粮智慧农场”.中粮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企业,一直想打造一条从田间到餐桌的直通链,为此先后在国内外找了多家专业公司合作.最后他们找到了魏灵玲,没想到这个仅有一百多人的年轻团队居然“神”速(两周内)提交了设计图纸,四个月便将蓝图变为现实.对方感慨道:“真了不起!”

智慧农场的落地和顺利运营,让魏灵玲声名鹊起.

与农业结缘纯属歪打正着

魏灵玲与农业结缘纯属偶然.她从小在城市长大,本科学的是石油,毕业后在北京燕山石化从事环保工作,因为业绩出众,被单位外派参与德国一家驻京技术公司的环保课题研究.一向努力的她深知自己的资历还不够 “硬”,于是报考了中国石油科学院的研究生想继续深造,谁知却阴差阳错地被中国农业科学院录取.真要放下眼前的一切,去走一条陌生的路吗?魏灵玲很纠结,但读研深造的愿望占了上风,她最终决定由工转农.

第一次到又脏又臭的鸡场参观,魏灵玲倍感失落,甚至考虑要不要退学.但在北京顺义蝴蝶兰种植基地,她又心动了,“从没见过那么多漂亮的蝴蝶兰,原来农业也可以很美.”像大多数女孩一样,魏灵玲也喜欢花花草草,而一旦安下心来,她发现农业领域其实有很多事大有可为.

“那时跟导师做课题,经常看到农民来信,求助农业技术.”农科院人才济济,不愁技术,关键是如何使技术成果转化落地.从那时起,魏灵玲便有了“经商”的念头,一心想把农业技术转化为商业价值.

创业没有平坦的路.有客户上门,因为不够专业,说不出具体的要求,只是反复强调要“有科技含量的、技术领先的、效益明显的、容易推广的”,此时魏灵玲要像“大夫”一样为其把脉:建设开发区还是农业技术孵化基地?资金投入多少?谁来后期管理……一步步推演,找到客户的真正诉求.“现在我们有了展示园,客户可以眼见为实,开展业务比开始时顺当多了.”

魏灵玲把成功之道总结成四个字—乐观,好学,并将这些品质归功于父亲的培养.儿时刚会说话时,父亲就买来英语卡片,刚会数数父亲就教她加减法,不到5岁就背着书包进了学堂.“因为小,坐不住,总挨批评,被老师罚站.”而一向严格的父亲对此却不以为然,“小孩子好动是天性.”父亲的“宽容”让“打击”变得微不足道,她一直保持着乐观的天性.上中学时,父亲和她长谈了一次,告诉她上课不但要注意听讲,还要学会独立思考.

虽然从小是学霸,但人生的两次大考魏灵玲都遭遇了“滑铁卢”.高考她想进北航,考研想进石油学院,结果都未能如愿.不过,沮丧很快过去,乐观的她总能将误打误撞变成歪打正着,学业、事业照样风生水起.如今的她已经拿到了博士学位,做了研究生导师,学界、商界都可谓游刃有余.每次科研获奖,她总是第一个向父亲报喜,父亲只淡淡回一句:“你还可以做得更好.”去年魏灵玲拿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父亲终于不淡定了,开始跟亲戚朋友夸耀:“我姑娘挺能干的!”生活中的魏灵玲很幸福,父亲对她“快马加鞭”,母亲则是温柔相助,“家里的事都安排得妥妥的”,丈夫始终把她当成长不大的小姑娘,就连儿子也是她的“菜粉”,时不常地会问妈妈,“你的菜长得怎么样了?”

魏灵玲说:“做现代农业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因为它不仅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设想一下:如果屋顶、厨房、地下室、办公室、写字楼等各种场所都栽上绿植,会是什么样?如果把番茄种在身边会什么样?”描述未来时,魏灵玲的眼睛闪闪发光,“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一步步正在接近的现实.”

去年,魏灵玲参加党的十九大,总书记强调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魏灵玲坦言:“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对于魏灵玲来说,时下要做的就是“以市场为导向,让更多的农业科技落地生根,造福于民.”

科技农业论文参考资料:

农业科技论文

现代农业科技杂志

现代农业科技杂志社

农业科技期刊

农业期刊有哪些

绿色科技杂志

结论,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魏灵玲和有意思和科技农业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科技农业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科技农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