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创作论文范文文献 和从《抉择》看张平的创作特色有关论文范文集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创作范文 类别:本科论文 2024-03-01

《从《抉择》看张平的创作特色》

本文是创作论文范文文献与张平和《抉择》和创作特色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抉择》自1997年在《啄木鸟》杂志上连载以来,在社会上获得了一致好评,并连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建国五十周年十大献礼长篇小说”和“茅盾文学奖”,由它改编的电影《生死抉择》更是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强烈震动.之所以如此,与小说的艺术魅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此作品.

小说《抉择》丰富的心理描写,刻画出人物内心强烈的矛盾与冲突.通篇读来,主人公李高成的思想斗争都是围绕着一点而进行的,那就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人性与作为一个党员、一个市长的党性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与矛盾.

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李高成感情丰富,富有同情心,对人坦诚直率,热爱家庭和事业,是个表面上看起来很严肃,而内心却异常柔软的人.文中多次描写了他流泪的情形.在今天,怕是很难再看到一个市长当众流泪的样子!作品一开始,他去解决中纺职工“闹事”,老工人的一声“李厂长”就“几乎把李高成的眼泪给拽了出来”[1118,嗓子发颤,老工人马得成声泪俱下的发言也使他“止不住地流下了眼泪”[1132.原本他对参加“闹事”的中纺老总工张华彬很不满,但是看到昔日风度翩翩,在厂里德高望重,对中纺有着莫大贡献的老领导时,变得“头发几乎全白.脸色也暗了许多,那双灵敏的大眼也有些浑浊.…‘不知为什么他的心一下子就软了下来.”[1133他看到自己曾为之付出大半生心血和才智,自己梦牵魂绕,朝思暮想,时时难以忘怀的工厂,变成了充满霉味,蒙满了灰垢,一副破败不堪的景象时,“他的眼睛一下子便湿润了,强忍了一阵子,还是有两颗泪珠止不住地流了下来.”[1157作家在这么一部长篇小说的开始,就如此大费篇幅地描写李高成流泪的情形,真是开篇就给主人公的性格定了型,也给了读者一个清晰的清官形象:易动情,有人情味,对旧人旧物有着强烈的眷恋之情.这样的写作风格可谓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如果你读过张平的其他作品,《法撼汾西》《十面埋伏》和出版没多久的《国家干部》,其风格就不会陌生.与其他作品相比,张平的作品里没有藻饰,没有浮华,他愿意一开始就给你一个直接的印象,而且这形象以后也不会变.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他不会给你复杂的人性分析,他让你读他的作品一目了然,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始至终你都不会误解了他的人物.我想作品的成功与这种简洁的风格有很大关系,人们已经厌倦了坏人所谓复杂的人性,已经看够了一重又一重的迷雾,向往简单,实在无可非议.也讦这也是作家本人的特点和风格.

作品以市长李高成解决华北最大纺织厂之一的中阳纺织品集团公司领导层的腐败问题为线索.故事一开始,就是中阳纺织集团公司职工要反映问题,从而揭出公司领导层的腐败问题.面对工人们的激愤与控诉,李高成不得不承认问题的严重性,且亟待解决.但他又不愿相信,他亲手提拔起来的部下真的会腐化变质.因此,中纺领导一通伪装得很好的说辞和一副副可怜衰老的憔悴样就让他心软了,相信了.他的秘书吴新刚评价得没错:“工人们说的让你心疼,干部们说的又让你心软”.[11335可以说现在的李高成还是偏袒着他的这些部下的,他认为中纺的问题绝不是领导的问题,而是体制的问题,是改革的问题,他相信了部下编造的避重就轻的言辞.

这时候的李高成还是茫然的.妻子的一番“纠正”和“引导”,又让他忧心不已,他不知道妻子什么时候开始变化的,这种变化与“成熟”令他感到恐怖.但还不至于怀疑妻子会出什么问题.这个时候,他对他的同事、战友、市委书记杨诚也是不了解的,甚至还有所提防.

这应该是李高成最初的觉悟期.你看到的他,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人性,考虑细致周详,自己的利益也会斟酌再三.对妻子的话也是有所采纳的.随着矛盾昀发展和深入,李高成越来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阅读了职工们送来的材料,并亲自到中纺集团公司所属的青苹果、昌隆服装纺织厂实地考察和到职工群众中间调查后,问题的严重性令他感到震惊和愤怒.而事情牵涉范围之广也令他不安,这其中有一直信赖不疑的部下,也有提拔过他的、他一直敬重的老领导,更有他一直深爱着的妻子,这里面的每一个人都在感情上牵制着他,使他左右为难.在公与私、法与情面前徘徊、犹豫、茫然.他既为他们的欺骗与蒙蔽感到愤怒,也为他们的行为感到不解,面对特高特公司送给他的30万元贿赂,和妻子的一番话,他真是忍无可忍,怒火中烧,发出质问:“你要这么多钱究竟要干什么?是想买房子还是想买地!你照照镜子好好看看你,看看你脸上还有没有人样儿!你就不觉得你挣钱的方式连个都不如!你再好好想一想,这些钱又有哪一张是干净的?几十年了,我还真没想到你能说出这样的话、又能做出这样的事来,我真替你脸红!我真不知道你是怎么当反贪局长的,让我说,你就根本不配!你知道不知道,你这是在干什么?你所做的这一切本身就是最大的犯罪.”[11227 他慢慢认清了他身边的人,那些一直是最亲近的人的面目,也看清了自己——不过是他们手里的一张挡箭牌.所有的腐败都围绕着你,你就是他们中间的一员,你的同亭、你的工人也都这么看你!没人会相信你的妻子背着你能做那么多事情而你居然一无所知!甚至于你家里的日常开销和你院子里的花花草草,甚至于你的孩子上大学,你都毫不知情!有谁会信呢?连你自己都不相信!斗倒了他们这批腐败分子,惩处了这批腐败分子,就等于毁了自己.你敢下这个决心吗?毁了自己也就算了,可你的妻子也毁了,你的这个家也就不存在了!孩子怎么办?即便你下了决心,要彻底查处,可你的话有人相信吗,你解释得清楚吗?“清醒了,却不知道路在哪里?”[11309作家在这里充分挖掘了人物的内心矛盾与冲突,这是非常合情合理的,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他不单单是个市长、下属的领导和上级的部下,他还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妻子的丈夫!作家在这里并没有将他塑造成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而是一个有着人性的所有弱点的鲜活形象,立在你面前.你得佩服他说的合理,实际上,这是作家的成功之处.

可是作为一个优秀的员,作为一市之长,他又有着严格的自律精神和做事的原则,他的顾虑是很多,可他的党性也更强,在他的眼皮底下,他怎么会容许腐败的发生?他怎么能让国家的数亿资产白自流失?他又怎么会让那么多的工人失业,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处在永深火热之中呢?那样做无疑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党,对不起信赖他的工人.他入党时的誓言,他还记得清清楚楚:“今生今世,一定要全心全意地为老百姓谋福利.对党,对人民,永远要忠诚,永远也不要辜负她们对自己的期望,面对着老百姓,要永远说实话,做实事……永远……”[1123

是为一己之私,还是为公为民?

小说名为《抉择》,含义就在于此.

小说《抉择》大场景的运用十分频繁.作品的开始就是一个矛盾集中的场景:上万工人聚集,黑压压的人群聚在中纺宿舍门口,而且还出动了几十辆大卡车,事态非常严重,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小说改编成电影后,这一点是颇具视觉冲击力的.作家这么直奔主题的开篇,就把李高成放到了一种极端困境里,他单匹马地去解决这么大的事情,作家的安排大概也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其魄力和胆识. 小说里有三处这样的大场面描写,一个是开头(第一节),一个是结尾(第四十六至四十八节),还有一个在中间,全书四十八节,它在二十三节.是由中纺职工的信引出来的李高成的回忆,那是1989年解决“学潮”时的情形.这三处写得很有意思,我相信作家如此安排,必定有些深意.

我们来看三处中李高成的表现:

第一处:刚听说时,“刚刚睡下不到两个心时的市长李高成顿时睡意全无,他披上衣服有些发愣地坐在床上,一时也想不出究竟该怎么办”[1】1.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胸口一阵揪心的疼痛,腿肚子阵阵打颤,几乎让他挪不下车来”[1116.“他突然感到自己竟是这样的虚弱无力,同时又是这样的孤立无助.平日里,他常常为自己所拥有的权力和威势感到暗暗吃惊而又觉得不可思议.而今夜,面对着这无数的人头,却让他感到原来那些所谓的权力和威势竟是这般的脆弱和不堪一击.”[1】17

第二处:记忆之门打开,“眼泪在李高成的眼里越来越多,终于像两条小河一样哗哗哗地奔涌而出,他真没想到工人们还记着这个,还会对他这样的信任.他突然想起了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老百姓最讲良心.”过程中,“李高成神色自若,俯仰无愧,一副顶天立地的气概.”[11236

第三处:刚听说时,“他的声音很虚弱,但却没有丝毫的回旋余地”[11510,“还有一个感觉强烈地撞击着他的心扉:世界上许多事情往往就是这么简单,只有你心里有她,她心里才会有你;只有你时时刻刻在关心着她的生存,她才会这么为你而舍生忘死……”[11521

这些仅仅是抽取的片段,通过这三处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第二处中的李高成才是充分显示了英雄本色的李高成,这是以前的他,也是现在的他,更是以后的他!这是他的本质,永远都不会改变.而让他能够很好地解决事态的原因则是工人的爱戴和信任:“李书记没有撒谎!…‘李厂长真是个好厂长!”“请你尊重我们的厂长!”[11237面对学生们的激奋和挑衅,工人们如是说.在这次解决中纺的问题上,他面临许多的压力和精神负担,也同样承受着下级职工的厚爱和信任.何去何从?对过去回忆的这个场面已经给出了答案.作者在写作中无处没有犹豫,又无处没有答案.他给读者的只是心灵的震颤,故事本身的启示,也即是对当下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我们的执政党面临的许多问题的意义.从中也能看出作家的创作思想,那就是:要想我们的政权稳固,要想我们的改革成功,要想我们的人民生活富足,我们的党就要下大决心,从自身做起,惩治腐败,不能伤了老百姓的心,因为这个世界上只有老百姓最讲良心!你只要心里有他们.他们心里自然会有你.

第一处与第三处,一头一尾,匠心独运.二者都是作品的,一个是矛盾与冲突的开始,一个是矛盾与冲突的解决.而“抉择”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完成的.从茫然到决断,从纷繁复杂到简单明白.作家采用如此大的场面也似乎正是暗示了问题的严重性,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境地,所谓上达于听,也即是要我们的党将腐败的问题,当作一件与国家前途命运攸关的大事来抓.

此处的张平,代表了人民的心声,他的创作也因此而具有了“人民性”.张平说:“作为一个作家,你的生活属性必然决定着你作品的属性,你对什么样的生活熟悉,你向往什么样的生活也就必然会有什么样的作品.”[2167要是追溯一下张平的创作,我们可以看到,从20地纪90年代中期的《天网》开始,张平直面现实的创作有了一个极大的跨越.从“家庭苦情”系列小说,转向社会.“他把自己的创作定位于: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的道路,面向时代,深刻地揭示现在生活中存在的尖锐复杂矛盾与问题,反映老百姓的心声,做普通群众的代言人.”口1这和他在《抉择》的《代后记》中所说:“如果我以前没有真正想过我的作品究竟是要写给谁看,那我现在则已经真正想过和想定了,我的作品就是要写给那些最底层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看,永生永世都将为他们而写作!”[2167

等于

<典论·论文》中说:“文以气为主.”其气浩然,流动充盈而无不达.张平作品在“气”上可谓高于同类作品.《抉择》中的语言毫无藻饰,不掩不遮,直奔主题,没有拗口的长句,语言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有一气呵成之势.内中有人物长篇大段的演讲,在解决工人第一次“闹事”的问题上,李高成赢得工人们阵阵掌声的发言,“我可以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我李高成也许会犯错误、会做错事,但我决不会变成一个腐败分子!今朝今世,不管我在什么位置上,也不管我干什么事情,我都要对得住我的良心!我都要对得住生我养我的老百姓.”[1140省委将要采取行劫之前,省委书记万永年的近两千字的讲话,读来可谓荡气回肠,豪气干云.

其中也有细腻的感情独自,李高成私访腐败分子的工厂被打,真正发现他所珍爱的妻子竟与他们沆瀣一气时,李高成审视自己的内心和情感:“你是不是真的感到将要失去她?或者,你已经感到了必须失去她?或者,你已经觉得你们之间已经有了一种无法逾越的东西,你们只能越离越远,已经无法再联系在一起了?至少已经无法像以前那样再联系在一起了?”[11313文中写得最好和最多的也就是主人公心灵的剖白和情感的表述,像这类的文字,翻开书处处皆是. 李高成在郭中姚家对他说的那番话:“你以为我会生你的气,你这样的东西还值得我生气?……我宁可以我自己为代价,宁可让我自己粉身碎骨,也决不会放弃我的立场!我宁可毁了我自己,也决不会让你们毁了我们的党!毁了我们的改革!毁了我们老百姓的前程!”[11468从中也可看出张平是个情感型的作家,他将自己对社会现实生活的独特感受和把握,将自己饱满的灌注到具体生活事件和人物的描写中,呈现出强烈而鲜明的色彩.

文章也有不够精致的缺陷,张平在畅谈《抉择》的成功经验时,就感慨万分地说:“《抉择》是在没有写完,只写了10万多字时开始连载,确实很粗糙……但恰好是这种粗糙,这种直接从生活中采访得到的东西,很原始的东西,是一种真实的东西,带有一种很有生活气息的感染力和穿透力,所以就特别鲜活,特别生动,特别有力,人们看到以后,能产生一种强烈的愤慨.这其中有许多话都是真实的,许多细节、情节都是真实的.正是这种真实,打动了许多人.”[2168我想作家是在说,来自生活的原汁原味的东西更具有生命力,更能存活于人间.

明代王文禄言“有塞天地之气而后有垂世之文”,清代黄子云说:“眼不高,不能越众;气不充,不能作势.”I41‘‘气”借“势”而行,“势”依“气—而生.作品通篇所贯注,所流通,所蕴涵的正气、豪气、真实、真诚、真挚,就是作家自身胸襟的体现.

张平作品在“气”与“势”上都可谓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其作品必然会对现时产生积极的意义.

创作论文参考资料:

音乐创作期刊

音乐创作杂志

回顾述说:此文是适合张平和《抉择》和创作特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创作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创作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