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现当代文学方面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变迁和开拓十七年和新世纪中学语文教材中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编比较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现当代文学范文 类别:本科论文 2024-03-13

《变迁和开拓十七年和新世纪中学语文教材中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编比较》

本文是现当代文学相关学术论文怎么写和现当代文学和十七年和中学语文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赵树勤 周子郁

摘 要: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中学语文教材承载和反映的人类思维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本文立足文学,从历史观、审美观、文化观出发,对比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在“十七年”(1949~1966)与新世纪(2000年以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选录情况,分析其反映的人类思维观念的承继与变迁,以促使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选编理念;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学语文教材;比较

布迪厄说:“在特定时期形成的某种思维观念都无一例外应该从学校教育体系中寻找根源.”但同时,教育也深深受到时代的影响,试图以独立超前的姿态引导学生的发展.本文拟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为对象,对比“十七年”与新世纪中学语文教材中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编的情况,按入选作品的主题、类型将其分为历史描述类记叙性选文、叙事写景类抒情性选文、追溯文化类议论性选文,从这三类作品选编的嬗变切入,分析其所反映的选编理念乃至时代观念的变迁与开拓,并对中学语文教材的选编工作提出建议.

一、历史描述类记叙性选文:从单一视角到多元视角

除去历史课程,学生对于历史的想象大多源于语文教材中的历史描述类记叙性选文.相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神秘晦涩,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作品则对中国近百年历史进行了直白的诉说.这些诉说无疑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历史的想象,所以诉说者以及诉说内容的选择就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看诉说者的选择.现代文学历史中的作家派系林立,文学与政治紧密关联在一起,而政治立场直接影响着作家怎样描述历史,教材对现代文学作家的选录直接影响学生对这段复杂历史的判断.

“十七年”和新世纪中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现代文学作家对比如下:

显然,“十七年”时期中学语文教材中历史诉说者的类型有一定局限性,主要集中于左翼作家或陕甘宁地区的作家,他们立场大致相同,单一又庞大地占据着教科书.如“十七年”语文教材中占比非常大的鲁迅的杂文,其本身带有较为强烈的批评性和指向性,会对历史事件或派系人物进行评论和定性.如1963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收录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文中鲁迅给梁实秋下了如标题“乏走狗”的定论.鲁迅的文章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加上建国后其形象的定型,即使梁先生的文章能出现在教材中“辩驳”,恐怕也无济于事.语文课本在介绍其背景资料时,鲁迅也占据了20世纪的各种讨论中绝对的话语权,着重突出他和林纾、学衡派(封建势力)、创造社、太阳社、第三种人、自由人(资产阶级)的斗争,使后者难以得到学生的深入了解.当然,这一情况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得以改善.自上世纪90年代各地陆陆续续开始推行“一纲多本”政策,21世纪初中学语文教材的版本已经多达几十种,同时,教材对于作家的选择也从一个拘束的小圈子中解放出来.鲁迅先生曾经讽刺过的梁实秋、林语堂等开始进入学生的视野,这至少让学生了解到论争的另一方到底是何种模样的人物.

其次,关于诉说的内容.学生对历史的想象大多直接源于课本中作家对时代的描绘.语文教材的选编在内容上可以带有目的性,或者说,它的选择可以给学生缔造一个历史.

“十七年”与新世纪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现当代主要作家作品的收录情况对比如下:

从上表可见,语文教材由同类型作家掌握历史叙述话语权到不同类型作家言说历史的变迁,由单一走向了多元.“十七年”期间的作家作品成为教材中一道风景,一道“防线”.入选的作家作品站在这道“防线”后发出几乎整齐一致的声音,塑造学生心中的“十七年”历史.“十七年”文学的典型代表是红色长篇小说以及颂歌散文,描写中国革命建设和英雄人物、建设者的风貌.1949年教材设立之初,叶圣陶撰写的教学大纲中这样表述编写要求:“……从感性的认识出发,在学生的情操和意志方面,培养他们(一)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热爱,(二)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三)随时准备去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勇气和决心,(四)服从公共纪律爱护公共财物的集体主义精神.’(《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草稿》)显然,“十七年”文学是完成这些任务的不二选择.入选的小说如《三里湾》《红旗谱》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和宣传性,文中人物大多类型化,多为先进带领大众打垮落后分子,如《分马》中:“萧队长说过:‘先进的要带落后的.咱们算先迈一步,老王太太拉后一点点,咱们得带着她走.”’农村改革金光时代的描绘使学生产生关于“十七年”历史的固定印象.

新世纪语文教材大量删减了“十七年”文学作家作品,淡化了这一段历史.与此同时,新世纪教材注重呈现给学生不同作家对中国百年历史的独特体验与反思,镜像(如巴金《小狗包弟》、阿城《棋王》)、改革风貌(如陆文夫《围墙》、高晓声《陈奂生上城》、铁凝《噢!香雪》)等也相继进入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对历史的认知.

二、叙事写景类抒情性选文:从统一模式到真实自我

语文教育在通过大量文章的阅读与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丰富且深化着学生的思想,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叙事写景类抒情性选文以散文为主,散文尤其是现当代散文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承担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散文的内容包罗万象,其中最有别于教材中其他类型选文的当属写景抒情类散文,它直接联系着语文与自然,给学生的心灵带来自然的调味.

写景类散文在“十七年”及新世纪语文教材中选编情况如下:

从标题就能看出,入选散文的个人性不强,标题中常出现“风格”“赞”,情感基调是较为一致的赞美.如“十七年”时期几乎每版教材都会选取的茅盾的《白杨礼赞》,这篇课文借白杨树的挺拔身姿赞扬了戍边战士.这种“写景一喻人一赞情”的模式几乎成为“十七年”每篇写景文的标本.选取这样的文章并没有什么可批评的,然而所有的文章都选用这样的模式,加之“十七年”时期教师以政治教育为先的授课模式,剩下多少文学教育可想而知.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语文教材对于写景散文的选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朱自清散文的选人,意义就非比寻常.《荷塘月色》《绿》《威尼斯》三篇景物类散文自人选后成为教材的定篇.如《荷塘月色》,相对于以往景物类散文把景物作为一个牵引或者幌子,它带着强烈的个人色彩,全篇表现燕园美丽的荷塘,这种个人情感无关思想道德教育,而是单纯的在美之中的陶醉.景物成为景物,也仅仅是景物,教师和学生开始去感受它们本身的美,写景语言的美,语言和景物共同营造的意境美.新世纪是素质教育快速发展的时期,对这类纯写景类散文的选编象征我们不再局限于德育,美育同样成为教育的重大课题.

三、追溯文化类议论性选文:从孤军奋战到百花齐放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新旧思潮与中西思潮间的碰撞愈演愈烈,不仅引起了90年代初期文学界的“人文精神大讨论”,同时也在教育界引发了1997年的语文大讨论.这次语文大讨论波及的范围很广,包含文学作品选编问题.很多人认为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并没有起到文学启蒙与传播的作用.正是这次讨论,促成中学语文教材从工具性向人文性的转型.教材中文学作品包含怎样的人文价值决定培养的学生具备怎样的人格.这场社会思潮引起的教育变革同样反馈给社会不同阶层的民众.

说到“十七年”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化追寻和深刻思考,几乎所有人可能都会想到鲁迅,都会清楚地记得鲁迅笔下的典型人物和掷地有声的话语.“祥林嫂”使我们憎恶腐朽的秩序,“阿Q”使我们反思自身的畸形,“刘和珍君”使我们萌生质疑的勇气,“孔乙己”使我们体会世态的凉薄…十七年间,鲁迅的作品实现了一代人的启蒙,使他们睁眼看人生、社会和世界.它在内容上带给学生坚硬的人格力量、彻底的怀疑和批判精神以及深刻的自省意识;同时,鲁迅的文字清冷峻切,成为一代人在人格上的向往和追求.有人提出“十七年”教材中“没有文学”,虽说过于绝对,但由于政治要求的局限,作品选编为达成思想教育的目的,忽略了文学审美及启蒙的教育.

进入新世纪以来,上述情况在各种思潮的冲击下得到改善.语文大讨论后第三年,即新世纪元年,高中语文教材说明中这样阐释选编者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教材选编上的桎梏开始松动,教材中出现了许多新鲜的面孔.关于世界及人的哲学思考和情感关怀,教材选录了金开诚《漫话清高》、冯友兰《人生的境界》、赵鑫珊《人是什么》、鲍鹏山《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黄仁宇《孔孟》等,它们启发学生透过中西方各类哲学思想思考自身与所处世界间的关系.而对于当时越来越热的民族地域文化,教材同样选录了许多作品来表现,如汪曾祺《胡同文化》、何满子《剃光头发微》、周作人《乌篷船》、沈从文《云南的歌会》等,通过名家恬淡纯净或幽默诙谐的语言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地理风俗习惯,展示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使学生们体会民族文化的韵味,起到了传承文化的作用.当代大陆新生代作家作品也大批地进入中学语文教材,余秋雨、贾平凹、毕淑敏等人的作品引起了学生的关注,而台港文学作家作品大量的选人则使学生的文化视野更加开阔,张晓风、龙应台等女性作家作品的选人甚至引起了台港文学热潮.多元化文学作品的选人,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加深学生的文化思考,沉淀学生的文化内涵.

对比“十七年”和新世纪的中学语文教材,我们看到社会思潮的推进使教材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选编在整体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革新,使不同时代的学生形成了不同的历史观、世界观与人生观.学生正展现出一种更为健康多元的审美观念和人格风貌,这是教材选编变化的成功之处.当然,教材的选编永远是进行时,中学语文教材还要以更为敏锐的目光为学生捕捉社会的剪影,如加大女性作家作品和当下现实题材文学作品选编比例,这些都值得教材选编者们注意.

参考文献:

1.张鸿苓、陈金明、张定远等,新中国中学语文教育大典[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1:11

2.[英]特雷·伊格尔顿著,伍晓明译,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1

3.杨海燕.中学语文教育与现当代文学[D].山东:山东大学.2011:136-178

作者简介:赵树勤(1955-),女,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周子郁(1993-),女,湖南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现当代文学论文参考资料:

现当代文学论文选题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现当代文学论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文学杂志排名

此文点评:这篇文章为适合现当代文学和十七年和中学语文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现当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现当代文学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