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俄罗斯相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跟和中国的往事草原丝路上的俄罗斯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俄罗斯范文 类别:本科论文 2024-01-01

《和中国的往事草原丝路上的俄罗斯》

本文是俄罗斯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跟往事草原丝路和俄罗斯和中国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公元1884 年3 月9 日,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在这天的日记中写道:我洗了澡,读老子,觉得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以至柔驰骋于至刚.作为老子粉丝的托尔斯泰,一生都推崇中国的古老智慧,读过诸子百家的很多著作.直到去世前,他还无限向往地说,如果我还年轻,我一定要去中国.

公元1928 年,在一篇纪念托尔斯泰百年诞辰的文章中,中国文学家鲁迅这样写道:“夜间读托尔斯泰的文章,渐渐看到了人类的希望.”

因为深受托尔斯泰的影响,鲁迅有个愿望,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去访问俄国,亲眼看一看那片滋养了俄国文学的土地.遗憾的是,两位文学巨匠的愿望都没能实现.然而他们隔着时空,对彼此国家的深情遥望,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漫长却不遥远的“距离”

中国和俄罗斯彼此从不陌生,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中俄文化一直在交汇,共生.

作为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整个城市围绕克里姆林宫修建,迄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在俄语中,克里姆林是城堡宫殿的意思.由红色围墙、金顶教堂、钟楼和宫殿构成的克里姆林宫,是俄国历代沙皇的皇宫.从北京紫禁城到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大约是七千多公里.如今北京直飞莫斯科的航班,一般是八个小时的航程.可是在没有快捷交通工具的时代,这个距离意味着什么呢?

中国清朝的雍正皇帝曾经派出一个使团前往俄国,他们在公元1729 年从北京出发,到达克里姆林宫时,已经是1731 年的一月.一路风霜奔波,竟耗费了两年的时光.然而,欧亚大陆上的人们,从来没有因为地理的阻隔,停止过交流.

博物馆里的“中国风”

创建于1918 年的俄罗斯国家东方艺术博物馆,一直致力于从事收藏东亚和中亚地区的历史遗存.其中有一个展厅,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中国风”.

“这里陈列着丝质的中式朝服和礼服,”博物馆的讲解员康斯坦丁介绍说,“中国的丝绸享誉世界并且风靡全球,特别受俄国沙皇彼得一世的喜爱.”

在俄罗斯历史上,彼得一世被尊称为彼得大帝.这位精力充沛而智力非凡的君主励精图治,开创了俄罗斯的帝国大业.18 世纪初,彼得大帝曾向康熙皇帝了大量丝绸,用来装饰皇宫的墙壁.要知道,这么大批量的丝绸,在当时可谓价值连城.

彼得大帝还计划在莫斯科筹建国家药房,因此特地从中国订购了大批陶瓷器皿用来保存药物.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17 至18 世纪产自中国的药瓶,瓶子呈圆柱形,瓶身上绘有俄罗斯国徽双头鹰.这个药瓶就是彼得大帝的中国之一.

除了药瓶,博物馆还藏有绘有欧洲人像的鼻烟壶、穿着欧式衣服的人物粉彩瓷器、景泰蓝龙形灯,以及中式家具、雕的中国扇子等,都是来自中国.琳琅满目的“中国制造”,俄罗斯这股浓浓的中国风,是因何而起呢?原来,这一切都源于彼得大帝对中国文化的偏爱.在这位沙皇的影响下,当时俄罗斯的上流阶层和文化精英,也都开始醉心于遥远中国的丝绸、陶瓷和其他器物.

游学西欧的彼得大帝

说起彼得大帝对中国元素的喜爱,还要从他对航海的兴趣说起.莫斯科东南郊的皇家庄园卡洛明斯科依庄园,古木葱郁,风景宜人,是彼得大帝童年生活过的地方.庄园里有一座小木屋,是彼得大帝住过的地方,被称为“彼得小屋”,如今珍藏着彼得大帝的相关遗存.其中,就有他一生都为之痴迷的帆船.

据说,彼得大帝从小就喜欢造船,在距离莫斯科不远的一个湖边,他曾经亲手造过一艘小船.成年后,彼得大帝把童年的爱好变成了现实,梦想发展一支强大的海军,把俄罗斯打造成一个现代化的帝国.

公元1697 年,彼得大帝派遣使团前往欧洲学习造船技术,他自己也隐姓埋名,微服同行,跟随使团一起前往欧洲.这段欧洲的学习时间,不但学习了造船技术,也让彼得大帝接触到了当时正流行于欧洲皇室和上流社会的中国风.当他参观过维也纳和哥本哈根等地的王公贵族装饰着中国艺术品的宫殿(“中国屋”)后,被典雅的中国艺术所吸引,便产生了想要在俄国修建“中国屋”的想法.

可是在哪里修建自己的“中国屋”呢?

圣彼得堡的中国元素

公元1712 年,彼得大帝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圣彼得堡.圣彼得堡位于俄罗斯西北部的波罗的海沿岸.公元1712 年直到1918 年的200 多年里,这里一直是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迁都其实是为了守住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公元1703 年,经过数次鏖战,彼得大帝率领俄国军队在北方战争中击败瑞典,打开了梦寐以求的海上之门.为了巩固胜利果实,彼得大帝在兔子岛上,修建了坚固的彼得保罗要塞,并以此为基础,一点点修建起圣彼得堡.

也正是修建圣彼得堡,让彼得大帝有机会实现西欧学习时期的梦想——在很多地方构筑起自己的中国屋.这位政治上披荆斩棘的君主收藏了很多来自中国的艺术品.

位于圣彼得堡郊外的叶卡捷琳娜宫,是彼得大帝1708年,为妻子叶卡捷琳娜一世修建的郊外行宫.金碧辉煌的宫殿内,常常会出现中国瓷器的身影.这些瓷器上绘有中国花鸟、山水和人物故事图案,典雅的东方格调和各色欧式家具共处一室,却相得益彰.有趣的是,彼得大帝一方面用东方元素装饰着自己的中国屋,另一方面却对俄国进行着全方位的西方化改革.对于东西方的态度,就像俄罗斯国徽上的双头鹰,在看向东方的同时,更紧盯着西方.

流经圣彼得堡的涅瓦河,经常被诗人写进诗句,也让这个城市被人称作北方威尼斯.位于涅瓦河畔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冬宫,被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收藏了来自全世界的艺术珍品.

这里保存着远古时代草原丝路上的民族相互交往的历史渊源——巴泽雷克墓地出土的文物.殉葬的马匹、鹿形马饰、箜篌、四轮马车,都出土于俄罗斯南西伯利亚阿尔泰山的巴泽雷克墓地.墓中还出土了中国战国时期的丝绸马鞍和四山铜镜.专家研究认为,丝绸和铜镜都是楚国制造——楚国人崇拜凤鸟,在楚国器物上常会看到凤鸟的形象,铜镜上的山字纹,也是楚国特有的图案.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对话,是在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才逐渐展开.可是这些丝绸和铜镜,却在丝路开通的数百年前就来到了南西伯利亚地区.这意味着什么呢?

古老的草原丝路

其实早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在欧亚大陆上的北方草原,就已经存在着一条沟通东西方文明的古老通道,今天我们称它为“草原丝绸之路”,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条草原丝路的东端,始于中国内蒙古阴山,向西北穿越至蒙古高原、中西亚北部,直达地中海欧洲地区.中国的丝绸和铜镜,正是经由这条通道,出现在了遥远的巴泽雷克墓地.

草原丝路的东西文化交流早于其他丝绸之路,大概是因为草原的主人——游牧民族——很早就驯养马,而马是当时最快捷的交通工具.

巴泽雷克墓地出土的文物证明了这一点.墓地的殉葬马匹和各式各样的漂亮马饰,都体现了游牧民族对马深厚的感情.除了马,墓地还出土了大量金饰.游牧民族对黄金也有着特殊的喜爱.因为在他们看来,金子有太阳的光芒,更是逐草而居的游牧生涯里可以方便携带方便交易的财富.巴泽雷克墓出土的金饰大多有野兽纹,如牛、马、虎纹等.在草原丝路的东端——中国,也发现了野兽纹风格的金器.今天在内蒙古博物院、新疆博物馆以及陕西博物馆,都珍藏着相似的金器.这证明了草原丝路文化的共通性.数千年来,草原丝路上的商人们,穿行在茫茫草原,留下了清晰的足迹.

在坐落于圣彼得堡中心的俄罗斯民族博物馆里,这段各民族的交往史保留在各类文物中.除了商品贸易,草原丝路也是宗教和美食之路.在这条路上,精神生活从不缺乏,和商旅同行的佛教和伊斯兰教的传教者们,随身携带的是信仰.而不同民族的美食也跟随商旅传播到欧亚各地.在俄罗斯民族博物馆,保存着来自新疆的烤馕炉子和蒸笼等炊具,它们丰富了俄罗斯的饮食文化.

喀山——中国茶叶的贸易中心

在彼得大帝的餐桌上,无论增添多少美味佳肴,都无法替代来自中国的茶叶.

公元1727 年,因为俄罗斯对中国茶叶的大量需求,中俄签订了《恰克图条约》,正式以恰克图为边境,进行茶叶贸易.这个时候,作为中俄茶叶贸易主角的喀山人,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喀山是最早接受中国茶的地方.在18世纪初,喀山人喝茶已经相当普遍.

喀山是俄罗斯联邦鞑靼斯坦共和国的首府,风景优美又遍布名胜古迹.在鞑靼语中,喀山是煮饭的大锅的意思.传说一千多年前,刚从东方迁徙到这块土地的保加尔人听从巫师的建议,在一块没有火也可以烧开水的地方建起了第一座城堡——保加尔古城.

如今的保加尔博物馆珍藏着许多草原丝路的历史遗存.保存在博物馆的从遥远的中国南方来到这里的铜镜和龙泉窑瓷器,曾广受欢迎.

喀山距离莫斯科722 公里,距离北京5093 公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从十世纪到十九世纪末,一直是中俄贸易的中心.中俄茶叶贸易兴起后,聪明的喀山人就控制了俄罗斯境内的茶叶贸易.他们将茶叶销往莫斯科,最终到达茶叶的消费中心——圣彼得堡,继而经由波罗的海出海口向欧洲扩散.

当地人认为,俄罗斯茶文化的标志——铜制茶炊就发源于喀山,至今仍然出现在喀山人的日常生活里.

就像铜制茶炊在喀山的境遇,中俄两国之间的文化影响深入而具体,并且仍在持续.中国和俄罗斯的往事,从草原丝路开始,一路走来,漫长且深刻.

俄罗斯论文参考资料:

俄罗斯文化论文

综上所述:本文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往事草原丝路和俄罗斯和中国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俄罗斯本科毕业论文俄罗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