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教材建设类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跟中高职贯通语文课程教材建设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教材建设范文 类别:本科论文 2024-04-10

《中高职贯通语文课程教材建设》

本文是关于教材建设类毕业论文怎么写跟教材建设和高职和贯通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上海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和高职院校对口开展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至今已有七年.中高职贯通并不是中职和高职的简单叠加,它需要打破原来的中高职在教学中的各层体系的结构,重新按照五年一贯制的要求进行系统的设定.语文课程同样面临设置和衔接的诸多问题,值得教师深入思考和研究.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就中高职贯通语文课程教材建设如何体现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再从中等职业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两个衔接”的教学理念进行探讨,希望通过教学双方的共同努力,走出一条适合中高职贯通语文教育教学发展的新路,从而使语文课程充分发挥“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地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关键词中高职贯通语文课程教材建设衔接具体做法

A Study on Teaching Material Construction of ChineseCourse i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Integrated E原ducation // Sha Hong

Abstract The pilot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integratededucation has been implemented for seven years by some secondaryvocational schools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Shanghai. It is not a simple overla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t needs to break theoriginal structure of the various levels of education in secondary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e-s et the system in accordance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five-year system. Chinesecourse is also faced with many problems of setting and cohesion,which are worthy of teachers´ in-depth thinking and research.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to reflectthe tranormation from general education to vocational educationand from secondary to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ermsof teaching material construction, hoping to find a new way suitablefor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integratededucation through the joint efforts of both sides in teaching,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unity of humanity-instrumentality"of Chinese course and better serve the objective of trainingprofessional talents.

Key words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integrated education;Chinese course;teaching material construction;cohesion;specificmeasures

为贯彻国家和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精神,明确“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立交桥’”的发展任务,自2010 年起,上海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和高职院校对口开展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至今已有七年的时间.笔者所在的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于2013年被上海市教委纳入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并直接与学校的主管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高职学院贯通,第一批中高职贯通班的学生也将于明年夏季毕业,接受社会和就业市场的考验.

应该看到,中高职贯通并不是中职和高职的简单叠加,它需要打破原来的中高职在教学中的各层体系的结构,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专业设置、课程计划、教学安排等环节上重新按照五年一贯制的要求进行系统的设定,避免课程重复设置或设置脱节,应当开发适合中高职贯通教育教学的新教材.

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也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语文都是一门主要的文化基础课程.它是学生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学会人际交往、提高人文素质、完善职业素养的基础,对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奠基的作用.语文课程理应在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遗憾的是,由于有关部门迄今未颁布中高职贯通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一些学校降低教学要求,使用普通三年制中职语文教材,经意或不经意地曲解“够用为度”原则,致使中高职贯通语文教学几乎等同于原有的中职语文教学.从长远看,这不利于中高职贯通语文教学和教师自身的发展.这里,笔者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中高职贯通语文课程教材建设的一些想法,不到之处,请诸位不吝指正.

教育是一项以学生为本的实践活动,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此,要探讨研究中高职贯通语文课程教材建设,就必须先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中高职贯通班学生.看看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同龄人中处于怎样的境地,他们和一般的中职学生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他们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究竟如何,等等.自2013 年起,笔者每年对中高职贯通班学生的中考成绩和语文学科分数进行统计.从数据看,这些学生的中考成绩大多在480 分~530 分之间,比普通中职班学生的入学分数高出很多,略低于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语文历年平均分为110 分,比普通中职班学生高20 分,大致相当于初中学业水平“B–”等级.

基于这样的情况,如果我们沿用普通三年制中职语文课程的教材,显然是不恰当的,必须另辟一条适合中高职贯通语文教育教学发展的新路.2014 年,在广泛调研兄弟学校中高职贯通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我们着手进行中高职贯通语文校本教材的编写.2017 年,我们又根据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评价考试的要求,对教材进行了修订.在编写和修订的过程中,我们努力体现“两个衔接”的教学理念:

1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衔接———梳理知识,夯实基础,注重实践

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相比,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学时相对充足,学校能够保证文化基础学科的应有课时.就语文课程而言,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夯实基础,完成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过渡.这是因为,中高职贯通班学生虽然在过去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过程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语文基础知识,也阅读了一定数量的现代文和文言文,但由于应试教育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他们所接受的语文知识往往是零散的,没有系统的,很多时候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譬如,对最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他们只知道所谓的比喻就是把A 比作B,“像”、“仿佛”是比喻词.至于A 和B 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才能构成比喻;“像”、“仿佛”是明喻的比喻词,暗喻的比喻词有哪些,借喻是怎么回事;如何区分明喻、暗喻和借喻;“像”、“仿佛”除了作比喻词,还能表示什么;等等;都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

阅读部分同样存在很大的问题,现代文文体知识的欠缺,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很多学生不知道语言的表达方式有哪些,所谓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是怎样进行界定的.甚至连基本的说明方法、论证方法,有的学生也答不上来.文言文基础知识更是少得可怜.笔者有一次上课讲授文言虚词“之”的用法,先写出几个例句让学生练习,以便了解他们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情况.结果,答案虽不尽相同,但选择不是“的”就是“他”,因为他们只知道这两个用法.

至于写作,虽然大多数学生拿起笔就能写,但作文质量亟待提高.只会唠唠叨叨叙述事情,不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将600 字作文写成十几段的“散文”,堆砌辞藻,没有真实感受;是学生作文两大常见的通病.上学期有一个学生语文期末考试作文0 分.原因是整个初中阶段语文考试包括中考的作文,他都是事先背上几篇,到时看看差不多就硬套上去,而这次作文的题目不在他背的范围内,无法套.这虽然是一个个案,但也暴露出我们普通教育中的某些不足.

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笔者将“梳理知识,夯实基础,注重实践”作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语文课程的衔接点,旨在通过教学双方的共同努力,帮助学生检查、省察原先学过的语文知识,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和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并将这些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从而形成较为清晰的阅读思路和写作思路,并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具体做法是:

(1)教学内容模块化,强化基础知识学习.笔者没有采用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材常用的单纯以单元为体系的编写模式,而是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模块.

模块一: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语音、汉字、词语、句子、修辞、标点符号.以“句子”为例,通过学习,让学生熟悉句式(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主动句和被动句,单句和复句);单句(单句的句子成分,特殊单句);复句(复句的类型,多重复句);辨别单句与复句;病句(常见的语病,修改病句)等知识.

模块二:现代文阅读.先让学生完整了解与每一种文体相关的文体知识和阅读要领,以“说明文”为例,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的种类,把握说明文的中心,分析说明文的结构和顺序,分析说明文的语言,掌握主要的说明方法,都是学生必须知道和掌握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具体课文的讲解和练习,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工具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模块三: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一样,文言文阅读也是以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切入点.通过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好地掌握文言实词的意义;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理解和识别文言词法;掌握判断、被动、省略、倒装句式;能解释词语,能翻译句子.再通过一定数量的文言诗歌、文言散文的学习,将这些知识点逐一落实,融会贯通.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而不是靠死记硬背来学习文言文.

(2)增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思考,乐于表达.曾经有小学教师出了一个名为“白玉兰开花了”的作文题目,孩子们抓耳挠腮,无从下笔,因为他们中好多人连白玉兰长什么样都不知道.职业教育,特别是中高职贯通教育,有条件、也应该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走出教室,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让他们在多渠道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中,加强历练,体验学语用文的快乐,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不仅“学得”,更能“习得”.

比如,针对学生议论能力弱、对议论文写作有畏难情绪等问题,教师可以组织一场“我说我有理”的辩论赛,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热议话题,诸如: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谁对社会的贡献更大;代沟的主要责任在于父母,还是在于子女;文化建设应先于经济建设,还是经济建设应先于文化建设;等等.通过辩论赛正反双方的对决,看哪一方更有哲理思辨,说得更有理.而活动的目标———提高学生语言和材料的组织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掌握议论文的写法,提高写作水平;了解辩论赛的组织过程,提高语言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思辨能力和推理能力;也将在学生们的唇舌剑、你来我往中,以一种最自然的方式一一达成.

2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深化提高,会用能赏,提升素养

在课本和课堂语文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应用文的阅读相对较少,写作更是偏少.事实上,应用文的用途很广,几乎遍及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在经常性的人际交往、社会生活和职业活动中,都需要读应用文,写应用文,用应用文.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讲,将来要成为合格的“社会人”和“职业人”,切实掌握应用文各文种的读写技能,具备能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类文章基本功,事关今后的职业发展.因此,笔者将“应用文读写”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的一个衔接点,目的在于看到一种长远的需要,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紧密相关的层面共同努力,使教师所教和学生所学都能定位于日后职业岗位的所需所用.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特征.如果说应用文读写比较侧重体现语文“工具性”的特征,那么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同样需要彰显语文“人文性”的特征.目前,有不少高职院校,特别是以理工类为主的高职院校,仅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是有欠考虑的.这是因为,语文是人类活动的重要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一个主要任务是有意识地增加学生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提升人文素养.而我们的学生,尤其是中高职贯通班的学生,他们在普通教育阶段和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所了解的文化知识是相当有限的,远远无法满足其一生人文素养所需.诚然“应用文读写”事关他们今后职业的发展,但这只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他们还需要进一步积累文化知识,充实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情趣.唯有这样,他们才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和职业生涯中走得更远、更好.

因此,笔者将“文化作品欣赏”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第二个衔接点,目的是通过中外优秀文化作品的阅读和教学,体悟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尊重世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健全高尚的人格,从而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使之成为有一定文化品味的劳动者.这是语文教学的意义所在,也是语文课程的一种价值体现.

作为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全新办学模式,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还有许多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开拓、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方面.同样,中高职贯通语文课程教材建设也处在一个崭新阶段,需要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进一步发挥语文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地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编辑李金枝

教材建设论文参考资料:

新农村建设论文

城乡建设杂志

建设法规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题目

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图书馆建设杂志

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教材建设和高职和贯通方面的教材建设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教材建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