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回族类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跟回族抗日信件引发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回族范文 类别:本科论文 2024-01-21

《回族抗日信件引发》

该文是关于回族类论文范文检索和回族和信件和抗日有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海原县回族典籍收藏家马阿訇打电话说:“昨天你走后,根据你说的,我把一些旧报纸翻了一下,发现了一份回民抗日救国的信件,我拿过去给你看一下.”我说:“好呀,又是一个重大发现.”不大一会工夫,马阿訇拿着信件到了我的办公室,翻开给我看.信封较小,宽8.6厘米,长18.5厘米,纸质较厚,外面为白纸,内为牛皮纸,中间印有粗线红框,信封右面写的是:“甘省固原县清真上坊寺”,中间写的是“马德乾阿洪台启”,左边下写着“自西安寄”,左边之上有一枚中华民国邮票,邮戳上有“西京长安(长安之间还有“车”字)、廿七年九月廿九(日)、十七(时)”和英文的中国西京文字等.信的里面装有一页宣纸,长27.5厘米、17.6厘米.信纸上印有红色竖格,下面印有“西安西大街一八号新兴印”的落款.文字是石印上去的,只有“马阿訇”是用毛笔书写上去的.信的内容是这样写的:“谨启者敝人,此次奉命西来宣传救国工作,辱承教胞欢迎且蒙殷切招待至工作顺利进行,于公于私两两感激,由此可见教胞等爱国之热忱超乎寻常,最后之胜利,良可信也,至敝人于闰七月初四日由青起程于十六日安抵京市,沿途均甚顺利,请勿远念.关于今后工作,正在计划中.兹以无他奉报,故特擘牋作谢藉表寸衷.此致,马阿洪(訇)先生台鉴,色俩目问候主麻日(回文).愚兄萧毓清谨启.”落款的后面盖有“萧毓清印”的红色印章.

从邮戳来看,时间应该是在1938年9月27日,从信件的内容可以看出这是一份回族教长奔走陕甘宁青宣传抗日救国的信件.信中提到了在宣传抗日救国途中得到了马德乾阿訇的热情款待.此封信书体优美、言简意赅,短短的几个字,把整个事件发生的过程写得很清楚,既说明了此次西行是宣传救国之工作,同时看到了回族同胞救国的热忱,也体现了回族的“爱教爱国”之精神,是一封非常珍贵的信件.据说,马德乾阿訇是海原县的一位伊赫瓦尼学派的宗教人士,曾是虎嵩山阿訇的学生,被邀聘到固原县清真上坊寺开学,在开学期间收到了大量的抗日救国的报刊等,并大量的收藏了,辞学后回到家乡海原,并带回了收藏的报刊和经典,若干年后,阿訇归真(去世),海原县移民搬迁、美丽村庄建设,阿訇的报刊和经典其后裔无处存放,就送给了收破烂的,马阿訇听到信息后,便前去收藏购买到家中.日前,应马进福阿訇之邀观看与研究,发现数量太多,加之工作繁忙,无法仔细翻阅研读,之前我曾发现了海原县西门清真寺学东卢彦寿收藏的回族抗日传单,只好嘱咐马阿訇翻阅一下,有无海原县民众抗日的记载和信件之类的.马阿訇在翻阅时,发现了这份回族抗日的信件,观看后觉得尤为重要和珍稀.之前,在2016年3月25日的《青海日报》上刊登了青海民间收藏家刘平也曾收藏了一封时任陕西省西安市洒金桥桥西清真古寺教长萧毓清致西宁东关清真大寺马祥臣教长的私人信函,信中说:“青海教胞爱国之热忱超乎寻常.”与写给固原马德乾阿訇的信的内容是一样的,回复给宣传时遇见的人很多,一份一份的写,时间来不及,就将信统一印刷了,并留有要写给人的空间,填上姓名,写上地址就可以寄出去了.宁夏海原县和青海省西宁市的两份信,估计内容是一样的,只是收信人不一样,都是在此次西行宣传抗日救国的时候,与甘宁青各地教胞晤面,并受到了热忱接待,返回西安市的感谢之回信.

萧毓清, 即萧德珍( 1 8 8 4 —1947),字毓清,天津人,是一个“经汉两家学问”的阿訇,是西安伊赫瓦尼创始人刘遇真的得意门生,也是刘遇真的女婿,成家后落户西安.他还是我国著名阿訇王静斋的姨表兄弟,与著名阿訇达浦生、哈德成、马松亭关系甚密,达浦生等人每次到西安都要与萧德珍聚会,或者就住在萧德珍任职的洒金桥清真西寺内,时常谈论民族之振兴、国家振兴之事.

1912年,萧德珍随师傅刘遇真到西安市洒金桥清真寺开学,在师傅刘遇真赴麦加朝觐期间担任洒金桥清真寺代行伊玛目职务.1914年在洒金桥清真寺与师傅进行了回族葬俗革新,倡导厚养薄葬,首次推出了“有益于生者,忠诚于死者”的12条,在西安市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得到了部分坊民的支持,也遭到了部分坊民的反对.萧德珍意识到了问题所在,遂依据格底目派接收和沿用的经典,译著了《清真要典》,副题《醒迷要录》,于1916年8月、9月两次石印,广为流传,在西安市乃至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引发了激烈的教争,当地政府也将这一切都怪罪于萧德珍和其岳父,后经人讲情,方同意对二人免罪充发甘肃省平凉市.1917年,萧德珍和岳父刘遇真被迫离开陕西赴平凉.1921年萧德珍的革新思想被社会逐渐认可,教众邀请其二人到陕西西安市大皮院清真寺开学.1926年洒金桥一带150户伊赫瓦尼教民集资购下洒金桥十字西北角“海云庵”,改建成“洒金桥清真西寺”,聘萧德珍为该寺的阿訇.回族穆斯林主要聚居在大西北,西安是大西北的门户,又是西北的文化中心.萧德珍利用这一地理环境的优势,适应社会形势,在推广宣传改革思想的同时大力普及文化教育,不仅积极支持在清真寺内开办小学,还在洒金桥清真西寺创办了女子小学,这在当时环境中是相当不容易的.这一举措产生了明显效应,不仅有利于推动西安回坊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伊斯兰教进一步适应当时社会状况.1934 年,萧德珍的表兄著名阿訇王静斋离津赴“北平宣外教子胡同任教长,原天津三义庄寺职务,由萧德珍阿衡承乏.”

1937年7月,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后,王静斋、时子周等人在河南发起成立中国回教救国会,萧德珍加入回教救国会,1938年初,回教救国会迁往武汉,并统一各社团组织,于当年5月成立“中国回民救国协会”,制定了协会的八项工作纲领:“建立全回族的抗日统一战线;武装回民参加抗战;融合回汉感情,实现各民族的大团结;训练与组织回教青年,充实抗战力量;向国际宣示中国各民族的统一并与一切回教国家取得密切之联络;救济回族被难同胞;肃清回奸及倭寇的一切走狗;组织在沦陷区域内之回民,保卫祖国.”萧德珍因在陕西曾任过教长一职,与教众深厚的关系和基础,被中国救国协会派遣到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宣传中国回教协会的八大纲领.萧德珍于6月赴陕西,并当月沿丝绸之路到达甘肃省平凉、固原、海原,最后到达了青海,一路到各个清真寺特别是主麻聚礼日,宣传中国回教协会的八大纲领并成立各地抗敌救国会组织.于闰七月初四从青海返回,十六日到达陕西西安市,石印了大量的宣传抗日救国信件,九月份陆续回复曾宣传联络的阿訇,再次进行宣传活动.当年十一月份,中国回民救国协会陕西分会成立.分会成立后即出版会刊《西北回民正论》及时介绍全国的抗战形势和分会工作动态,宣传抗日思想与主张;并请萧德珍等著名阿訇为刊物著文,阐扬回民爱国爱教思想.正是如此,西北回民组织青年参加抗战,并收集钱粮支援抗战前线,为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份抗日信件被发现后,笔者在此撰文介绍给世人,能更加增添陕甘宁青及全国回族人民的自豪感;在那些关系国家民族存亡的岁月里,中国的回族同胞不但派出了英勇的将士浴血杀敌,建立功勋,同时还拿出各自的微薄积蓄,为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贡献了力量,便是对当时民意的最高评价.这些信函应该是弥足珍贵的抗日战争史料.

回族论文参考资料:

上文总结:这是适合不知如何写回族和信件和抗日方面的回族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回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