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服务社会方面论文范文素材 跟协同视角下艺术院校服务社会文化建设路径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服务社会范文 类别:本科论文 2024-03-03

《协同视角下艺术院校服务社会文化建设路径》

该文是关于服务社会相关论文范文素材和艺术院校和创新视角和社会文化有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内容提要高等艺术院校除了承担培养专业艺术人才的重任外,还要履行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合作交流、普及和提升国民艺术素质、服务社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等职能.本文探求协同创新视角下高等艺术教育在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发展策略,有助于推进区域文化产业和艺术教育事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以适应文化发展和艺术教育的变化趋势,为地方政府制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和艺术教育创新教育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为制定文化发展战略进行有效的宏观指导调控提供实践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协同创新 服务社会 文化建设路径

高校是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既承担着育人职责,也有其社会功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明确指出 “高等学校要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积极参与决策咨询,主动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鼓励师生开展志愿服务”.2015 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对高校服务地方文化发展提出“把高校建设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区和辐射源,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高校与社会的双向互动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受社会发展需求的影响,从“纽曼理念”(以育人为中心)、“特曼理念”(支持创业,倾向于政治论)、“三螺旋理论”(强调大学、产业、政府三维互动),再到“协同创新”理论,高校服务社会的理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高等教育在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中对于服务社会的外延和内涵在不断拓展和扩大.

一、 艺术院校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高校服务社会,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必然延伸,包括人才培养服务、科技创新服务、资源共享服务、文化引领服务、决策咨询服务等.艺术院校由于艺术文化的传承、发展、传播、交流等,立足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对于提高社会公众文化艺术素质和修养,推进文化艺术繁荣发展,增强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等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高等艺术院校与社会文化建设关系密切,除了承担着培养专业艺术人才的重任外,还要履行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合作交流职能,承担着普及和提升国民艺术素质的重任,还要服务社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为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奠定基础.文化产业与高等艺术教育具有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高等艺术教育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源和孵化源,为文化产业发展输送人才,提供智力支持;文化产业为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发展动力和广阔空间,也为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更多的创意方式.高校应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轴心,也是文化发展的轴心,社会的源泉.

二、协同创新视角下艺术院校服务社会文化建设路径分析

针对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和创新人才培养两个机制,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2016 年《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高中等学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推动学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可以说,不论是从“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之间的关系,还是“产学研”与“协同创新”的视角去审视高等艺术院校服务社会的途径,我们都应该清醒地看到服务面向对象是社会,更是人民.对于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多元化,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的理论构架越显重要,而在此基础上,厘清认识,探究出关乎艺术院校服务社会的实践模式和路径,会更加彰显精神价值与文化内涵本身的作用,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提供公共审美情趣.

(一) 产教协同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孵化器,为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艺术院校要与“双一流”大学“结对子”,联合培养高精尖人才.充分利用“双一流”大学优厚的教学资源实现互惠共享,推动科研协作,打造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

面对文化产业背景下艺术教育强劲的发展势头和专业门类的不断拓展,高等艺术教育在“供需”双方上形成了一种市场要求.高等艺术院校要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专业设置,着力在培养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产业管理等学科交叉的紧缺型复合应用人才和艺术领域创新创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上下大力气,树立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的市场意识,突出艺术技能的实践,实现文化产业的创新转型.

(二) 创新校企、校校、校研、校地协同合作机制

高等艺术院校要对接地方经济发展,拓宽合作渠道和合作领域,实现共同发展.建立对接市场的教学实践基地,采用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培养文化产业人才,推动艺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设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高端创新平台,提供咨政、咨询服务,充分发挥高校思想库、智囊团、人才库的作用.深化校地合作,高等艺术院校应成为区域文化引领者,传承与发展、挖掘与保护高校所在地域音乐文化资源,搭建文化产品供给平台,探索高校与企业联合共建文化产业产学研战略联盟,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进行成果孵化,打造区域文化品牌,大力开发文化旅游业,走特色化、精品化之路.

(三)与社区合作,形成学校社区联动机制

高等艺术院校要走出塔,下移文化服务重心,延伸到基层,使文化服务更接地气,发挥艺术院校学科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与社区开展合作,共同建立可供双方共同使用的图书馆、音乐舞蹈及影像艺术等活动设施,达到文化资源共享.创新社区文化服务模式,多元供给,形成学校社区联动机制.与社区联合,建立社区教育中心,将艺术继续教育、艺术远程教育、艺术社会教育、文化扶贫教育等相结合,开展多样性的艺术教育培训活动,定期举行面向公众的学术讲座和沙龙,通过知识讲座、文艺演出等形式为文化服务.

(四) 政府助推,拓宽合作领域

高校与社会具有共生关系,政府部门是协同创新机制重要的推手.政府要积极创设有利于高校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加大对高校的经费投入,为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搭建合作平台,贯彻落实和完善国家、地方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在法律和政策方面给予保证和支持.加强行业协调指导,建立推动高校服务地方经济、文化的有利机制,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以项目购买模式积极与高校开展合作,大力拓宽合作领域,不断提升合作层次与水平,努力实现双赢、多赢.

(五)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高等艺术院校除了在艺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艺术创作方面服务社会文化建设外,更要扎根基层,深入生活,将打造满足公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文化需求作为主要服务目标,主动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创新文化服务形式和载体,找准服务社会文化建设的结合点.发挥艺术院校引领优势,传播先进文化,普及文化艺术,助推文化繁荣发展,坚定文化自信.文化服务要覆盖城乡,在群众文化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整理、保护,文化场所资源共享,艺术创作、艺术表演、艺术研究、艺术社团等方面全方位服务,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强服务社会能力建设是高等艺术院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历史使命的需要,高等艺术院校要不断提高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水平和能力,要把自身需要、能力和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结合起来,从自身做起,不论在学科建设、专业布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艺术创作、艺术实践,还是在内部管理、资源配置、办学环境、办学条件、办学综合实力等方面,促进内涵发展,培养高素质文艺工作者.高等艺术院校要将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知识传承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在创作和展演优秀艺术作品、提供人才培训、参与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推动城乡文化发展、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引领文化方向、服务文化发展、促进文化繁荣等方面进行努力.通过文化三下乡、高雅艺术进校园、艺术惠民、文化精准扶贫、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合作等形式拓展服务社会文化空间, 扩大对外艺术交流与合作,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实现艺术成果的社会价值和应用价值.立足时代,结合文化自身演进规律和艺术教育规律,提高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及产业链的形成;立足地方,利用自身资源,打造文化艺术品牌,提升文化竞争力,传承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软实力,展现地域特色,宣传地方文化,拓展文化传承阈度,提高对地域文化的认知认同,在传承中创新,挖掘地域文化资源,联合专业院团、表演艺术家、专业院校、专家学者和社团,实现社会文化发展、文化品位提升、文化品牌塑造、文化资源产业化、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提升、艺术精品的制作与推广、艺术实践平台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的管理创新、服务创新、集成创新.

高等艺术院校要心怀振兴地方文化乃至中华民族文化的担当,坚守自己的职责,扎根文化沃土,引领时代风尚,弘扬、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 向民间学习,向群众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注重文化辐射和引领作用,实现惠民生、接地气的文化担当.

服务社会论文参考资料:

社会科学家杂志

汽车营销和服务论文

药学服务论文

金融服务论文

社会心理学论文

和谐社会论文

总结,此文是关于对写作艺术院校和创新视角和社会文化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服务社会本科毕业论文服务社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