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医患关系类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与医患关系的媒介建构:基于北医三院产妇事件报道的话语分析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医患关系范文 类别:本科论文 2024-02-20

《医患关系的媒介建构:基于北医三院产妇事件报道的话语分析》

本文是医患关系方面论文范本和话语分析和北医三院和媒介建构研究类论文范本。

摘 要医患关系是近年来中国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北医三院产妇事件” 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传播中演变成为备受争议的热点医患纠纷事件,与此同时引发了全民关于“医学知识”、“责任追问”等问题的大讨论.通过以“北医三院产妇事件”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传统媒体和微博、知乎社区建构的医患关系展开研究,考察不同媒介对医患纠纷议题建构的话语特征.研究发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对医患纠纷议题的话语建构存在立场策略、身份、符号系统和知识建构方面的差异,值得注意的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将关注的焦点指向了“医学知识”、“问责机制”、“信任体系”、“话语主导权”这几个关键的要素,而当前的医患议题的建构现状显示出的正是“医学知识报道薄弱”、“医患沟通不当”、“患者话语缺失”的问题,媒介发挥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也是本研究的终极目的.

关键词北医三院产妇事件医患关系话语分析媒介建构

0" 引言

社会各界对医患关系的关注由来已久,2005 年的天价医药费、2009 年新医改方案出台、2011年深圳“八毛门”事件、2015 年医护被逼抱尸新闻以及2016 年“北医三院产妇事件死亡”等热点医患纠纷事件的,不仅引起了传统媒体的争相报道,也吸引了新媒体与广大网民的讨论.本文以“北医三院产妇事件”为研究对象,同时立足框架理论,采用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传统媒体和微博、知乎社区建构的医患关系展开研究, 考察不同媒介对医患纠纷议题建构的话语特征, 解读媒介建构医患关系背后的原因.之所以选择“北医三院产妇事件”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影响力.北医三院产妇事件爆发后,在短时间内迅速引爆了微博、微信及知乎社区关于该事件的热点话题讨论.知乎提问“如何看待北医三院产妇去世事件”受到8(470 人关注,有807 个回答,其中新闻直播间也关注了整个事件的进展; 新浪微博平台在2017 年1 月19 日的数据显示,“产妇事件”入选热门话题,阅读量高达1.3 亿;截止到2016 年11 月,微信平台各类公众号关于“产妇事件”的文章数据就达976篇,影响力可见一斑.

第二,知识性.北医三院产妇事件引发了全民关于“妊高症”、“先兆子痫”、“主动脉夹层”等医学知识的“大科普”.与此同时,由于案件的主人公的身份为“产妇”,身份的特殊与医患纠纷事件的敏感性,在引起公众关注医患纠纷的同时, 也引发了对“产妇”、“高龄产妇”与“女性地位”等问题的关注,出现了一部分针对女性群体的科普文章.

第三,公众参与度.“产妇事件”引发了全民科普的轰动效应,公众借助新媒体平台通过转发、评论和点赞数进行参与,扩大了事件的影响力,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1" 研究背景和问题

医患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本文所要研究的医患关系是立足广义的概念界定延伸而出的解释,即医患关系是“政府、媒体、公众等因素作背景所产生的医与患之间的关系”[1]3,而这个概念中的“媒体”正是本文研究的核心.

媒介通过议程设置影响大众对事情的判断和认知[1]56.医患信任严重缺乏的当下,媒介从中承担的责任也显得尤其重要.沃尔特·李普曼(Walter.Lippmann)提出的“拟态环境”的概念,强调了媒介对大众认知和行为的影响效果[1]1,因此也对媒体的报道提出高的要求: 既要确保传播信息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同时也应当关注受众对信息的接收和选择情况.

国内传播学界目前对“医患关系”或“医患纠纷”的媒介话语研究有以下五类:(1)从医疗改革或医疗行业中研究媒介对医患的建构;(2)对医患关系中出现的多方话语及其内在关联性的研究;(3)针对某一类与医患议题相关事件的媒介话语研究, 比如对真人秀节目或者电视新闻系列报道的研究;(4)对于医患类报道的新闻实务研究, 如对医患关系报道特点及策略的研究,对新闻采编框架的研究等;(5)新媒体与医患关系问题的结合, 比如通过研究居民健康素养来考察新媒体的作用机制.总体而言传播学界对医患关系的研究成果虽然不多, 但是由于媒介的影响,从传播学的角度研究医患关系很有必要.

国外学者对医患关系的研究始于其对医患关系模式的研究.诸如置于医疗市场背景中的医患关系,强化了市场对医患信息不平衡的影响;舍曼·富兰德(Sherman.Folland)在其研究[2]中运用数据表明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医疗收费之间的差距远大于市场.托马斯·萨斯(Thomas.Szasz) 和马克·霍伦德(Mark.Hollender)则细化了原有的医患关系模式,提出了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共同参与型,就医患双方而言, 这三种模式的优劣需要放置在具体的背景下进行评估.大卫·托马斯(Did.C..Thomaa)[3]在其研究中就提到了医患关系的自主性问题.国外学者对医患关系的研究主要围绕医患模式, 同时研究的角度也涉及医疗市场、支付方式的制度.美国和英国也就医患之间的问题进行了市场化的改革: 美国设立了预付制度和健康维护组织; 英国以及多个国家都建立了约束医生行为的制度.综上可知,医患模式是国外学者研究的重心, 无论是基于实证的解释模式还是商议模式, 都缺少对于话语和行为的特殊元素的关注[4],缺乏对医患互动情况的记录以及相关的调查数据,因此不能很好对现状做出评估.

基于以上研究背景, 本研究的主要问题有:第一,传统媒体、微博和知乎对“北医三院产妇事件”的话语建构特征及差异;第二,不同媒介建构对热点事件建构背后的要素.

2" 传统媒介对“北医三院产妇事件”的报道研究

本研究立足中国知网CNKI 数据库,输入“北医三院产妇”、“主动脉夹层”、“妊高症”、“杨冰(事件主人公)”等关键词进行检索,通过全文阅读筛除无效样本后, 得到传统媒体有关于北医三院产妇事件的报道26 篇,分别对报道题目、报纸定位、主题内容的提炼、消息来源、报道基调和报道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了统计,具体内容如下表1 所示.

2.1 传统纸媒的报道框架和内容分析

传统媒体对热点事件的分析主要从主题内容、报道基调和消息来源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1)主题内容的选择

在所有关于“北医三院产妇事件”的报道中,涉及对“妊高症”、“子痫”、“产妇高血压”、“主动脉夹层”科学知识的报道只有7 篇.最早关注病症以及对此进行科学解读的媒体为《光明日报》[5]和《大众卫生报》[6],这两篇报道分别采访了相应领域的专家,对“妊高症”、“子痫”、“主动脉夹层”进行了科学的解释.随后《中国妇女报》、《北京科技报》、《北京日报》和《人民日报》先后也进行了医学知识的报道和普及.其他的传统媒体的报道主要呈现出以下几种类别:一,对事件本身的调查,关注点在是否有医闹、索赔或用药问题.二,对事件原因的探索,包括对公函和医疗机构的讨论,对产妇家庭背景的分析.三,建议和解决方案.规范医疗纠纷解决的程序、医疗纠纷的维权路径、公众和医疗机构在敏感的医患关系中发挥的角色.

(2)报道基调

26 篇报道中,大众媒介对北医三院产妇事件的态度更倾向于中立,这一部分的报道中,媒介会对事件起因、过程和结果的线索梳理,在涉及观点和评论的部分通常采取援引医疗机构、相关单位、病患家属的态度或发言.其中有6 篇为消极基调的报道,例如《健康报》发表《请不要做加剧医患对立的推手》[7]的报道, 记者选取了新浪微博关于“北医三院产妇事件”的热点讨论,对部分网民的不理智行为进行了剖析,对处于网络世界中的“医患关系”表示担忧.《中国妇女报》的《产妇死亡背后凸显患方社会后援缺位》[8]一文出自律师之手,表达了“患者在种种情况中均缺乏话语权”的无奈,并且认为患者在遭遇医疗损害后是孤单和无助的群体,需要媒体的高度重视.

(3)消息来源

在所有关于产妇事件的报道中,有22 篇新闻报道由本报记者撰写, 其余4篇报道中有3 篇来源于医务人员和专家学者,另有1位律师.消息来源的选择直接体现了媒体的偏向和立场, 也是媒介进行议程设置, 影响公众的重要途径.《人民日报》(海外版)[9]一篇来自血管外科主任的报道,对“主动脉夹层进行了详细的知识普及”,解读“主动脉夹层”、“子痫”、“妊娠高血压”、“产出血”和“羊水栓塞”等热议词汇.在报社记者的报道中,有3篇分别采访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一些报道直接援引声明.

2.2 热点案例体现的媒介话语

立足已有样本, 作者对热点案例体现的媒介话语进行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1)构建身份:同时缺位的医方和患方.

身份的建构体现为在适当的时间地点以某种身份履行职责, 媒介话语建构的身份体现为在特定情景中人物履行的职责.[10]从已有研究样本可以看出,传统媒介在建构医患关系议题时, 医方和患方的身份在报道中的篇幅和比重都比较小.直接以医务工作者的身份出场的报道仅有3篇; 以患者身份出场的报道占5 篇.

作者发现,“产妇” 事件之所以出现医患双方同时缺位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单位公函”的介入.已有研究样本中,有18 篇直接或间接地建构“”、“公函”、“公家”的立场,或在报道中使用“中科院女科研人员”等带有明确定语.医方和患方身份在事件中被弱化,媒介在建构此议题时会更偏重事件中的强势一方,而此时公函的介入,出现了“工作单位”或“机构”或“”这样一个新的身份.患方在此事件中出场的只有5篇报道,分别立足的角度为:高龄产妇生育问题、医患关系中患方社会地位缺失现象以及化解医患矛盾中的患方立场.医方直接出现的报道仅有3篇.

(2)对医学符号系统和知识的建构:重视“事件本身”忽视知识.

在北医三院产妇事件中, 传统媒体对事件的报道只有7 篇报道的内容涉及了相关的医学知识,比如对妊高症、先兆子痫、主动脉夹层,而其他的报道的关注点是事件本身或对医患纠纷中责任的追问.

只有《大众卫生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7 篇为数不多的报道解释了与“产妇事件”相关的医学知识.

(3)话语立场的建构:中立多,负面少.

媒介的话语措辞会对事件本身做出评判, 比如什么被视为“正常的”、“正确的”、“好的”、“对的”、“适当的”、“有价值的”、“事情应该的运作方法”.[10]从现有研究来看,媒介作为中立的立场依然是主流,仅有少部分的媒介在报道中有明确的立场倾向,消极的报道情绪呈现,报道中出现“当前医患关系现状堪忧”等字眼.

传统媒介在建构“产妇”事件时,由于牵涉“理化所公函”、“医院”和“患者”三方主体,涉及“是否医闹”等敏感话题的讨论,因此媒介对各方立场的话语建构都很谨慎.综合来看,媒介在建构热点事件的立场还是倾向于中立,报道因此也比较保守.

3" 微博和知乎对“北医三院产妇”事件的建构

本研究利用爬虫技术,以“北医三院产妇事件”为关键词进行检索, 得到新浪微博和知乎的相关数据如表2 所示.

从新浪微博抓取的“北医三院产妇事件”数据有768 条,知乎社区在“如何看待北医三院产妇事件”话题下的互动数据为807 条,由此可见,较之于传统媒体的报道数量, 热点事件在微博和知乎社区产生的影响力和轰动效应更大.

3.1 热点事件在新浪微博中的话语特征

本研究基于新浪微博最高权限的API 获取数据, 截止到2016年12月抓取了带有“北医三院产妇”关键词的帖子共768 条,参与“北医三院产妇事件”话题讨论的人数为7.2 万,粉丝参与1.3万.分别从用户类别(是否是大V、或个人)、微博的主题内容、评论转发量这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通过对新浪微博“产妇”事件的评论数据进行词频统计及可视化分析,得出结果如下图1:

如上词频图中, 字体越大表明对该词的讨论数越多,如:责任、医生、医学等;反之,字体越小则讨论数越少,如:产检、患者、杨冰等.此次事件属于典型的“医患纠纷”案例,因此在“问责”问题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新浪微博关于“责任”的讨论就比较多,由此衍生出对“真相”、“说法”的探索与对“医生”和“家属”追责的讨论.值得关注的是,在公众追责的同时,微博中浮现出“产检”、“肿瘤”、“健康”、“医学”等热词,尽管出现的频次较之于“真相”、“责任”少,但表明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已经不局限于事件本身,开始关注和参与关于“产妇事件”背后的“医学认知”、“医疗健康”等问题的大讨论.

第一,身份的构建———加V 与否.新浪微博的数据显示, 引起公众高转发的微博与发布者的身份密切相关(见表3).已有研究数据表明,首发者是否加V,对评论量和转发量的影响较大.除了微博之外, 个人微博的加V 的身份也会影响用户的转发,例如高转发微博的发帖人“协和王含”、“白衣咸饭”在新浪微博的认证身份都为医疗领域,从信息来源的专业性和可靠性来说, 也更容易获得其他用户的认同.

第二, 构建符号系统和知识———信息的相关与认同.上一节的分析结果显示,发布内容的主题和倾向性也会影响用户的转发行为, 在产妇事件中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主题内容与“主动脉夹层”、“妊高症”、“重度子痫”等关键词有关.事件之所以引起了用户的大讨论主要在于引起了用户关于医学知识的广泛普及, 用户对医学知识和健康信息的获得促进了用户进一步的转发.(2)倾向性与相关性,主要表现为经历的相似性、认同感,也成为影响用户转发的重要因素.(3)其他角度,如产妇事件引起对“男权”问题的讨论,得到1*115 次转发.

第三, 立场和策略的建构———多元立场与舆论领袖.微博提供了用户自由表达立场和观点的平台,不同于传统媒体, 微博关于热点事件的讨论呈现出多元与多样化, 由热点事件讨论的词频图就可以清楚地得知,用户对事件的关注角度呈现差异性.

3.2 知乎对“产妇事件”讨论体现的话语特征知乎APP 界面首页上方主要由提问、回答和分享三个功能构成,本研究主要考察的是提问问题、答题者、身份、内容、赞同数和评论数这几个关键部分.以“北医三院产妇事件”为关键词,在知乎问答社区中检索,影响较大、参与度高票的问题为“如何看待北医三院产妇去世事件”,有8*412 人关注,794个回答.根据赞同数和评论数,统计出了排名前15的回答,具体内容如下表4所示:

发帖人的身份、立场策略以及符号系统和知识成为知乎社区影响用户参与的重要因素, 本节拟从以上三个维度去分析知乎社区的话语建构.

第一,发帖者身份的构建:身份认证和匿名.知乎问答社区中回答者的身份是一个可以参考的信息, 引发网民认同感和参与度高的回答者在此次事件中都是作为一名有“身份象征”的人出场的.当前抓取的研究数据显示,在排名前15 的回答中,其中有11 名的身份认证都与医学领域关联.在知乎问答社区中, 身份的认定对于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有重要的影响.研究发现,回帖者在社区内部回答的问题越多,回答的内容质量较高,越容易产生重要影响.

第二,构建立场和策略:感性与理性.知乎社区作为一个信息分享的平台, 回答问题者也成为自媒体信息的生产者,由于他们的身份和职业的约束,回答问题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也更容易令参与互动的公众产生认同.知乎的回答篇幅较长,问题回答者会而且会采用议论文的形式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然后结合图文和较为活泼的网络语言, 扩散影响力增强传播效果.较之于传统媒体的“决策和建议”,知乎社区的回帖者通常会立足专业背景和知识体系把事件的、判断留给了其他的参与者.

第三,建构符号系统和知识:专业与认同感.符号系统和知识代表了信息发布者专业的权威性,而这个权威性在知乎社区中直接与身份挂钩.从既有的数据观察可知,身份认证与提问领域相关联,而这种关联度越高,越容易在社区内部发挥积极的影响.

4" 媒介建构医患关系的要素

4.1 媒介对“医学知识、问责机制和信任”的选择媒介在建构医患关系议题时, 主要通过新闻框架的选择和话语建构,呈现了医学知识、问责机制与信任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传统媒介还是新媒体,对于医学健康知识的关注并不高,医学知识的缺失现象衍生而出的是公众关于纠纷事件背后责任的追问,而“问责”的背后正是由于医患关系中医患双方信任的缺失、医患沟通不当、患者对当前医疗体制中医生工作态度的怀疑等诸多因素.

传统媒体对“北医三院产妇事件”的报道整体上就呈现出三种元素的相互牵连:对事件真相的探索、对医患沟通问题的关注、寻找解决医患纠纷的措施和方案.新浪微博的词频图展示了用户热点关注的几个词“责任”、“真相”、“规范”,词频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上述三类词之外, 用户还在关注“主动脉夹层”或“产妇高血压”等医学知识.尽管事件引起了全民关于医学知识的大讨论,但是究其背后,公众对医学知识讨论的过程正是对责任的追问以及对医务工作者的不信任.

知乎评论数和点赞数居高的回答除了梳理事件真相之外,还在关注以下几个问题:病人的期望值和目前的医学科技水平的差距; 专科医生的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性;中国病人的依从性差、不遵医嘱;医患关系的不信任基础;职业医闹对事件真相的混淆等.这一部分的则从真正意义上回答了医患纠纷出现的原因,而且没有局限于热点事件本身.

4.2 多方立场下的话语主导权之争

媒介立场会影响报道方式和话语选择.在传统媒体为主导的时代, 媒介报道的立场倾向受到媒介定位和新闻机构属性的影响;而在新媒体背景下,影响媒介立场的因素与账号的影响力、主题内容和粉丝数等多方面相关,通常情况下身份认证为大V 且发布内容相关度较高的微博, 会通过转发影响其他注册用户的立场; 知乎社区公众的立场通常也会受到主题内容和身份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媒介在热点事件中建构的多方立场背后体现了话语主导权之争,这体现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争夺.

传统媒体对议题的选择和建构需要立足报纸定位与背后新闻机构属性.互联网出现之前,公众对新闻的了解和信息的获得有赖于媒介, 因此传统媒介掌握了绝对的话语主导权.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对话语的绝对主导地位,微博大V、知乎的认证用户、普通的用户的评论或回答,都分散了原本只属于传统媒体的话语权.网络空间的多元化、自主性和参与度强的特征建立了网民自主参与发言讨论的机制,尤其是在热点公共突发事件领域,新媒体以其特有的即时、便捷和传播迅速等特征,使得公众能在第一时间接触到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 在新媒体平台带来丰富和多元话语的同时,也增加了谣言和错误信息的传播,而传统媒体消息来源的可靠性又成为公众判断信息正误的重要渠道.因此无论是传统媒体的话语还是新媒体的媒介话语, 都对公众信息和知识的获取有重要作用.

5" 结语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政府、社会、医生和患者等多方力量的协调与平衡; 引发医患纠纷的原因也有很多,医疗卫生行业政策的制定缺陷、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都会成为引发医患矛盾的因素.媒介的报道并非引起医患纠纷的根源, 但媒介对医患关系议题的选择、媒介话语建构的要素和倾向都会影响医患关系.传统媒介和新媒体对医患纠纷议题的话语建构正是基于媒介属性定位之上对各个要素的重组和排序, 同时也体现了背后因素对话语主导权的争夺———尽管新媒体对热点事件的关注中呈现出多元化,但是对“责任的追问”和“医学知识”的讨论依旧是重心.当前医患议题的建构现状显示出的“医学知识报道薄弱”、“医患沟通不当”、“患者话语缺失”问题,突显了构建“理想的医患关系”的必要性.

媒介也不应当仅仅作为传播的介质而存在,研究显示出的媒介报道“医学健康知识”的缺失,对媒介的责任提出了新的期待: 媒介应当承担传播医学健康知识的责任.健康传播大众媒介更应该培养专业的认知, 提升公众医学健康素养是缓解医患关系紧张局面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简海燕.医患危机与媒体关系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2]舍曼·富兰德,艾伦·C·古德曼,迈伦·斯坦诺.卫生经济学.第6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Thomaa4D4C.4Autonomy4in4the4doctor-patient4relation[J].4Theoretical4Medicine4&4Bioethics,41984,45(1):1-7.

[4]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医患关系调查研究: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专题研究报告(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143.

[5]田雅婷.致命风险到底有多大[N].光明日报,2016-01-19(004).

[6]佘丽莎.夺命主动脉夹层[N].大众卫生报,2016-01-19(003).[7]刘志勇.请不要做加剧医患对立的推手[N].健康报,2016-01-20(002).

[8]李军.产妇死亡背后凸显患方社会后援缺位[N].中国妇女报,2016-01-22(A04).

[9]舒畅.主动脉夹层:血管中的“杀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01-29(014).

[10]GeeQJ4P.4An4introduction4to4 discourse4 analysis:4 theory4 and4method[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医患关系论文参考资料:

关于医患关系的论文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论文

医患关系论文

如何处理医患关系论文

医患关系论文3000字

关于医患沟通的论文

此文结束语,这是一篇关于经典医患关系专业范文可作为话语分析和北医三院和媒介建构研究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医患关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