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期中类论文范文资料 和论《蒲安臣条约》对19世纪中后期中美关系的影响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期中范文 类别:本科论文 2024-03-11

《论《蒲安臣条约》对19世纪中后期中美关系的影响》

本文是期中类毕业论文怎么写与《蒲安臣条约》和世纪和美关系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摘 要:自战争后,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天朝上国的美梦已然破碎,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中国被迫与世界的其他国家接触,同时也开始了近代意义上的外交接触,而中美关系在近代外交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1868年是早期中美关系史上极富重要意义的一年,《蒲安臣条约》的签订对中美两国关系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蒲安臣条约》;中美关系;影响

中图分类号:K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9-0180-02

1864年4月,蒲安臣使团到达美国,7 月蒲安臣和美国国务卿西华德几经密谈,擅自签订了《中美续增条约》,也称《蒲安臣条约》.清政府虽未授予蒲安臣修订条约的权力,但由于国势衰弱而只能默许,并于11 月23 日批准了该条约.该条约对近代中美两国关系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一、《蒲安臣条约》签订的背景

第二次战争后,列强侵华态势加剧,清政府认识了到闭关锁国为国际环境所不容的现实,遂推行洋务运动.1868 年,在清政府担心修约加之列强侵华进一步加剧的情形下,清政府派蒲安臣赴西方国家进行谈判.面对中英《天津条约》十年后修约的压力,清政府为维护自身统治,在1867 年着手于中国外交代表团组建一事,但人选问题实难解决.正当此时,蒲安臣毛遂自荐,奕等人认为蒲安臣是个合适的人选,总理衙门聘请他为特使,但未授予他订立条约的权力.蒲安臣利用被清政府委派其出使各国大臣的名义,擅自与美国国务卿西华德在华盛顿签订《蒲安臣条约》.自1862 年7 月起,蒲安臣提出了“合作政策”.“合作政策”不但使美国获得了利益,“传教得到扩展,贸易增加了三倍,科学家被聘请,惠顿的《万国公法》被采用和翻译,约一百人为中国服务,汽船增加”[1],还帮助清政府维持了几近衰亡的统治.

二、《蒲安臣条约》的内容

(一)条约重申保护传教士

《蒲安臣条约》重申1858 年《天津条约》保护传教士的规定,并提出“美国人可以在中国按约核准外国人居住地方设立学校”[2],为美国进一步在通商口岸和内地传教扫清了道路.《蒲安臣条约》保障了美国教士在中国传教的顺利进行.随着近代新式学堂对传统学堂的冲击逐渐加深,中国人民对外来传教士抵触心理较强,因此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传教存在一定的阻力,该条约的签订,对于压制国内反对外国传教势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条约规定设立大小学堂

《蒲安臣条约》规定中美两国互设领事,互派留学生,互设学堂.这一规定与重申保护传教士这一规定密切相关.美国传教士自入华以来,“传道听的人少,嘲笑的人多”[3],传教作用收效甚微.美国教会重视在中国办学,他们认为办学能争取群众,尤其是对上层知识分子的争取,认为通过教育的方式灌输西方文化是使中国“基督教化”的基础.这些留学生在美国学成归来后,深入采矿、造船、机械制造、通讯、铁路建设等近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三)条约规定中美两国可自由通商

《蒲安臣条约》规定中美两国可自由通商、自由贸易.这一举措对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当时,美国由于开垦土地矿藏及修建铁路的需要,亟须大量廉价劳动力,《蒲安臣条约》恰好满足了美国从中国获得劳动力的需求.可见,华人对美国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三、《蒲安臣条约》对19 世纪中后期中美关系的影响

《蒲安臣条约》的签订,对19 世纪中后期中美关系起到重要的作用.《蒲安臣条约》作为中国近代外交的一次尝试,对中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

(一)《蒲安臣条约》的积极影响

1.《蒲安臣条约》扩大了美国传教士对华影响

《蒲安臣条约》中规定:“美国可以在中国按照条约核准外国人居住地方设立学校”[4] 使美国传教士在中国办学有了法律保障.此时美国教会正掀起去国外传教的浪潮,大批美国人将自己所学传入中国学堂.新式学校的教学方式与当时中国的私塾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这样的不同使教会学校具备独特的特点.

第一,教会学校引进和宣传了西方的科学与知识,在中国引起了人们对科学的极大兴趣.人们在教会学校里接受新思想的熏陶,使人们的知识素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很多专业素质强的员工.

第二,教会学校的引入,对中国传统教育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19 世纪末,西方传教士组织成立了教育改革委员会,其中传教士所推举的一系列新思想对中国传统的科举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为开办新学提出了重要建议.

第三,美国传教士通过在中国办报、翻译书籍等方式,不断向中国传播科学知识和西方文化.当时西方人对学习中文有这样的想法:西方人要学会中文,“身体须钢造,肺腑须铁制,懈木为头颅,钢簧为手足,有鹰似的眼睛,使徒般的心,天使一样的记忆,马土撒拉一样的长寿”[5].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了中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2.《蒲安臣条约》增进了中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19 世纪60 年代,清政府发动了洋务运动,并创建了一批近代军用和民用工业.清政府为满足对人才的需求,根据《蒲安臣条约》派遣120 名留学生赴美留学,这是近代第一批被选派到美国的留学生.对中国近代工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美文化的交流与《蒲安臣条约》的签订密不可分,该条约为赴美留学生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也提供了国际条约基础和法律保障.中国留学生赴国外深造,对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3.《蒲安臣条约》改变了中国的外交状况.

随着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列强以其经济实力为后盾,对外进行扩张,占领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战争前,中国的对外关系是建立在“朝贡制度”基础上的从属关系.战争后,中国被迫卷入到近代条约义务的国际体系中.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深了清政府内政外务上的负担,清政府也开始被动地接受和接纳西方国家的外交礼制.《蒲安臣条约》的签订,改变了近代中国外交状况,在中国近代中国外交礼制的改变及外交人员的培养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设置驻外使馆,派遣常驻使节.随着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列强以其经济实力为后盾,对外进行扩张,不断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为了加强强权主义而不断扩张,强行外交,当时中国经济实力逐渐下滑,迫于国际形势在西方一些国家设置了许多驻外使馆,客观上促进了与西方国家的交流.1878 年,中国在一些欧美国家相继设立了常驻使馆并派遣了驻外使节.使节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将中国文化带到国外,同时他们也将外国的先进文化引入中国.在他们的带动下,中国逐渐接受了西方外交机构和国际关系的原则.

二是立足实际需要,培养外交人才.具备现代思想的外交人才是外交的先决条件.《蒲安臣条约》关于留美学生的条款,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的新式外交人才,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面对复杂困难的外交形势,清政府逐渐意识到外交人才的重要.李鸿章明确提出了围洋,一定要学到知识,运用知识,特别是通晓西方语言.此外,清政府尤其注重中国外交使节的培养,要求外交人才具备从事件中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1884 年,香港的《循环每日》发表一个名为“海洋锁”的账户,由外交官记录.文章详细介绍了在外交活动中外交官们应该注意的外交事宜,在国家的外交活动中,要灵活地进行沟通和谈判,联系外交部,联系各级官员和部长来自世界各地的外交使领馆外交使节和当地情况等等,留下了宝贵的记录.这些记录为后来的大使提供了经验教训,丰富了现代中国外交的经验,也增强了对西方国家的这些记录为后来的大使提供了经验教训,丰富了现代中国外交的经验,也增强了对西方国家的了解.

(二)消极影响

由于《蒲安臣条约》的签订,使华工入美人数急剧增加,这一事实引起了美国的恐慌.基于这一情况,美国州政府颁布了限制华人来往的法案.1876 年3 月,加州正式要求美国总统与清政府谈判,以修改《蒲安臣条约》.1882 年,排华法案出台.该法规定,停止华人入美10 年,州法院和联邦法院均不得批准华人归化为美国公民.

自排华法案颁布,一些美国州政府开始下令毒打中国人,放火烧毁他们的房屋,迫害在美华人.美国党和共和党为了争取选票,竟把排华法案的内容写入党纲.排华法案直接违背了《蒲安臣条约》,破坏了中美两国之间的协议和信任,伤害了华侨的生命财产和中国人民的感情.当时,清政府处于弱势地位,对身处美国遭受迫害的华侨保护能力有限,这既是弱国无外交的结果也是中国外交经验不足的表现.但从长远上讲,《蒲安臣条约》毕竟是中国在外交方面的一次重要的尝试,从结果上看,其积极影响要远远高于其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综上所述,《蒲安臣条约》虽然是蒲安臣利用被清政府委派为出使各国大臣的名义擅自与美国签订的,但它对19世纪中后期的中美关系向近代化新秩序的演进产生了巨大作用.就中国方面而言,留美学生归国后将美国先进的生产经验、生产技术、管理手段、外交方式等引进中国,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各方面近代化的进程.从美国方面来看,条约签订后,大量华工进入美国,虽然后来遭到排华法案的排挤,但华工入美给美国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对美国矿业、农业和工业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期中论文参考资料:

本文结论,本文论述了适合《蒲安臣条约》和世纪和美关系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期中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期中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