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跨文化交流硕士论文范文 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跨文化交流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跨文化交流范文 类别:本科论文 2023-12-29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跨文化交流》

本文是关于跨文化交流毕业论文怎么写和共同体和文化交流和视野类毕业论文怎么写。

内容提要 跨文化交流是世界各国相互沟通和了解的桥梁,也是连接不同文明之间的纽带.促进跨文化交流有利于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基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传播,拓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内涵.着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主动构建国际文化新秩序,积极创设跨文化交流机制,切实遵循文化传播规律,不断优化跨文化交流人才培养路径,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推动跨文化交流的主要实践路径.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跨文化交流;实践路径

DOI: 10.19422/j.cnki.ddsj.2018.07.019

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潮流不可逆转,各国间的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但也面临诸多共同挑战.其中,全球范围内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与碰撞,是引发诸多民族矛盾、族群纠葛、区域纠纷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当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推动跨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跨文化交流的内涵与现状

跨文化交流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民众在文化上的相互交流和彼此沟通,集中表现为交往各方在文化上的互动、互学和互鉴,它不是文化交流任何一方的独角表演,而是文化交流各方的对话和合唱.跨文化交流在历史上曾有力地促进了各个国家的友好关系和民族融合,在今天更是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能够增进不同文化间的信任和交融.跨文化交流能够帮助不同民族求同存异,在更好理解自身文化的基础上增加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培育不同文化间相互包容的精神特质.二是能够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民众相互来往,消除偏见和误解.“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当前,世界各国民众接触到不同文化的成本日益降低,增进了各国民众之间的日常往来,有助于普通民众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文化主体间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差异,以更客观开放的心态面对差异,消除文化偏见和误解,从而实现民心相通.三是能够为促进相关国家实现和平合作、互利共赢奠定重要基础.跨文化交流的本质在于通过文化互通寻求理念共识,进而为国家之间实现互利合作奠定良好基础.例如,中华文化与阿拉伯文化之间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融合历史以及至今仍在延续的文化融合与相生共存局面,让中华文化与阿拉伯文化之间长期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关系,对推动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建设和平、友好、合作、互惠的协作关系创造了十分优越的条件[1].

与此同时,当今世界在推进跨文化交流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一方面,由于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发展阶段不一,一些相对弱势的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容易受到更为剧烈的冲击,难以进行传播和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世界文明与文化的多样性,不利于多元文化共存和发展.随着全球化更加深入的推进,国家之间实力的强弱让跨文化交流领域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马太效应”,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将会更加突出.另一方面,文化交流表现形式的差异可能引发理念认知上的冲突和深层次的排异反应.文化涉及多个维度的内容,如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模式和表达方式等,由于跨文化交流难以穷尽一国或一族文化的方方面面,在交流不充分的情况下,容易因为理解方式的差异引发冲突.加之有些文明之间客观上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对立,极易引发深层次的排异反应.

跨文化交流对于推动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总书记科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创造性提出的推动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的“中国方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深深植根于五千年中华文明智慧的土壤,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积极开展跨文化交流,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一、跨文化交流有利于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基础

从实践层面上来看,与“以资本扩张为中心、以国家为本位和以西方中心主义为特征”[2] 的西方现代化道路有着本质不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当今世界各国走向共同发展、共享美好未来提供了全新的历史视野.当前,“一带一路”倡议日益成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实践,正如总书记指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现共赢、共享发展”.[3] 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世界各国不同的文化主体必然要形成连接,更凸显跨文化交流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在国家层面,跨文化交流有利于充分沟通和表达双方的利益需求,夯实交流主体之间的互信基础.在社会层面,跨文化交流有助于提升沟通主体对双方文明信仰、文化习惯的包容性,夯实务实合作的社会基础.在民众层面,跨文化交流有助于扭转一国民众对外方文化的思维定式,增进相互理解,促进民心相通,为国家之间深度合作构筑民意基础.

二、跨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传播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总书记站位于全人类命运高度,对当今世界格局、时代主题以及未来世界秩序的战略构想,是中国与世界深度互动的理论结晶.随着这一理念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传播,逐渐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众的认可与接纳.同时,国际社会面对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国,也呈现出复杂心态和多元的中国观.在这样的情况下,进一步开展跨文化交流,有利于向全世界发出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理念的权威声音,填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世界各国传播过程中的空白和盲区,让这一理念更多为世界各国民众所了解进而产生认同,真正凝聚起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共识.

三、跨文化交流有利于拓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内涵

总书记指出,“要尊重各种文明,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总书记基于中华文化精髓和马克思的社会共同体思想,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做出贡献的重要思想理念和制度方案.这一重要思想既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传统中国社会理想,又浸润着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一种具有国际主义价值的理念.深入的跨文化交流,能够进一步把中国经验、东方智慧和人类理想融为一体,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互鉴中汲取营养,完善自身话语体系,丰富自身人文内涵,从而凝聚起世界各国价值诉求的最大公约数,真正成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引领性思想的公共产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推动跨文化交流的实践路径

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4].跨文化交流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中国作为世界上负责任的大国,理应通过推动跨文化交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引领作用.

一、着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内在驱动

在世界多民族文化共同繁荣的大背景下,只有着力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中国在跨文化交流中才会更有底气和吸引力,进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内在驱动.具体而言,首先,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时代价值.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来看,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目标应该是在对人类现代文化反思的基础上,为人类社会发展中所遭遇的共同问题提供文化上的解决思路.这需要我们正确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性和必然性,以求真的态度来探寻总结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进而对其进行传承和发扬[5].其次,要尊重不同文化形态的差异性、特殊性和多样性,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其他人类文明成果.特别是要充分吸收其他文化中蕴含的关于人类未来命运的深度思考,从而不断充实和更新人类命共同体理念.最后,要加大文化产业投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切实提升生产、经营、传播文化产品和信息产品的产业能力,建立健全中国的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政策体系、管理体系及相关文化主体等要素,充分激发文化发展活力.

二、主动构建国际文化新秩序,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价值基础

国际文化秩序是国际文化关系的行为主体基于现实的文化利益分配和理想的文化利益追求,依据一定的制度、准则、规范和机制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国际文化关系[6].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构建国际文化新秩序的需求日益凸显.一个相互尊重、互学互鉴、共同繁荣的国际文化新秩序无疑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内核一脉相承,有利于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价值基础.当前,中国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为国际文化新秩序的构建贡献力量.一是要推动建立国际文化关系的基本准则.当前,中国应推动世界各国确立国家“文化主权”的合法性,以国家文化主权为立足点,以平等互动作为国际文化关系的基本准则,以多元共存为世界文化发展的目标格局,从而为建设国际文化新秩序奠定理念基础.二是要规范国际文化贸易秩序.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发展迅猛,文化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发达国家业已成为世界文化产品的输出中心,在国际文化贸易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应把保护世界的文化多样性作为一个基本立场,为建立一个开放、公正、规范、透明且具有可参与性的多边文化贸易体系而努力.三是要推动改革国际传播秩序.进入21 世纪以来,各类媒体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传媒实力在国际传播格局中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而发展中国家由于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程度相对落后,媒体的发展还受到多方面的制约,这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舆论和对外传播中常常处于弱势地位.为此,中国应主动推动建立客观、公正、均衡的世界传播新秩序,为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贡献力量.

三、积极创设跨文化交流机制,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平台支撑

一切文化交流都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展开,跨文化交流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跨文化交流机制的完善和交流渠道的拓展.当前,中国应积极创设一系列的跨文化交流机制,着力推进政府间文化交流、社会和民间文化交流活动,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平台和体制支撑.在国家层面,应积极推动文化外交活动机制化,在中俄、中美、中欧等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基础上继续与更多国家建立高级别的人文交流机制.根据2017 年底的统计数据,中国目前已与157 个国家签署了文化合作协定,累计签署文化交流执行计划近800 个[7].下一步,应巩固和发展政府间文化交流与合作网络,进一步在国外举办中国文化年( 节),中外文化论坛、亚洲艺术节、金砖国家文化节等文化交流活动.在民间交往层面,应充分发挥“欢乐春节”等中国传统文化交流项目的品牌影响力,让跨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搭上中国企业国际投资的便车,在世界各国开花结果.在教育交流合作层面,应进一步办好“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等多项活动,积极推动“新丝路”海外汉学论坛、中华文化讲堂、“发现中国”讲座等活动深入各国主流社会,切实推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向深层次发展.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文化交流互动,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此,应大力推进建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博物馆、艺术节联盟与图书馆、美术馆联盟,建立“一带一路”城际文化交流机制,全面夯实互联互通基础.

四、遵循文化传播规律,切实提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播效果

总书记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任何一种文明,不管它产生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社会土壤之中,都是流动的、开放的.这是文明传播和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8] 只有切实遵循文化传播规律,才能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不断提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播效果.首先,应以更加鲜活、生动、立体、生动的角度和内容,充分展现总书记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创者的身份,向国际社会权威解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政治、社会和新闻传播效应.其次,要通过开展对外交往、举办各类吹风会、宣介会、接受采访、发表演讲、投书撰文、研讨座谈等方式,多层次、立体化对外宣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时,要善于与各类媒体打交道,提高运用新媒体和大数据平台开展工作的能力,充分利用国内外主流媒体,主动阐释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最后,要坚持因国施策,因地制宜,充分贴近当地受众思维习惯和文化特色,多用外国受众容易理解的语言和方式,多讲通俗易懂的道理和鲜活的故事,努力进行话语体系转换,做到“中国故事,国际表达”,切实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五、不断优化跨文化交流人才培养路径,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智力保障

人既是文化的产物, 也是文化的承载者.[9] 跨文化交流形式多种多样,无论哪种形式,都是通过人的具体行为完成的,关键都在于人的参与, 因此跨文化交流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跨文化交流的整体水平、深度和广度.不断优化跨文化交流人才培养路径,有利于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智力保障.当前,一是要探索在国内高校开设与跨文化交流相关的专业,加强跨文化交流学科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注重跨文化交流前沿研究和人才培养相结合,积极培养跨文化交流专业人才.在此过程中,应加强与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涉及跨文化交流部门的沟通合作,在根据社会需要调整教学方案的同时,为跨文化交流的人才培养开拓广阔的社会实践平台.二是要发挥传统语言学科优势,在语言类专业的学生中开展有关跨文化交流、国际政治、公共外交等理论与实践的教育培养,通过建立学院间合作教育模式,培养语言类专业学生参与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三是要加大汉语国际教育和推广力度,不断优化孔子学院的理念、职能、师资和教材,同时采用与国外知名教育机构借鉴或合作的方式,切实提升汉语国际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实效.四是要扩大对外教育交流的力度,大力发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通过实施各种“留学中国计划”和奖学金计划,扩大外国学生来华留学规模,邀请有兴趣的外国学生来华研修,从而加深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群体对于中华文化的理解,使其成为支撑未来国家间友好关系的中坚力量.五是要加强对国内企业家人才队伍的培养,为到国外投资的中国企业家、员工提供相应的指导,包括所在国的语言、文化、历史、宗教、法律法规等,鼓励企业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培育跨文化交流人才,形成多方共育的培养格局.

(作者单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责任编辑:苏童)

跨文化交流论文参考资料:

跨文化论文

跨文化论文选题

关于跨文化交际的论文

跨文化管理论文

跨文化论文题目

跨文化交流论文

汇总,本文是一篇关于共同体和文化交流和视野方面的跨文化交流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跨文化交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