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影响力方面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与地区分布视角下的图书馆核心期刊影响力分析*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影响力范文 类别:本科论文 2024-03-13

《地区分布视角下的图书馆核心期刊影响力分析*》

该文是影响力类有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和核心期刊和地区分布视角和影响力方面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尚晓宇

(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天津300200)

[摘 要]为了解图书馆学核心期刊地区分布的特征和规律,选取6种刊物属性相近的图书馆学核心期刊,以近6年(2009-2014)的相关载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引入地区集中度和学术活跃度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核心期刊高产机构地区集中度较高,且学术活跃度较低,则该刊影响力往往较弱.从整体来看,核心期刊的高产机构地区呈离散分布,并且拥有多个学术活跃度高的机构持续扶持,有助于扩大其学术影响力和学术话语权.

[关键词]地区分布 核心期刊 地区集中度 学术活跃度

[分类号]G252.8

1 引言

随着学术期刊的不断发展,国内外的研究者一直在为如何构建一个更为科学有效的期刊评价体系而努力,无论是以影响因子为核心的评价思路,还是基于同行评议的期刊评价,在现行学术评价制度不够完善的环境下,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国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尝试使用多维视角来评价期刊.2006年,E.Bonnevie提出从期刊引用认同、期刊引证形象和期刊国际化程度3个维度来构建期刊的评价体系,并且专门指出期刊国际化程度可以作为一个补充视角来评价期刊[1].

依据E.Bonnevie所构建的期刊引用认同评价指标体系,郑德俊等人以《情报理论与实践》为对象,验证了期刊引用认同评价指标的有效性.总体而言,他们更侧重于从期刊引用认同和期刊引证形象的角度完善期刊评价的指标体系,对于期刊国际化程度这一指标,他们认为国内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在国际化方面还存在较大局限,该指标的区分度不高,因此没有选用国际化程度这一指标进行验证[2].

国内的图书馆学核心期刊作为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因其特有的文化观念差异,国际化视角的评价指标仍需进一步完善[3].但是,同为华文学术期刊重要园地的台湾地区就非常重视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国际化,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期刊的国际化指标更有利于学术观点的传播和交流[4].当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已将“地区分布数”和“海外论文比”作为指标来衡量期刊覆盖面和影响力[5].根据E.Bonnevie的观点,期刊国际化程度主要考量论文的地区分布,通过调查在某期刊上发文作者的地理位置和引用该刊的作者的地理位置来进行研究[1].受此启发,笔者设想从发文机构的地区分布这一视角入手,探索图书馆学核心期刊的特征和规律.

2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引入地区集中度和学术活跃度进行分析,调查图书馆学核心期刊发文机构地区分布的特征和规律,主要分为以下4个步骤.

2.1 研究样本的确定

国内核心期刊的评价体系有若干种,我们以北京大学图书馆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为依据来限定图书馆学核心期刊的范围.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的研究内容交叉现象非常普遍,但是从该领域学术期刊的实际运作来看,以“图书馆”或“情报”字样直接命名的核心期刊,其发文内容各有侧重,作者群体也有显著差异[6].为了确保数据的可比性,我们选取主办单位机构性质相同、办刊理念相近的图书馆学核心期刊来对比分析.从《总览》历年版本变化上,可以看出自2000年版开始,图书馆学和情报学核心期刊表合二为一,之后各版《总览》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根据《总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和2014年版中“G25图书馆学核心期刊表”,本研究选取其中含有“图书馆”字样,且主办单位同是公共图书馆的6种核心期刊为统计对象,分别是《图书馆论坛》《图书馆》《图书馆建设》《图书馆杂志》《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和《图书馆工作与研究》(为方便表述,6种期刊分别简称《论坛》《图书馆》《建设》《杂志》《理论与实践》《工作与研究》).

2.2 研究问题的提出

确定了研究样本之后,我们发现,这6种期刊尽管主办单位性质相同,刊物属性相近,但在各版《总览》中的排名顺序有先后,图1的目的在于考察6种期刊在各版《总览》中的排名变化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在经历5个版本的变迁之后,各刊已经形成明显的分层,《论坛》《图书馆》《建设》和《杂志》在各版的排名先后上有微调,整体排名靠前,组成第一梯队;而《理论与实践》和《工作与研究》排名相对靠后,形成第二梯队.6种期刊排名有先后、学术影响力不均衡的态势与发文机构的地区分布是否存在关联?排名居前的核心期刊在发文机构的地区分布上有何特性?笔者尝试从发文机构的地区分布视角来探寻6种期刊学术影响力差异的原因.

2.3 原始数据的获取

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来源,数据的选取对象为6种期刊近6年(2009-2014年)所刊载的所有文献记录,下载其题录信息,以Excel格式保存到本地.题录当中保存有题名、作者、单位、文献来源、关键词、基金、年份等信息.剔除刊物征稿、会议通知、会议报道、书目推介等非学术类文献记录,以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研究结果的可信度.检索时间及数据获取时间为2015年10-11月.

需要说明的是,获取原始数据之后,为了将发文机构的地区分布集中成具有统计意义的区域,笔者按照第一作者的发文机构对每种刊的所有论文进行了统计,采集的研究机构具体到论文第一作者所在的二级单位,截取各刊排名前10位的发文机构,定义为高产机构,本研究最终的研究对象是对6种期刊高产机构的地理位置进行分析,统计各刊在特定区域的地区集中度和学术活跃度.

2.4 地区集中度和学术活跃度的测定

E.Bonnevie和T.F.Frandsen指出,可以借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简称HHI)来计算期刊作者的地区集中情况[7].该指数通过计算期刊各个高产机构分布地区所占份额百分比的平方和,来测定该刊的地区集中度.一般而言,HHI值应界于0与1之间,为方便测算通常是将其值乘上10000而予以放大,故HHI应界于0到10000之间.数值越高,表示该刊高产机构地区分布越集中,区域垄断程度越高;数值越小,则表示该刊高产机构地区分布呈离散状态,区域垄断程度较弱.举例来说,某期刊的高产机构分布地区共有4个,4个地区所占的份额分别为40%、25%、20%和15%,那么该刊的HHI便是:HHI等于402+252+202+152等于2850.

我国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机构主要有4 种类型:开设图书情报学、信息管理学等专业的高校院系,高校图书馆,科研院所的图书情报机构和公共图书馆[8].一般来说,专业院系的科研力量雄厚,创新能力强,科研成果优于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专业院系和科研院所情报机构的学术活跃度通常情况下比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高.因此我们通过计算发文机构中非图书馆所占的比例,来判断其学术活跃程度高低.高产机构中非图书馆所占比例高,则表明该刊学术活跃度相对较高;高产机构中非图书馆所占比例低,则表明该刊学术活跃度相对较低.

3 主要发现

3.1 各刊高产机构是否位于该刊的行政所属地区

我们在罗列了6种期刊排名前10位的高产机构之后,发现《论坛》《建设》《杂志》3种期刊发文最多的机构分别是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国家图书馆和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并非位于各刊的行政所属地区;而《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工作与研究》3种期刊发文最多的机构分别是湖南图书馆、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和天津图书馆,均是各刊的主办单位,皆位于各刊的行政所属地区.

通过进一步计算各刊高产机构中主办单位发文所占比例,得出表1,可见《理论与实践》《工作与研究》《图书馆》主办单位在高产机构中的发文比例均超过20%;《论坛》和《杂志》占比较低,约为11%;而《建设》仅以8.65%占比最低.

3.2 各刊所属地区的高产机构数量是否更占优势

为了更加清晰地观察6种期刊高产机构的地区分布,笔者将各刊的高产机构按地区进行汇总,得到图2.可以看出,除《建设》之外,其他5种期刊高产机构所在地区比例占最大份额的都是期刊所属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庞弘燊的观点,由于核心期刊所具有的天然的地域性特点,高校图书馆的研究人员一般更倾向于选择在其所处地区的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9].反观《建设》,高产机构所在地区比例最高的是北京,且占绝对优势,而该刊所处的黑龙江仅排第三位.

3.3 各刊高产机构地区集中度的测算

我们将各刊高产机构按地区汇总后的数值分别套入HHI公式,计算6种期刊的地区集中度,得到表2.根据HHI测算规律,表2表明《图书馆》《建设》《杂志》和《理论与实践》的地区集中度较低,高产机构的地区分布呈离散状态;《论坛》的地区集中度较高,其论文产出居前10位的发文机构所在地区仅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3个外省机构;而《工作与研究》的地区集中度最高,其论文产出居前10位的发文机构所在地区仅国家图书馆1个外省机构.

3.4 各刊高产机构学术活跃度的测算

从统计的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6种期刊的高产机构主要覆盖了3种类型:开设相关专业的高校院系、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6种期刊的高产机构中有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虽然名称上归属于图书馆,但是它作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同时是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两个学科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研究层次极高,学术活跃程度极强,因此计算学术活跃度时归入非图书馆行列.表3清楚地显示,单从高产机构中非图书馆所占比例来看,《杂志》以58.07%位居第一,学术活跃度最高;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工作与研究》中非图书馆机构所占比例仅为10.05%.

排名前十位的高产机构中,《论坛》《图书馆》《建设》《杂志》和《理论与实践》均出现4个非图书馆机构;《工作与研究》仅有南开大学商学院1个非图书馆机构.

3.5 各刊高产机构地区集中度与学术活跃度的象限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6种期刊高产机构地区集中度和学术活跃度的特点和差异,笔者以学术活跃度为横坐标,以地区集中度为纵坐标,再分别以6种期刊学术活跃度和地区集中度的均值为原点,绘制象限分析图,见图3.可以直观地看出,《杂志》《建设》《图书馆》位于地区离散分布、学术活跃度较高的第一象限,影响力较强.其中《杂志》作为一种图书馆学的核心期刊,过半数的高产机构论文来自非图书馆的研究人员,足见其学术影响力之强.《理论与实践》处于地区离散分布、学术活跃度较低的第二象限.《论坛》位于第四象限,高产机构地区分布集中,但是学术活跃度较高.《工作与研究》处于第三象限,高产机构地区分布相对较为集中,学术活跃程度相对较弱.该刊排名前10 位的高产机构中,89.95%来自图书馆,远远超过其他刊物,说明该刊学术生产的主要受众群体是从事图书馆专业的研究人员.

4 几点思考

4.1 核心期刊的高产机构地区分布呈离散状态,有利于构筑公平合理的期刊生态环境

核心期刊高产机构的地区集中度高,一方面说明该地区的图书馆事业发达,发文机构学术热情高,学术研究的动力和压力较大,致使该地区论文产量高.另一方面,如果稿源多局限于某一地区的作者群体,区域内容易被认可,辐射力并不深远;并且囿于学科和学缘结构的限制,富于开创性的创新成果难以出现.长此以往,期刊本地化倾向比较严重,对外地区的影响力逐步削弱,容易流失优质的稿源,必然限制其自身发展.而核心期刊高产机构呈离散的地区分布状态有利于构筑公平合理的期刊生态环境;同时,地区分布覆盖面广,也有助于提升期刊的创新扩散能力和学术传播能力.

从6种期刊高产机构的地区分布来看,《工作与研究》高产机构地区集中度高,表明其地区辐射能力有待提升.《建设》汇集全国各地的研究者,选稿偏重吸纳本地区以外的稿源,倡导来自不同地区的学术观点进行碰撞和争鸣,学术发展多元.《图书馆》《杂志》《理论与实践》也比较注重选稿的广泛性,这就为研究者们搭建了一个更为开放的学术平台,活跃的学术交流氛围和便利的学术交流机会必然激发研究人员的研究热情和科研活力.

4.2 核心期刊拥有多个学术活跃度高的机构持续扶持,有助于提升期刊学术话语权

专业核心期刊的特殊性,使其无法完全进入市场运营,受众对象相对固定,必须依靠来自不同地区学术机构的扶持和推进,才能保持学术生命力[10].总览6种期刊,排名居前10位的高产机构中,出现频次高的学术机构不外乎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南开大学商学院.这些机构均设有图书情报学博士点,拥有国内一流的师资力量和生源,学术活跃程度高,是业界学术研究的引领者,能吸引该机构的科研人员竞相投稿,也恰恰反映出期刊较高的学术质量和较大的学术影响力.《论坛》《图书馆》《建设》《杂志》和《理论与实践》的高产机构中,多个学术活跃度高的机构名列其中.而《工作与研究》仅有南开大学商学院1个非图书馆机构,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5 结语

专业期刊的质量离不开学术机构的持续扶持,这些学术机构凭借学科优势,立足学术前沿,汇集学界有影响力的学术力量,其论文产出依托并服务于该学科,可以切实为图书馆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引导.

核心期刊是否有竞争力取决于其获取优质稿源的能力,优质稿源来自何处?首先要打破本位主义的藩篱,善于吸纳各地区优质稿源,构建一个公平合理的期刊生态环境,图书馆学核心期刊能够凭借自身的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力取得全国范围内业界同行的广泛认同,促进学术交流和传播;第二需要来自多地区学术活跃度高的机构扶持,学术机构源源不断地产出大量论文,聚焦学科热点和引领发展前沿,形成核心期刊的吸附力和聚集效应,从而促进核心期刊的良性循环.

影响力论文参考资料:

总结:此文为适合核心期刊和地区分布视角和影响力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影响力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影响力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