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艺术方面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跟马连良《借东风》唱腔艺术分析有关论文例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艺术范文 类别:本科论文 2024-01-19

《马连良《借东风》唱腔艺术分析》

本文是艺术类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与马连良和《借东风》和唱腔类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马连良是京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戏曲表演艺术家之一,他对京剧艺术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艺术风格可谓独树一帜.他的一生对京剧剧目进行改编创作,推动了京剧剧目的进一步丰富.本文将以马连良的代表剧目《借东风》进行分析探讨,从剧目渊源、唱腔的创新两个方面对这一作品进行分析.

《借东风》是马连良的杰作之一,也是他的[二黄]代表剧目.马连良这出戏演过千百场,为了适应观众和时代的需求,他不断锤炼、反复加工,通过长期的舞台实践,获得了观众广泛的认可,使这出戏换发出新的光彩.

一、 剧目渊源

该剧在最老的本子上叫《祭风台》,只有几句散板和念白,是一个过场戏.后来萧长华在帮助马连良整理传统剧目时,一致认为这一折戏应该重点突出,才能进一步烘托诸葛亮的大智大勇,于是把平日马连良最拿手的《雍凉关》[二黄]唱段的唱腔加以改编,重新填词,完成了一段全新的《借东风》唱腔,由马连良首演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于是便成为了马连良的代表剧目.李慕良在《马派》一文中写到:“‘借风’一场,原没有这样多的唱腔.他认为可以发挥,便加以改编,新添唱词,设计新腔,从而形成新颖、独特的唱段.诸如‘相助周郎’的[回龙]腔、‘兵多将广’和‘望江北’的[原板]唱腔等,都是从成百上千场演出实践中,经过逐字推敲,千锤百炼,并结合观众的反映创造出来的.”1特别是在1959年新排全部《赤壁之战》中,马连良又将《借东风》进行一次重大修改,增加唱词,提高了唱词的文学性并设计了新的唱腔,修改后的《借东风》板式运用丰富,结构严谨,从而形成独特新颖的唱段.这段唱腔在唱法上做了润饰,吸收了孙菊仙和萧长华的唱腔和唱法,使整个唱段丰满华丽.这段唱已成为马派唱腔中的精品,广为传唱,经久不衰.

二、 唱腔方面的创新

《借东风》的成功决不仅仅是对传统的继承,而是有着大量出色的创新.首先是唱腔开场形式的变化和新曲牌音乐的运用.在传统京剧中,开场后是先奏过门音乐,然后接唱腔,而在这场戏,乐队在开场后先奏起了悠扬柔和的[二黄]曲牌,曲牌过后接[二黄导板]的过门音乐,这一变化令人耳目一新.这一曲牌是新创作的【新二黄小开门】,在以往的老生唱腔中,曲牌的运用基本上是沿用传统固定结构和曲调,而在马连良的这一作品中,不仅重视曲牌的运用,而且创作了新的胡琴曲牌.【新二黄小开门】的结构和旋律以【二黄小开门】为基础,但是在又有若干变化.【二黄小开门】是一种开始以“带帽子”为主要形式的曲牌,这种专用于配合帝王、后妃升殿时的仪仗先导,以及他们本身念引、入座和大臣们参拜等动作.除此之外,更能配合许多一般动作,如《空城计》的老军扫街,《群英会》鲁肃放假信等.而在这出戏中的【新二黄小开门】省去“帽子”,用大锣一击作为入头,音调也随之发生新的变化,并且节奏增加新的节奏型,强调连音与切分的运用,这种新创作的胡琴曲牌,虽然用的是[小开门]的结构,但又变化多端.

其次整个唱腔布局严谨,佳句迭起.整段唱腔由[二黄导板]-[回龙]-[原板]-[散板]构成,唱词用了十字句和多字句结合的形式,所以唱腔变化比较丰富.在《借东风》较早版本中,第一句[二黄导板]的唱词是“学天文习兵法犹如反掌,”,之后马连良改为“天堑上风云会虎跃龙骧”,马连良认为诸葛亮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英雄人物,懂得天文地理,先前的唱词有一些迷信的成分,所以改后的唱词符合诸葛亮的人物性格,这样就纠正了过去把诸葛亮神化和宣扬迷信的偏向.接下来[二黄回龙]“设坛台祭东风相助周郎”中,对“周”字结构进行了扩展处理,传统[回龙]结构是在唱句最后一字运用扩展结构,尾部行腔,但是这里在“周”字处改变传统结构,进行了结构扩展处理,时值扩展到两拍,并且“郎”字的旋律运用的是【节节高】.从唱腔开始到[回龙],不仅在开场形式还是唱腔结构都呈现出新的面貌,与传统唱腔相比有很大变化.在大段的[原板]唱腔中,他妥善地处理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一般唱腔一带而过,重点唱腔则在旋律、力度、节奏等方面加以强调.如[原板]第一句“曹孟德占天时兵多将广”旋律高亢嘹亮,吸收了高庆奎的唱腔特点,并且在“广”字拖腔处唱的舒展从容,从中音区逐渐过渡到低音区,婉转连绵,刚柔并济,对词意的表现比较妥当.在第二段[二黄原板]唱腔中的第一句“诸葛亮上坛台观瞻四方”是吸收了萧长华的《审头刺汤》中“莫老爷”一句唱的特点,最初这段唱腔是马连良在萧长华的指导下创作出来的,所以个别乐句亦是吸收了萧长华的唱腔特点.在“观瞻”二字采用了悠扬的甩腔,接着在“四方”处用了一个长拖腔,然后唱出了潇洒嘹亮的“望江北”一句,有如奇峰突起.最后两句以[散板]结束,听起来干脆利落.整个唱腔不但展示了马连良充沛的底气,而且展现了马连良高度的运腔技巧和深厚的演唱功力.

总之,这段脍炙人口的唱腔是马连良对传统京剧程式性再创造的鲜明体现,是京剧如何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的典范佳作.

艺术论文参考资料:

艺术当代杂志

艺术科技杂志

艺术导论论文

领导艺术论文

艺术教育杂志

艺术期刊

总结,此文是一篇关于经典艺术专业范文可作为马连良和《借东风》和唱腔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艺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