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沧海一声笑相关论文如何写 和常宝华:沧海一声笑方面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沧海一声笑范文 类别:本科论文 2024-02-21

《常宝华:沧海一声笑》

本文是沧海一声笑相关论文如何写跟常宝华和沧海一声笑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2018年9月7日10点46分,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常宝华,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88岁.

常宝华的长孙、演员常远的工作室发布了讣告,如此表示:“常宝华先生临终之时神态安详,宛若熟睡,家人徒弟等皆随侍在侧,福满归去,未曾留有遗憾.”

“相声界又走了一位元老,欲哭无泪.”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表达哀思,“常宝华先生一辈子追求相声的传承与创新,他留下的作品将永远地留在亿万观众的心里,他播撒的欢笑将永远地愉悦人们的生活.”

著名作家冯骥才如此评价常宝华:“一个永驻文艺史上的人物,感谢他留下有益于人们心灵健康的财富.”

走上相声之路

在中国的相声界,常家、马家、侯家,是三大世家.其中,常家从事相声行业的人数最多,高峰时曾有14位活跃在相声舞台.

常宝华的父亲常连安,是“常派”的家长.大哥是常宝堃,艺名“小蘑菇”,常宝霖、常宝霆、常宝华三兄弟被称为“二蘑菇”“三蘑菇”“四蘑菇”.

常宝华出生于1930年的天津,于8岁时走上相声之路.

那年,以卖艺为生的父亲常连安要常宝华弃学学艺.当时家里正赶上老人过生日,常宝华不下跪不磕头,叫着:“我想读书,我要上学.”父亲一个大耳刮子扇了过来,去厨房拎出空面口袋,让常宝华看:“老四(家里兄弟排行老四),咱得吃饭,难不成让你姐姐妹妹去挣钱养家糊口?”

刚上了一年学的常宝华,从此辍了学,到父亲创办的“启明茶社”当学徒,随父亲和兄长常宝堃学习相声,并于次年登台表演.

那个时期,相声艺人的社会地位很低,对于年少的常宝华来说,也是阅尽了世间的刻薄、冷眼和侮辱.有一次,13岁的常宝华与三哥常宝霆走进一家雕梁画栋的深宅大院里演出.常宝华奇怪:“怎么没有观众?”旁边的人说:“让你怎么演就怎么演!你管他有没有观众!”常家哥俩面前没有观众,只是隐隐约约听到挂着竹帘子的屋内有“咯咯”的笑声.小哥俩对帘而语,说得汗湿长衫,嘴角泛起白沫.之后,他们得到的报酬是来自竹帘后的一个字—“滚!”

1939年,常连安在北平(今北京)西单创办“启明茶社”,成为当时相声的大本营,在北平家喻户晓.“启明茶社”的舞台,汇集了很多老一辈著名相声艺人,甚至包括张寿臣、苏文茂、白全福等名角.茶社也汇集了当时的文化名流,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慧生、言菊朋是“启明茶社”的常客,演艺界的白光、谢添、欧阳莎菲也常到茶社听相声.相声大师马季曾在回忆录中表示,自己的相声艺术的启蒙教育是从“启明茶社”开始的.常宝华在此成长很快,也在舞台上愈发活跃.

新中国成立后,相声走进了新的发展阶段,旧时艺人也成为了人民艺术家.

1950年,常宝华参加了改进旧相声、创作新相声的“相声改进小组”,整理编写处女作相声《字象》;1950年,他参加北城游艺社演出相声,同时演出文明戏《锯碗丁》《春阿氏》,京剧《打面缸》《红鸾喜》《挑帘裁衣》等.

1951年,常宝华21岁,那一年他拜相声大师马三立为师,并加入“天津市曲艺工作团”,参与表演并创编了很多新的节目.

也是那一年,他的大哥常宝堃作为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的一员,赴抗美援朝前线进行慰问演出,在完成任务回国途中,遭到敌人飞机的轰炸,壮烈牺牲,年仅29岁.此后,深受大哥影响的常宝华,决心继承大哥的遗志,参加抗美援朝慰问演出.回国后,他放弃了在曲艺团的优厚待遇,决定参军,随即进入海政文工团,直至退休.

常宝华曾深情地说:“我的人生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大哥常宝堃,不仅是艺术上,还有做人上.”

作品中的担当

“我是一个老员,而后再说我是一个军人,后者才能提到我是个演员.”这些身份,使得常宝华有了更多的责任与担当.作为一名军旅相声艺术家,常宝华常年在祖国各地为战士们慰问演出,边疆、海岛、哨所、观通站……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和足迹.在创作上,他自觉抵制“三俗”,努力维护相声艺术的本真.在他看来,好的相声要有思想,要来源于生活,要让观众有所思考.

“相声的表演要避免四个字‘粗、俗、油、野’,创作时也要避免四个字‘直、露、白、浅’.”他告诫自己的长孙常远,一定要提高喜剧的档次,不能让它停留在观众以前的审美里.

“作为创作者一定要拉着观众走,而不是一味地去迎合观众.喜剧中的包袱固然很重要,但这不是全部.做喜剧,你一定要带给观众一些东西,要么是有意义的、要么是讽刺、要么是教育的.如果在一个作品中,你什么都没有传达,那你其实是在浪费观众生命.”常宝华说.

1959 年,常宝华与赵忠、钟艺兵共同创作《昨天》.这一作品构想奇特,妙趣横生,对比新旧社会的鲜明不同,既保持了相声幽默逗笑的特点,又热情讴歌了新生活.在195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届全国文艺会演上,《昨天》获得创作和表演双料优秀奖.同年,老舍先生在《曲艺》杂志上,发表文章《谈相声“昨天”》,分析它的艺术特色.周恩来总理也曾对《昨天》提出过修改意见.开创了歌颂相声先河的《昨天》,还被译为英文在多国发表.

创作于1976年的《帽子工厂》,是常宝华和侄子常贵田根据基层工作生活经验,创作并演出的新编相声.当时,“”倒台,在十年浩劫中遭受毁灭性打击的相声艺术因其“文艺轻骑兵”的特点迅速复苏,一批揭露与讽刺“”的作品快速涌现,《帽子工厂》即是杰出代表.

常宝华对相声要求严格.据常远回忆,自己小时候最怕在爷爷面前说相声.15 岁时,常远与爷爷在一所知名大学演出.演完后,常宝华当着好几位名人的面,说:“他叫常远,是我的孙子,刚敢于他说了段相声,下来还有脸问我说得怎么样.这位少爷说的就不叫相声,嘴里含着茄子呢,不清楚.”

常远说,从小到大,爷爷从没有当面表扬过自己.但在常宝华生前常远去医院探望时,护士们告诉常远,常老到医院的第一天就跟她们说:“我孙子是常远.”很自豪的样子.

9月11日晚,常远发微博悼念爷爷时写道:“从今以后,那个对我不满意,老骂我,数叨我的老人不在了.但是,爷爷,请您放心,我会像您在的时候一样,永远跟自己的作品较劲.”不是“腕儿” 是“蔓儿”

2006年,常宝华被授予中国曲艺界的最高荣誉——“牡丹奖”终身成就奖.当别人称他为“腕儿”时,他更乐意用“蔓儿”(取自藤蔓的蔓).他曾说:“我们顶多是喇叭花儿,观众是土壤,没有土壤,谁也成不了蔓儿.”

常宝华对观众有特殊的感情.他说:“小时候家里穷,连我的尿褯子都是观众们给的,就为这,我也得把相声说好,让大伙儿满意.”

2015年,85岁的常宝华在北京举行了一场名为《沧海一声笑》的“从艺八十周年专场演出”.八十周年纪念演出的主意,来自常远.常远说,爷爷一生都在研究怎么让观众笑,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相声,奉献给了观众.“爷爷因为身体原因已经很多年没有登台了,他想观众了.”

常宝华说,自己艺术上取得的成就,步步离不开观众.“一次,我在表演中,将‘酗酒’说成了‘凶酒’,几天之内,就接到了几百封观众来信批评指正.我感动呀,这么多人在乎你,这么多观众鞭策爱护你,你能不把他们放在心上、放在第一位吗?现在说观众是‘上帝’,‘上帝’是舶来品,我们老一辈相声演员称观众为衣食父母——吃穿都是观众给的.”

“一辈子能给大家伙带来无数的笑声,我很欣慰.我就是为相声而生的.”常宝华生前接受采访时说.

沧海一声笑论文参考资料:

该文结束语:此文是一篇关于常宝华和沧海一声笑方面的沧海一声笑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沧海一声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