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志愿服务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志愿服务方面论文范文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志愿服务范文 类别:本科论文 2024-01-29

《志愿服务》

该文是志愿服务类论文范文文献与志愿和志愿服务和服务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宋桂兰:组织党员身先士卒

宋桂兰,1943 年出生,现居朝阳区亚运村.2015 年,在亚运村街道、社区党委和立德事务所的大力支持下,由宋桂兰牵头,支部党员和本楼居民成立了绿色环保志愿服务队.服务队成立以来,虽然工作磕磕绊绊,也遇到了重重困难,但是支部成员凝聚一心,在社区居民住户的支持下,一步一个脚印地使原有的老旧楼宇焕发了新的活力.

队伍创建伊始,作为主创人员之一的宋桂兰,挨家挨户拜访、询问,发展了20 名志愿者.他们年轻的60 岁,年龄最大的几位已经80 多岁了.队伍成立后,面临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楼道治理.丝竹园11 号楼是1988 年建造的老楼,近30 年楼内从未粉刷过,小广告多、楼外没有保温层等问题影响着小区环境.绿色环保志愿服务队在宋桂兰的带领下自发清理小广告,在春节前对一层楼内做了美化,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居民的环境.

解决公共阳台被锁以及胡乱堆放杂物、垃圾等,也是志愿服务队亟需解决的问题.服务队在“五一”和“七一”这两个节日期间于社区组织了大规模的活动,无论是买房的业主还是租房的租户,都收到了服务队派发的“全体居民的倡议书”,诚邀每户居民用自己的双手改善居住的环境.志愿服务队还组织了铲除楼道小广告、粉刷大厅等一系列活动,希望通过这些活动,使每户居民都能树立“我爱社区、我爱家”的理念.

随着活动的深入,越来越多社区居民认识到,珍惜、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的重要性,大家甚至会自觉清理某些环保意识较差的居民乱扔的垃圾.志愿服务队在冬季组织了楼外的环境清理工作,许多老同志虽然身体较弱,却依然努力地用自己的热忱抵御着冬天的寒冷,一如既往地干在前头,不辞辛苦地拾垃圾,每次都会积极参加活动.

清理楼道、阳台垃圾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公共使用的楼道和安全阳台被私自上锁、堆放杂物的现象屡见不鲜,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宋桂兰和志愿者们不畏艰难、不怕碰钉子,耐心、细致地做居民们的工作,一次又一次地走访谈话……最后,在大家不懈努力下,这个沉积多年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为了能长久保持这样干净整洁的环境,宋桂兰和同事们想了一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放置一棵1.5 米左右的绿植盆栽,既美化了居住环境,又解决了擅自占用公共空间的问题.当时已近年关,绿植的放置工作紧锣密鼓地赶在春节前完成了.志愿服务队还为居民们送上了春节的美好祝福——福字,居民特别高兴和满意,都很感谢服务队做的这些工作.有的居民告诉服务队的队员,现在一进楼道就感觉到舒适、温馨,真可以说是新年新气象.

为了加强宣传,宋桂兰还主动带领大家把一楼的宣传栏布置了起来.多年来,坚持把志愿活动照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要宣传内容,大力宣传绿色环保、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倡导大家自觉维护、保持环境,创造美好、宜居家园.

宋桂兰常说,她是党员,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这都是理所当然应该做到的.没有就没有新中国,只有才能救中国,只有才能发展中国.当今时代在前进,世情、国情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朝阳区文明办)

王增顺:垃圾分类不怕脏和累

王增顺,1942 年生于北京,2013 年参与环保.多年来,王增顺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指导居民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督促社区居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上,为社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作出了贡献.

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王增顺老先生,现在是垃圾分类示范社区——国瑞城中区的一名垃圾分类指导员.自成为指导员以来,无论是寒风刺骨的冬天,还是酷暑难耐的夏日,王老先生都兢兢业业地参与垃圾分类志愿工作,辛勤工作的身影出现在街头巷尾的每个角落.在工作中,面对居民的不解、不支持,他都会为大家耐心地解释、反复劝说,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给我们的生活和环境保护带来的好处.渐渐地,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辛勤汗水,赢得了居民的理解和尊重,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发自内心地支持他、称赞他.

现代社会产生的生活垃圾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对我们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很大影响.“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分类收集既能减少污染,同时还可以节约资源.”垃圾分类的目的,是为了将废弃物分流处理,回收利用回收品、填埋处置暂时无法利用的无用垃圾.为了帮助居民更好地认识到垃圾分类对生活、对环保的重要性,有效利用废弃物品、减少环境污染,王增顺自愿戴上袖标,拿起夹子、扫帚和抹布,把垃圾分类当作事业来做.

在垃圾分类指导员志愿工作中,王增顺老先生永远是夹子、桶、抹布不离手,即使在北京最冷的“三九天”,他也依然坚持.彻骨的寒风刮过,体感温度一下子降了好几度,王老先生只有不停地挪动双脚、反复揉搓双手,才会有一丝暖意.然而,让他最“头疼”的是,不仅双手冻得“不听使唤”,就连抹布也“不听话”了——洗好的抹布刚放到垃圾桶盖上,就和桶盖冻在了一起,根本无法擦洗.为了正常擦洗垃圾桶,王老先生想了一个办法:用干、湿两块抹布,快速交替擦拭,就能赶在结冰之前完成清洁工作……夏天,告别严寒,又迎来了酷暑.站在垃圾桶边打开桶盖,臭气熏天,垃圾的酸臭味扑鼻而来,戴上口罩也依然难挡恶臭……即便环境如此恶劣,无论春夏,王增顺依然坚守在垃圾桶边进行垃圾分类工作,维护社区环境.

每逢节假日或寒暑假,居委会会组织学生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王增顺都会主动参加,作为垃圾分类指导员,向参加活动的孩子们教授垃圾分类的知识、讲述垃圾分类的意义,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垃圾分类的意识,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除了志愿者工作外,王增顺还将环保以及垃圾分类的理念带到了生活中.王老先生在生活中经常收集环保小窍门:如何节水、节电、节气,各种家常菜的环保新做法,以及健康方面的生活小常识.

王增顺老先生平时经常在与周围的邻居们聊天时,都会顺带讲一些垃圾分类的小常识.告诉街坊们家中的生活垃圾、厨余垃圾等等该如何分类,如何分辨可回收垃圾……王增顺把垃圾分类的好处一点一点地介绍给居民,在潜移默化中让街坊四邻自愿接受垃圾分类的理念,树立“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的意识.

(东城区文明办)

崔玉琴:3 小时3.8 公里的烦恼与快乐

崔玉琴,1944年生人,2010年参与环保.崔玉琴同志是绿色家园社区党委第支部的党员,今年73岁.多年来,她情系社区,乐于奉献,把真情全部奉献给了社区.从2010年起,她就开始义务清理小广告.她说:“做这些,我很快乐,既清洁了环境卫生,又锻炼了身体,当别人对我说谢谢的时候,就是我最大的满足.”

每天3 小时3.8 公里

每天早上6 点,崔玉琴就拉着一辆小车走出了家门.小车上有一个塑料箱子,箱子用绳子绑在车上,旁边是一支竹夹子.小区的熟人都知道,崔玉琴“锻炼”去了,那些装备是她在“锻炼”时候的专业设备.夹子用来捡垃圾,小箱子用来装垃圾和小广告.每天上午,崔玉琴都要用3 小时的时间在北苑路周边来回捡拾垃圾和铲除小广告.“刚贴上的小广告好清,一撕就下来了,贴的时间长了就不好撕.下午四五点钟,就有人贴广告了.”崔玉琴自己总结了一些规律.崔玉琴每天的清理路线基本上是固定的,沿着北苑路,从领地小区往南走到北苑路与仰山路交叉路口,然后到马路对侧往北走到春华路, 过了立水桥南地铁然后回家.这段路3.8 公里.

路程中的烦恼与快乐

从事志愿活动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尤其是清除小广告.贴小广告的人却不能理解崔玉琴的行为.有一次,崔玉琴等公交车时,发现站台上一个女孩正在往站牌上贴广告,女孩贴好小广告转身,崔玉琴马上给撕下来.后来小姑娘回头找崔玉琴麻烦,扬手就要抓她的脸,她就抓住小姑娘的手,后来小姑娘拽掉了她的老年证,周围的几个老年人开始指责小姑娘并要报警,那个小姑娘就灰溜溜地走了.虽然有时候会在清除小广告的过程中遇到烦恼,但是大多数时候崔玉琴遇到的都是理解和支持,这让她感到非常满足和快乐.经常有小朋友主动给崔玉琴帮忙,撕掉身边能够得着的小广告,放进她的箱子里.

路程中的谆谆善诱

遇到贴广告的人,崔玉琴老人以长辈的身份来陈述利弊.有一次崔玉琴在红军营南卜蜂莲花超市南侧撕小广告,她在前边撕,几个十岁的小男孩在后边贴.她就停下来和颜悦色地给几个人讲道理.“年轻人学技术,有份正式工作多好啊.贴小广告也不能贴一辈子.”崔玉琴说完这些话,几个年轻人羞愧地走了.后来在这段路上,崔玉琴再也没有见到那几个年轻人,她相信“他们一定是去学技术了”.

去台湾取经 学习垃圾分类

2014 年,崔玉琴到台湾探望远嫁过去的小女儿.在台湾的近一个月时间里,崔玉琴没干别的,只顾着研究一件事——台湾的居民区里是怎么进行垃圾分类的.在台湾,她不仅观察到了自己所在的小区,还跑到周围几个社区走访.回到北京后,她也想把这种方法实践一番,虽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但是她的努力得到了居民们的积极响应,在推广垃圾分类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是什么精神和力量去鼓舞和支持崔玉琴同志这样做呢?用崔玉琴同志自己的话说,这样做,就因为我是一名中国员.几十年来,父母生育了我,是祖国把我培养成人,上学、念书、参加工作,而后又成为一名中国员.现在我退休了,虽然不能和年轻人一样每天上班去为党工作,但我也要回报社会、回报党,能干多少干多少,有一分光,发一分热.老伴劝她说,“你看,你都70 多岁了,外边的不平事多着呢,根本管不过来,你就歇歇吧,小广告的事你就别管了.”孩子下班回来也劝她别管那小广告,那都是和居委会的事,您就在家享享清福吧.但崔玉琴同志仍旧坚定地说,这是首都北京,2011 年咱朝阳区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区,现在环境这么好,不能因为少数人的不文明行为影响了北京的整体形象.只要有小广告,我就要把它铲下来.在她的精神感染下,社区党员、社区志愿者、居干、物业保安也一同参与这项活动,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谱写了一曲优美的赞歌.

2013 年,崔玉琴同志被评为奥运村街道优秀员,朝阳区身边好人提名奖,她的事迹登在了《朝阳报》《奥韵时讯》等媒体,取得良好反响.她积极投身社区建设,与社区共谱发展篇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一名普通员的高尚情操.

(朝阳区文明办)

韩成凯:用有限的精力激发无穷的环保力量韩成凯,男,1988 年11 月生人,党员,北京林业大学哲学专业硕士, 大榆树镇下辛庄、新宝庄村大学生村官,大榆树镇环境建设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现就职于延庆区大榆树镇司法所.

2015 年韩成凯入职大榆树镇,在踏实完成村官本职工作的同时,他坚持挂职于镇市政市容所,主要负责大榆树镇环境治理和公路养护相关工作.到了2015 年年底,韩成凯进入大榆树镇环境建设志愿者服务队工作,开始为建设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大榆树镇而挥洒汗水.经过近两年的时间,服务队先后为保护妫河、维护大榆树镇生态环境开展了近十次的大型环保活动.从铲广告到捡垃圾,他们为“醉美”大榆树镇建设谱写了青春之歌.为建设好绿色家园,维护好全镇生态环境,韩成凯积极参与组织环境志愿服务活动,把在大学学习的生态环保理念带入到工作中去,引领本镇青年、党团员和优秀有志青年积极投入到保护家园的生态战场上去.

刚来到延庆时,韩成凯就被这里的青山绿水吸引,祖国的大好河山并不是在书本上,而是真切地展现在他的眼前.但是当他走遍大榆树镇的每条街道、每个角落后,他发现再优美的环境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农村,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环保意识淡薄,村内街道、村周边生活垃圾、建筑渣土随处可见,给原本和谐的景色增添了些许异色.

其实,韩成凯在开展环保宣传、推广志愿服务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阻力,就在村民的环保意识上.不少村民认为,环境保护就是环境建设志愿者服务队的工作,你们拿着工资当然要负责环境的整洁,我们又没拿工资,环境保护和我们没关系.还有一些村民,甚至认为志愿者服务队开展的各种活动都是在作秀.

面对这样的问题,韩成凯和环境建设志愿者服务队的全体成员在信心上没有丝毫动摇,他们坚持开展环保工作,以最大的热情感染态度冷淡的村民.为了让生态环保理念深入到每个人的心里、走进千家万户,他们组织开展了多样性的环保志愿服务活动,从捡拾白色垃圾守护妫水母亲河,到铲除小广告治理乡村“牛皮癣”,再到快乐骑行,等等.每一次活动他们都不遗余力地宣传环保理念,向人们传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理念,号召大家环保从自身做起.韩成凯还时常自掏腰包购置环保工具,满足活动需要.

在志愿者服务队的努力下,村民的环保意识有了明显好转.不过还有更棘手的问题——个别村民对村里的环保工作不仅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搞破坏.就有这样一个村民,因与保洁组长有私人恩怨,为了报复,经常性地往村内干净整洁的街道上倒洒生活垃圾、污水,导致该村保洁员和组长无法开展保洁工作.事情越闹越大,最终也没有解决办法.最后韩成凯想了一个“土办法”,既然没法讲道理那就不讲,咱们跟他“死磕”.你能倒,我们就能扫,既然是干保洁工作,又是环境志愿者,就不要怕辛苦,村里的保洁员加上志愿者轮流上阵,随有随扫.另外,为了改变这个村民的想法和行为,韩成凯主动去“套近乎”,积极调解双方的矛盾,用行动和真情去感化他,最后妥善解决了此事,村里的环境卫生又进一步得到提升.

在开展环保宣传的过程中值得一提的是,多年的学习及工作经历告诉韩成凯,生态保护宣传教育要走进校园.因此,他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以及工作上的便利条件,深入到大榆树镇中小学中去,为孩子们讲解环保小故事,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当下班之后,脱下志愿者的工服,韩成凯仍然身体力行地告诉身边的村民,环保是一种习惯,并不是一项工作——每天傍晚,村民总会看见一个戴着耳机慢跑在乡间小路的身影,不时停下脚步捡拾垃圾.起初村民不理解,并投以异样的目光,时间久了,他们也渐渐习以为常了.“我想用自己的行动告诉老乡们,我一个外乡人都热爱这片土地,作为主人的你们不更应该与我同行吗?”韩成凯说道.

在采访的过程中,韩成凯特别提及志愿者服务队的工作也得到了镇政府的支持.政府为服务队的环保工作提供多方面便利.例如在一次清理垃圾的工作中,如何运走被清理出来的大量垃圾成了队员们头疼的问题.镇政府在得知此事后,马上派车将垃圾清走.在环境建设志愿者服务队一点一滴的努力下,村里的环境越来越整洁.村民们也渐渐懂得公共环境是大家的,当然也需要大家一起来维护.对于韩成凯个人来说,环保宣传让他体会到,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应该用有限的力量去引导、激励那无穷的力量,共同维护我们的碧水和蓝天.

(延庆区文明办)

隗合建:垃圾分类工作的有心人

隗合建同志,1951 年7 月生于北京,党员.自2012 年担任社区垃圾分类指导员,5 年来坚持按时上岗,并且认真完成垃圾分类工作,开动脑筋创新办法积极宣传垃圾分类.

成为垃圾分类指导员后,隗合建发现部分垃圾分类指导员对垃圾分类的知识和意义讲不清,而且居民还不理解,有一次一个居民甚至说:“你们指导员每月都有补助,垃圾分类是你们指导员的事.”隗合建同志当时就与他争辩起来.事后隗合建反思了原因,下决心自己先学起来,他找资料、记笔记,认真学习市政府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相关文件,以及垃圾分类的相关科学知识,自己到垃圾处理地点参观学习.然后在社区党委的支持下先后为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垃圾分类指导员、社区居民和社区中小学生举办垃圾分类知识培训班、环保知识讲座.通过宣传培训提高了社区居民垃圾分类的能力.

隗合建同志还承担了社区黑板报绘制工作,几年来共编绘板报80 余期,板报内容图文并茂,宣传绿色出行、节能环保、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等内容,社区许多居民都是从黑板报上学习到垃圾分类知识.

为了更好地宣传垃圾减量、垃圾分类,隗合建近几年来先后编撰了多部表演作品,情景剧《发生在垃圾桶边的故事》参加门头沟区展演时获得最佳创意奖;还有表现垃圾分类指导员工作事迹的山东快书《她是最美大峪人》,获得大峪街道原创文艺作品展演三等奖.三句半《改陋习·树新风》、快板书《谈谈咱临镜苑》、诗朗诵《让幸福从社区开始》、脱口秀《垃圾分类趣事多》、相声《咱们临镜苑那些事》、群口快板《治霾我要当先锋》等,这些作品分别在社区各项活动中进行展演,使居民在娱乐的同时树立绿色生活理念,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和重要的生态意义.

在倡导绿色生活、树立节约环保理念的同时,隗合建同志认真在垃圾减量上下功夫——修旧利废.几年来,他坚持义务为居民修理木器家具、雨伞、门锁、手提箱等物品,通过这种服务让更多的居民认识了他.在他进行垃圾分类宣传的时候,更多的居民因为了解他、认识他,能够将他的话听进心里.

为了更好地开地展垃圾分类工作,隗合建在社区党委的支持下,没有花国家一分钱,自己捡拾废旧砖石等材料,建起了社区可回收物捐献收集站点,实现了可操作的三大类垃圾粗分,同时也为社区捐献可回收物提供了平台.

为了使垃圾分类指导员工作更便利,他不断研究、收集废物中的钢丝、木棍,创造出了适合垃圾分拣的工具“三齿钩”.之后经过使用又将“三齿钩”升级为“四齿钩”,制作好后免费提供给社区十几名垃圾分类指导员,且每年他都要制作、发放几十支.

隗合建还总结了一套垃圾桶维修的经验和技术,坚持把破损的垃圾桶及时修好复用,提高了垃圾桶的完好率,为国家、社区街道节约了资源和资金.

隗合建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退休党员,身体力行地践行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退休不退岗.作为一名志愿者,为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工作尽心尽力.通过他的努力,带动了更多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当中来.由于隗合建为生态文明新区作出了极大的贡献,2017 年3 月,门头沟区《京西时报》整版报道了隗合建同志垃圾分类的事迹.2017年4月,门头沟区电视台报道了隗合建同志垃圾分类的事迹,播出了新闻短片.

(门头沟区文明办)

(编辑·张子乐)

志愿服务论文参考资料:

服务营销论文

关于志愿服务的论文

汽车服务工程论文题目

汽车营销和服务论文

药学服务论文

金融服务论文

该文总结,上文是关于经典志愿服务专业范文可作为志愿和志愿服务和服务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志愿服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