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历史类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历史的星空上甘岭上四少将方面论文范文资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历史范文 类别:本科论文 2024-04-11

《历史的星空上甘岭上四少将》

本文是历史类在职开题报告范文跟星空上甘岭和少将和历史有关论文范文资料。

【编者按】史载,1952年10月至1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金化东北的上甘岭一带,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生了一场罕见的激烈鏖战.英勇的志愿军与美军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击退敌方900多次冲锋,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防御战奇迹!

长期以来,我们熟知上甘岭的战斗故事,熟知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却鲜知指挥上甘岭战役的将军们的情况.为此,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之际,本刊特推出著名军旅作家吴东峰新作《历史的星空——上甘岭上四少将》,以飨读者.

?

崔建功

(1915-2004)

崔建功将军,浓眉方脸,身材微胖,性情和蔼,亲切可人.将军无语不诙谐,无事不稳妥,无处不安然.故初识之者,左看右看,皆不信其为特等功、一级英雄荣膺者,上甘岭战役最前沿之主将也.

崔建功将军河北魏县人,世代书香.祖父崔恕,前清进士,父亲名万选,字超群,政法大学毕业.

将军字广运,初名建工,后改为现名.将军16岁(1931年)便离家外出谋生,独自一人闯荡江湖,可以说是历经坎坷,苦不堪言.

问起家庭情况,为何离家出走?将军的记忆总是模糊不清,不甚了了.年幼时熟读四书五经的将军,一直对他家中的大门记忆清晰:门上有匾,黑底红框,上书金字:“名登天府”.

据说,崔建功将军参加上甘岭大战立了大功后,曾说过令时人不解的一句话,他说:“咱崔家三代人,魏县县志均有名录了!”

1931年崔建功将军离家后,曾于东北军一〇九师六二七团一连当兵.入伍后即开赴陕北与红军作战.老兵油子李德胜“传帮带”说:“一响,就投降.红军优待俘虏,愿回家,送三块大洋.”新兵崔建功暗记之.

1935年红军长征后的直罗镇一役,崔建功只朝天放了一,就举当了俘虏.将军从不讳言当俘虏事,且自谓是“长征的胜利品”,“被机关欢迎过来的红军.”

直罗镇之役前,东北军牛元峰师长于长武作动员.崔建功将军回忆,牛师长,山东人,大胡子,他说:“都说咱是他们的运输队,咱这次决不当他们的运输队.现在宣誓,有举,没举手,谁要是给当运输队,就操谁的祖宗!”

崔建功将军回忆,直罗镇一役后,《战士》报登了一幅漫画:一头老牛拉破车,车上装满炮.牛师长动员句录之漫画一角.

河南有重镇名“西赵堡”,居高筑垒,寨墙坚固,为当地土顽据守.昔八路军攻之,不克,国民党攻之,不克,日军攻之,亦不克.

1948年8月,刘邓大军过黄河时为西赵堡所阻.崔建功将军以新组建之旅轻取之.据云,闻讯秉烛夜视地图,查西赵堡之方位.

1948年11月,黄维兵团被围于双堆集,凭借优良装备固守,我中原各纵攻击均受阻.崔建功将军率四十五师发明壕堑战法,开沟接敌,冲锋出发阵地距离敌阵仅数十米,最先攻入双堆集小张庄,受刘邓表彰.

崔建功向红军“举手”后,思想进步,作战勇敢,参加了山西永和、陕西桥板以及东征、西征、山城堡等战役、战斗.抗日战争时期,历任股长、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平型关战役、晋东南反“九路围攻”作战以及山东高塘东月寨、香城固、林南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后,崔建功于秦基伟麾下鞍前马后,南征北战,历任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司令员、第九纵队第二十七旅旅长、第十五军四十五师师长,参加了平汉、安阳、豫西、淮海、渡江、广东、广西等战役.1951年入朝作战后,崔建功又在秦基伟麾下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平康、金化地区防御作战和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战.

1952年10月14日凌晨,朝鲜战场上甘岭大战爆发.

其时,美李军攻势汹涌,以300门大炮、40架飞机、120辆坦克,轮番轰炸上甘岭.十五军四十五师师长崔建功将军率官兵顽强抗击,与敌胶着.15、16、17日,交战双方于上甘岭拉锯,上甘岭表面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其惨烈为近代战争史所未闻.

至18日,美李军又投入一个团兵力猛攻,四十五师前沿防守部队终因伤亡过重,退守坑道,上甘岭表面阵地第一次全部失守.

崔建功将军回忆言,此时十五军军长秦基伟与他电话频频,将军不得不向老首长叫苦:

“军长啊,我的部队快打光了,有的连队只剩下几个人了.没有兵怎么打仗?”

素来心直口快的秦基伟闻之则半响无声,继尔回答:“老崔啊,阵地丢了,回头不好见我哟.”

崔建功手持电话一愣,只答一言:“那当然.”

崔建功将军回忆言,秦军长语调极平和,分量极重.将军即召集作战会议,下定决心:“打吧,打剩一个连,我当连长,打剩一个班,我当班长.如果我牺牲了,我的第一代理人就是唐万成(四十五师副师长).”

崔建功回忆,后来听说,秦军长听了我汇报的情况后,马上向三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叫苦:“王司令,打得太艰苦了,伤亡太大了.”

崔建功说,王近山将军性格火暴,一触即发,竟沉默无言,良久方回秦基伟话:

“秦基伟你给我听好了,今晚不把那两个山头夺回来,你干脆回家放牛去!”

上甘岭战斗第一阶段,经过七天七夜的反复争夺,崔建功之四十五师顶住敌人的狂轰滥炸和轮番攻击,坚守阵地,以伤亡3200余人的代价,毙伤敌7100多人.据一位西方记者报道,“一个美军连长点名,在下面回答‘到’的只有一名上士和一名列兵”.

2000年8月11日,崔建功将军与笔者言上甘岭战斗情景甚详.

经过43天激战,四十五师依靠坑道工事,最终守住了阵地.四十五师约一万余人,上甘岭一役伤亡过半.上甘岭战斗最关键时刻,崔建功将军命令所有人员均上前沿坑道参战.

崔建功与笔者言,警卫连上去了,勤杂人员上去了,连他的警卫员也被撵上去了.

崔建功言此背过脸去,肩膀抖动.因为他们上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崔建功将军谈上甘岭战斗体会:“我的指挥所就像人的大脑,各个部队阵地就像我的身体.其时,如同半睡眠状态,手在什么地方,脚在什么地方,那里有个蚂蚁、跳蚤,我都清清楚楚.”

指挥战斗达此境界,可谓出神入化也.

崔建功将军回忆,上甘岭战斗回国后,刘伯承元帅曾对他说:“你们上甘岭打得好,是因为没有教条主义.历史上庞涓是教条主义,孙膑就不是;马谡是教条主义,孔明就不是.”

笔者采访崔建功时,将军无比自豪地将上甘岭战役中的战斗英雄一一屈指数来:孙占元、易才学、黄继光、牛保才、邹习祥、高奎、赵毛臣、龙世昌……

崔建功说:“上甘岭战役中,舍身炸敌群、炸地堡,像黄继光那样舍生忘死,与敌人同归于尽者,四十五师就有三十多位.”

将军言此激动万分,以残疾之躯伏案挥毫题词——

上甘岭精神万岁!

1952年10月2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联合司令部发出表彰十五军四十五师上甘岭战斗嘉奖令如下:

15军第45师:

10月14日,敌美7师、伪2师在大量空军、坦克、炮兵的配合下向金化以北我15军45师防守之597.9高地及537.7高地北山进攻,敌人吹嘘这次进攻为1年来的‘最大攻势’.但在我45师及炮兵部队坚决顽强的防守与积极反击作战下,至今激战13昼夜,杀伤敌军8000余人,于进犯之敌迎头痛击.虽山头阵地已变为焦土,但我军始终坚守着坑道.我坑道部队不仅每次都主动有力地配合了反击作战,而且还积极主动地反击敌人.你们坚决顽强.积极作战,殊堪嘉奖.除通令表扬外,并望继续努力,再接再厉彻底粉碎敌人的进犯.

据时任十五军司令部参谋的桑传宝回忆,秦基伟接到四十五师荣膺志愿军及联司首长的嘉奖通令表扬电报后,大呼:“桑参谋,立即通报全军及四十五师.给我接四十五师崔建功电话.”

秦桑传宝回忆,秦基伟高兴得脸都红了.

刚要通电话,秦基伟就一把抢过话筒,大声说:“志司通报了你们师……”但他没说完,停了好久,才缓过那阵激动劲来.

秦基伟说:“好大的荣誉啊!你们要再接再厉,用更大的胜利回答上级的勉励,用更大的胜利为英勇牺牲的烈士复仇,敌人必须歼灭,阵地必须夺回!”

桑传宝记得,秦基伟在与崔建功通电话时,紧握话筒的手在发抖.

据崔建功回忆,他接到秦基伟电话,竟潸然泪下,只是“嗯、嗯、嗯”地应着,也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笔者问:“为什么?”

崔建功答:“啊呀,这一仗伤亡太大啦,四千多人哪,我有什么好说的!”

上甘岭战斗四十多年过去了,崔将军言此仍然哽咽.

建国初,电影《上甘岭》公映,感动了全中国人民.

昆明军区在九号院首次放映,军区组织首长和部分机关干部集体观看.时任昆明军区参谋长的崔建功兴冲冲而至,端坐前排.

电影放映不久,崔建功将军即起身离席而去.初始人皆以为将军出去“方便”,而后在电影结束时才发现,崔建功座位上一直空空如也.

事后,有人好奇问将军:“上甘岭战役是你打的,这么光荣的事,上甘岭电影为什么不看了?”

崔建功将军回答:“不是不想看啊,而是不忍看啊,我们师伤亡了那么多人啊,你说我能看下去吗?”又说:“这那像打仗啊!这是打着玩,好人死不掉,坏人都死完.像这样打,我这个师长太好当了.”

电影在部队放映,四十五师官兵对电影中出现女兵镜头岭议论纷纷,崔建功则言:“所有能参战的我都命令上了,惟独没有叫女兵上.”但将军说:“这是虚构的,但电影可以虚构.”遂平息了参战官兵的意见.

抗美援朝归国后,崔建功将军历任解放军副军长、昆明军区副参谋长等职.将军晚年曾三次骨折,一次右股骨,两次左股骨.虽坐轮椅行止,则安然乐观,人来人往,皆笑嘻嘻,乐呵呵,出语诙谐幽默,使人忘其为残疾者也.

2000年8月,笔者于湖北鸡公山疗养时,有幸再次采访崔建功将军.此时将军因双腿骨折,已坐轮椅行动.

将军乐哈哈地与笔者回忆起战争年代所喜爱的各项球类活动:左大臂负伤,活动受阻,然能以一只手打篮球、打乒乓球,非专业运动员,难敌其左右.将军言此自豪说,一次全旅开运动会,自己曾拿过五个第一名.

崔建功将军安坐轮椅,微笑言:“打球越打越小,始篮球、排球,再棒球、足球,再网球、乒乓球.”继又乐呵呵言:“现在是去球、完球.”

言罢,将军闭目摇首作沉思状,先左摇几圈,再右摇几圈,且口中念念有词,为京戏唱腔:“吃打,打打打打,匡匡,一匡,一才,匡!”

秘书黄诚忠告诉笔者,崔建功将军晚年最喜好京剧了,如《三叉口》《长坂坡》《定军山》等武打戏,百看不厌,热血沸腾.

此时,笔者随着崔建功将军的京剧鼓点声抬头望去,正好看到挂在墙上的一幅书法,那是崔建功老战友、十五军参谋长张蕴玉赞崔建功将军的《少年游》词,落款时间为1996年5月22日.词云:

一员战将,

足智多谋,

胜勇旗高树,

勤业克己,

胸怀宽厚,

德美人多助.

汇河巧渡,

接敌开沟,

淮海冲锋路,

上甘岭巅,

血飞烟横,

战史存名著.

张显扬

(1915—2005)

张显扬将军头大耳长,眉似漆,眼如炬.性格粗野狂放,桀骜不羁.与人交,肝胆毕露,喜怒哀乐,全都挂脸上.言语豪放粗鲁,多脏话俗语,无所顾忌也.

人称张显扬将军作战一狂,二野,三尖,敢打敢拼又精明奸诈.

十五军诸多老战士如杨毓彬、李义山、李明天、李天恩等等,与笔者谈起张显扬无不眉飞色舞,啧啧赞其为“我们十五军的夏伯阳”.

又言:“张显扬牛得很,他当过朱德的警卫班长.”

又言:“还当过张思德的班长呢!张思德,全中国谁人不知,哪个不晓?”

又言:“他是少有的与日本鬼子面对面拼过的师长!”

……

张显扬将军,四川通江碧家场郑家营村人.9岁放牛,18岁参加红军.1934年8月,因聪明伶俐被调入红四方面军军部学习,参加了反刘湘的六路围攻战役.战后提升为排长.1935年在陕南战斗中负重伤,伤癒后随红四方面部警卫连长征.

抗日战争中,张显扬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一营三连排长,参加了夜袭阳明堡机场、响堂铺战斗、百团大战等.1940年任连长时,奉命在襄垣扩充了一个营的武装力量,被旅首长授予“模范干部”荣誉称号.

解放战争初,张显扬曾任太行军区第四军分区四十五团团长、第五军分区司令员等职.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十五军四十三师师长,率部参加了邯郸、豫西、淮海、渡江、广东、广西等战役、战斗.

杨毓彬回忆言,张显扬儿时是放牛娃,地道大老粗.九纵过黄河后才开始学认字.是时,张显初任副师长,他识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看电报.

1949年9月,张显扬率部随十五军南下广州.部队行军至曲江时,张显扬喜孜孜叫杨毓彬到师指挥部,站在地图前问杨:“我们现在在哪里?”杨指地图答之.张显扬用手拍脑门,取红铅笔在曲江附近,画了三个圈,命令杨毓彬:“通知三个团,就这样宿营.”

杨毓彬细视地图,指第一个圈,解释道:“首长不行啊,x团宿营的地方是山上,离山头就几百米,怎么宿营啊?”又指第二个圈说:“x团宿营的地方是河啊,你叫他们住水里啊?”又指第三个圈说:“这里是集镇,敌情不明,x团能在镇子里宿营吗?”

张显扬不悦,命令道:“就这样下命令.叫各团自己想办法,我就不信没个住人的地方.”

杨毓彬忆此言:“张显扬粗得很,野得很!但那时我不怕,参谋有三次建议权,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我坚持不下达命令,他最后还是听了我的意见,修正了宿营方案.”

二十七旅七十四团团长江涛,出身于富裕农民家庭,能文能文,延安吴堡青训班毕业,参加过军委二局谍报参谋训练班学习.1947年8月,江涛主动向上级提出到抗日前线带兵打仗的要求,被分配到第九纵队二十五旅任七十四团团长.

江涛甫任职,张显扬便给了他一个“下马威”.某日,旅长张显扬到该团视察,当着众人面,问江涛:

“江团长,你们团共有多少人啊?”江涛答之.

张显扬又问:“多少?多少炮?”

江涛虽答之,却不悦,反问旅长张显扬:“你说全师有多少人?多少?多少炮?”

由此,两人“叮当”了一阵,结下了梁子.

杨毓彬回忆言“当初,江涛曾找我喝酒,边哭边喝,言自己无法与张显扬共事.三年后,江涛调任总部任职,又找我喝酒,边喝边哭,言自己这几年的进步,真得要感谢张显扬.他说,张显扬性子暴,火气大,对我是一片好心,自己真不想离开七十四团.”

江涛任七十四团团长后,在张显扬的指挥下,率部参加了开辟与建设豫西根据地、洛阳战役、郑州战役、淮海战役等,广西战役,战功卓著,成为一名军政全优的成熟指挥员.建国后,江涛历任军委情报部二处副处长、志愿军司令部情报处处长、国防科委九局副局长兼情报所所长.

1950年2月底,张显扬率四十三师进驻云南昭通平叛,兼任昭通警备区司令员.时龙云之三公子龙绳曾由香港回滇,出任西南人民革命军尹武纵队司令,4月率部接受人民解放军改编,任昭通警备区副司令员兼警备长.是时,龙绳曾竟背着张显扬,暗与已经叛变之匪首安纯三、陇承尧、江嬴州、安尊三以及贵州的罗湘培,川南的田栋云等加紧勾结,任命大队以上反动骨干六十五人,图谋在昭通组织大.

1950年5月某日,张显扬赴昆明开会,途经会泽县支窝山,遇到龙绳曾任命的“反共救国军”长刘振清的伏击,众匪叫嚣:“活捉张显扬”,张显扬挥指挥担任护送任务的师侦察连奋勇还击,毙匪30余人,杀开血路冲过去.余匪向驾东湾方向逃窜.

据杨毓彬回忆,其时张显扬立即命令一二七团派一个连追歼.张显扬命杨通知一二七团三天内赶到大国洞追剿刘振清残匪.杨不解其意,冒昧问,“敌人在公路打伏击,怎么会跑回大山里?”张显扬答:“你个烂参谋管那么多干啥?立即通知一二七团,派一个连到大国洞,刘振清快到那儿了”.

杨毓彬说,果然不出张显扬所料,该连急行军三昼夜,翻山越岭追至大国洞,刚刚部署好,刘振清也到了.是役,一二七活捉刘振清,全歼其“反共军”117人.

1950年底,西南军区命令决定,张显扬之四十三师脱离十五军建制,留守云南昭通,第十军第二十九师编入十五军建制,参加抗美援朝.

十五军老战士李天恩回忆,某日,秦基伟召集十五军师以上干部传达北上入朝作战命令,秦基伟军长带头表态:“此次入朝作战,我--秦基伟!不上光荣榜,就上英烈碑!”,秦基为声音洪亮,至今仍有印象.

其时,麾下诸将皆戎装严整,慷慨激昂表态,唯独张显扬将军披一件炊事员的脏衣服,帽沿压低,埋头坐后排,不吭一声.

秦基伟问:“你--张显扬,怎么不说话?”

张显扬仍低头不语,秦喊:“张显扬,抬起头来.”

张显扬抬起头,起立,发了一通牢骚:“我们师不入朝,你们去打仗,我当炊事班长啰!”

与会者大笑.

此时,秦基伟突然宣布:“上级已有命令,张显扬调任十五军二十九师师长,参加抗美援朝.”

张显扬闻之雀跃而起,将脏衣服脱下,向上一扔,高声大呼:

“我张显扬不当炊事班长啰!”

全场哄堂大笑,秦基伟更是喜上眉梢.

1950年12月18日,西南军区发布命令:第十五军第四十三师留云南建设昭通军分区,脱离十五军建制,归云南军区领导;以第十军之第二十九师编入第十五军序列,师长张显扬,政委王新.

1950年3月5日,秦基伟将军到即将入朝整装待发的第二十九师视察,召集该师党的代表和骨干开见面会.二十九师师长张显扬、政委王新陪同.秦基伟指张显扬戏言:“你这个伙头军(炊事员)怎么也来啦!”

俩人相视大笑.

秦基伟于当天日记记:“今后在战斗中会增加许多的方便,熟人才便于指挥.当然重要的还是依靠干战们的觉悟和党的领导和保证,今天到会者都是党的代表和骨干,这是二十九师实现任务的保证.”

十五军初入朝时,即遇到美军由侦查机引导的猛烈炮火袭击,伤亡惨重.而时任十五军二十九师师长的张显扬并不畏惧,有时竟昂然登高坡,怒骂美军飞机,“瞿瞿”吹哨指挥部队疏散.

十五军老战士李义山回忆此仍忍俊不禁:“张显扬不怕死,但有时也蛮干.那时爆炸声轰轰隆隆,谁还能听到哨子声啊!”

1952年10月,上甘岭大战爆发.张显扬将军率二十九师,以上甘岭之机动部队参战,一个师分成两半,时而上甘岭,时而西方山,时而前方作战,时而后方增援,时而夺山头,时而守阵地,忙得不亦乐乎.

秦基伟曾如此评价张显扬:“张显扬之二十九师姿态非常高,战斗力特别强,指到哪就打到那,打到哪就胜到那.”

“我是分兵把门,一部分在西方山,一部分在五圣山.二十九师出了个邱少云,打得还是四十四师的仗.”张显扬虽然满腹牢骚,同时也满怀豪情.

著名的上甘岭战斗中,张显扬率二十九师与韩军名将丁一权之第二师争夺537.7北山(韩军称“狙击梭线”),反复拉锯,屡立战功.最为经典是30日之战斗.

韩军第二师三十二团经激战六小时,攻下志愿军坚守的537.7北山高地.“联合国军”总司令亲来前线视察,并赞扬“韩军英勇善战”.次日,张显扬率部接防后仅一个半小时便夺回了该阵地.

韩军《战报》载:“凌晨2时.敌以3个营兵力发起进攻,主攻方向指向597.9高地,以一部兵力攻‘耶尼鲁塞尔高地’第3营第1O连阵地,经过1小时30分种激战,3时40分狂涛吞没了597.9高地……”

11月4日:丁一权不得不承认:“在昨天‘耶尼鲁塞耳高地’落入敌手,‘三角高地’事实上全部丢失.”

张显扬将军作战猛中有细.

上甘岭大战初期,由于美军火力强大,志愿军部队增援上甘岭伤亡极大.有的连队运动上去要付出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代价.张显扬一上上甘岭就想出了好办法.

第一,分段带路,单个跃进.单兵间隔要20米,30米,甚至40米;第二,减少兵力,加大火力.第三,多运上去守坑道.

张显扬说:“守得住更重要,敌人炮火强,‘肉蛋碰铁蛋’是碰不过的,办法是减少兵力,加大火力,要靠——风吹梨子树,圪挞碰圪挞.”

李天恩回忆,该师八十五团三连,按照张师长的办法,全连运动到8号坑道,没有一个伤亡;后来八十七团四十里外运动到上甘岭,也没有一个伤亡;八十六团上阵地只伤亡两人.

半个世纪后,许多志愿军老战士们言此仍喜形于色曰:“张师长一来,就能看出门道,想出的办法很简单,可是很管用.”

李义山回忆,张显扬喜欢唱歌,最喜欢唱《二郎山》,但实际上就会那么两句:“二呀么二郎山呀么,高呀么高万丈”.来回倒腾,自唱自乐.

上甘岭战斗某日,张显扬来到李义山所在营检查工作.其时李义山为该营营长.次日起床,张显扬突然问李义山:“你们营活跃吗?”李义山答:“还可以吧.”

张显扬突然变脸,破口大骂:“可以个屁,在这里怎么没有听你唱一首歌?也没有听到那个连队唱歌?”李答:“我一个人怎么唱?”

“一个人为什么不能唱?”

张显扬此时得意洋洋地教训起李义山:“一个人唱,叫独唱;两个人唱,叫合唱;男女一起唱,叫混合唱,一个连队集体唱,叫大合唱.”言罢,洋洋得意而去.

余宏远,张显扬的老上级,1932年的老革命,红军时期从事地方和后勤工作,为红军长征后勤物资工作作出卓越的功献.新中国成立后,官至成都军区副司令员.“”中,造反派找到张显扬调查余宏远问题.

调查员问:余宏远在解放战争中有没有通敌?

张显扬火爆性子立即爆炸.“咣当”拉开门,“哗啦”推开窗,茶杯往地上“乒乓”一摔,吼道:“好人打不倒,坏人跑不了.你们,他妈的给我马上滚!”造反派急溜之.

余宏远之子余宏言,“”期间,父亲被打倒,家里通过关系“开后门”到十五军当兵.

某日,时任军区副司令员的张显扬到他当兵的四十四师视察,师长、政委陪同.张显扬一到,就告诉师领导,命令余宏跑步来见.余宏跑步到后,张显扬大声问师长、政委:“你们知不知道谁叫余宏远?他妈的,他就是我们四十四师的老祖宗.我要讲一讲这段历史.不讲你们他妈的把老祖宗都忘光了!”

接着,张显扬对余宏说:“你他妈的小子也给我好好听,听完了,跑步回去.不准在这里吃饭!”

余宏忆此深情言:“那时我因父亲问题抬不起头来,这一番话不是讲给我听的,今天想起来,张伯伯了不起——粗中有细,有勇有谋!”

张显扬作战偏好.

将军回忆言,红四方面军在红军时期战斗力强,与他们有造的兵工厂有关.四川军阀多,缴获的五花八门,大多不可用,因为没有,就是有也不对码.造的兵工厂,20多个工人,一副铸弹模、一台旋口机,一天能生产百余颗.那时打仗,管用得很.哈哈,一颗可以轰倒一大批敌人呢!

戎马倥偬间,张显扬还会诌一两句诗.将军认为是步兵的“重武器”,为赞美,专门写过一首打油诗,刊登在十五军的《战场报》上.该诗简短有力,好读易记,战士们都能背颂:

小宝宝,肚皮大,体力好.

叫唤一声,敌人倒.

张蕴钰

(1917年-2008)

张蕴钰将军大脑袋,黑脸盘,络腮胡.身材魁伟,声如洪钟,晚年脑门黑斑点点如豆.将军学识渊博,博览中外名著,熟读孙子兵法,善于思谋问题,说话慢声细语,做事任劳任怨,含蓄豁达,爱好舞文弄墨,题字吟诗,颇有儒将之风.

凡初见张蕴钰将军者,皆以为一介武夫,实大谬也.

2003年11月1日,笔者于北京西钓鱼台将军宅初访张蕴玉将军,赞之:“首长是无名英雄.”将军回答:“是无名,但不是英雄.”寥寥数语,其内秀自见,胸襟袒露.

采访笔记中有如下令人难以想象一幕:蒋继宗,科学家,曾留学德国.某日,张蕴钰将军与蒋席沙漠而坐,折红柳而谈心.蒋言迄今未婚娶,张蕴钰将军对他说:“谈恋爱要勇敢一点,不要怕碰钉子.”接着,张蕴钰给随口朗诵了《浮士德》中的诗句:

美丽的姑娘,我可不可以挽你的手儿,送你家去?

我不是姑娘,也并不美丽,回家的路儿呀!我自己知道.

蒋继宗望着眼前长相如“黑李逵”似的张蕴钰,大为惊奇,连连说:“真没想到,首长还会背哥德的代表作,真没想到,真没想到啊!”

张蕴钰将军,河北省赞皇县人.年幼丧父母,赞皇县第一高级小学毕业,后就读于赞皇师范.1937年参加八路军.初任游击队队长,因有文化,善思索,勤动脑,历任职务大多为司令部主官,如团参谋长、师参谋长、军参谋长、兵团参谋长,直至国防科委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参加了淮海、渡江、两广、挺进大西南等战役、战斗.将军指挥作战能谋善断,细致缜密,在十五军有“孔明先生”之雅号.

1940年3月,晋冀豫边区游击纵队七团于黑水河畔设伏,全歼前来抢粮的100余日军和200余伪军.日军旋即前来报复,时任七团副团长的张蕴钰和团政委一道指挥七团阻敌,生俘日军,缴获山炮,大捷而归.其间,敌机来袭,将军沉着指挥机射手,于最近处奋勇还击,击落日军飞机一架.张蕴钰智勇之威由此而初露锋芒.

安平,河北省香河县一小镇,位于平津公路旁,为平津陆路交通要地.

1946年7月29日,美陆战队约百名,分乘卡车十二辆及一辆指挥车,由天津至北平,行至安平镇(香河西南十里),突然与300名着制服之中国军人发生(五十三团)遭遇战.双方战斗四小时之久,美军军官亡一人、士兵亡两人,受伤士兵十三人(郑介民给电报).中国方面五十三团伤七人亡一人.

据云,战斗中中国军队发现有美军时,当即撤出安平.此即为当时媒体报道的震惊国人的“安平事件”.

1946年夏,时任太行军区一分区参谋长的张蕴钰将军,作为北平军调部第25组的代表,参与调处“安平事件”.张蕴钰将军在调处“安平事件”中,与美军代表唇舌弹,辩才锋利,引人瞩目.

将军回忆,“安平事件”在当时是一件影响很大的事,、、马歇尔、李宗仁、周恩来、叶剑英等高层人物均高度关注.事件调处的结果是“不了了之”.

为何如此?张蕴钰将军笑而不答,又问,将军笑道:“国共大战将至,何顾安平乎?”

张蕴钰将军没有想到,曾经在谈判桌上与美军唇舌弹的他,五年后在上甘岭战场上与美军打起了实弹.

“安平事件”后,张蕴钰将军随叶剑英赴南京,参加代表团,被安排在参谋组.将军回忆言,9月3日是反法西斯胜利纪念日,代表团租来一部美国电影片《女战士》,于梅园新村30号院放映.影片中有美军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的新闻记录片画面.将军更未料12年后竟能从事中国的试验工作.

“思想忙”,是张蕴钰将军最常用的口头禅.

1946年,张蕴钰将军调任太行军区第一军分区三十三团副团长时,就引起了时任太行军区司令员秦基伟的高度关注.秦基伟多次在会议报告中表扬“蕴钰同志比较用心,还注意考虑研究问题.”

淮海战役攻击黄维兵团,中野进行的平原攻坚战一度受阻.时任攻击部队二十七旅旅长崔建功告诉十五军参谋长张蕴钰一个故事.

某日下午,二十七旅某班长与两名战士,攻到敌阵地六十米前,被敌猛烈火力覆盖,进不得,退无望.班长灵机一动,抽出工兵锹,先挖卧姿掩体,继挖立姿掩体.俩位战士亦同时动手,竟于敌阵前挖成了堑壕.当天晚上,与后面部队的战壕接通而顺利脱险.

时任十五军参谋长的张蕴钰将军获知此事,经过数日思考,适时提出在二十七旅开展近迫作业,利用壕沟接敌,攻克敌前阵地的完整设想:

“堑壕、交通沟的平面布局,以金字塔形结构为好,第一道堑壕为突击阵地,距敌阵地以敌人投不到为准.第二道应长于第一道,作为预备队、重机和火炮阵地.第三道更长,应可设置平射炮.第四道最长,用以设置曲射炮阵地和救护所.纵向则用几条交通沟连接,其宽度应便于运动部队、抬担架和架设电线.有了这样的阵地,攻,能抵近发起冲锋;守,可节节抗击敌人,防敌反扑、突围.我以为非此不能消灭黄维.”

崔建功回忆,在淮海大战最后阶段,二十七旅以挖沟迫近之战法,一举攻下小张庄.战中,中野各纵纷纷到二十七旅学习迫近作业.

新中国成立后,张蕴钰将军历任军参谋长、兵团副参谋长、兵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西南剿匪和抗美援朝.在震惊中外的上甘岭战斗中,张蕴钰将军勤思慎行,能参善谋,被秦基伟将军称为“最放心的参谋长”.

秦基伟晚年回忆,十五军在上甘岭战斗之所有打得好,有一条很重要,就是在上甘岭战斗前,十五军在守备阵地上筑了一座地下“坑道城”.这是秦基伟军长顶住不同意见的干扰,坚持己见,一意“孤行”的结果.

秦基伟回忆:“我同张蕴钰和师长们交换意见,他们也是这个看法.当时反对挖坑道者议论很多,张蕴钰则真正理解秦基伟准备打大战的思路,力排众议,坚定支持,并将这一巨大的筑城工程实践完善.”

每至上甘岭大战最关键时刻,秦基伟都要派张蕴钰到上甘岭前线,了解战斗情况,提供决策依据.

10月20日晚,上甘岭大战的第五天,张蕴钰就带着几个参谋,冒着敌人炮火,赶到四十五师了解战况.四十五师指挥部在五圣山背后四公里的德山岘.四十五师师长崔建功向张蕴钰汇报的情况,令张蕴钰大为震惊.

部队伤亡已超过3500人,一三四团和一三五团总共只剩下二三百人,二十一个步兵连伤亡均逾半数以上,四十五师再无一个完整的建制连队了.部队打得很苦,但很顽强.一个连队上去了,下来时只剩几个人.

四十五师作战科长宋新安在汇报时,谈到战士的伤亡情况,忍不住放声大哭.张蕴钰立即提醒:“现在不是哭的时候,”又言:“我们不能只看到伤亡,更要看到伤亡的意义;不能只看到我们的伤亡,要看到敌人比我们付出了更大的代价.即使这‘一百多斤’报销了,也要含笑九泉.”

张蕴钰非常严肃地批评道:“作为指挥员,参谋人员,在战场上不能老讲这些,老听这些,不然,还怎么打仗啊!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打下去的问题.”

李明天回忆,秦基伟非常赞成张参谋长的观点,“十五军的人流血不流泪”,就是秦基伟根据张蕴钰的汇报,提出的鼓舞十五军官兵士气的重要口号.

李天恩回忆,在上甘岭炮火最激烈的时候,张蕴钰参谋长三上上甘岭,为十五军决策上甘岭作战,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冒着林弹雨,和师团指挥员一起察看地形,选择运动与攻击道路;和机关干部共同研究如何支援坑道斗争;和炮兵部队商量确定炮火配置.特别是对喀秋莎阵地的选择更是费尽苦心.

在上甘岭,每当张蕴钰将军问前沿官兵:“你们连队还有多少人?”

回答总是:“首长,你就下命令吧,我们保证把阵地夺回来!”

张蕴钰对这样的回答并不满意,面对前所未有的伤亡情况,他和赵发田副军长,向秦基伟提出了适时放弃表面阵地,转入坑道战斗的建议.张蕴钰的建议内容如下:

“我们和敌人战,打消耗战打不起,运动中伤亡大,坚持表面阵地伤亡更大,最好的办法是暂时转入坑道斗争.这样可以避敌之长,又可以扬我之长.白天钻洞,夜晚打仗,用小分队袭击占我表面阵地的敌人,消耗与疲惫敌人,以创造条件实施反击,收复表面阵地.在如此激烈的反复争夺中,不仅要和敌人斗‘志’,还要和敌人斗‘法’.”

秦基伟对张蕴钰的建议十分赞赏,当场拍板,一锤定音:“看来这次战斗,已经发展成战役规模.上甘岭战役是一个特殊战役,我们要学会在小山头上打大仗.”

为此秦基伟专门叫张蕴钰连夜赶赴兵团汇报.三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副政委杜义德、参谋长王蕴瑞、政治部主任刘有光,集体听取了张蕴钰的汇报,当场批准了十五军的作战方案.

而后,张蕴钰被指定前往德山岘负责统一指挥.有军史专家认为,张蕴钰的建议,是十五军在上甘岭大战中由战术性反击转变为战役性反攻的指导性思路,也是该战役由被动挨打转变为积极出击的关键一环.

在上甘岭战役过程中,作为参谋长的张蕴钰,始终和“主将”秦基伟“保持着绝对的和谐”.秦基伟说他在战争年代遇到了两个好参谋长,一个是前任参谋长何正文,再一个就是现任参谋长张蕴钰.

1958年8月,张蕴钰被任命为试验靶场主任,1961年改称基地司令员.将军隐名埋姓于大漠荒野,惊沙走石戈壁滩,含辛茹苦核基地达十三年之久,人称“核司令”.

张蕴钰将军与笔者言,基地起初选址于距甘肃敦煌一百多公里处的后坑.是年秋天,张蕴钰实地勘察,却发现当地土质均为大孔土,工程建设难以施展,旋即向上级建议另选新址,并获批准.12月中旬,张蕴钰率张志善、史国华、总参测绘局朱处长等人,乘吉普车四辆、生活车四辆,携带十天饮水及油料、帐篷、粮食、蔬菜、罐头、柴草和一部电台,经玉门关向西,进发罗布泊选场.

1959年2月,张蕴钰与陈士榘、万毅等将军联名向国防部上书专题报告,建议将核试验场定在罗布泊西北地区.3月13日,国防部正式批准报告.

笔者问将军为何将试验场定于罗布泊西北地区,将军兴奋异常说:“宽广啊!爆炸中心往东去,四百多里没有人烟.南面实际上是戈壁滩,那里有个罗布泊湖.西面靠铁可里克,有村民,约二百多公里,是下风方向,没有事.核实验、导弹、地下核试验都在那里.”

张蕴钰将军是中国第一颗起爆的最后签字人.1964年10月16日上午10时,新疆罗布泊,风和日丽,碧空如洗.张蕴钰与两位同事一起,驱车前往装载着中国第一颗的铁塔,进行起爆前的最后检查.检查完毕,他取下墙上的操作规程表,签字:“1964年10月16日,张蕴钰”;之后,把起爆核装置的钥匙交给了在主控室指挥的张震寰将军.

多年后,张蕴钰将军清晰忆起彼时场景,犹感“笔重千钧”.

张蕴钰将军喜吟诗填词度曲.将军自言其诗词是于峥嵘岁月里“捉”来的.或大漠沙场,或山路马背,或咸斋月下,自然之景入眼,心血之涌成言,实时记事,乘兴抒情,昨“捉”一首,今“捉”一句,遂有《张蕴钰诗词集》出版.

担任试验基地司令员的张蕴钰,亲历首次试验、首次导弹核试验和首次氢弹试验.并分别有诗记之.

记首次核试验情景:

光巨明,

声巨隆,

无垠戈壁腾立龙,

飞笑触山崩.

记首次导弹核试验情景:

东来火箭裂长空,

万籁不敌鸣,

洛水巫山神女态,

红橙黄紫卧西风.

记首次轻弹试验情景:

蘑菇云高高又重,

大地伸显一爪龙,

青天拾的霹雳手,

狂徒挑昏八面风.

1983年至1985年,张蕴钰将军三次上书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张爱萍请求离休.如愿后,无比欣喜.1月14日,将军度“长相思”小词并纪68岁生辰.词云:

花一度,

果一度,

愈来花果不满树.

一院清风瘦.

思不住,

想不住,

秃笔老砚纸上雾.

还似初征路.

车敏瞧

(1912年-2005年)

车敏瞧将晚年军喜书法,以隶书名世,独创风格.凡书,铜划铁勾,横竖间入断续之笔,飞白连绵,欲断未断,奇兀班驳,古拙生动.

将军尤喜书十二生肖字,一字一斗方,肖形而运笔,生趣盎然.书“羊”字,起首两点延长作两角,一竖作胡须,酷似羊头.又书“蛇”字,以草书一笔,左盘右旋,似蛇盘曲,首尾相顾.又书“马”字,取笔势以斜,四点作四蹄,其状如奔马腾飞.

2004年8月14日,笔者至长春拜访车敏瞧将军,并请一书法家书一联赠将军,联云:“戎马临汾旅;浴血上甘岭.”将军哈哈大乐,回赠一“虎”字斗方:草书结构,上段虎头,浓墨重笔,起势不凡;中段间以飞白,酷似虎皮纹理;下段一撇拉长作一竖,断墨斑斑,收笔铿锵,虎尾也.

车敏瞧将军,学名车国宝,山西省垣曲县人.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入党,历任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晋城中心区联络员、山西五专区抗日保安队政治部主任,五专区武装科长,决死三纵队政治部主任,太行第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延安党校三部组教科副科长.1951年任志愿军第十五军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军衔.1958年转业后,先后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党委书记,吉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顾问,吉林省第四、五届政协副主席等职.

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又称太原国民师范学校,简称国民师范,又简称国师.始建于1919年6月,阎锡山创办.1929年,车敏瞧将军由家乡步行千里赴太原,以优异成绩考入国民师范.将军言:“国民师范是革命的摇篮.徐向前、薄一波、程子华、李雪峰、王世英等均由此走向革命.山西省工作委员会和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亦曾在此办公.”

车敏瞧将军入学国民师范后,因为农村娃子,土里土气,城里学生皆小瞧之.将军发愤攻读,品学皆优.时学校流行网球运动,时髦学生独占之.将军亦发愤,白日摸不到球拍,夜晚苦练,凡有月光,即独自一人于球场挥拍练球,网球技艺日进,第二年在全校网球比赛上荣获冠军.

将军忆此说;“那时太原国民师范学校网球水平在全国是一流的,我的网球水平在太原国民师范是一流的.”

新中国成立后,将军曾作为华北代表队代表,参加过全国体育运动会.将军言此豪情油然而生:“我网球打得好啊,相当的好啊,不是一般的好啊!”

车敏瞧将军年青时热血新潮.1935年,将军于太原国民师范学校毕业后赴上海,学习研究世界语和新文字,并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是时,将军勇立潮头,激扬文字,主编拉丁化新文字刊物《我们的世界》,并编译出版新文字读物《我们的出路》、《穷人的朋友》等书籍.

解放战争时期,车敏瞧将军曾任太行军区第二十三旅政委,太岳第三军分区副政委.1948年任华北军区第一兵团十五纵队四十五旅政委;1949年任第十八兵团六十二军一八六师政委,六十二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

在戎马生涯中,车敏瞧将军以政治工作主官身份,参加过运城、临汾、晋中、太原、进军西北等大战、恶战,极具丰富的战时政治工作经验.

车敏瞧将军回忆,临汾战役历时七十二天,共毙伤俘国民党军2.5万余人,生俘敌首梁培璜.至此,晋南地区全部解放,吕梁、太岳两解放区连成一片.由于第八纵队第二十三旅战功卓著,晋冀鲁豫军区前指授予“临汾旅”称号.

将军曾任二十三旅政委,回忆该旅政治工作,立即眉飞色舞,连声道:“非常活跃,非常活跃!战前官兵们嗷嗷叫呀!”

将军犹记忆:临汾战役后,在解放太原庆功大会上,徐向前给二十三旅亲授“光荣的临汾旅”旗帜,每位官兵都颁发了一块手帕,上面綉有“光荣的临汾旅”六个字.将军言:“此举对‘临汾旅’是个鼓舞,对其他部队是个鞭策.这就是政治工作.”

车敏瞧回忆,攻克临汾第二天,堵溃部队发现了一群溃兵.溃兵的头目见解放军到,急急举投诚,高声喊:“不要打,不要打,我们缴!”继而竟自报家门:“我就是梁培璜,请把我带到你们司令部去.”

将军说,其实用不着梁培璜自报家门,我军战士个个都能认出他.在我军的战地传单上,他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

“梁培璜,日本胡,高鼻梁,黑糊糊,年纪已经五十五;瘦皮猴,老糊涂,把他装在闷葫芦,总有一天作俘虏!”

将军强调说:“这就是政治工作的威力!”

“临汾旅”旅长黄定基,车敏瞧的亲密战友.

1945年12月,晋冀鲁豫军区以太行三、八分区部队为基础,在山西长治苏店镇组成第八纵队二十三旅,旅长黄定基、政委车敏瞧.

黄定基身经百战,功勋卓著,曾三次负伤,是刘邓首长多次表扬的英勇机智、每战必胜的战将.新中国成立后,黄定基以全军战斗英雄和“光荣的临汾旅”代表身份,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车敏瞧回忆,在解放战争中,黄定基抱病完成了两克运城、攻坚临汾、决战晋中、总攻太原的作战任务.可惜因长期的战争生活,使他积劳成疾,旧病复发,于1951年9月21日病逝,终年38岁.后,经中国人民解放政治部批准为“革命烈士”.

得知黄定基病故的消息后,立即派人专程赶赴重庆,送来一幅用白绸写成的挽幛:“黄定基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

车敏瞧回忆说:“黄定基旅长,在我军历史上是少有的没有授衔的战将,战将中的战斗英雄.”

在黄定基的追悼大会上,老战友车敏瞧敬献了一首悼亡诗:

熏烟弥漫噩耗闻,

时非清明泪纷纷,

梦剪窗前烛,

定基精神万古存.

上甘岭大战爆发的当天夜间,秦基伟在指挥所处理完军事问题后,特意把车敏瞧叫去,专门研究了上甘岭大战中的干部配备问题.车敏瞧回忆,秦基伟要求他立即向兵团请示:“叫正在兵团学习的师、团政委们先回来,打完仗再到兵团补课.”其时,正在兵团学习的有四十五师政委聂济峰、师政委王新和四十四政委朱业奎.车敏瞧说:“在上甘岭战斗的第二天,他们都赶回部队参加了指挥作战.”

车敏瞧将军回忆,秦基伟对战时政治工作一向十分重视.上甘岭大仗期间,十五军谷景生政委不在朝鲜,秦基伟既当司令又当政委,政治工作抓得及时有效.车敏瞧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政治部主任.

车敏瞧将军根据秦基伟的指示,连夜加班,伏案疾书,拟定了基层干部三套班子的应战方案:一套在阵地上,一套在师、团保存,一套在军里培训,随时可以补充.将军言:三套班子的方案,体现了秦基伟准备打大仗的思想准备,打恶仗的拼命精神.将军又言:“打仗总是要死人的,特别是基层干部伤亡大.一定程度上讲,打仗也是打干部”

1952年10月23日下午6时,十五军四十五师战士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不幸被敌人击中,全身被火焰燃烧,咬牙坚持不动,直至光荣牺牲,年仅26岁.车敏瞧闻知此事,立即抓住不放,喋喋不休.其时,邱少云的事迹已报到军里,并正准备给八十七团九连立功.却因邱少云的“出身”(俘虏兵)问题,有人对邱少云评功有不同看法.车敏瞧在评功会议上举着一份战地《快报》大声疾呼:“邱少云,了不起!死了一个守纪律的模范,避免了四百多人的伤亡,四百人和一个人,这个比价有多大?如果都像邱少云一样,我们的伤亡就会很小了.他是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整场战斗的胜利”.

车敏瞧将军言,《上甘岭》电影中“一个苹果的故事”并非虚构,确有其事.第十五军一三五团七连坚守坑道,断水七日.某日,运输员刘明生于运途中拣一苹果,摸摸,不忍吃,带回坑道交连长张计法;张连长接下,闻闻,亦不忍吃,见步话机员李新民口干舌燥,说:“你们几个人分吃吧”;李新民接苹果亦不忍吃,交伤员蓝发保;蓝发保断双腿,坐起接苹果,嗅嗅,亦不忍吃,又交回连长.张连长无奈,只得自己先咬一小口,然后命令每人轮流咬一口.其时,坑道计八人,一个苹果转两圈,方尽.

上甘岭战斗一结束,车敏瞧将军即组织师以上干部集中半月余,汇报基层英雄事迹,总结基层战斗经验,人人讲故事,人人谈体会,遂有黄继光、邱少云等全国著名战斗英雄名播四海.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车敏瞧将军调任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任党委书记.将军言,其时,解放军共有四所军医大学:长春的第一军医大学;上海的第二军医大学,西安的第三军医大学;重庆的第四军医大学.长春之第一军医大学非广州之第一军医大学也.

1958年,车敏瞧将军转业地方,任北京中医研究院党委书记.将军言,其时,北京中医研究院需要一位领导干部,上级组织选中了车敏瞧.时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的陈锡联召其谈话,先传达指示,“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将军说,我不懂医,更不懂中医.陈锡联说:“又不叫你当医生,做党的工作嘛!”将军告笔者,那时党叫干啥就干啥,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转业了.将军于北京中医研究院工作了五年.

1963年,第一军医大学集体转业归地方,改名为吉林医科大学.其时,第一军医大学教职员工思想不通,闹腾不休.时任吉林省委书记的吴德为此专程赴北京,请车敏瞧将军回吉林工作.故此,将军调任吉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上任后,将军以现身说法做工作,无有不服者,此事平稳解决.

车敏瞧将军建国后先后主政吉林医科大学、吉林师范大学等大学,惟眷眷于知识分子.1958年反右,将军任吉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时,打了23个,而其时吉林师范大学则打了700多.是时,有人欲攀比之,将军果断叫“暂停”.将军说:“再打下去,谁讲课,谁办校啊!”

“”中,车敏瞧将军首当其冲被打倒,为吉林走资派之重点人物.将军挨批被斗,惨遭迫害,并被造反派打断腰骨及肋骨五根.1977年,将军有《平反》诗叙其事云:

辩才何须折五骨,

酷令老身喷气飞,

春来晓镜明秋水,

愿将余热尽放辉.

1973年车敏瞧将军被解放,调任吉林师范大学(后改为东北师范大学)任党委书记.1976年靠边,被强令当“顾问”.1977年底复职,仍任该校党委书记.将军于任内,大声疾呼,上下活动,力主彻底为分子平反.是时,吉林大学共有700多名,案牍如山,冤情似海.将军于党委会上大声疾呼:“一个人被打成,将影响他一家子,连累好几代人.我们一定要有错必纠,有怨必平,决不留尾巴.”某教授,因给领导提意见,被错划为,将军七次到统战部找主要领导谈话,终于将其问题解决.

1987年,车敏瞧将军参加全国老年网球赛.将军于赛场奋臂扬拍,大步流星接球,出奇不意扣球,获老年网球赛亚军.时有香港代表大惊讶:“这位老人打得真棒!”闻将军已七五高龄,都说:“真没想到!真没想到!”又闻之曾为高级将领,大惊讶:“更没想到!”

车敏瞧将军晚年,极喜作诗,凡遇重大节日及纪念日,即有诗出,诗出即书之,书之即挂之,挂之即朗颂之.将军有诗集《铁叟蕴声》出版,著名诗人臧克家作序,赞道:“桑榆之年,壮心不已,发为诗歌,笔下有情.”

车敏瞧将军喜读古文,案头摆放有《古文观止》、唐诗宋词.将军九十高龄仍能背诵《滕王阁序》、《桃花源记》、《阿房宫赋》、《漏室铭》、《劝学解》等文章,并常于家中常高声朗诵,以此为乐也.

车敏瞧将军曾为烟民,最多时一日抽两包.1973年3月23日,将军下决心戒烟,并向全家发誓:“从今天起一根烟不抽,说到做到.”将军言,干什么事都要有决心,铁的决心.戒烟的决心我做到了.二十年来,我只抽过一次烟,即儿子结婚时,儿媳妇给我敬烟,我点着火比画了一下.”

车敏瞧将军好身体,九十高龄,经检查无任何毛病,双腿双臂尤壮实,盖年轻时挥拍打网球所致也.

车敏瞧将军言健康长寿之秘诀:多用脑.脑细胞必须多用,用则增,不用则减;用则活,不用则死;用则灵,不用则呆;用则进,不用则退.

车敏瞧将军,学名车国保,山西垣曲人,颀硕壮实,面黑.彪勇豪言,乐观豁达,作风蛮励沉定.凡言谈,末尾处必笑声朗朗,且有余音,缭绕不息.

车敏瞧将军晚年自号“铁叟”,其意为有志者事竟成,钢铁意志为成功之本.将军告余:“我这个人就这样,什么事要么不做,要做就铁下心做得最好.”余观将军一生,打仗如是,戒烟如是,学书法如是,打网球亦如是.

车敏瞧将军七十岁始练书法,九十高龄,仍挥毫不缀.一星期书半天字,雷打不动,十余年未有一日耽误.不管写的好不好,喜欢怎么写就怎么写.书毕悬于四壁,满墙墨香.将军书法雅俗共赏,老少咸宜,求书者络绎不绝.凡人来访,随要随给.给完了再写,写完了再给.将军自谦道:“我的字不好,人家敢要,我就敢给.”将军言此“哈哈”大笑,声干云霄.

车敏瞧将军有《书法赞》诗云:

正草隶篆四大家,

纵横大小任由它.

润屋只须半张纸,

精神文明一枝花.

作者简介:

吴东峰,1951年生,著名军旅作家,祖籍安徽嘉山,生于西子湖畔,长于浙南温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理事、广州诗社社长.曾任新华社记者、广州军区《战士报》社副社长等,面对面采访过200余位开国将军.作品有《开国将军轶事》《寻访开国战将》《长征:细节决定历史》(合作)《他们是这样一群人》《东野名将》等.

责任编辑/魏建军

历史论文参考资料:

历史论文怎么写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中学历史教学期刊

历史杂志

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如何写历史论文

总结:该文是一篇适合星空上甘岭和少将和历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历史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历史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